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他会被赶下台吗?

用户61865217383


袁世凯倘若不称帝,就没有称帝的野心,也就不一定有杀宋教仁的极端事件出现。再把商务、外交交给孙文去搞,他是不会下台的。

袁世凯在北洋军阀中的威望极高,毕竟整个北洋军阀的前身都是他小站练兵亲手带出来的,实际上,仅仅是孙中山的国民党根本推翻不了袁世凯,毕竟他的政治经验是远远超过孙中山的,而且他对国家还是立过大功的,满清逊位袁世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本袁世凯好好的做民国大总统,国内很多实力派人物,包括各地方的当权者都是拥护他的,北洋军内部,即便有觊觎大位的人,也不敢过度激进。对于个别人想要造反,以袁世凯多年的经营和权力掌控,予以镇压打击完全不是问题。

他最后听了杨度和袁克定的怂恿称了帝,要知道民智一旦开化,要想关回去是很难的。特别是那些封疆大吏、革命党,好不容易站起来大家可以相对公平的交流意见,你又要他跪下去三拜九叩,为你的家天下效命,谁能接受的了?

再说,晚清末期把国家带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受尽列强凌辱,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公器私传,一个国家几亿人为一家人的福祉在付出代价。无论是对国家有忧患意识的人,还是仅仅想上位的人,都无法接受历史倒退,把中国再次带入万劫不复的轮回。

包括北洋军阀那一帮子,也接受不了袁世凯称帝的做法,原本跟着袁世凯混,以为现在民主了,江山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到好,称帝了,我们也就到头了,又搞家天下了,谁愿意?

其他不说,身边几大金刚没有一个愿意。看看袁世凯生平,倘若不称帝的话,虽不至于有一个完美的历史评价,起码也不会太过贬损。而且他的称帝,分裂了好不容易集聚起来的人心,让我中华再次陷入军阀割据。也激起了一部分人的野心,北京这个国家都城成了军阀们过家家的地方,今天这个打进来,明天那个打出去,家不成家,国已不国。

袁世凯称帝,他人生中抹不去的污点,平生最大的败笔。


谢金澎


决定袁世凯命运的日子,是1915年12月12日,在这个看上去很吉利的日子,袁世凯做了一件倒行逆施的事情,那就是悍然称帝改元洪宪。

这件事的主要推手就是杨度还有他那好儿子袁克定!一个是宪政派的中坚力量杨度,一个是自己家里那个无日无夜都在做皇帝梦的大儿子袁克定!


这两个人为了私心蛊惑袁世凯,最后让袁世凯身败名裂。

一个本可以做国父的人成了罪人遗臭万年!

与支持者的构成,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当时北洋军中并没有多少袁世凯称帝的支持者!

原因也很简单,大家都过够了磕头的日子,民主思想也在渐渐传播,这是其一,其二吗就是他们羽翼丰满,不听袁世凯命令了!

理由其一:冠冕堂皇为大义,为国家。

理由其二:实力足够,才是真因!

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反对派就是袁世凯手下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

袁世凯帐下,最出名的莫过于北洋三杰",龙虎狗,龙者为王士珍,虎者为段祺瑞,狗者为冯国璋是也!

这三人,并称袁世凯臂膀,都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候就跟随袁世凯的心腹之人!

不过他们最后仕途却不同,王士珍转武为文,成了政府大员,而段祺瑞和冯国璋则一直扎根部队,成了封疆大吏!

这就是他们有底气反对袁世凯的由来,军权在握!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在袁世凯与宋教仁被杀之后,成为民国大总统,最后镇压二次革命,一时间权势滔天,几乎掌控了全国各地。

于是就任命了段祺瑞为陆军总长,一般叫总长的,都是军方司令员,段祺瑞当然是如此,和各省督军实权派都有联系,间接控制了无数军队。

冯国璋比段祺瑞差点意思,当时职位是江苏都督,虽然职权没有段祺瑞大,但是手下却有一只精锐部队,数万北洋军和他一起坐镇最富庶的江苏地区。

辐射范围几乎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能被袁世凯引为心腹的人,当然都是有能力的人,要不也不会委以重任!

