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其中的浮屠是啥?

慧達講故事


這句話常常出現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人們對它稱得上是耳熟能詳,可是要問這“浮屠”二字究竟是何意,恐怕很多人還是說不明白。下面有書君就從浮屠這兩個字的來源開始說起。


一、浮屠源自印度佛教用語,有兩種解釋


浮屠(fú tú)不是漢語中的原生詞,妥妥的是從佛教發源地印度原汁原味引進的,是根據相應詞彙音譯而來。巧的是有兩個印度梵語詞彙的音譯都是浮屠,而且還都和佛教息息相關,分別是什麼呢?


1. 指佛祖釋迦牟尼



梵語buddha是佛界大BOSS釋迦牟尼的專用名詞,之後也用來指擁有大智慧的覺悟真理者,音譯成漢語就是浮屠。


一說到屠這個字,腦海裡是不是容易飄過屠殺和屠宰這些血腥味極重的詞彙?人們傾向於忌諱說不吉利的話,就逐漸用讀音相近的佛陀來代替浮屠。


2. 指的是佛塔


梵語中佛塔一詞是buddhastupa,它的前半部分和佛陀的梵語一模一樣,所以音譯成漢語後,為了用起來方便就簡稱浮屠。


由此可見,浮屠既可以表示佛陀,也可以表示佛塔,原來是有這樣的機緣巧合在裡面。


二、七級浮屠又該如何理解呢?


既然浮屠有佛陀和佛塔兩種釋義,那麼七級浮屠也有相應的兩種解釋。


1. 百尺來高的佛像


佛家認為七級就像百尺來高的佛像那麼高,所以七級浮屠也可以看作是一座巨大無比的佛像。比如名氣走出國門的靈山大佛、天壇大佛和樂山大佛等,人站在跟前和螞蟻站在大象旁邊沒什麼兩樣。


當然這種說法一般人覺得有點陌生,因為級字表示給建築物分層,限制了人們想象,很難讓人把它往佛陀上聯繫。



2. 七層高的佛塔


塔這種建築樣式不是中國特有的,是漢唐時期隨著佛教的引進,一併從印度引進的建築風格。


塔最開始其實是一座精美的墳墓,但不是一般去世的人有資格享用的,而是用來安放和祭拜得道高僧的舍利子的。後來塔也用做安放佛像和保存經書,是佛家的圖書館。


塔最原始的樣子自然是在印度,外觀看上去更接近墳墓,塔身是個巨大的半球,上面有風格各異的塔尖,下面是方形的檯面。


任何文化流傳到異域,在受到當地文化接納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和同化,佛塔也是如此。我國古代的先輩們把中國傳統建築中亭臺樓閣的精美元素,逐漸融入到塔的建造當中,這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美輪美奐的佛塔。


如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陝西大雁塔和山西應縣木塔等,一看就是我們中國的建築風格,細膩華美又不失莊重。


塔是莊嚴肅穆和祥和安寧的象徵,所以深受人們喜愛。七級浮屠就是七層高的佛塔,人們習慣稱之為七層寶塔,而且這種說法更接近字面意思,所以老百姓更為認同。


三、這句話的意思和適用場景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一個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所積的功德,可以和建造一座七層高的佛塔,或者雕刻一座百尺來高的佛像相提並論。



這句話人們一般是規勸他人發善心持善念,或者是像別人求助時說的。世人都怕遭天譴,搬出佛祖和佛塔來說事,經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無論是修建七層高的佛塔,還是落成百尺來高的佛像,這都是莫大的功德,但都比不上在危難時救助他人的功德來的有意義。

老百姓是最樸實的,這句話之所以能廣為流傳,就因為它以人為本,把人命看的比供奉佛陀佛塔還重,這也是在彰顯人性的慈悲心懷。



有書共讀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浮屠,亦作浮圖,休屠,其實它們都是“佛陀”的不同音譯版本。相傳佛教為佛所創,人們稱佛教為浮屠道,所以古人稱佛教徒為浮屠,後來把佛塔也稱為為浮屠。後人們認為佛陀二字太麻煩,於是簡化成了一個字“佛”。

