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谚语“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神语兮兮


谚语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民众丰富的智慧。谚语包括气象、农事、社会等多种类型,"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是一条气象类谚语,意思是初一阴雨天气对后续影响不大,初二阴雨,之后会连续的出现阴雨天气。

农村这种类型的谚语很多,如:"上怕初三雨,下怕十六阴“、“七晴八不晴,逢九放光明“、“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等等。

这种以某一天的阴晴推测长期天气趋势的谚语,笔者认为是不准确的。我们知道,天气是瞬息万变的,就是大型的计算机也难以模拟,这就是天气预报准确率低的原因,连中央气象台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也达不到40%,更遑论以阴历的某一天预测,因为阴历日期并不能真实反映太阳在轨道上的运行节点,每年都在变化中,可见,这种谚语的实用性很差。

但有一种通过观察动物、天象等总结的气象谚语却很准确,也不无科学道理。比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雷自天边震云层,大雨连绵久不停。

总之,谚语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集累与总结,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没有科学依据甚至是唯心主义的谚语,所以,我们要批判地接受。


秋水长天H


农村俗语:“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这句谚语在我的印象中很准。



农村俗语:“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这句谚语叫犯“甲子”。



农村俗语:“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的意思是,在农历年中的初一这天不怕天阴,就怕初二这天下雨或者下雪,如果初二这天下雨或者下雪,就预视着这月的天气降水下雨的天数会多,造成连阴雨天,因此人们称出现这样的天气情况,叫“犯甲子”。在我的印象中,不是百分之百的准,至少这一月前半月不会有好天。

“犯甲子”



犯:违犯、触犯的意思。甲子:是六十花甲子的第一组天干与地支的组合。子:方位正北,坎卦。子为旺水。朱熹《周易本义》曰:“习”,重习也。“坎”险陷也。象为水,阳陷阴中,外虚而中实也。此卦上下皆坎,是为重险。中实为有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此。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柔、为弓轮,其于人也”。子:主藏癸水,为十二支的第一位,为阳,属《河图》的兑位,有“金生丽水”之喻,于《洛书》为坎,位于北方,属于溪涧之汪洋,为阳极之旺水,有雨露之称,之所以为雨露,则代表灵活好动。《易经》中有“天一生水”之说,这说明子水是随时令而由天上降下的甘露。

因此触犯了“甲子”也是有道理的。


XGC上善若水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的意思是每个月份开头的时候如果下雨那么整个月份雨水都会多;初一阴天下雨的话不太好但是如果初二连续下雨,那么这个月确实雨水比较多,农村里面干活就不方便,庄稼自然收获会变少,所以会害怕。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初二下雨就要连续下几天,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农民朋友摸索出来的自然规律。

在农村农民们还认为,“从初一到正月十二,每一天都代表着今年的十二个月”。为此每次过年的时候,农民都会用心的观察从初一到正月十二每一天的天气情况,用来预测今年是会不会风调雨顺,能不能得到丰收!当然了,初二这一天要是下雨,农民预测春天播种的时候会干旱,就会提前好蓄水,为春耕做好准备。

在农村生活多年,感觉这两句话是农民从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后来看农业气象预报的书,其中也有这两句话。在农村,每当涝年头,逢初一、初二下雨了,农民们见面闲唠会说:“唉,这半月没好天了!”如果是旱年头,则也会说:“唉,这半月怕是又难下雨了!”


葫芦文化


字面意思是说初一下雨没有关糸,初二下雨或阴天,那前半个月雨水就多;如果初一初二都是晴天,那前半个月以好天为主。这是农民总结出的经验,像这样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这些都是古人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在当时也是很厉害了!真的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啊!当然还有其他生活方面的谚语,都有其一定的道理,毕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是浪得虚名的,好好学习吧,把古人的智慧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义务!


寒伶儿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这农谚表面意义易理解,其大概意思就是:不怕月初一阴天,就有点害怕初二下雨。这个论及道理,似有又似无,有的说有,有的说无。各人看法有不同。怕是与人心理有关的,这怕是因人而异的。气候也因地异,下不下雨也是,这说法在此地有准,在彼地就可能不灵。凡事一分为二吧。



初一是指阴历的月初一,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反映的是月相变化,月亮运行周期,朔望圆缺盈亏特点。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过去人重月,对朔望是极为看重的,迷信人每逢初一十五都烧香拜神,求神灵护佑的,初一十五被视为特殊的日子。月亮的运行对地球是有影响的,潮汐涨落就与月相变化,月亮运行有,女人来潮,也与月亮运行有关。都重始求盼顺始,初一是月始,故人都重初一,会利用初一这一天来说事,比如是阴是晴是雨,是冷是暖等,来预估预断近半月一月的种种情况好坏吉凶,以作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这是说天气,说下雨不下雨。旧时以农耕为主,要看天吃饭,是很重视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测的。阴处于晴雨之间,是居于中,没有极左极右,是可以不怕,没有担忧的,旱与涝就有怕有担忧了。就怕初二下,是由阴转到下雨,若是要晴,偏下了,还下大了成涝了,就怕了有担忧了,也预示后半月一月以阴雨为主,而影响农耕,影响收成了,所以这怕是有不同的,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不是统一一刀切的。


树德汉硕


农村谚语“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其实吧,在我们当地的农村,留传着的谚语是“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这谚语是在以前,科技还是不很发达,也就是说,那个时代还没有天气预报……我们老百姓依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总结出来的。

当然,这也是父母时常说的一句谚语。记得每年粮食到了收获的时候,有时父母利用这个谚语来判断天气情况(抢种抢收)。它的意思是:农历的每月初一这一天,即使是下雨天,只要初二这天不是阴雨天,也表示初一到十五这十五天里的天气会以晴天为主,反之,如果初二这天是阴雨天的话,这说明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时间里,阴雨天气就比较多的。

还有就是人们把“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同样的道理推断后半个月里的天气情况……(从十六到月底)

不过,如今有时觉得谚语“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天气情况未必是人们所判断的哟!