袁世凯成了大总统之后,其实和他们关系是有些疏远的,这也属于人之常情。

大家一起打天下都是兄弟伙的,最后坐天下了,当然是尊卑有别!

因此,段祺瑞,冯国璋有私心也是难免的!

那么他们不和有证据吗?

当然有,在段祺瑞成为陆军总长之后,就开始了不断培植自己亲信的举动,营造个人势力,这就让袁世凯担心了,于是在1914年6月设置专门的大元帅统帅办事处。

目的不过是分割原本属于段祺瑞的权力而已,不仅如此,他还自己训练军队,安排自己儿子袁克定训练“模范团”,并以此为基础扩充三个精锐的属于大元帅直辖的部队!

那么为何袁世凯不一撸到底,将段祺瑞干脆弄下台,其实这和他渐渐失去北洋军控制权有关。

一般而言一个军队如果不属于国家,就会属于各个势力集团,袁世凯的崛起之路就是如此,当清朝无力控制地方时候,就需要一只精锐力量出现来保护国家,可是这个军队皇帝管不了,于是交给下面人。

下面人就袁世凯合适,就只能让他管!

最后袁世凯逆袭,清朝毁灭,看袁世凯和段祺瑞斗争其实就和清末一样,管理不了军队的袁世凯,不放心,于是组建新军,最后新军首领是自己的儿子袁克定,这袁克定才能不足,无力控制军队,还和段祺瑞矛盾不断,最后段祺瑞以退为进,直接不干了。

袁世凯见此机会,直接任命王士珍代理陆军总长,一脚踢开了段祺瑞,还将段祺瑞势力给打击了!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年清朝不也是这样对付袁世凯的吗?

哪有那么容易就清除段祺瑞的影响力?

这就是段祺瑞和袁世凯的恩恩怨怨!

那么冯国璋和袁世凯为何也有矛盾,不过是因为冯国璋也有野心而已!

与野心而论,其实不管段祺瑞也好,冯国璋也好都是学的袁世凯!

段祺瑞做的事情是袁世凯当年做过的,而冯国璋想做的事情是袁世凯正在做的。

那就是当总统!

也因此,才有冯国璋的两面下注,他不仅在袁世凯哪里效力,也经常和孙中山有联系,目的很明确,我不在你袁世凯这一根绳子上吊死!

我要一家独大!

也正因此,他们两个人才会在明知袁世凯称帝是倒行逆施,绝对没有好结果的时候一言不发。

静看杨度,袁克定还有袁世凯表演!

原因很简单,他们想摘桃子而已!

只不过需要一个契机,那就是你袁世凯众叛亲离!

果不其然,袁世凯悍然称帝,成了他的催命符!

他们一见这袁世凯头脑发昏,当然要落井下石啊,于是段祺瑞,冯国璋马上群起反对袁世凯称帝。

段祺瑞还算厚道,没有公开反对,只是在背后静观其变。

冯国璋就直接多了,又是联合申明反对帝制,又是联合地方实力派,公开逼迫袁世凯!

他们的反水无疑给了其他反对派信心。

于是无数地方势力开始攻击袁世凯,蔡锷、唐继尧组织护国运动,袁世凯命令冯国璋和段祺瑞出兵讨伐,最后他们阳奉阴违,不仅不讨伐还和反对派勾结!

所谓树倒猢狲散,这带头的都叛变了,下面人当然也是如此啊!

就这样北洋军将领纷纷倒戈。

有的甚至敢于当着袁世凯面顶撞袁世凯!

然后就是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之后黯然下台!他的帝王梦想成为流星,自己也身败名裂!

其实按照当时形势,如果袁世凯不称帝,还是可以掌控北伐军,不至黯然下台的,只不过他的称帝,让他最后合法性也没了,成为众矢之的,在被之前手下推波助澜之后,成为了历史罪人!

