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从1949年到195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次也没有播出过相声节目,人们不禁有些担忧:如今进入新时代,脱胎于旧社会的相声还能说下去吗?1955年7月24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次相声新作试演会,人们惊喜地听到了侯宝林的相声,内容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侯宝林先生说相声


为了适应解放后的新形势,遵循“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侯宝林同孙玉奎、高凤山等人一起组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相声《婚姻与迷信》,就是当年创作的作品。


1954年,侯宝林改编了交通民警郎德沣等6人创作的相声《夜行记》,一段配合交通规则宣传的作品,到了他的手里变得妙趣横生,可谓新相声的经典之作。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马三立与侯宝林


195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说唱团,这个当时唯一的国家级曲艺表演团体,邀请了一大批曲艺名人,其中也包括侯宝林。

中国广播说唱团演员赵连甲:

相声大师侯宝林参加这个团的时候,就说过这样的话:“我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大喇叭的威力,对于相声艺术的普及、对于相声艺术的发展改革,都有推动作用”。


侯宝林自幼家境贫寒,12岁开始学唱京剧,16岁改学相声,早年间,曾经在北京、天津的各大戏楼里为摆地演出,最终因为在天津电台的直播一炮而红。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和他的同事们又大胆改革,将相声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


侯宝林相声《改行》:


“唱大鼓的刘宝全,哦,唱京韵大鼓的那人,改行了,改行卖粥了么!哦,他卖粥去了?哎,北京的早点,砂锅、熬的粳米粥,烧饼麻花、煎饼果子……”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相声大师侯宝林


侯宝林一生从艺60年,曾在天桥卖过艺,也曾是中南海座上宾。他是一代宗师,更被称为人民艺术家。正是通过广播这个大舞台,更多的听众有机会领略到他的艺术风采。侯宝林的女儿侯鑫说:“可能父亲以前没有料到过,和电台的合作,竟然成为他一生的归宿。”


  侯宝林1917年农历十月十五酉时出生于天津,所以乳名叫“小酉儿”,在他虚龄5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便被他“舅舅”张全斌坐火车带到了北京,张全斌是戏班里的跟包,不知是不是因为太穷娶不起老婆还是什么原因,反正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儿。他把侯宝林带到北京送给了自己的亲妹妹,因此他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侯先生的舅舅。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据侯宝林的档案记载,他的养父侯连达、养母侯张氏,为其取名侯世荣,家住北京地安门内大街织染局胡同,满族镶蓝旗人氏。祖上也曾是殷实人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9岁时因养父失业,被迫以捡煤核、卖报纸、拉水车、打粥要饭等方式,帮助家里维持生计。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侯宝林一天天的长大,家里条件又不好,11岁的侯宝林被舅舅张全斌送到了戏班开始学习京剧,拜师严泽甫。旧社会学艺是很苦的,侯宝林几乎是每天都要挨师父的打。(据侯宝林一次采访回忆,那是旧社会的陋习,有事没事都会挨打)学了2年实在是因不堪忍受师父、师兄的虐待而逃跑。为了吃饭没有办法,只好到天桥、鼓楼一带开始了“撂地”生涯。由于侯宝林天生聪明,2年的学徒生涯竟然唱的比一般的演员都好,听他唱戏的越来越多,自己的生活渐渐的有了好转,还能贴补些家用。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天桥、鼓楼一带,都是些能人异士,久而久之侯宝林喜欢上了相声,便每天除了唱戏挣钱还要听两段相声。传言侯宝林干相声行也是迫不得已,坊间流传着一段小故事:侯宝林戏唱得好,着实抢了以前师父戏班的生意,后来师父带人到天桥找他,扬言把侯宝林逐出师门并告诫同行,谁也不许收留侯宝林,哪个戏班收留他就是与我为敌,当时侯宝林的师父很有名气的。所以侯宝林又砸了饭碗,万般无奈便说起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直到他入了相声门,师父朱阔泉给他起了个“宝”字,名叫“宝麟”,后来自己将“麟”改为“林”。)。为了养家糊口,早期的演出场地主要是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他说的单口相声很受欢迎,有一大批固定粉丝。这段“撂地”生涯也为侯宝林成为相声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声大师侯宝林,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侯宝林最终成为了相声界一代宗师,但困惑他一辈子的身世也许只有他的舅舅张全斌知道,张全斌对侯宝林的身世始终是避而不谈,直到他病危之时,侯宝林守在他的病榻旁恳求他,他也还是不肯透露半点。如果说老人有私心,怕侯宝林找到亲生爹娘后不再赡养他,那么,为什么到他临终前还要保持缄默呢?他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难道他向什么人承诺过什么吗?所以说,侯宝林的出身是个谜,这个谜折磨了他整整一生,是他心灵上一直无法愈合的伤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