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瀕海戰鬥艦方案

但是必須要承認,除了事故率以及成本問題以外,濱海戰鬥艦的其他指標,完美的達成了美國的要求。

也就是說,濱海戰鬥艦的失誤不僅僅是因為瀕海戰鬥艦本身,更重要的是,美國對於自身情況的盲目樂觀導致的戰略失誤

瀕海戰鬥艦本身問題頻出也與美軍貪大求全,片面追求先進性,人員素質下滑嚴重有著直接關係。

蘇聯解體後,為了應對低烈度高強度任務而誕生,寄希望於同時取代護衛艦,掃雷艦巡邏艦等艦艇的超級二線軍艦


美國海軍在2001年首次提出瀕海戰鬥艦構想。

定位為排水量500-600噸的,用途為在他國大陸架附近海域的近海巡邏任務的氣墊船。

但是因為這一級別的艦艇噸位實在是太小了,多任務能力可以忽略 適航性更是可以忽略。

實在是不堪大用,更何況作為濱別人海的瀕海戰鬥艦,自身必須有一定的運輸能力,否則就是一個昂貴的靶艦。

因此在濱海戰鬥艦的計劃招標過程中,噸位一路上漲。參與競標的絕大多數方案,噸位已經到達了兩千噸的級別。

但是造價也是普遍達到了一億美元級別,和初衷背道而馳

6個競標方案

洛克西德·馬丁採用了先進半滑航船體的非傳統單船體設計海刃(SeaBlade)方案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通用動力旗下巴斯鋼鐵提出的三船體穿浪設計的大甲板高速艦型,稱之為通用動力多用途艦艇(GDMMC)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雷松集團則以挪威盾牌級導彈艇為原型,放大噸位,修改成水面效應船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諾斯羅普格魯曼的以瑞典的維斯比級巡邏艦為基礎放大修改的複合材料船體高度隱身化艦型設計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德事隆提出的設計案則為為混合雙船體氣墊船(Hybrid Catamaran Air Cushion,HCAC)

2003年三個方案通過初審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海刃方案(自由級)

通用的三船體穿浪設計的大甲板高速艦型多用途艦艇方案(獨立級)

以及雷松的,特大號盾牌級氣墊艇水面效應船的設計通過了篩選。

等三組團隊通過初選,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美軍同三個公司各簽署一份一億美元的合同,要求三家公司在7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瀕海戰鬥艦的第一階段設計,讓整體設計落地化。

2004年5月底,瀕海戰鬥艦任務取捨的第二階段。

雷松公司沒有到達第二階段。

到達第2階段的是洛克希德和通用動力的設計。


洛克希德公司的先進半滑航船體方案。

以及通用提出的大型高速三體船方案

讓美國海軍難以取捨,因為兩級設計各有所長,獨立級的航速更高,整體來說外觀更加科幻,對於本身定義就有些接近於耀武揚威的瀕海戰鬥艦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

自由級的相對來說保守的一些,但是保守就意味著風險低,如果獨立級出現失誤的話,那麼自由級可以及時頂上去,防止美國的全球戰略出現漏洞。

兩者並行互為補充。

因為兩者的性能實在難以取捨,因此美國決定同時建造4艘兩級的瀕海戰鬥艦。

美國海軍於2005財年訂購一艘,2006財年訂購三艘。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通用公司各自獲得了兩艘瀕海戰鬥艦的建造合同。

美國原來的想法是,等到項目決出勝者之後,大量採購優勝艦艇,已通過採購單價來攤平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儘可能地降低產品單價。

