02.28 《中西哲學啟蒙課》筆記11、人類文明的未來——終章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擊上方藍色標識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中西哲學啟蒙課》筆記11、人類文明的未來——終章


這是我學習王東嶽先生《中西哲學啟蒙課》的最後一篇筆記,這門課精彩絕倫,但它並不直接產生實用的效用,是精神奢侈品。我推薦給在生存之上依然有知識渴求的同學們享用。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人類文明的未來”。

王東嶽哲學體系的核心叫做遞弱代償原理,我們在第四篇筆記中做過介紹。

我們曾經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是當我們把觀察尺度拉到宇宙級別之後,結論立即翻轉。從原子到分子,到有機生大分子,再到多細胞有機體最後到高等生物,萬物一系演化。我們看到越原始的物質,總質量越大,存在時間越長,也越穩定。我們稱之為存在度越高。

後演物種的能力不斷增強,不是它更加適應環境的原因,而是因為存在度遞弱,為了補足丟失的存在度而發生的代償行為。這與我們膚淺的主觀直覺完全悖反。王東嶽把萬物一系演化,存在度不斷降低,能力卻不斷提升的現象總結為遞弱代償原理。

他在寫《物演通論》的時候,是不帶任何目的性的,僅僅只是為了討論傳統哲學的遺留問題。一開始他並沒有想過要用它來討論人類文明的問題,而在理論完成之後,卻導出了對於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解釋,這完全是他這項研究的副產品而已。


人類是最後的高智生物


我們人類已經是萬物演化的終末形態,在地球上肯定是不會出現比人類更高級的智能生物了。為什麼?

之前我們說一個新物種要出現,需要有兩個條件,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如今地球村,所有人類通婚,地理隔離徹底消失,使得任何基因突變都會被快速的播散和稀釋掉。而且新物種出現需要有上百萬年的突變積累,現在智人不過才存在了20萬年,就已經快走到盡頭了。

那我們之前節目中經常提到的基因編輯人和人工智能不就是下一個即將要出現,高於人類的智能物種嗎?但是要知道他們比人類還要後演,可以斷定代償能力一定遠高於人類,而存在度一定更加衰弱。

我們想,如果基因編輯技術普及是什麼結果,那所有人都不敢正常生育,因為正常生育的孩子相比之下全部都是先天愚型,全部都是低能兒,所有胎兒都要接受基因編輯。但是技術一旦進步,那上一批基因編輯人立即就等於被淘汰,這就像是摩爾定律一樣,越高級的造物,他的存在時間越短。看看我們抽屜裡被淘汰下來的智能手機,如果它們不是手機,而是智能機器人和被基因編輯過的孩子,我們作何感想呢?

隨著技術的進步速度快到,上一批的人工智能剛剛出產,新的技術就已經出現立即把這一批機器人給覆蓋掉,迭代速度快到一誕生就被否定。這就進入到了一種方生方死的狀態。存在度也就趨近於0。

之所以說這些是想說明:很多人都覺得我們人類的智能可以不斷的提高,我們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和人工智能可以在宇宙中馳騁,我們可以無所不能,而王東嶽認為,這樣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因為遞弱代償這個天道存在,儘管我們可以發展科技不斷的提到自己的代償能力,但存在度永遠都在不斷遞減的,直至方生方死或徹底絕滅。


外星人都去哪了?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為什麼我們一直見不到外星人?

著名物理學家,諾獎得主費米曾經提出關於外星人的費米悖論。大概意思就是說,一方面從概率上來說,宇宙中絕不可能只有人類一個高等生物孤獨的存在。因為單銀河系內,就是數百億顆類地行星。而銀河系不過是宇宙中數千億星系中的一個而已。絕大概率宇宙中存在其他的高智生物。

另一方面我們再想,人類有思想有文字符號的文明才短短5000年。宇宙已經誕生了138億年,宇宙大爆炸之後50億年,就已經具備生命出現的條件了,也就是理論上來說,有的高智生物比我們早幾十億年就已經出現。那人類5000年的文明就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如果我們的文明是5萬年,甚至5億年,我們的能力將高強到何等地步?我們應該早就去到宇宙中的任何地方了。為什麼那些能力強大的外星文明沒有來地球上找我們呢?

