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農人春香


在農村老家很多地方,都會有些讓人耳熟能詳的俗語。雖然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知道那是老祖宗總結下來的經驗,也就默默的接受了。 而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就是“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農村俗語為啥說“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有姊妹的來看看吧

經過了解,其實嚴格來說這句話算不上俗語,只能說是在農村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而且還分地區。並沒有很統一的一個叫法。其實這句話的來由很大程度上與一些民間的風流趣事有關。差不多每個地方都會有一兩個姐夫與小姨子的故事,讓人浮想聯翩。不僅生活中,就連在影視劇中也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金庸老先生的《天龍八部》,《天龍八部》被翻拍過很多次,裡面除了民族大義,還有兒女情長。喬峰喜歡上了阿朱,奈何美人香消玉殞,結果妹妹阿紫出現了,而且還愛上了喬峰。

正是這樣的事情導致,喬峰被很多武林人士瞧不起。在現代社會,只要提起姐夫與小姨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個詞語就是不清不楚。日常生活中姐夫跟小姨妹又接觸的非常多,所以是姐夫最容易的出軌對象。相對於咱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避嫌。本來農村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加上愛八卦的大姑娘小媳婦嘴碎,如果姐夫死了姨妹哭的昏天暗地,那麼肯定就會有很多人說姐夫跟姨妹有什麼不正當的關係,不然兩個人生活沒有任何的交集而且也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為什麼哭的這麼傷心。

其實農村有很多俗語,比如:寧同小叔打鬧,不同伯老逗笑。這種說法是弟媳要和大伯避嫌。因為大伯肯定已婚,明白男女那種事,所以弟媳和大伯如果經常逗笑,類似於調情,就很容易出事。總之,就是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很多時候就是柳下惠也控制不住自己。適當避嫌是必須的,也是有利於家庭和睦的。所以農村俗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齊齊教


農村俗話小姨子是姐夫的一半,意思是說姐夫和小姨子有說不完的恩恩怨怨,很多時候大家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姐夫死了,小姨子哭,肯定不好,別人會誤會你們之間有某種恩怨,生前應該拉扯不清,所以容易被誤會。

作為妹妹肯定也會淚流滿面,畢竟姐夫是自己的親人啊,很多時候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清者自清,我大舅去世,兩個小姨子悲痛欲絕,痛哭流涕,這可是姐姐的丈夫啊,不傷心嗎?她哭的是可憐姐姐,更是對姐夫的不捨。

親人離世還在意其他的嗎?作為妹妹肯定痛哭流涕,以後姐姐怎麼辦,孩子怎麼辦,想起來這些能不傷心流淚嗎?痛哭肯定會的。

別人喜歡說什麼那是別人的事情,作為妹妹肯定會哭,這個年代沒有人在意那些流言蜚語了,這都是陳舊思想,別說妹妹哭,岳父岳母都會流淚,誰不傷心啊!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啊。

一個親人的離世,預示著一個家庭的破敗,誰都會傷心流淚,沒有幾個人在意稱呼,大家試想一下,姐姐的未來,妹妹一個是可憐姐姐,一個是可憐孩子,當然姐夫也感到很惋惜,哭肯定會的,畢竟是自己的親人。


大海傳媒


題主下次再要提問題儘量說普通話,

應該是:小姨子為什麼不能哭姐夫?其實這是農村人比較講究的習俗,城裡人好像沒那麼多講究。

舉個例子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村裡有個王姓人家,姐姐嫁給新沂市那邊,姐夫是個裁縫,小姨子也想學門手藝,就到住進姐姐家,一學就是二三年,後來跟姐夫日久生情,姐姐整天忍氣吞生不久撒手人寰,再後來小姨子和姐夫順理成章結婚在一起。可孃家這頭論死"理"直到母親去世送葬那天,都沒讓這個女兒進門。按理說,姐夫是外姓人,沒有血肉之情,但非是姐夫都有非份之想,而是社會上愛開玩笑的人總會拿小姨子開涮,久而久之就變成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障礙了,雖說姐夫和小姨子沒有血緣關係,可還聯著襟呢。