中國佛教徒多將浮屠視為佛塔。因觀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稱浮屠觀音。造浮屠佛塔被視為建功德的事。佛塔浮屠還被佛教視為寶物和法器,如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即毗沙門天),手中持的寶物就是浮屠寶塔。《 西遊記》將毗沙門託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將李靖身上,成了有名的"託塔李天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這句話就是由佛教中而來,在佛教大正藏經集部《佛說罵意經》中佛雲:“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浮屠是寶塔(佛塔),七級則是指七層。七層的寶塔,佛家以為七層的寶塔約為百公尺來高的大佛像,建瞭如此的大佛來供養,功德是很大的。假使你救了一個人的性命那麼你所獲得的功德是比建寶塔禮佛還要偉大。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為死去的人造塔,畢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義,故俗語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浮屠:佛教建築形式,及現在所說的塔,梵語:“窣堵坡”,又稱浮圖。這種建築最初用以供奉佛骨,後來用以供奉佛像,收藏經書。詞語指救人一條性命,猶如建築一座七級寶塔,功德無量。用以勸人行善,或向人懇求救命。

此成語由佛教中而來,在佛教大正藏經集部《佛說罵意經》中佛雲:“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西遊記》第八十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後亦變作“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如陳登科《活人塘》十八:“大鳳子在後邊急了,搶上說:‘媽!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我去想辦法’。”“七年長齋”指長年吃齋修行。

本句最早出自《增廣賢文》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示例: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一回:“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還有氣息沒有。豈不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


引證解釋】:

1.亦作“ 浮圖 ”。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李賢注:“浮屠,即佛也。” 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群生也。”《新唐書·狄仁傑傳》:“後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百萬。”

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梁範縝《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不休。”《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惲敬《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雜於浮圖、老氏。”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王禹偁《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劉大櫆《遊黃山記》:“若有浮屠,持缽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

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阿育王起浮屠於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有也。” 宋蘇軾《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三級,高百二十尺。”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參差遠邇,橋樑洲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現乍隱,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 清李漁《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

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金史·儀衛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裡、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

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洪州,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佔,如異日登臺輔,即成貴採。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 宋袁文《甕牖閒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藉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7.浮屠鎮。浮屠鎮位於湖北省陽新縣中部,明代以前稱“佛圖市”,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該鎮東距長江30公里,南至九江100公里,西臨嶽市250公里,北達黃石45公里,距武漢100公里,總面積230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216個生產小組、8.3萬人,2002年被省列為小城鎮建設"中心鎮"。


我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句中的「浮屠」原來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無量,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其實,「浮屠」本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意思即是「佛陀」,指釋迦牟尼。後來大概因「屠」字令人聯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詞語,所以漸漸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級浮屠」的「浮屠」,梵語buddhastupa,音譯後的略稱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建築,也是一種紀念、禮拜用的建築物。塔起源於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狀像墳墓,在方的平臺上砌築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種形狀的塔尖。這樣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語的譯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墳墓。佛骨焚化以後成了彩色晶瑩的珠子,埋在「浮屠」裡,七層的塔稱作七級浮屠 漢唐時期,塔隨著佛教一起傳到中國,和古代建築結合起來,融合了中國南北各地的樓、閣、亭的特色,發展了千姿百態的中國古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救人一命的功德比建造七層的佛塔還要大。



冬日暖陽素紙一張




本句最早出自《增廣賢文》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示例: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一回:“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還有氣息沒有。豈不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

另外,我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句中的「浮屠」原來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無量,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其實,「浮屠」本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意思即是「佛陀」,指釋迦牟尼。後來大概因「屠」字令人聯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詞語,所以漸漸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級浮屠」的「浮屠」,梵語buddhastupa,音譯後的略稱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建築,也是一種紀念、禮拜用的建築物。塔起源於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狀像墳墓,在方的平臺上砌築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種形狀的塔尖。這樣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語的譯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墳墓。佛骨焚化以後成了彩色晶瑩的珠子,埋在「浮屠」裡,七層的塔稱作七級浮屠 漢唐時期,塔隨著佛教一起傳到中國,和古代建築結合起來,融合了中國南北各地的樓、閣、亭的特色,發展了千姿百態的中國古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救人一命的功德比建造七層的佛塔還要大。


