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打仗的的时候,大而全的工业体系重要?还是小而精的工业有利?

光辉十万


啥也没有,零工业基础的最安全,直接跪了就可以了,不用打仗最安全。


LuciferYu


二战为例,

苏联是典型的大而全。德国是典型的精而全,还比小而精高到哪里去了。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虎式坦克牛掰啊,曾经有七辆虎式压制四十多辆T34的战例。

然而还是挡不住苏联的坦克海。

虽然大家都对依靠数量优势嗤之以鼻,但历史告诉所有人,数量优势才是决定性优势。

美苏都是靠人海战术打赢的。

在太平洋战场,日本的战舰可谓是先进典型。巨舰大和号的绕弯性能比巡洋舰还强。

美国的衣阿华在大和面前就是渣渣。

日本的大风号,翔鹤号航母,性能都比同期美国航母强上一个档次。

然而呢?

美国前前后后造了上百艘航母。

日本的十来艘精英航母真的回天乏术。

苏联,美国从来没放弃过数量优势,追求势优。

德国,日本喜欢挖掘极限性能,追求术优。

不信的话,你看看美国的F35的顶层思路。

为何要全球分工,为何全球北约国家用一款F35代替型号众多的技术兵器?

原因正是追求F35的数量优势。


战忽都护府长史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只有邮票印刷业,但这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了4.3万美元,超过了日本、韩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这个国家就是列支敦士登。其国家土地面积仅16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更是只有3.7万人。夹在了瑞士与奥地利中间的一个袖珍国;另外,还有一个地区,就是我国的澳门,人均GDP接近了9万美元,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而这个地区连工业产业也没有,主要是靠旅游业和博彩业;还有瑞士主要靠金融产业和手表机械工业等产业,而这些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却可以发挥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但是,一个大国和强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是根本。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在危机来临和战争带来之时,将会弱不禁风。


列一,在2008年以前,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就是以为靠自己的美元霸权和货币输出就可以吃遍天下。可是,在大量资本创造(金融资本超过700万亿美元,是美国当时GDP的50倍)的前提下,靠衍生品根本无法寄身没有实体经济的金融产业,最后在房地产上落脚。而后来的房地产危机就演变成次贷危机、金融危机。这也是这几年来痛定思痛,一直追求制造业回归的原因。

列二,这场疫情就如同一场战争,而口罩就是一种“战疫”必需品。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加大的工业体系,那么这些必需品就需要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而快速的需求量增加下,又加上我国人口的庞大基数,以及全球也在蔓延中,如果没有自身庞大的工业体系,我们又如何得到这些物资?没有了物资的保障,那么就会让战疫变得更加困难,甚至是功亏一篑。

列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美国一旦参战,全球局势就很快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在于美洲大陆地区,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其工业体系非常完整。一旦全面进入战备,战备物资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在短短的几年里,美国生产了武器、弹药、飞机、战船就超过了盟国全面的总和。这就是一个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在战争中的优势,更是制胜的法宝。

一个国家在军事战略上,不仅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还需要战略纵深,以及资源和物资的储备,这样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鞅论财经


战争年代,工业体系是大安全重要,还是小而精重要?我觉得这个答案不难得到吧,看一看二战时美日两国工业产量对比就知道了。

珍珠港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日本的煤炭年产量是5480万吨(主要来占领国),美国是58000万吨;日本铁年产量440万吨,美国5500万吨;日本年钢产量740万吨,美国7910万吨;日本飞机年产量11800架,美国64426架;1941年日本年产战舰44艘,美国295艘;日本年产坦克1080辆,美国40284辆。

看完美日两国的工业产量对比,就能够确定日本和美国交战肯定是失败的。在大部分的工业产量上,日本对美国是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像钢铁这种战略物资的生产商,美国的年产量是日本的10倍多。有了更多的钢铁,美国就能够生产更多的汽车、坦克、飞机、大炮、轮船。美军的大部分的装备数量都是数倍乃至10倍于日本,面对这样那么强大的美国,日本怎么可能不败呢?