費米悖論大概就是表達了這兩個意思。

可見在宇宙中一定是存在一個什麼樣的法則,它像一個大過濾器一樣的,阻擋了高智生物的星際往來。而遞弱代償就是這個法則,這個大過濾器。

人類今天太陽系都沒有走出去,已經如臨深淵之側,可見即便是在幾十億年之前就有高智生物出現,但是他們的科技也就是他們的代償能力也無法達到星際交流的地步,他們的存在度就已經趨近於0而滅絕或進入方生方死的狀態,所以說萬物的智能代償都無法突破恆星系的距離屏障。這也就是為什麼理論上外星高智生物很多,並且外星文明也高度發達,但我們卻永遠也見不到外星人的原因。

所以我們統治宇宙的幻象也是不切實際的。


情境評價


王東嶽一再說,人類文明趨勢不良,文明進程就是一個人性敗壞與墮落的過程。

這並不是一個譁眾取寵,招致大家一片嘲笑的噱頭。它是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和世界觀,看待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們自詡萬物之靈長,處在自然界的最高端,王東嶽則認為人類是宇宙物演的終末形態,代償度最高而存在度最低,處於萬物的最低端。

說人類文明是一個崩壞的進程,這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接受的。說我們的生活幸福程度還不如古人?不如那些猴子嗎?這怎麼可能?在之前解讀《人類簡史》的時候我們說,在看待古人生活是否幸福這件事情上,我們存在一個深深的推論謬誤,叫做推己及人,我們是在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的生活,這是毫無意義的。

王東嶽把這稱之為情境評價,用自己的經驗與直接感受對他人的處境做評價。其實我們根本就體會不到別人的幸福,我們只知道自己不想倒退回去做他們,更不想做猴子。

之前我們就說,我們今天現代人的生活,其實並非叫做物質生活豐富,而是生活成本提高了,我們連最基本的悠閒都丟失了,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深深的焦慮之中,我們反而覺得這是先進,並以此鄙視古人的落後,這就是典型的情境評價。

情境評價受我們的感官和生活經驗所侷限,這是一個極為狹窄且無法對照和判斷的侷限,以至於他根本無效。

王東嶽說他在非洲見到馬賽人按我們普世的標準來說窮的一無所有,他們住的泥房子要低著頭才能鑽進去,可是他們每天都在跳舞唱歌歡樂無比。而我們現代文明人,有誰是整天載歌載舞的?反而是整日奔忙,愁眉苦臉,到底誰才是幸福的,而誰又是不幸的呢?

追求科技進步,追求財富增長是今天文明的主旋律,可是遞弱代償原理卻告訴我們,我們的知識總量越大,感知深度越高,越逼近真理,這代表著我們的代償度高到極致,也就表示著我們的存在度越趨近於零。因此人類想要尋求長存,答案絕不在科學層面。


《中西哲學啟蒙課》筆記11、人類文明的未來——終章


系統性危機


李鴻章曾說“中華民族面臨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話極有分量。王東嶽借用這句話說“人類面臨自有文明以來未有的生死存亡之大變局”,我們所堅信的發展觀進步論並不代表未來的。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所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是由於我們的操作失誤造成的。而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科學技術水平去應對,這叫做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沒錯吧?應該所有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但王東嶽認為,真相併非如此,實際情況是我們每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就是在為未來更大的危機蓄積能量,是在促使下一次更大危機的形成。這叫做系統性危機。

我們看自己是怎麼解決能源問題的,人類早年間用火,是燒柴,把植物中的碳直接釋放,釋放量等於自然界的回收量,自然循環是平衡的,所以空氣不會汙染,溫室效應也不會發生。到了蒸汽機時代燒煤,煤是地下蘊積的碳,它原本不在大氣圈的循環之中,現在把它調取出來,溫室效應發生。後來文明進一步發展,內燃機時代我們燒石油,人類的自我感覺當然是進步了,但是碳排放量大幅上升。

我們依然不滿足,我們用核裂變搞出了核電站,調出了質量中的能量,但我們卻處理不了核洩漏的問題。有同學可能會說下一步我們的核聚變電站就非常乾淨,沒有任何汙染。但是它表面上沒有汙染,可氫核聚變反應需要上百萬度的超高溫,想要獲得這樣的超高溫狀態,需要用中子轟擊的方式釋放出能量,也就是等於說核聚變電站等於一個在不斷燃爆的大型中子彈。稍有失控,必然是毀滅性的災難。