看民国袁世凯最后结局,就仿佛看清末浮沉一样,这段祺瑞冯国璋,不愧是袁世凯的好学生啊!


阿斗不傻




袁世凯能当上总统,不是靠自己强行上台的。清朝皇帝退位前,革命党就答应,如果袁世凯能逼迫清朝皇帝退位,就让袁世凯当总统。说白了,袁世凯能当上总统,靠的是自己的强大实力,掌握着北洋新军。这个总统袁世凯不当,没人可以当。但是,革命党人不想让袁世凯做个有权有势的大总统,于是通过议会限制袁世凯,后来袁世凯基本成了空头总统,想任命个部长,要议会批准,想搞个建设,要议会批准,总之大事都要议会批准,否则都做不了。



袁世凯后来觉得,做这样的大总统没有意义,也无法做一些大事情,没有权威搞不成任何大事。想来想去,袁世凯在一些封建遗老遗少的忽悠下,决定称帝,但是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那种皇帝。袁世凯称帝的消息发出后,遭到国内无数团体人士的批评和申讨,连登基仪式都没敢举行,后来就宣布取消了帝制,前后83天。不久,袁世凯因为尿毒症去世。

袁世凯如果不称帝,没有人会推翻他,也没有人有实力推翻他。若是不称帝,袁世凯就是世纪伟人,一称帝成了遗臭万年的窃国大盗。善恶一念之间。


坐看东南了


袁世凯如果不称皇帝,那么他很可能是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在当时的大清乱世之下,他兵不血刃的完成了改朝换代,说服大清皇太后交出政权,实乃大功一件,有人说他是中国版的华盛顿,也不算太过,也有人说,他如果不称帝,其所干的实打实的功绩远比整天就知道放空炮的孙中山强的多。

历数一下袁世凯这一生的功绩,也确实有不少值得称赞,自从他总督朝鲜之时便大得都民之心,日后他开始承担起编练新军之任,在天津小站创建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支新式陆军,并创办武备学堂,随后兴办学校,工厂,铁路,并且培训出很多的军事人才,民国时期知名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都是老袁的手下。袁世凯在民国时期也政绩斐然,当年和日本的谈判也取得了以弱胜强的胜利,着实不易,事后胡适曾经评价袁世凯政府能够在此事上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尔后袁世凯的新政也对中国的工业,农业,商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他又禁毒禁赌使得清末不良的社会风气得到极大改善。

皇帝的位子的诱惑看来是巨大的,它也是千百年来无数枭雄的终极梦想,对于袁世凯也不例外,终于,老袁在1915年12月宣布自称洪宪皇帝,开始他的人生巅峰,但正是这个不智之举,成为了他一生中难以洗刷的污点,全国人民对其声讨并引发了护国运动,老袁终于在不到九十天后宣布取消,不多日,袁世凯死于尿毒症。


有人说,之所以袁世凯在死之前称帝,很可能是他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也就说有西医告诉他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他选择了称帝,先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了再说,坊间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反正就要死了,我管它死后巨浪滔天!!!


老猪的碎碎念


袁世凯的倒台是迟早的事!称帝只是个导火索罢了!袁世凯在当了民国大总统后,忘了自己起家的根本,且听我细细道来。

牢牢控制北洋军是袁世凯能够在晚清时期迅速崛起的杀手锏,更是李鸿章、荣禄、张之洞力荐袁世凯的根源所在。当时的北洋军从小站起家,袁世凯拢聚一众草根,后期都成长为封疆大吏,诸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雄等诸多干将,北洋军逐渐发展为当时最具势力军队,号称袁家军,袁世凯个人的声望在北洋军中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孙中山主动让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他的心思已不在军队,特别是在部下杨度,段祺瑞等人和家人的怂恿下,也对称帝有了野心,晚期更是一门心思当皇上,忽视对军队的控制,北洋军看似平静对袁世凯仍然如初,但背后人心涣散各自为政。最后当云南蔡锷揭竿而起反对称帝后,原来的北洋军无动于衷,北洋军完全失去控制,段祺瑞等人更是当面威胁袁世凯。