170937601劉捕頭


姐夫死了,不是姨妹“哭不得”,而是姨妹很少會哭!因為死的是姐夫,又不是自己的老公,除了與姐夫有一定的“感情”或“親情”外,姨妹很少會哭的。


姨妹在我們這裡被稱為“小姨子”。一般情況下,姨妹與姐夫之間很少溝通與交流,其原因也許是“男女授受不親”造成的。我與我家姨妹的關係就是這樣,既不遠,也不近。姨妹偶然來我家也是先與老婆打電話溝通過後才來。如果我老婆當天需要上班,姨妹就不會來了。而作為我來說,姨妹家的門我都沒登過,時間久了甚至忘記了她家住的地方。這就是我與姨妹之間的關係。


如果姨妹與姐夫之間都是這樣的關係,那麼,姨妹與姐夫就很少有“感情”,在姐夫死後姨妹怎麼會哭?因為姐夫死了與死一個外人並沒有多大區別。

當然,也不排除姨妹與姐夫之間有關係好的。譬如,我一個同學就是這樣。

我這個同學家在鄉下居住,平時,在鎮上的一家機械廠上班。而他姨妹的家卻在鎮上。因此,我這個同學經常到他姨妹家混飯吃。所以,他們之間接觸的比較多,也許他們之間的感情就會深厚。估計我那同學如果不幸身故的話,他的姨妹會哭。至於是否會傷心的哭,就不得而知了。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簡直是胡扯!如果姨妹與姐夫的感情深厚怎麼能哭不得?雖然姨妹與姐夫“同輩”,不能去守靈,但“哭”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如果不講究矜持的話,甚至可以嚎啕大哭也無妨。畢竟,“哭”只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有什麼不可以的?——有些人說的話可信度不高。因此,別信!


綜上所述,姐夫死了,很少有姨妹去哭的。其原因並不是“哭不得”,而是缺乏“必要的感情”,很難把姨妹的眼裡“逼”出來。如果姨妹與姐夫的感情非常深厚,是完全可以“哭得”的,並且,可以放聲大哭。這裡邊沒有什麼忌諱,如果誰說“有”,那就是胡扯。


老胡說三農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事兒整的,咋啥也成了農村的俗語了呢?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在我們膠東農村的確有這樣一種說法,卻不是農村的俗語。為什麼說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裡面有很多的說道。



我們膠東農村,有“小姨子是姐夫的一半兒腚”的說法,就是對於姐夫與小姨子之間關係的調侃。姐夫與小姨子之間是沒有半點兒血緣關係的兩個人,所以這姐夫死了,與小姨子半毛錢的關係也沒有,所以實在沒有什麼理由哭的死去活來。該哭的是姐姐,沒了丈夫,這以後拖兒帶女的日子該如何生活。

對於這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關係,從古至今也是很微妙的。在古代,有姐妹倆同時嫁給一個為妻的。也有姐姐死後,小姨子嫁給姐夫填房的,都很常見。就是如今,這小姨子在姐姐去世後,嫁給姐夫的也不足為奇。

民間關於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傳聞也並非少數。一來這姐夫看到青春靚麗的小姨子難免有一些想法,二來這處於懵懂期的小姨子對於自己至親姐姐的丈夫,也沒有戒備心。所以,那些有著“小姨子情結”的“姐夫們”也是熟知女人心理兒的老手。帶小姨子買買買、逛逛逛的,一來二去,這小姨子可真就成了姐夫的半拉屁股。


雖說這小姨子與自己半點血緣關係也沒有,但有了姐姐這層中間關係,於是小姨子也算是“自家人”了。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蠢蠢欲動的姐夫們便將目光瞄向涉世未深的小姨子。就是未得逞,礙於情面,小姨子一般是數落幾句,也不便聲張。萬一成功,但被姐姐發現,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原則,從姐姐角度講,兩邊都是自己身上的人,也就內部處理,或“關門打狗”,打開大門,還是自家男人。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如果姐夫死了,姨妹自然不能哭的。

