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該怎麼理解?

潘先生論風水


在中國的俗話裡這樣的句子很多,如: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俗話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在理解這些話的時候要考慮到人會在什麼情況下說這樣的話 呀,或者說語境。中國的文化很博大,也很微妙,比如說,群經之道的《易經》講的就是萬事萬物的規律,那些規律呢?一,簡易;二,變易(或變化);三,不易(不變) 三個規律。這也並不難理解,因為,《易經》已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分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二氣在相互作用下不停運行變化,也影響了萬事萬物的變化。我們回頭再看這些俗話,,前一句和後一句是不是也正反對立,也就是一陰一陽,我們要明白中國的文化,“中”不偏不倚之謂“中”,也就是“平衡”,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應在平衡的規律範圍內,否則就回物極必反。所以這些俗話沒有絕對的對立,就看在什麼情況下用合適。最後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合適的“人”,剛好有合適的“條件”,做合適的“決定”,得道合適的“結果”。




後山說易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該怎麼理解?

很高興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來解答這一問答題!這兩句俗話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

宰相肚裡能撐船!所指一國之相,國事繁忙,日理萬機!心胸一定不是我們常人所能及的!肚中裝下的事情夠多,夠大!能撐船隻是擬似手法而已。這句俗話也是我們生活當中,常用來勸解動氣之人常用的安慰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大人不計小人過!意思是作為人應該心胸大度,不拘小節!人無完人,不應為別人的過錯耿耿於懷。讓一步海闊天空!心胸開朗了,只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肚裡沒有了委屈自然就能裝下一切!

有仇不報非君子!國仇家恨,血債血償!這是每一位血性方剛的人,應該懂得和要做的事情!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人們一定要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讓社會安於法治。讓社會充滿和平!如果不報仇,那就是縱容犯罪!壞人犯法有罪!有仇不報犯錯!縱容犯罪,有仇不報又何談君子之風呢?

所以我說這兩句話一點都不矛盾!朋友們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嗎?謝謝閱讀!


晨光無限322


“宰相肚裡能撐船”與“有仇不報非君子”並不矛盾,兩者所針對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指寬容他人的過失,有容人之量。後者是指對於一些觸犯到原則的事情一定不能縱容姑息,要做出回應。總的來說時代發展使然,需要我們“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時候更多,“有仇不報非君子”更多出現在古人的社會交往中。

公交司機一腳剎車,甲不小心踩了乙一腳,百分之九十九的時候,這事都能過去。餘下那百分之一過不去的情況,多在於甲和乙都不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主,甲覺得小事一件何須說聲“對不起”,乙沒等來那句“對不起”,或者就算甲說了“對不起”,乙仍為被踩耿耿於懷:那麼大地方,為什麼別人不踩,偏踩我一腳。於是冒出一句:“眼瞎麼?!”甲偏不忍氣吞聲,回句:“你才瞎!”自此你來我往,怎會不驚動110,不上新聞?人與人的紛爭多數都由這種“我咽不下這口氣”開始,事情演變到最後,面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就揚眉吐氣了?社會新聞裡,比較常見的陌生人衝突都類似這樣爆發於一些本可以忽略的事件。和諧社會倡導人們多些友愛少些戾氣,就是勸大家得饒人處且饒人,能夠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問題,大度些,別計較個人得失。有時候看起來受損的是你,但對方內心裡已經有一萬個後悔了,你的一句重話很可能給對方造成莫大的負擔。而你一句“沒關係”,看似是寬恕了對方,也是讓自己釋懷了,互相放過多好。

“有仇不報非君子”古籍裡不少,伴隨而來的是一個人諸多品質的加持。比如大家熟知的臥薪嚐膽,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去伺候吳王夫差,始終不忘戰敗之恥,日日睡柴草、嘗苦膽,任人唯賢,修正自己的品行。十六年後,勾踐攻吳,大敗夫差,終於報了當年之仇。“有仇不報非君子”重點在於一個人以什麼樣的狀態去報仇,苦練己志、克服萬難,曾經的仇不是陰影而是激勵,鞭策自己不要懈怠,以決心和意志讓自己變強變得比以前更優秀,不管是一年還是十年,都要再一次站在對手面前。

法治時代,深仇大恨有制度在管,我們一定要報的“仇”是技不如人之仇,一戰而敗不可恥,要牢記此仇,提升自己的能力,方是這句古語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張晴柔


宰相肚裡能撐船是指一個人心胸特別寬大,能容常人所不能容,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有仇不報非君子則是指一個人恩怨分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這兩句話應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題主本來的意思是想說人具有一體兩面性,比如說有的人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對待異己或對立面很寬容很大度,但時過境遷以後又變得很糾結遲遲不能釋懷,只要一有機會就一定要打擊報復對方為自己討回公道,否則誓不罷休。我們承認大千世界肯定有這樣的人存在,甚至為數不少,但是除了那些不共戴天的大仇以外,我們也同樣看到很多人選擇相逢一笑泯恩仇,或者壓根就信奉冤家宜解不宜結。