美國在彈射器攔阻索艦載機等等一系列的領域都是這樣做的。

但是因為瀕海戰鬥艦屬於全新艦種,所以說美國發現自己很難做出取捨。

最終結果也成了兩者都是勝利者。

瀕海戰鬥艦失敗原因①任務模塊構想忽視了任務模塊的更換時間。

按照美國原來的想法,瀕海戰鬥艦應當是一種能夠在戰時條件下快速更換任務模塊,以適應多用途作戰需要的戰鬥艦艇。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1. 但是需要更換模塊兒就必須要事先儲備和足夠多的任務才能進行更換。
  2. 而且兩級瀕海戰鬥艦並沒有自行對模塊進行更換的功能。也就是說想要進行任務模塊的更換,必須要在港口進行。一旦離開港口無法更換用模塊兒。
  3. 任務模塊更換時間為三天到7天任務模塊更換時間超出美國原計劃,極大的限制了艦艇多用途作戰能力。
  4. 想要進行模塊的更換,必須事先儲備大量的任務模塊。而這些任務模塊,因為美國本身製造業的萎縮,價格非常高。所以原本美國寄希望於通過瀕海戰鬥艦的多種模塊實現不同的作戰模式,結果卻成了模塊,價格居高不下,一艘三五百噸級別的可以執行相同作戰任務的輕型導彈艇價格也就和瀕海戰鬥艦的一個任務模塊差不多。

失敗原因②,片面追求高航速,忽略其他性能指標

  1. 世界上2000噸級別的艦艇,絕大多數採用的都是便宜而耐用的柴油機,僅有美國的瀕海戰鬥艦所使用的是燃氣輪機,燃氣輪機優點是動力充沛,馬力高,能量密度高。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1. 但是燃氣輪機燒的可是航空燃油,使用成本遠高於柴油,再加上瀕海戰鬥艦所使用的是噴水推進。噴水推進這種模式並未完全成熟,整體來說事故率比較高,兩者相加就增加了。瀕海戰鬥艦故障的概率
  2. 美國海軍人員素質下滑嚴重,長期以來奔波於低烈度高強度任務,就導致了美國海軍本身的任務頻出。

失敗原因③瀕海戰鬥艦本身的火力比較弱,缺乏多用途能力。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主要武裝為mk110型57毫米隱形艦炮和兩門30毫米艦炮,以及一套海拉姆防空導彈。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火力同樣為一門mk110型57毫米自動艦炮,一套海拉姆防空導彈,以及佈置的4個角落的12.7毫米老乾媽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艦艇本身缺乏強有力的火力和較強的反艦打擊能力。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有三個能夠用於對艦或者防空的任務模塊,分別位於艦艇B炮位以及機庫兩側。

自由級濱海戰鬥艦還是僅有機庫兩側的多任務模塊安裝部位可以安裝防空導彈。

而且瀕海戰鬥艦在設計過程中完全沒有考慮過反艦導彈的需要。

所以兩級瀕海戰鬥艦嚴重缺乏對艦打擊能力。

而美國在發現對艦打擊能力確實是不可或缺之後,因為兩級瀕海戰鬥艦整體上來說能夠安裝反艦導彈的位置寥寥無幾,至於採用垂直髮射形式發射的反艦導彈,更是找不到一個地方用於安裝

也僅僅能夠選擇在艦橋前面安裝兩具傾斜發射的反艦導彈,而這種反艦導彈佈局也是極大的破壞了瀕海戰鬥艦引以為傲的隱形外形。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失敗原因④,設計背離初始目標

瀕海戰鬥艦原計劃僅僅是排水量1000噸左右的小船,這個級別的噸位,如果較為重視隱身程度,那麼完全能夠將自身的rcs降到一艘小漁船的程度。

但是現在的噸位已經2000噸以上了。

  1. 作為護衛艦缺乏防空反艦能力,無法滿足護衛艦的任務需要。
  2. 作為掃雷艇,噸位過大,造價高昂。高昂的造價讓這個級別的軍艦掃雷成本太高。龐大的噸位也讓瀕海戰鬥艦無法進入淺海,導致了掃雷任務無法合理有效完成。
  3. 作為特種人員輸送艇 2000噸級別,你是怕特種兵死不了嗎?特種兵需要的是小型快速,最好能夠潛水的輸送艇,而不是在逃生出生天之後,驚恐的發現自己受到了40多枚反潛導彈的火力打擊。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1. 噸位不夠大。如果噸位上升到4000噸級別,那麼就算瀕海戰鬥艦噸位龐大,也能夠憑藉其強橫的噸位強行滿足任務目標,而僅有2000噸左右的噸位,也讓掃雷模塊,反潛模塊等任務模塊的嚴重衝突以及多用途空間的嚴重不足。潤多用途能力沒有艦艇可以和輕型直升機航母抗衡。

失敗原因⑤,高估自己造船能力導致造價的惡性膨脹

作為一種僅有2000噸級別的戰鬥艦艇的瀕海戰鬥艦竟然達到的航空母艦的級別!

