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西瓜,一款专为夏天而生的水果,吃起来肉质鲜美、爽口多汁,既能消暑解渴又能大饱口福,深的众多吃瓜群众的宠爱。自古以来,不乏有许多文人墨客,用各样的诗句,来描述西瓜的绝佳风味。元代方夔有一首诗,就非常巧妙的说出,西瓜给他生活带来的乐趣,以及他对西瓜的喜爱。诗句中还说吃的“牙生水”,是不是画面感很强,想起自己吃西瓜的场景。

《食西瓜》 元 方夔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西瓜是一种耐热性作物,良好的昼夜温差,能使口感更具优越性。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也在大幅度上升,太阳对南方显得特别热情,今天的最高温度还达到了28℃。眼下有些瓜农已着手,开始准备这一年的西瓜栽培,老爹也提早购买了种子,给自己规划了一场“大丰收”,说实话去年因疏于管理,最终瓜在数量和品质上,都不尽如人意。

想要栽培出好西瓜,除了品种本身带有的优势,还要考虑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田间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说起病虫害,不得不提“西瓜疫病”,它能出现在苗期,影响幼苗的存活率,也能够出现在成株期,对植株的叶片、茎部、叶柄、果实等多处,进行不同程度的危害。被危害的部位的发病程度、防治难易程度、以及发病范围的大小,还会受到种子是否带有病菌、温湿度条件、田间栽培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影响。那么接下来,从发病症状识别→到发病因素→再到防治措施,为你带来“西瓜疫病”的详细解说。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西瓜疫病”发生时,该如何进行识别?

西瓜疫病,也被称为“死秧、疫霉病”,是真菌性的一种病害,病原为甜瓜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最易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一旦发生轻则可造成20%~30%的减产,重则可带来50%以上的损失。

疫病一旦发生,对苗期和成株期都会有影响,被危害的幼苗,发病较轻时叶片腐烂,发病较重时茎基部溢缩,或者是整棵枯死,造成秧苗提早结束“使命”。在这里主要想分享,西瓜疫病对成株期的危害,以下将从叶片、茎蔓、果实,这三方面进行识别。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从叶片上识别危害:

发病的叶片,起初从外缘开始,出现暗绿色的小病斑。后随着病害的逐渐加剧,病斑外缘往里扩展,叶色从原本的绿色,变成大片的褪绿色,看似被开水烫熟的样子。病斑的形状不定,有的较圆,有的也为不规则,没有明显的固定形状。在相对湿度越高的状态下,病斑的发病速度更快,最终叶片出现腐烂。在发病过程中,如果相对湿度下降,温度高又干燥时,发病的叶片就会枯萎,变成浅褐色的脆片。

从茎蔓上识别危害:

发病的茎蔓,先出现水渍状的小病斑,颜色为褪绿色(暗绿色)。随着病害的发展,病害部位向四周扩大范围。发病中后期,被侵害的茎蔓变细,颜色变为浅褐色,表现出明显的溢缩症状。此外,因茎蔓受害,不能进行正常的养分、水分输送,病部以上部位会枯萎,严重时整棵植株失去作用。

从果实上识别危害:

西瓜疫病在果实上发病,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爱从花蒂部位开始,然后向四周扩散,可达大半个瓜或整个瓜。发病开始时,会出现水渍状的斑块,颜色和叶片、茎蔓的相似,为褪绿色(暗绿色)。发病部位因组织受破坏,在高湿的状态下,逐渐出现腐烂并带有腐臭味,果皮和果肉向里凹陷。同时还要一个特点,因高湿或果肉腐烂,病菌在果皮上还会长出白色的霉状物。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西瓜疫病危害症状)

“西瓜疫病”易发生,和这些因素有关

在孙子兵法中,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在西瓜的栽培上,不可能不发生一丁点的病虫害,但是通过了解病害易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对、找准防治方法,将病害消灭在发病早期。

西瓜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喜好高温高湿的气候(尤其易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可生存的温度跨度大(9~36℃),但最利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8~32℃。但是不同的品种,发生疫病的严重程度、发病时期,都会有所差异。

西瓜疫病容易在田间发生,除了和气候环境、品种有关,还受到这两大因素的影响。1、和瓜农们的栽培管理模式、田间栽培环境有关。2、和病菌自身拥有的传播能力、可借助的传播途径有关。眼下南方天气相对不稳定,有时阴雨连绵,有时又阳光高照,容易形成疫病所喜爱的发病条件。因此,不管你的西瓜处在什么生长阶段,都不能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以免让自己的辛苦毁于一旦。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病害易发生和瓜农们的栽培管理模式、田间栽培环境有关。