顏二哥有言23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而不行其然,其然不知也行也,其然所學也罷也。佛語講究菩提無樹,明鏡非臺。所以此處的浮屠,應該是隨著時代的轉化而變化的。它是事物,也是虛幻。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原意解作佛塔。解釋出來就是,救人之性命,其功德無量,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

「浮屠」本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意思即是「佛陀」,指釋迦牟尼。後來大概因「屠」字令人聯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詞語,所以漸漸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級浮屠」的「浮屠」,梵語buddhastupa,音譯後的略稱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

浮屠的解釋我看了很多,基本大同小異,當然也有一些有很多偏差。我選擇了一個相對歧義不大的,關注屠的解釋,也沒明典去查閱。



塔起源於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狀像墳墓,在方的平臺上砌築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種形狀的塔尖。這樣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語的譯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墳墓。

佛骨焚化以後,埋在「浮屠」裡,七層的塔也就是七級浮屠。漢唐時期,塔隨著佛教傳到中國,發展成了千姿百態的中國古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救人一命的功德比建造七層的佛塔還要大。

在古代,為寺院修建佛塔,應該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對崇信佛法的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當時做比較,也就用浮屠而比代,意味其功德極高。



牡丹美文



夢113300796


謝友邀答。

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浮屠緣於佛教,佛要升到七級很不容易,你必須多做善事,好事才行。

實際上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是公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救人一命,就是天大的好事,拿到佛經說,就是達到了浮屠的標準。

因此,人們就說,救人一命勝七級浮屠。

就是勸人們多做善事,
好事。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友好,寅時夢正香,有驚了,因老母入睡,抽空而復之。古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者:猞猁浮陀也。即七層佛塔猞猁明也。此佛道之語。人人仰望不可及的至高無上,功德無量的至尊之處也。它的整意即為七級寶塔人人進香朝拜的清淨之地。明是敬佛,意指教人積德行善之意也。這句話的總體大意是:你燒香敬佛是向佛向善的可敬之人。但是你一輩孑天天燒香敬佛所積的功德沒有你救一次人命所積的陰功德大。佛說:敬我不如救人,進香不如敬人。佛家之語也乃同儒家和道家之語類也,都是仁智禮義信忠孝和謙讓忍德等罷了。又道是。千里去燒香,不如再家敬爹孃。爹孃其實就是你心中的佛也。你每天去七級浮塔面前燒香朝拜所積的功德,不如你一日三餐給爹孃端碗湯,喂口飯的功德大矣。生為人一生必孝善為大也。謝友。(上面再字更正為在字)。


福自福地來wjf


浮屠是佛塔,好像更指供奉了高僧舍利的塔。建造這種墳墓的時候會根據高僧生前的修為,聲望,貢獻來決定佛塔的等級。佛教中,對佛塔是很重視的,當然還有佛像,佛經等等。認為建佛塔,印經卷都是廣種福田,功德無量的好事。愚以為這都是佛教的符號,是logo,讓信徒以及世人能感受到佛教的影響,有利於佛教的推廣。大乘佛法講究,六道輪迴,普度眾生。生命在三善道和三惡道中輪迴,最好是救人出離六道而成佛。當然,這很難。所以起碼讓人不落入三惡道受苦。人活著還有皈依佛法的機會,起碼還在善道中,人死之後,極有可能落入三惡道中受苦。所以要救人。兩個功德相比較,救人的功德大些。


小蟹誕生


浮屠是寶塔的意思,七級浮屠就是七層寶塔。這句話的意思是救一條人命的功德勝造七層寶塔的功德。現在人有錢就造寶塔,積累功德,沒錢人也可以做普通的小事來積累功德,有小善有大善,一件小善事也可以放大到無量功德。所以也就有古語,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