沙特購買的4艘瀕海戰鬥艦共計造價112億美元!

112億美元!

意大利的的裡雅斯特級兩棲攻擊艦,造價才12億歐元,一艘瀕海戰鬥艦都購買兩艘兩棲攻擊艦了。

就是美國自用版本的瀕海戰鬥艦,其造價也是3億美元。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平均造價為3.62億美元,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平均價格為3.6億!

3億美元一艘的2000噸級艦艇!

對比一下15億美元四艘054ap的價格,美軍自己心酸不心酸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這個價格扔給某大國,都夠建造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了,連航母帶補給艦,驅逐艦護衛艦以及下面的潛艇的那種。

航空母艦造價40個億,兩艘盾艦每艘10個億,4艘護衛艦,每艘5個億,二十個億(這個價錢夠給這幾艘護衛艦安裝上小盾了)

然後5個億再來一艘補給艦。

10億美元來兩艘潛艇。

還能剩下不少,掙下的這些錢能能夠把艦載機買全,還能夠對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結果在美國只能買到4艘瀕海戰鬥艦


失敗原因⑥,動力事故屢禁不止。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瀕海戰鬥艦的噴水推進系統和動力系統日常出現問題,實際上可以說只要海外部署,那麼必然會出現事故。

2013年07月26日 ,發動機故障,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失去動力

2015年12月,密爾沃基號在前往聖地亞哥船籍港(加利福尼亞州)發動機故障

2016年1月,“沃思堡”號在新加坡港因技術問題發生故障。

2016年7月發生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在海水洩漏,需要更換髮動機;

2016年8月29日,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軍艦推進系統故障

2016年10月,“蒙哥馬利”號瀕海戰鬥艦,先是和一艘拖船相撞,然後覺得拖船不帶勁,撞了巴拿馬運河的船閘,剛到母港就得大修.......

2017年,LCS-9“小石城”號由於沒看天氣預報,被凍瓷實了,在蒙特利爾困了三月

2018年,實在是扛不住的美國,在2018年沒有一艘瀕海戰鬥艦進行海外部署。

到19年總算鬆了口氣,然後。

2019年,6月24日,LCS-15“比林斯”號瀕海戰鬥艦撞擊停泊的散貨輪。


設計貪大求全,導致裝備過度追求先進性,從而導致了可靠性不足,進而讓瀕海戰鬥艦事故頻出。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但是瀕海戰鬥艦出現問題,其原因終究是因為美國海軍戰略環境的變化。


90年代的美國的戰略格局得天獨厚,蘇聯已經解體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四分五裂,在美國和歐洲的默契之下,繼承了大量蘇聯遺產的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三國,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實力已經被聯手絞殺。

俄羅斯因為休克療法,幾乎休克。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美國造成實際上的威脅。

西歐是美國的盟友,西歐國家的NFR-90計劃,英國的cvf航母,法國的戴高樂號和黎塞留號,整整4艘採用彈射起飛滑躍降落的航空母艦。

意大利正在醞釀的新型輕型航母,西班牙正在醞釀的新型輕型航母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再加上這些國家原有的航母規模,這個是將近8艘的航空母艦

以及一系列的先進驅逐艦護衛艦計劃,美國有一個強大的盟友。

日本經過廣場協議之後,已經再次蟄伏,十年二十年之內,不可能露出獠牙,印度,在美國的威懾之下瑟瑟發抖,東方大國在,在這時不堪一擊,一個航母編隊就能讓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如臨大敵。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所以,獨步天下的美國,需要的就是濱別人的海,靠他國的岸,儘可能擴充勢力範圍。

但是,美國的智庫可能太過高估自己了,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從原先的彈射起飛著陸的僅次於美國航母的航空母艦,變成了一艘採用滑躍起飛短距降落的大號無敵級輕型航母。