本來農村人就愛想想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關係,出於避嫌,小姨子也不能哭。否則,看到姐夫死了,自己如果比姐姐哭的還傷心,那不更授人以把柄啦,很容易遭人議論。

綜上所述,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主要哭不得也是避嫌的一種手段。況且,本來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一個人,就是死了,內心也不會有太多悲傷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建行漸遠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

這句話很好理解的,就是姐夫去世了,妻子的妹妹不能哭,那麼為什麼呢?

在老以前的農村,一些地方有“小姨子是姐夫的半個屁股”的說法,話糙,其實就是說,妹妹和姐夫其實都是一家人,畢竟他們都有同一個“爸爸媽媽”。

如果是小姨子還沒結婚,其實很多時候,小姨子和姐夫其實是有很多共處時間的,久而久之也會有感情。

所以如果是姐夫去世了,小姨子哭得很傷心的話,外人是會想歪的。

人們覺得,莫不是小姨子和姐夫有一腿,不然咋哭得那麼厲害,姐夫去世了會那麼傷心。

這樣一來,這家人的名聲就會受損了,臉上也無光,對於已經去世的人也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

所以多方考慮,人們覺得,哪怕是再傷心,也不能表現得太明顯,以免遭人非議。



山農狼仔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農村,姐夫和小姨子的關係很微妙,比如有句老話說姐死妹填房,意思很明顯,姐姐盡不了的義務,小姨子得幫忙實現,有不少關於姐夫和小姨子的俗語。

說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主要是為了避嫌,小姨子也就是姨妹,平日裡是要和姐夫保持一定距離,不能給村裡那些喜歡嚼舌根的老孃們機會說三道四。

姐夫死了,如果姨妹哭天喊地的悲痛欲絕,很容易讓村裡人誤會,會說為什麼一個小姨子能哭的這樣傷心?又沒有血緣關係,莫非他們之間還有什麼別人不知道的關係和感情?

也別說農村很多人喜歡嚼舌根,村裡確實有這種小姨子跟姐夫不清不渾的事發生過,我們村有一村民家裡倆閨女,老大招了外地一小夥當上門女婿,後來那女婿把小姨子也發展成自己媳婦了,小姨子找婆家他都不讓找。



再後來這個上門女婿在礦山不小心出了事故,一命歸西,撇下老婆孩子,還有妻妹,妻妹跟著哭的死去活來,村裡很多老人前去看熱鬧,笑話姐妹倆共侍一夫,共哭一夫。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很少出現,而當姐夫去世以後,妻妹哭也是心疼姐姐哭,看著姐姐哭的難受姨妹也會跟著落淚,真讓姨妹哭姐夫是沒有那麼撕心裂肺的,也難受但是不同程度的難受。

這年頭,身正不怕影子斜,管老人們怎麼說來著,姐夫也是家裡的半個兒子,怎麼說也是有感情了,難受還怕別人說什麼呢?沒那麼多講究的。


悠然見東山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怎麼說呢?這個老規矩,真的讓人尷尬,說又說不得,但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就像我們老家說的老公公不能進兒媳婦的房間,大伯子哥也不能進弟妹的房間一樣,其實也說不出什麼道理,不過是為了避嫌。


