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五代枭雄 26、后唐三杰是这样成就了李存勖的盖世武功……

李克用戎马征战四十多年,临终也只得河东之一地,死时潞州还在梁军围困中; 李存勖却用了十五年,征服了河朔三镇,灭了大梁。论勇武,李存勖确实比李克用更强。可是,天下男儿又岂是懦夫,如光凭勇武就能建功立业,那江山就太好打了。李存勖是一个勇猛的性情中人,这样的人在历史中容易沦为悲剧。他却能幸运地走到辉煌的今天,得益大三功臣的辅助。

曾经君臣一起喝酒,李存勖领着儿子,让他给一个太监歌舞助兴,一曲尽兴后,太监张承业给了其子李继岌许多赏赐礼物。然后李存勖竟然也像个孩子一样,为自已儿子李继岌讨更多礼金。

呵呵,太监张承业竟然不给了,胆敢驳了这对父子雅兴,他掏出宝剑就要杀了张承业,被当时的群臣拉住了。其实纵使剑在手中,他也不敢砍下去。张承业尽兴随喜的份子是他自已的俸禄,而李存勖想要的,是要他交出国库里的钱。

一个太监竟可以控制李存勖的钱袋子,为什么?因为张承业乃李克用的托孤重臣并深得李存勖母亲曹太夫人信任。李存勖很孝敬母亲,第二天就来向张承业赔礼致歉了。

五代枭雄 26、后唐三杰是这样成就了李存勖的盖世武功……

其实,李存勖与张承业两人本身关系就老铁了。当初李存勖叔父李克宁欲反,张承业为平逆反出力最多。再后来,他帮李存勖坐镇后方,因治理有方而使府库充足,李存勖也尊称张承业为七哥。

李存勖打战很猛,花钱也猛,赏伶人、赏美人花费巨大,张承业管着他,他就钱不够花啦,便觉憋屈借酒发疯吓吓张承业。张承业没被吓着,因为他死心塌地忠于李家,就得为李家管好钱粮。如果没有李克用,他,张承业早死了,他一个太监后继无人,要那多钱做什么,还不是为李家充国库了!道理李存勖全都知道,就是心里不爽快。因此,也就有了上面那么一曲闹剧。但不可否认,张承业为李存勖管后方,使之四方征战钱粮无忧,功不可没!

后来,公元922年李存勖欲称帝。张承业认为他的功业尚不极其父李克用(当时大梁未灭),为政像个小孩,一旦称帝便是众矢之的。故而他极力劝阻李存勖称帝,却不得当年抑郁病亡。从张承业的角度来看,李存勖确不适合称帝,但是,他忽略了李存勖的武功。李存勖还有两个人,足以让他不惧于众藩镇!这两个人就是李嗣源与郭崇韬。缘何,且让我一一道来。

李嗣源十多岁即跟随李克用东征西讨,上源驿之变时还立下护主之功,位列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二,李存勖居后位列三。李存勖上位时,李嗣源是中坚支持力量。李存勖继位后初战潞州,李嗣源为他在夹寨大胜梁军,居功甚大!之后与李存勖一同征服天下,耿直无惧。

五代枭雄 26、后唐三杰是这样成就了李存勖的盖世武功……

李存勖继晋之初,乃晋弱而梁强。在柏乡,梁军兵强马壮,李存勖见之虽无惧亦不免惊忧,便赐酒与同来的李嗣源道: 梁兵整备而来,红马骑队与白马骑队比我们强大呀。别看李嗣源四十多岁,仍然少年心性,一激就上头。他说,莫看梁军强,那是外强中干,花样子,不信马上就可以灭了他们骑兵。说罢不顾梁军人多势众,领兵杀向梁军白马骑队,不消一会打溃白马骑队,擒两将校回。是时,晋军志气大增,一举击败了几倍之敌。

那是公元911年,梁帝朱温未死,那一战就是柏乡之战,这一战之后梁军再也不敢与晋军主动且正面强抗了。李嗣源是猛将们的代表,他们拱卫着李存勖,是他壮志雄心的坚定执行者。梁晋之后多年交战中,基本是晋主攻梁防守。

李嗣源是赞成李存勖称帝,这有何可惧,称帝实至名归。而另一人郭崇韬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李存勖就大胆放心地建唐称帝了。

郭崇韬也是李克用时代老将,是晋军集团少有的不但够狠还懂战略的将领。当年王处直放契丹入境,是他看出契丹大军入寇乃为利所动,纷扰为掠,而非有组织有预谋的侵略,勇杀则惧。果然,契丹见晋军以命相搏,取利不成而畏逃。

五代枭雄 26、后唐三杰是这样成就了李存勖的盖世武功……

后唐灭大梁,当李存勖与王彦章战于杨刘,双方交战不分胜负,在不少后唐将领认为此次伐梁又是无功而返之际,是郭崇韬看出王彦章之战杨刘,乃为断郓州之援,意在郓州。而后李存勖弃杨刘,而奔郓州,成功调动牵制王彦章,才最终消灭了王彦章部,为孤军袭汴京清障。当然,尔后唐军袭取汴京,虽是李嗣源领军奔袭,但运筹策帷幄之人乃郭崇韬也,是以后唐灭梁郭崇韬居功第一。

唐庄宗之所以能取天下之半,乃赖忠信良将之辅佐。其父虽未开疆扩土,但经年久战,为李存勖留下了这三位忠诚而有能力的良士,可谓吹尽黄沙始见金,才有后面的不破大梁终不归,可惜张承业看不到了。

后唐庄宗李存勖自此战功威震天下,手中又有财权,可谓少年得志,一如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邦得三杰而取天下,李存勖也得了三杰;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得兵财之权,尔后征服天下。李存勖此时也是大权在握了,踌躇满志,他觉得就着伶曲也无碍其征服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