黎塞留號航空母艦無疾而終,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的排水量也遠沒有原先所預想的那麼大。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更沒有想到,北約共同護衛艦計劃會無疾而終,下一代護衛艦計劃和三國共同護衛艦計劃所產生的產物也沒有預想中的那麼美好。

(德國荷蘭西班牙的f-124,七省,巴贊是合作研發的,意大利和法國的地平線是合作研發的。)

日本也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謙卑

美國更沒有預料到,俄羅斯重新恢復元氣,恢復的超出美國的想象,美國更沒有想到一個國家的GDP的崛起能這麼快。

美國更沒有想象到這個國家的戰略目標會這麼的明確。

這個國家在引進了一些外來技術以後,以現有的武器裝備大量擴充,其現有艦艇規模並不盲目追求先進性。

21世紀初在西歐國家爭論他們的下一代護衛艦究竟需要裝備哪些武器裝備的時候,這個國家默默投產6艘主動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

21世紀10年代,西歐國家們依舊在爭論他們是否需要採購第2批的地平線,或者第2批的f124,第2批的巴贊,第2批的45。

但是討論來討論去這些國家當中最好的英國也不過就是一二三四五六的六條頂個球。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然後這個國家新一代的驅逐艦大量建造,並且萬噸級別的驅逐艦也是一下就是8艘....

戰略意圖明確,國家意志很堅定。這完全超出了美國的影響,也讓自由級和獨立級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存空間。

瀕海戰鬥艦的侷限性。

大國海軍從來不會缺乏主力戰鬥艦艇但是因為美國將所有佩裡級護衛艦退役之後,並沒有選擇建造新的護衛艦,而是建造的瀕海戰鬥艦,這種寄希望於通過多功能同時頂替護衛艦巡邏艦,特種任務艦的艦艇。

又因為在噸位上的過度保守,導致噸位嚴重不足,嚴重限制的戰鬥力。

最適合美國的其實就是四千噸級別,裝備兩套mt-30,48-64垂髮,需要的話上一個小型的集成相控陣雷達的桅杆即可。

實際上大國海軍的輔助艦艇從來不需要追求戰鬥力,追求的從來都是滿足需求即可。


瀕海戰鬥艦失敗之後的補救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在終於認識到了瀕海戰鬥艦是多麼的失誤之後,為了及時糾正錯誤,美國再次提出的FFG(X)招標。

奧斯卡公司提出的是一種基於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方案,這個方案整體來說是將獨立級的艦體整體延長,12米從127米延長到了139米。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艦體從鋁合金換成了鋼

球鼻艏也換成了常規球鼻艏。

煙囪設計,取消,改為向下排氣的方式,從它的那兩個附體中間的空氣中排出

飛行甲板的長度縮短了一半,增設了一個32單元的垂髮,

依舊保留了原先的多用途功能,但是任務艙的面積大大縮小。

艦尾兩側的平臺上也是搭載了兩座4單元傾斜發射式的nsm反艦導彈,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動力設備也由原先lm2500和Mtu 20 v8000.驅動噴水推進器。

換成了4臺mtu20u8000柴油機的驅動雙軸雙槳推進

(飆車的事有現在這群已經服役的瀕海戰鬥艦了,剩下的幾艘造完了也就不下訂單, 飆車的話,沒有船能彪過,有這些自由和獨立已經能夠起到第一時間趕赴戰區周旋的任務了)


增強防空反艦反潛能力。適當縮小機庫面積 降低航速要求。增加固定式的easr相控陣雷達。


希望通過這些設施,已儘可能的挽救瀕海戰鬥艦失誤。

以瀕海戰鬥艦為原型進行的ffgx方案,可能用於後續的瀕海戰鬥艦改造當中。

而美國如果選擇了歐洲國家的投標方案的話,那麼美國將來的軍用造船業都有可能進一步萎縮。

這樣的話美國的空心化會進一步的加劇。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好消息。

萬幸美國在21世紀新型戰艦選身上出現了諸多問題。

感謝瀕海戰鬥艦和朱姆沃爾特這兩個看不到底的大坑他們成功抵消了美國二十年的科技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