  • 西瓜可进行露地栽培,也可用大棚栽培,在南方早春西瓜,多靠露地栽培,这样可以免去建造大棚。自西瓜传入我国以来,瓜农们已拥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但在管理方式上并非都一样。对于精细的管理模式,往往病害就较少,发现也较为及时,这样可更好的止损。而管理较为粗放,田间藤蔓相互交织、土壤卫生条件差、田间坑洼雨水来临易积水、没有农事操作的概念等,这种情况下病害就会“肆意妄为”,带来的损失也加剧,等到重视时已难以挽回局面。同时在施肥方面,如果肥料未充分腐熟,就急于使用,也会为病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繁殖居所。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病害易发生和病菌自身拥有的传播能力、可借助的传播途径有关。

  • 疫病病原菌的生存适应能力强,在上茬同类作物采收拉秧后,也可随着病残体进入土壤中越冬,当然也不放过在田间的农家肥。一般情况下,等到来年温湿度合适时,病菌就会出现活动,对田间栽培的西瓜进行危害,不管是苗期还是成株期,都难免“惨遭毒手”。西瓜疫病传播方式并非采用“单一模式”,而是易多种形式进行病菌的传播,常见的就有雨水和灌溉水的流动,风吹和人行走带来的气流,病害部位附着在健康部位等,这些都可完成新一轮的传播,是侵染过程变得复杂。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西瓜疫病发生前后,这些防治措施很关键

通过以上两大点的分享,已说明危害是的症状,也说明了易发生病害的原因,接下来就来到最为关键的防治了。西瓜疫病的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重,发病时间短,想要防治可不能只靠用药,还有结合农业防治,提前进入预防准备,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1、品种选择:

在购买种子时,除了要关心口感,还要关注抗病害的能力。选择时不盲目跟风,最好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环境、抗病害效果强的品种。同时要注意,种子上也可能带有病原菌,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头,所以给种子进行杀菌消毒,是并不可少的一步,不能闲麻烦就随意为之。种子消毒常用温汤浸泡法和药剂浸泡法,如果是使用温汤浸泡,温度和时间上要把握恰当,例如:利用55℃的温水浸泡上15分钟,期间需要不停搅拌。温水的温度越高,浸泡时间越短,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当时不能太高或太低,一般在50~60℃之间。利用药剂浸泡,就是把种子放入杀菌剂中浸泡(多菌灵),然后将种子用水反复冲洗干净,以免出现药害。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2、改善栽培环境:

田间良好的栽培环境,能够为高产量、好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糟糕的栽培环境,会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那么要减少西瓜疫病的发生,就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加强垄沟杂草、杂物的清理,不要让积水形成高湿的环境。也要做好整枝打杈、摘除病老叶、摘除病果、疏花疏果等农事操作,并带出田外销毁,这样做一来减少养分的浪费,二来防治病害的再侵染,以防病菌范围不断扩大。同时还要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在进行农事操作时,因选择在晴天,避免伤口愈合慢、病害趁虚而入。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3、改善土壤卫生条件:

为了防止土壤中病菌含量不断增加,因避免连作或同科属轮作,可和非瓜类进行2~3年的轮作。同时也要管理好土壤卫生条件,上茬作物拉秧后,要清掉田间的病残体、多余粪肥等。在西瓜栽培之前,还需要精细整地,把坑洼的土壤整平,把板结的土壤敲碎,并加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保持土壤有良好的肥力。同时在农闲之余的夏季,可以利用高温暴晒的方法,把土壤温度提高到55℃以上,将其中的病菌“闷si”,这样可有效的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含量,也就减少了西瓜疫病初侵染的来源。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4、及时发现,并用药剂进行防治:

西瓜疫病,在合适的条件下,有发病速度快、潜伏时间短、危害程度大等特点。除了以上说的几项防治措施,瓜农们发现病害要敏锐,并及时采用药剂进行合理防治,争取“早发现、早防治、少损失”。为了让药效发挥更好,坚持现兑现用、现混现用,也为了保持西瓜使用的健康,选择的药剂要用低毒型。为了防止病害产生抗药性,同一药剂不能连续使用,要多种药剂交替轮番使用,新的药剂使用之前,记得要看“说明书”。

可参考使用的药剂有:霜霉威水剂、王铜.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甲霜.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嘧菌酯混悬剂、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普力克水剂、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可视情况7~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4次。

想要种好瓜,就要管好它,“西瓜疫病”不能光靠化学防治

综上总结:西瓜疫病,是西瓜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瓜农们不得不提防它的到来。在防治的过程中,并不能光靠药剂防治,还需要加强品种选择、田间栽培环境管理、改善土壤卫生条件等,这样多种防治方式相结合,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同时想要提高西瓜的产量,可以用人工来辅助授粉,西瓜结瓜时,可在下方垫上稻草,以免瓜被浸泡在水中。有些大棚西瓜,还搭上架子,让植株匍匐架上,也能减少病害、虫害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