所以袁世凯对北洋军的失控才是他最终倒台的根本原因!倒台对于他来说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专注明清


袁世凯本来是国父级的人物,就因为倒行逆施,恢复称帝,被赶下台,将自己至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不称帝,袁世凯的地位无人撼动,在中国历史上将是个彪炳千秋的人物。

中华民国缔造者

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新军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对付孙中山的革命军绰绰有余,袁世凯在革命军和大清的对抗中,隔岸观火,静观其变,最后逼迫溥仪退位,推翻封建王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统。


维护国家统一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发动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上台后,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政府牢牢的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防止中国四分五裂。

发展教育事业

袁世凯废除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和军校,让共和思想深入民心和得以传承。现在的一些大学很多都是那个时候演变发展到今天的。

经济和工商业发展

袁世凯上台之后制定一系列针对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袁世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警察制度和政权军权分离的制度。


总之袁世凯推翻了封建王朝统治,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如果不是恢复帝制,他的威望和实力无人能及,不可能被赶下台的。


青山Vlog


袁世凯称帝不称帝,都会有人很多人想要赶他下台,因为那个时代没有人能够镇得住场子,孙中山也不能;如果袁世凯不称帝,应该没有势力能够把他赶下台,因为反对他的人政治诉求并不一致,是袁世凯竖起了帝制的靶子才让所有反对的人和潜水、骑墙甚至内部的反对势力集结到一起,最后才引起了护国战争。即使形势如此,反袁军也只是和北洋军僵持,直至袁世凯下台,还能在大总统的位置上死去。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并无太强的背景,但他有着河南人的精明,有着枭雄的眼光,有政治家的手腕,有治军理政的能力,也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本质。

而袁世凯被钉在耻辱柱上,最主要的事件就是称帝;而袁世凯手上最重要的资本,是北洋军;袁世凯的最要对手,是革命党,严格来说,是孙中山;还有一股潜在的势力那就是非北洋派系控制下的长江以南、西南数省和西北的半独立的军阀。

要完全解答这个假设的问题,需要分析袁世凯称帝前后民国的政治形势。

1、各方角逐下的大总统

辛亥革命虽然呈燎原之势,但是各省督军鱼龙混杂,有革命党,有旧官僚,有进步人士,也有新军人物。他们的政治诉求是不一致的,革命党人是要求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议会政治,旧官僚希望的是躲在新政权的旗帜下,保住自己的权位。而进步人士和新军人物政治诉求很复杂,一方面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政府形式抛弃封建帝制,另一方面也并不完全认同革命党的西式政体,他们很多人心中的理想政治形式是立宪式或者其他形式。

在遍地烽火和北洋军消极怠工的双重压力下,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基本已经放弃抵抗了,但他们的手上并不是毫无筹码筹码。

正是这种形势之下,袁世凯出马了,凭借手上的北洋军将革命军赶回了长江以南,在军事上完全压制住了北洋军;同时凭借北洋军只听命于自己,让清廷一步步退让。

此时的南方各省虽然奉孙中山为大总统,但实际上孙中山并不能完全掌控南方的军事力量。各部力量分散,参差不齐,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北洋军抗衡,所以革命党只能妥协,统一了诉求:清廷退位,建立共和政体。而清廷想着优待皇室而退位,总好过鸡飞蛋打。于是也同意了。

因此,袁世凯的上位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他手上虽然有北洋军作为中国第一大军事势力,但他的上位并不代表着各方势力的心悦臣服。中国反而因为清室遗臣、革命党等力量的存在,而更加混乱不堪。