北宋熙寧、元豐年間,王安石和蘇東坡是一對政敵,王主張變法推行新政,蘇反對變法,兩人勢同水火。王安石出於政治需要貶謫過蘇東坡,但後來當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身陷囹圄且有性命之危時,王安石又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為蘇東坡辯護脫罪,終於使蘇東坡免遭大難。蘇東坡從生命的谷底黃州屹立成偉大文學家後,到南京拜訪早已裸退的王安石。兩人相會,飄逸瀟灑,友誼超邁,人品風流,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光輝的節點。

所以,真正肚裡能撐船的“宰相”既有睚眥必報的貨色,但也有部分品行高潔的人士選擇冰釋前嫌,以德報怨。


黔達石業倪應


這兩句話並不矛盾,關鍵是看對誰來說,有的人可以做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有的人則是小肚雞腸,睚眥必報,所以這兩句話並不矛盾,有關這兩句俗語的解釋如下:

一、宰相肚裡能撐船:

宰相肚裡能撐船

拼音:zǎi xiàng dù lǐ néng chēng chuán

釋義:一般形容一個人寬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宰相肚裡能撐船”是倡導為人處世要豁達大度,待人處事要寬厚仁慈。

二、解釋有仇不報非君子:

如果有仇恨不報的話,不是君子所為。


Sunny0221


實際上這兩句話並不予盾。做為一個大領導就要有容人之量,這個量容得是一些非原則性,卻又是常人所要計較懷恨之事,通常是對自己的冒犯、不恭、傷心或是損害了自己的某些利益。這些事常常使人惱怒,令人不能釋懷,但是細細想來又不是什麼深仇大恨。棄之則可聚人成事,欲成大事者怎能分不清熟輕熟重呢?而有仇不報非君子,常使人想到那句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這是人倫大事,又豈能輕易容得?然而不同時代處理方式又不同。古時侯,為報大仇,雖也訴諸律法,但又常有以命以博的事例,與當時社會文化大背景是分不開的,而當今時代更多的是通過法律渠道解決。這裡的關健是對待仇的態度,原則問題必須見真章,要有說法,可以做讓步,但不能不了了之,這不是肚量不肚量的問題。






後天之本


這兩句話放在一起似乎矛盾,其實是分屬於不同心態不同場景的,要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辯證看待。

宰相肚裡能撐船,指的是一個人的度量。人生在世,是非恩怨,齟齬不斷,小至家庭矛盾,兄弟反目,鄰里糾紛,流血慘案時時發生。其實絕大部分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口角爭執導致一時性起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來。如果人人都能有“宰相肚裡能撐船”則可以將很多矛盾衝突消弭於無形。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此仇不報非君子,指得是有一些仇恨不得不採取措施進行還擊,如果遭受創擊,默不作聲或任其侵害則使自己白白受到損失或者受到嚴重威脅。這樣做無異於把頭埋進沙子的鴕鳥。使自己軟弱無能,任人宰割。

但是仇恨怎樣報呢?我們身處於法治社會,自有法律制裁,切不可自行打擊報復,從而使自己更加身陷囹圄。

總而言之就是:一,遇到些無關緊要不會傷害自身利益沒有觸犯法律的所謂小事時,還是需要度量容忍過去。二,產生一些遭受損失,無法妥協,甚至觸犯法律的事,則可以訴諸法律。進行“報仇”雪恨。


月出東山麓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是有用的。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是寬容大度。宰相日理萬機,化繁為簡,大事不糊塗,小事不計較,憑的是心態,度量,抓大放小。有仇不報非君子,說的是:有仇必報。這與前者沒有衝突。國仇家恨,宰相肚裡分得一清二楚。宰相就是處理國家大事的人。至於哪些雞毛蒜皮的事,當然不入他的法眼。君子的有仇必報,是指國仇家恨,當然要報。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在當今社會,也不是要你持槍抓刀,殺死仇人,那是違法的。只能報警處理。如果,任由私人有仇必報,那麼,冤冤相報何時了?唯有依法治國,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曾國華33


宰相肚裡能撐船是說一個人的雅量,但人的雅量再大也不至於把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化為烏有,這豈不是有仇不報非君子嗎?但話又說回來了,怨家易解不易結,與其刀兵相見,倒不如化干戈為玉帛,也不失為上策,非得引到怨怨相報何時了?若能結成聯盟,豈不是為子孫後代造福,為社會樹起一面仁厚的大旗呢?就如詩中所言:“千里休書為一牆,讓他三分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而今不見秦始皇。”其實生活中的仇殺之事都不是因雞毛蒜皮之事不忍讓而引發血案,才產生有仇不報非君子的論斷。若要防患於未燃,還是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晴。話又說回來了,其實宰相肚裡能撐船與有仇不報非君子是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前者為陽光大道,後者為陽腸小道,真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又何必究結一起呢?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有什麼天大之事不能達成諒解呢?



錦繡三月春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宰相肚裡能撐船最開始真的是宰相...指的是王安石。這句話多是指位居高位者應心胸寬廣,有容人之心。現在大多用來給在氣頭上的人滅火。有仇不報非君子,孔子云,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就是這個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