所以我們之前說,人類文明的過程就是先釋放一個小魔頭,等他作亂了再釋放一箇中魔頭去制服它,然後中魔頭作亂再釋放一個大魔頭,直到魔影籠罩全人類。這就是系統性危機。


天下無義戰


我們再來看人類文明發展伴隨著武器的升級,所謂武器就是人類集團性自相殘殺的工具。其中有一個現象,就是上一次戰爭末期發明使用的武器,必然在下一次戰爭的開端就被使用。

這很容易理解,在日俄戰爭之前,重機槍被髮明出來,每分鐘可以發射600發子彈,當時軍事專家們認為這東西沒意義,因為資源消耗太大。結果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人在陣地上架設重機槍,都不對著人開槍,而是相互交叉射擊編織火力網,結果在一個山坡上就讓日軍拋屍5萬以上。隨後機槍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武器,以至於大家都只能挖戰壕對峙,頭都不敢抬。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的時候,飛機和坦克出現。當時坦克每小時只能行進5公里,極為笨拙。而飛機是木製飛機,飛行員在飛機上用手槍相互射擊。而就是這麼糟糕的武器,後來,希特勒的閃擊戰,坦克集團軍,加上飛機的立體戰爭,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局。

我們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結束的?兩顆原子彈。所以我們可以料定,下一次如果大戰爆發,一定是原子彈互扔的局面。而核大戰是沒有贏家的,肯定是同歸於盡,希望這樣的恐怖平衡不會被打破。

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我們可以說“天下無義戰”,我們總覺得人類的戰爭雙方肯定是有正義與邪惡之分的,但是在生物界裡,螞蟻也是有戰爭的,可從我們人類的緯度看來,我們會覺得哪一方的螞蟻是正義的,哪一方是邪惡的嗎?

這無非就是一個生物現象,人類的戰爭也不過就是一個更暴烈的生物現象而已。無論我們動用多少的概念,賦予它怎麼樣高尚的意義,請記住“天下無義戰”,它只能摧毀我們自己。


《中西哲學啟蒙課》筆記11、人類文明的未來——終章


科學的戕害


我們再看科學的創新和進步,每一步都將未來形成戕害。

首先,這兩年大熱的話題,人工智能。之前解讀和《未來簡史》《必然》的時候我們都對人工智能做了詳細的介紹,但其實每位作者對於人工智能的認識與未來展望都是很不一樣。

當年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把人工智能技術分為三個階段,弱人工智能,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智能手機,汽車導航。隨後是強人工智能,智能水平與我們人類旗鼓相當。再下一步就是遠超我們的超人工智能。

而只要AI的智能水平與我們人類齊平之後,只需要三個半小時,就進入超人工智能階段,然後迅速與我們拉開幾十個智慧臺階。所謂智慧臺階,我們人類只比猴子高一個臺階,猴子比豬狗高一個臺階。我們想象一下,在一瞬間人工智能比我們人類高几十個智能臺階,它看我們比我們現在看螻蟻都不如。

人們對於強人工智能的態度分為兩派,超過一半的人像是庫茲韋爾在內的都是持樂觀態度,認為人類將從此進入永生和掌控整個宇宙的時代。而其他人,包括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和霍金在內的人持有悲觀態度。

無論大家是樂觀還是悲觀,其實都是一種猜測和推斷,對於人工智能的未來好壞的考量,我們需要一個基礎理論作為終極標尺。而遞弱代償原理這把標尺被打造出來之後,王東嶽可以斷定是一個悲觀的結局,機器人一定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我們將面臨一個根本無法處理的天敵,它要對付人類比我們今天踩死螞蟻都要簡單。

在說生物技術,今天世界上很多的實驗室在做細胞基因工程,而任何單細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細菌都分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與地球上現存的病毒和細菌接觸了上百萬年,所以對其始終有效。即便是再惡劣的瘟疫爆發也絕不可能殺死所有人。同學們知道,當年歐洲人發現南美洲大陸,當地印第安人90%以上滅絕,被戰爭方式消滅的其實不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歐洲人帶去了美洲從不存在的細菌和病毒,天花、鼠疫和霍亂等等。印第安人沒有針對這些細菌的免疫反應屏障,才是他們大滅絕的最重要原因。

今天實驗室中如果哪個細胞工程研製出了某種自然界從不存在的細菌,而他有正好是一個致病菌,萬一它開始在人群中播散,整個人類的免疫系統都對其無效,它將帶來什麼樣的可怕後果。

滅絕性瘟疫,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會突然爆發,這也是今天生物學界相當緊張的一件事情。

我們剛才簡單提到的這些問題都不過是最尖銳、最刺眼的冰山一角而已。而且系統性危機的積累過程是非常溫和的,直觀感覺是我們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人類的智慧不足以覺察到它的遠期效應。

這就像是典型的溫水煮青蛙,很多人都說這個說法不成立,因為水溫達到一定高度,青蛙就會跳出來,但是如果這個燒水的鍋有地球這麼大,甚至宇宙這麼大,我們往哪裡跳呢?

