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澄清关于商鞅的10个问题

这些年指责商鞅的人不少,一般都是跳开商鞅作为政治家做了什么而是谈《商君书》说了什么。趁着完成一天的工作,写篇文章澄清一下,毕竟我也是历史爱好者,而且万一在闲谈历史“辩论赛”中抽签要求支持商鞅呢?本文没有注明出处的,都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澄清关于商鞅的10个问题

1、商鞅哪国人?

司马迁记载说商鞅是卫国人,本名公孙鞅,来自卫国所以也称卫鞅,后来封为商君所以称为商鞅。

2、商鞅最初做什么职业?

商鞅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这也说明商鞅学习的是跟着道家思想的尸佼即尸子学习刑名,后来成为魏国宰相公叔痤的幕僚。不要小看幕僚,李斯就曾是吕不韦的幕僚,司马懿也做过曹操的幕僚。

3、商鞅能力如何?

魏国宰相公叔痤临终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愿王举国以听之”,这已经说明商鞅属于王佐之才。公叔痤甚至说如果魏惠王不用商鞅则“必杀之”,商鞅已经威胁到魏国的安全。

4、商鞅为何去秦国?

商鞅在魏国不受重用,而邻国的秦孝公因为“诸侯卑秦”提出“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种“给股份”的刺激下,商鞅当然西入秦。这也说明秦国已经到了必须下血本招揽人才的地步,也说明吴起率领魏军西征也把秦国打怕了。

5、商鞅为何给秦孝公讲霸道?

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最初是讲三皇五帝的“帝道”,后来是讲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秦孝公都不感兴趣,甚至抱怨景监推荐的商鞅没有真才实学。商鞅这才给秦孝公讲齐桓晋文的“霸道”,这也说明秦孝公对称帝称王不感兴趣,毕竟秦国实力有限,他感兴趣的是如何富国强兵如何称霸。

6、商鞅如何说服秦国重臣接受变法?

商鞅在秦孝公主持的“辩论赛”中提出,先王的法律只能管理先王的国家,现在用先王的法律已经不能避免秦国的衰败,因此需要变法图强不能因循守旧。商鞅还带来了魏国宰相李悝的《法经》,用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中原霸主来说服秦国重臣接受变法。当然,商鞅真正的说服对象是秦孝公。

7、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颁布《垦草令》建立农业生产。公元前356年商鞅进全面变法,包括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公元前349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包括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等改革方略。

8、商鞅变法的直接成效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公元前358年秦国在西山(今河南省熊耳山以西)击败韩国,公元前357年楚宣王与秦国联姻,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今陕西省澄城县东)会盟,公元前348年韩昭侯亲自前往秦国签订停战盟约,公元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秦国已经被东方强国接纳为“负责任的大国”。公元前341年商鞅趁着马陵之战后魏国霸权衰落出兵夺取河西地区,商鞅因战功被封为商君。公元前338年秦军在在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击败魏军,俘其主将魏错。

9、商鞅的间接成效是什么?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国逐渐从受到歧视的边鄙弱国成长为战后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秦始皇推行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与度量衡、推行郡县制,其实就是把商鞅变法的制度推广到全固。商鞅变法发展了关中经济,为后来秦灭六国乃至汉并天下提供了经济条件。

10、秦朝灭亡与商鞅什么关系?

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了一个多世纪,最终建立起大秦帝国,商鞅变法导致了秦国的繁荣。秦朝的灭亡与商鞅没有直接关系,此时商鞅已经失去一个多世纪,而且秦朝是大帝国而不是诸侯国。如果说秦朝灭亡与商鞅有那么一些关系,仅限于秦始皇忽视了商鞅变法是“战时体制”,在秦灭六国大规模战争结束后需要及时采取“和平体制”。秦始皇沿袭此前秦国君主治理秦国的模式来治理秦帝国,没有及时调整国家战略,也就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后来汉高祖在大规模战争结束后“偃武修文”,一方面军队大量复原赐予田宅恢复生产,另一方面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业绩保证了汉朝的稳定。“秦制”或者“商君之法”是“战时体制”,适用于内忧外患的大规模战争时期,但并不适用于和平建设时期。“汉制”或者“萧曹之法”才是安定天下的良策,适用于大规模战争结束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