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的前世今生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的前世今生

首先本著不吹不擂的態度,對以23歲的武術家來講,今天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您在23歲的時候做了什麼?

1963年12月17日,李小龍師祖生前唯一正式出版的個人武術專著《基本中國拳法》面世,英文名字《Chinese Gung Fu,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 Defense》,師祖興奮驅車前往位於加州奧克蘭附近柏克來的印刷廠,同行取書的還有“龍弟子”嚴鏡海大師,可以說這半書從開始到出版,前後歷時大半年,全拜嚴鏡海悉心指導和引薦,他有出版英文版中國功夫書籍的經驗,書中難能可貴的是還有艾德帕克、謝華亮的作序,這些其實對李小龍師祖而言是圈內前輩的人脈資源,嚴鏡海也比李小龍師祖要大上20歲,認識之前已是當地華人武術界的大師父之一,更多是看在嚴鏡海的面子上。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的前世今生

1963年的本書首版版權歸李小龍所有。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的前世今生

東方圖書公司在加州奧克蘭負責銷售,並刊在版權頁的底部,(如圖)這家公司所有權歸於嚴鏡海名下,出版、銷售過《鐵砂掌》等英文版中國功夫書籍,嚴鏡海及其所處的華人武術圈子使用“功夫”英文的歷史要早過李小龍,最早是Gung Fu 而不是 Kung Fu,這個要注意,有助於以後我們對那一段武術歷史的考證。

本書首版尺寸為5.5英寸x 8.25英寸,共102頁,照片中的李小龍在整個過程中運用了各種技術。

參與此書拍攝工作的“龍弟子”,除嚴鏡海外,全是師祖西雅圖的班底,諸如木村武之、嚴鏡海、傑西·格魯弗、詹姆斯·德邁爾等配合,木村武之配合多大二十八副,嚴鏡海十二副,本書武術示範照片不足七十張,初步展現了“振藩功夫”的“踢打摔拿”,拍攝極其簡陋,場地就是師祖初到美國工作寄住的周露比餐廳後面的停車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前三分之一介紹了中國武術的流派常識、陰陽哲理與基本功訓練的手繪圖,手繪圖均出自李小龍筆下,他少年時代的美術功底在他的整個武學生涯中起到記錄、排練、教學等多重作用。一些關於腿部、腰部的基本功訓練直接源於蔡雲龍先生《武術運動基礎訓練》一書,現在孔夫子和淘寶有在版本,師祖看蒐集的是1958年的內地版本。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的前世今生

2012年11月13日香港《文匯報》中有一段論述,“蔡龍雲......成為李小龍的偶像。據說李小龍把他的這本武術秘籍(武術運動基礎訓練)放在床頭,不經仔細研究,而且將很多理論運用到實戰當中,李小龍系統學習了書中腰腿基本功以及腿法的技巧並進行修改,變成了適合自己的推廣技術,對他的技術造就了很大的改善。蔡龍雲先生後來也撰文指出,“1963年,李小龍在美國出版了他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生前出版的武術專著《基本中國拳法》,其中武術基本功一章便是譯自我的《武術運動基本訓練》的內容。”

毫不客氣的講,作為再傳弟子,我要說清楚,本書不止今天看來已經很落伍。即使在當時美國本土,也不能說是中國功夫的經典版本,毫無心意可言。前半部分常識性的綜合讀本,後半部分是實戰技法演示,這本類似“大雜燴”的書籍,也反應出此時李小龍師祖之前如飢似渴的學習各流派武學,與自己掌握的詠春拳法兼容,形成了“振藩功夫”,也是研究師祖自創武學的早期階段的重要資料,除了北派腿法基本功,實戰以詠春手法為主,兼容幷蓄了南北螳螂拳、蔡李佛、吳式太極拳等,都是為詠春為基礎的“振藩功夫”服務,很少有像插捶這樣明顯的蔡李佛手法出現。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的前世今生

師祖逝世後,本書一版再版,極為暢銷。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的前世今生

2016年1月,後浪出版通過正規版權途徑,引進了這本李小龍原著,有黃筠女士翻譯,本版採用的是後來的修訂版本,書中加錄了李小龍遺孀蓮達女士的“推薦序”,圖片均經過修復,還將英文版本全書附錄,因為很多李小龍書籍翻譯者都不是李小龍研究者或截拳道研修者,翻譯功底沒有問題,一些專業術語或技術論述有待編校,這次後浪的做法可謂深的龍迷之心,是李小龍研究不可或缺的版本,功德無量!

其實對初次出版書籍的李小龍師祖來說,更多是練手和嚴鏡海的提攜,這是一個武術家成長的畢竟階段,瑕不掩瑜,研究李小龍中,要接受師祖的完美和不完美,這是客觀的學術研究態度。

本文作者/張安邦

張安邦工作室位於南京,歡迎李小龍研究及截拳道研修的愛好者交流做客,籌備中的“李小龍博物館”及“7.20中國李小龍日”歡迎大家獻言獻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