战争尤其是大规模的战争中,工业体系的健全程度就决定了工业的产量,工业产量就决定了武器装备的数量,武器装备数量就决定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是工业体系的健全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液体洗浴健全什么都能够生产,生产的产量又大,那么就能够装备一支规模庞大的武装力量。

大而全和小而精,最好的例子应该就是二战时的苏联和德国吧。苏联是一个大而全的国家,而德国这是一个小金的国家。在交战初期,德国利用强大的攻势占领了苏联庞大的国土。但是等苏联的工业潜能发挥的出来的时候,德国则兵败如山倒。可以说苏联很多军事装备的质量不一定比得上德国,但是在数量上则远远超过德国。

所以个人认为大规模的战争是需要强大的工业实力做支撑的。相比于小而精,大而全的工业体系显得更加重要。


财经知识局


这也要看具体等级的…大而全大到什么程度?小而精,又精到什么程度?当代瑞典可以吊锤二战苏联,二战英国(此时英国才是真正的黑科技之王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单挑二战美国依然是送菜,甚至一个能造宇宙战舰的文明,大概几万人的一个基地就能吊打全地球,因为只要有一艘星际战舰,我们就只能挨打不能还手了…

不过总体来说,如果大致处于一个层次,大而全肯定更好(二战美国就是典型)。大说明产能足够,能堆数量,数量上来了,只要没有代差,那战斗力肯定也就上去了…比如我巨浪确实比三叉戟水平次一些,但我爆一万枚,你只有一百,你说谁厉害?而全,说明我啥都有…

小而精则要求高,主要武器必须有代差才能保持优势。而且小而精就注定门类不全,所以精通的部分不能偏得太厉害,否则一旦动手,那就是个菜鸡,比如荷兰最厉害的光刻机,世界第一,但真要打起来,不够五大流氓任何一个锤一天的…就算和其他体量差不多的国家相比,荷兰也并没有什么战力优势(排除从爸爸那里买的一些尖端武器之外)…

但小而精也是迫不得已,大而全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荷兰就只有那么点儿人,那么大的土地,你让他怎么大而全?中国有这么多人要吃饭,不大不全,剩下的都去种地么?


不知道叫啥子3


当然是前者更重要,二战时候美国的武器并非是最先进的,但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却十分惊人,1942年,美国一年就可以生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1941~4945年美国共造了147艘航母,平均每年36艘……这样恐怖的工业生产能力是战胜法西斯的重要保障。



小而精的工业生产可能会在部分装备上性能先进,但这容易被针对,只有封锁获得原材料的途经,或者某些零器件,就会很麻烦,而健全的工业体系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打仗打的是消耗,没有健全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不行,想要取得胜利更加困难。比如印度,它没有独立自主的的国防工业体系,武器“万国牌”,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因此现在它看起来军事实力很强,但它打不起高消耗战争,战场瞬息万变,等你武器进口来,战争可能早就结束了。

当然,一般小国家几乎不可能建立健全的工业体系,放眼全球,目前只有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拥有独立自主的军工体系也就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少数几个国家而已。


锦绣中源


看看二战时期,大量粗制滥造的T34搞定精工细雕的德国坦克,你就知道大而全有多重要了!高精尖从某些方面来理解,其实是小众市场,代表当前极端生产水平的最高境界,有几分卖弄炫耀的成分


溪之榕257


根据历史经验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肯定是一个国家大而全的工业体系更加重要。回顾之前的世界风云史,苏联与之前的美国在冷战巅峰时刻双方都是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工业体系的,换句话说如果双方发生较大的冲突国家机器完全开动起来是可以人员不断生产任何需求品。

把目光回转到现在,当前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的国家基本上就属于中国和美国。如果欧盟算在内的话也有一定的产业实力,但是现在的我们在英国的脱欧影响下势力已经开始逐渐的分散,一旦未来有大规模的冲突发生指望小而精的某些产业很难支撑起战时经济发展。


最后就是当前我国当前的这次疫情,整个湖北都已经进入了战时管理状态,但是依旧全面的保证整个湖北省的需求这就需要全社会产业链进行支援,并且不依靠国外的帮助。最终还是大而全的工业体系能够支撑起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全面崛起,单一的小而精的工业在和平发展时期能够快速制服,但这样国家命脉始终会掌握在别的国家手中,这一点可以参考当前的韩国日本。


晴天财经阁


德国二战就属于小而精,稀有金属不能自给,一直依靠从中国和阿根廷进口。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国的供应中断。随着盟军对大西洋航运线的封锁,阿根廷的供应也断了。在苏德战场上,德军的狙击枪瞄准镜因此无法防雾,诸如此类。


射箭总教头


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大而全,需要足够的资源,至少拥有3亿人口,这样的社会才能够形成一个合理工业大国。战争时期才能有足够体量和战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