家人平安147354958


谢谢:

我是一个老农,在我们这里农村也广传着这样古往今来的谚语“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初一是一个月当中的开始。初一这一天阴,一般这一个月之内,阴转多云天气偏多,睛天偏少。如果初二下雨,则表明半月不晴天阴雨连绵,晴天就更少了。如果初一晴朗,则晴天多,风和日丽。

为什么老农民这么关心天气变化呢?因为农民以农主。对庄稼长的好孬,对一年的收成有直接关系。

“万物生长靠太阳”。农作物都是喜欢阳光的,只有在光合的作用下,庄稼才有正常的生长,病虫害也少。否则就病虫害增多,庄稼就长不好。收成也就少了。

但是,光晴天也不行,一月内最好下三四场雨,下完就睛,无大风天气。这叫做“风调雨顺”是丰收的景象。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

这几十年来,气侯变化异常,旱涝不匀,给农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南方洪水泛滥,在北方连年大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所以,有些农谚,在几十年前很灵,现在则不灵了。因为时代变了,气侯也随时代也在变。自然灾害濒发,人们越来越不好预测。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吧!


老吴趣谈


这个问题看我回答。民间为啥会有此一说呢?因为季节和月份的天象变化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和对应时序。所以才有了这句民谚之语。如八月十五云遮月,则正月十五必会雪打灯。如九月九至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等这样的自然天象变化的时间对应太多了,这为季节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是春对秋,冬对夏,而这个对应时间关系甚至还反应到人身疾病的复发时间上,在养生学上最为明显。如秋养春冬养夏等。

而月份的天象时序反应主要反应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这是千年死验规律。比如民间说的:每月的初一若有阴雨,则前半月基本没有好天,阴雨天为多。若每月的十五那一天阴或雨,则标志着后半月没有几个好天,阴雨天较多。人们可根据季节的下雨旬头和月份的朔望日的天气变化来提前安排或对应农时农事等。

为啥有一句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雨呢?其实这一句民谚是农人们真对小尽(进)月说的。即大月三十天,而小月为二十九天。初一十五,大月可正常使用,而小月则不可用了,因为用之不灵验之故。所以小月必把初二作初一用,十六则作十五用。是以民间才有一俗语:大月怕初一,小月怕初二。大月初一下雨,前半月无好天,而小月初二下雨,则前半月也无好天是也。


福自福地來wjf


问:农村谚语"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有"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的谚语,与它一样说的还有"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

说到这初一十五的天气变化,就应该是和月亮有关系,农历的三十初一是无月的,到初二就会生出细细的月牙;而十五是月满的,十六月亮就要渐亏了。

要让我解释,即然这农谚说初一和初二,十五和十六,只差一天,天气的变幻就有这么大,而且都是变幻在月亮的关键点上,那一定和月有月无月亏月满有很大关系。

我也观察过,很多时候都是无月的初一或月满的十五如下雨,就只一天,第二天就会晴天;如果初二渐月牙或十六渐月亏时下雨,就会滴滴嗒嗒五六天。究竟是什么原因,可能只有月亮自己知道。

人们就观察这阴晴圆缺的天气变幻,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就总结出了"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还有"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这些谚语。


生产队长老杨


我还记得我们好像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话,这是一句天气俗语,至今我还有着很深的印象,和天气有关的俗语也特别多,比如蚂蚁搬家要下雨。在农村,还有一句话是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农耕文明智慧多

现在世界有三大文明圈分别是东亚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以及西方文明,我们是大河文明,而西方则属于海洋文明,在这两种文明背景下,诞生的文明文化是特别不同的。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就是在农耕社会里,在实践经验中,我国南方人民生产世界经验总结的。

这句话是特意针对农历四月的,因为四月是在北方是播种的季节,南方是授花传粉的季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初一下不下雨并不重要?但是初二如果要还是阴天的话,这个月的前半个月大概就都是阴天了,是我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二、靠天吃饭 产量至上

若不是今天我们国家诞生了袁隆平,在人口如此庞多的背景下,我们可能都无法自给自足,还好我们有这样的国士。在古时候完全是靠天吃饭,如果这一年遇到灾害的话,往往会颗粒无收,导致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发生的。

农历的四月,在南方来说正是水稻扬花传粉的最重要时期,而这半个月之内如果一直下雨的话就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他的授粉速度,粮食的产量就会大大的降低,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三、实践经验出智慧

是什么让农村百姓可以说出如此通俗易懂的天气俗语?正是他们一步步的实践智慧的结晶,要说他们在天气领域最大成就还是24节气歌,在今天仍然被我们所使用。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这样的话,其实也不是特别绝对的,但是往往是这样,在总体上解释了农历四月的规律,也蕴含着极大的智慧。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这样的天气俗语还有很多,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欢迎向我提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