要知道,人類在原始時代,儘管看上去個體生存非常艱難,經常都吃不飽飯,但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來說是非常安全,並且在快速的增值與發展當中。今天我們高度文明,卻面臨滅頂之災。


面向未來


當年老子最早的敲響了人類文明趨勢不良的警鐘,今天我們做大信息量的論證之後,遞弱代償發現這是一個自然律在人類文明中的繼續貫徹而已,“人之道”是“天之道”的末尾代償形態,遞弱代償萬物同質,一系演化,存在度逐漸降低,代償能力不斷提高。它把人與自然統一,把人文學與自然學的鴻溝填平。

在王東嶽的這門課程當中,中國傳統文化佔據了最多的篇幅,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基因中一顆在未來可能會發芽的種子,就像是古希臘哲科思維埋下了歐洲近代興旺的種子一樣,中國傳統文化是未來文明再造的重要參考系。

雖然我們沒法說明未來的文明社會是什麼樣子,但是他必須朝著延緩人類總體代償度的提升,延緩人類存在度的快速下降,要朝著這個方向去構建,否則我們將難以生存。

《物演通論》中有句話叫做“人性是物性的綻放,人道是天道的賡續”。我們人類的感知,就是神經系統的生物電流而已,從物理感應,到扁形動物感性,到脊椎動物知性,到靈長動物理性,萬物的屬性增益,最終集合為人性。而宇宙物演的弱化演動變量,最終落實在我們人類身上。

老子認為人之道背離了天之道,人類文明違背天道運行,其實人道不過是天道的賡續,全然一脈相承。

我們說了這麼多,王東嶽並不是要討論“人類末日浩劫”或者“有生必有死”之類的陳詞濫調,他反而是想尋求人類未來生存的邏輯路標,這才是最深厚的悲憫情懷,儘管他看起來冷靜的以至於很冷漠。

之所以要將遞弱代償原理引申到社會哲學的範疇,是要告訴我們人類僅有的兩項生存手段,智能提升與社會進步,僅僅是飛蛾撲火的舉動而已。

思想先於文化,文化先於制度。只有新思想,新文化的發生和彌散,才是未來新文明結構得以建立的先聲與前提。人類文明是鋪陳在思想通道之上的,文明只不過是智人的求存方式而已。

人類文化最重大的事情,一是給人類提供一個全新的宇宙觀,能和未來的生存形式相匹配。二是為人類登上未來的生存格局提供新的普世價值,唯求生存。

中華的崛起,絕對不是經濟的崛起和財富的崛起,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受到尊敬,一定是因為他的文化,中華民族近1000年來對世界文化幾乎沒有貢獻,這是我們近代卑微化的原因,所以再造新文化才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最重要標誌。

最後王東嶽說,萬物唯求存在,生存高於一切,人類好自為之。


見山還是山


好了,這就是我分享的《王東嶽中西哲學啟蒙課》的全部筆記。今天這期節目內容並不複雜,我就不再做總結了。

這一系列節目的更新,引發了很多聽眾的非議,表達出了很多的不解、不滿與不削,這也難怪,越顛覆越反常識的內容,自然也越難以被人們所接受,而懷著開放心態聽節目的同學,肯定會受到巨大的啟迪,當然也免不了升起不少的疑問。

對此,我想借用佛教禪宗當中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見山是山,給書籍給知識賦予天然正確的屬性全盤接納與學習。

第二重,見山不是山,抱有批判性思維,用自己的知識去判斷外來信息,能敏銳發現其中的錯誤,然後批評,排斥。

第三重,見山還是山,任何外來信息,都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補充與完善,對所有新觀點知識都能看到它的侷限性與價值之所在,並找到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加以利用。

我們讀書和學習,不是為了要當一個評論家,無論當一個歌頌者與詆譭者於自己來說都毫無意義,儘管書的作者是某某專家、某某教授,但是拿在我們手中的這本書,不過就是服務我們自己的僕人而已。我不要注六經,讚美和批評都不是我的目的,我要六經注我,請賜我以智慧,認清知識的侷限與價值,為我所用,僅此而已。

接下來我又要去準備新書的解讀,容我一些時間吧,我會很快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