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助力抗疫的“網紅經濟”盒馬鮮生,也沒逃過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助力抗疫的“網紅經濟”盒馬鮮生,也沒逃過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助力抗疫的“網紅經濟”盒馬鮮生,也沒逃過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全國抗疫已有月餘,前方戰事依然嚴峻,後方支援也未改決心!在這場舉國上下與時間賽跑的戰役下,後方的物資援助顯得格外重要!紛紛支援的企業中,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無疑是翹楚者之一。1月26日,盒馬鮮生在第一時間表示免費提供武漢18家醫院的三餐;2月1日,又為受疫情影響而即將斷糧的武漢動物園的小動物們,及時送去食物;此外,盒馬鮮生連同其供應商們一直持續不斷地為武漢各大醫院、及抗戰在一線的戰士們送去各類食品物資。然而,貢獻如此卓著的盒馬鮮生,也面臨著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01消費者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臺以“盒馬”為關鍵詞檢索,顯示有2百餘條結果,翻看這些投訴貼,皆與食品質量相關,涉及是貨物與實際不符、發黴變質、過期、無法食用等問題。在聚投訴平臺上,與盒馬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有60餘條記錄。

2018年底鬧得沸沸揚揚的“標籤門”事件,便是消費者投訴盒馬鮮生售賣過期食品。有上海消費者稱在盒馬鮮生大寧店挑選蔬菜時,看見一旁的工作人員在更換胡蘿蔔外包裝的日期標籤,被丟棄的標籤上是早已過期的日期,店員新換上的標籤則是當日日期。

隨後,又有消費者在微博上爆料在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購買了兩聽過期的麗爾泰椰漿。消費者稱,2018年12月1日上午,她在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購買了兩聽利泰爾椰漿(利樂磚)250ml,但回家後發現生產日期為2017年4月28日,保質期至2018年9月28日。這兩聽椰漿已經過期了兩個月以上。

對此,阿里客服聲稱,在2018年11月27日已追回一批盜損商品,但門店遇到盜損商品被歸還的情況還是第一次。由於經驗不足,在處理過程中流程未參考標準流程,導致商品誤上架銷售。不過,即使是盜損商品,但已過期,卻仍放在貨架上銷售,就涉嫌違法。此後,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於2019年3月22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浦東第一分公司處以5萬元罰款。

遭遇此類事件的消費者還有很多,標籤未過期,但牛肉已發黑發臭;賣的榴蓮是生的;外賣“冰鮮煲湯大骨”變質發臭;大連店線上購買徐飛鴻皮蛋,準備吃時發現已經變質生蟲……

助力抗疫的“網紅經濟”盒馬鮮生,也沒逃過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02政府點名


如果以上爆料僅是消費者遇到的個別問題,那在市場監管局抽檢中被曝出質量不合格產品,足以證明盒馬鮮生的食品質量令人堪憂。

2019年5月15日,上海市市場監管監管局曝光了一批監管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盒馬鮮生黃陂南路店銷售的多盒“老上海黑毛豬大紅腸”(250克/盒,上海利給爾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日期:2019年3月4日)經檢測,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嚴重超標。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熟肉製品》,檢測熟肉製品的微生物含量,每同一批次產品應採集5個樣品,檢測結果不得高於最高安全限量值:菌落總數不得超過10萬CFU/克,大腸菌群不得超過100CFU/克。

然而此次盒馬鮮生黃陂南路店被抽檢的同一批次5件樣品上述兩項指標均不合格。超標最嚴重的樣品,其菌落總數超標14倍,高達150萬CFU/克;大腸菌群超標85倍,高達8600CFU/克。即使是超標“最不嚴重”的樣品,其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也分別超標了7.9倍和17倍。

在更早之前,深圳盒馬鮮生保利中環店的一批次散裝黃金貝(標稱生產單位或供貨單位為上海皇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一批次散裝花甲王(標稱生產單位或供貨單位為深圳市禾陽農產品有限公司),均檢出氯黴素(標準為不得檢出)。

助力抗疫的“網紅經濟”盒馬鮮生,也沒逃過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03媒體暗訪


同時,有媒體也曾深入潛伏到盒馬鮮生內部,發現了很多食品安全問題。

媒體發現盒馬鮮生的工作人員將死魚去掉內臟後賣給顧客,還向顧客打包票回應:保證活魚!

除了死魚當活魚賣,眾多消費者投訴的過期產品的問題也確實發生在盒馬鮮生。媒體按照訂單取出配送給客戶的冰凍鯽魚,而盒馬鮮生的工作人員進行巡檢有效期時,才發現冰凍鯽魚已過期3天,且之前已配送給了客戶。但事後,工作人員並沒有主動向消費者召回已送出的過期冰凍鯽魚。儘管盒馬制度嚴格,還是經常有員工發現過期食品忘記清理,而被配送出去。

盒馬鮮生作為阿里重構新零售業態的一張王牌品牌,自2015年成立以來,在各種爭議中,已完成以移動APP為線上陣地,門店中心為線下陣地,全面結合,建立了真正融合線上線下、全渠道的“互聯網+零售”的體驗方式。盒馬鮮生“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的服務優勢也更加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助力抗疫的“網紅經濟”盒馬鮮生,也沒逃過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接二連三的負面消息不僅對其品牌形象形成了致命的打擊,也引發了諸多消費者對其食品安全的質疑,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消費者流失。同時,這也反應了盒馬鮮生在食品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和漏洞,也在此方面接受過多次處罰。據媒體介紹,在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的公開信息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今,盒馬鮮生旗下多家上海門店已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被上海各級食品監管部門處罰多達20次,其中多次也是因為生產經營了大腸菌群不合格的食品。

助力抗疫的“網紅經濟”盒馬鮮生,也沒逃過食品安全的投訴風波


食品安全大過天,主打新鮮食材的“網紅經濟”盒馬要想繼續在新零售業態下繼續引領發展,更要加強在食品安全上的管理。否則,頂著“互聯網+零售”光環的盒馬鮮生,也終會被消費者質疑是打著互聯網幌子的線下超市,依然沿襲著標籤作假的陋習,也會在不斷擴張的同時,成為更大的牽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