老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就連古代聖賢也是如是說的,比如小叔子和大嫂之間,除非是出現“嫂溺”的情況,也就是說,大嫂掉水裡了,小叔子才能施以援手搭救,平時是不能有身體接觸的。因此農村老俗話說“公公不搭媳婦肩,免得人嘴惹油鹽”,但對於老了歲數大了走不動路的老公公,做兒媳的還是可以施以援手勾肩搭背的,是為帶夫行孝道。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句老話也是如此。除了說男女授受不親,再一個就是避嫌。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姨妹和姐姐姐夫的關係,也算是最親近的人。民間有說法,叫什麼姨妹有姐夫的一半。不過作為農村俚語,有點粗俗,聽聽就好。很多的姨妹對姐夫是很仰慕的,就連擇偶標準也會說“像我姐夫這樣的男子我才嫁”。平時,姨妹吃姐姐的醋的現象不是沒有。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在古代和以前社會,為了保證家族傳承和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農村老話說“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也就好理解了。因為姨妹和姐夫的關係,原本就存在著有曖昧機會的可能。如果在姐夫的葬禮上哭泣,會被外人看到嚼舌頭根子的,會說姨妹和姐夫有一腿,也會讓做姐姐的心生猜忌,影響姊妹之間的感情。

有人說古代的婦女不哭三夫,一就是姐夫,其他是姑父和姨夫,因為沒有血緣關係,都是姻親才有親戚關係的,因為沒有血緣關係的維繫,沒有哭的理由。其實“愛屋及烏”“兔死狐悲”,當姐夫死了,看到姐姐傷心難過,做妹妹的陪姐姐哭哭又何妨呢?


農村老俗話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白了就是避嫌。

其實農村有很多俗語,比如:寧同小叔打鬧,不同伯老逗笑。<strong>

這種說法是弟媳要和大伯避嫌。因為大伯肯定已婚,明白男女那種事,所以弟媳和大伯如果經常逗笑,類似於調情,就很容易出事。

不過也有相反的說法,比如:寧往大伯腿上坐,不從小叔眼前過。

這種說法意思是,大伯畢竟是你丈夫的哥哥,年齡又大,社會閱歷豐富,只要有點人性是不會搞親弟弟的老婆。

但小叔子往往還沒結婚,血氣方剛,不知道男女的事情又很嚮往。

嫂子是小叔子最常遇到的女人,如果朝夕相處又不避嫌,就很容易出事。

以上說白了,都是讓女人在家裡和大伯、小叔子避嫌。

除了避嫌以外,還要刻意注意不要引起緋聞。

比如公公生病媳不扶。本來公公生病了,兒子媳婦為了盡孝,出門扶一下也是正常。

但關鍵這種事情,往往會引起別人的閒話。別人不見得知道公公生病,可能懷疑公公和媳婦關係不一般。

謠言一旦傳起來,想要平息就難了。

同樣道理,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也是一個道理。

這裡的姨妹不是那種沒出嫁的,往往是已經結過婚的。

姐夫死了,姨妹因為曾經說過姐夫關照,哭一哭也是正常。

但如果哭的太厲害,就會讓人懷疑姨妹和姐夫關係不一般。

因為古代確實有姐夫對姐妹通吃,一次娶了兩個的,比如陳獨秀。

但妹妹既然已經結婚嫁給別人,就要避避嫌,避免這種謠言。

說白了,這些農村的俗話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人都有七情六慾,很多時候就是柳下惠也控制不住自己。適當避嫌是必須的,也是有利於家庭和睦的。

話說薩沙剛剛看過了電視劇《溫柔的背叛》


薩沙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有沒有這種說法?當然有,是一種流言誹語。

“小姨的屁股,有姐夫的一半”,這說明姐夫撩小姨理所當然,大家都無語可說,好像都是應當應份。意思是姐夫,從不把姨妹子們當人看,所以就出現了“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姐夫死了,你姨妹在一旁傷心欲絕,號啕大哭時,別人會懷疑你與姐夫有一腿。

在舊社會,人們受“三綱五常”的影響,禮教比現代社會更加的嚴格,男子的鋪房,女子們的繡房,不是一般外來人,都可以進去自由的,再加上封建禮教傳統“男女有別,授受不親”,更加束縛了人們的手腳,姐夫與姨妹必須要遠離而敬之。

在現代社會,男女平等,與鄰居、同事也可以交往,更別說同胞姊妹,雖說姐夫和小姨子沒有血緣關係,可還聯著襟呢。現在如果還在說這句話,基本是胡說八道,無稽之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