2、喂不饱的袁世凯

袁世凯上位大总统后,一直不满足于现有形势,总想要更进一步。而他的终点,或许他自己也没有完全想清楚。

先是,首都之争,袁坚持以老巢北京为都,孙中山同意了。然后是内阁,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南京方面将临时约法中总统制改成了内阁制;然而,组阁的宋教仁却死在了半路上。内阁瘫痪,国会休会;因此袁世凯当上了有全部实权的大总统。

1913年,孙中山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却迅速失败了。这样,袁世凯更加不满足于现状了。

1914年,当手上的权力握紧以后,袁世凯解散国民党,遣散国会。然后修改宪法,新的《中华民国约法》又将内阁制改回了总统制。紧接着,袁世凯又修改选举法,将总统任期增加到了十年,还可以连选连任,辞任后还可推举下一届总统人选。

这样,袁世凯不仅掌握了国家的全部军政大权,还可以终身掌握国家机器,甚至还可以让儿子接班,实际上,袁世凯除了名字不是皇帝以外,与皇帝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所谓的共和政体仅仅剩下一些空壳,袁世凯借共和之体,行的是独裁之实。

然而,此时的中国并不安宁。

内部,在晚清督抚已经坐大的基础上,辛亥革命的冲击下,地方实力派有很大的发言权和相当的军事实力,并不完全听从北京政府;革命党实力与日俱增,二次革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孙中山的号召力还是不可忽视。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已经离心离德,想要发展和强大,难上加难。

外部,英法日俄等国虎视眈眈,并未因为改换了政府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和军事侵略;好在一战已经开始,欧洲列强没有精力;但身边的日本却加强了对中国的了解和蚕食,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就在此期间提出,除了灭亡中国的部分条款减弱,袁世凯政府几乎同意了其他所有条款。

内不能统一,外不能制列强,这就是大总统袁世凯面临的形势。

3、洪宪帝制和袁世凯之死

虽然内外形势一团糟,然而中南海的袁世凯自我感觉越来越好。

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F.J.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认为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于君主制。

杨度在袁的示意下串联了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联合发起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活动。梁士诒等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制造“民意”,并与筹安会争功。

1915年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一律“赞成”君主立宪,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大会总代表,上书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袁接受帝位后,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登极)。

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消息就像是立起了一个靶子,全国反对的声音都开始响起来。云南蔡锷、广东唐继尧率先举旗反对,北洋三杰龙虎狗中的段祺瑞(虎)当面反对称帝,冯国璋(狗)装病,后来在1916年3月公开反对洪宪帝制。

这样,袁世凯的洪宪帝制筹备了一年,却在数月间轰然倒塌。袁世凯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其本人仍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然而反对的声音并未消散。在一片声讨中,袁世凯于1916年6月患尿毒症死去。

有人说,袁世凯称帝是受了大儿子袁克定的撺掇;有人说,袁世凯称帝是受了复辟派的蛊惑。然而事实上,袁世凯称帝使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必然会走的路。

当一个人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开始缺乏制衡的时候,投其所好获取个人权势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阿谀奉承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多,反对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少。当统治者身边只剩下了阿谀奉承的声音的时候,现实就会越来越飘渺。当如果统治者都不知道这个国家的真实状况,身边只有投其所好时,他自然会觉得天下太平,于是个人享乐的时候到了。这样,国家就完了,进步、创新、发展、富强,都是跟享乐相矛盾的。

因此,权力必须要平衡,有所制衡才会不断自省,不断将国家治理的更好。然而,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总是想要更进一步,很少有退步抽身的,而袁世凯从当上清政府内阁总理的过程和民国大总统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绝不会放过一丝机会。

所以,几乎可以说,从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开始走向个人独裁的时候,帝制几乎是袁世凯的唯一终点。

而且,其实袁世凯称帝是投石问路,如果成功了,那么他就是皇帝;如果失败了,他自信能够回到大总统的位置。

4、总是缺席的孙中山

袁世凯如果不称帝,确实没有人能够扳倒他。

洪宪帝制的反对者们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地方督抚,这一部分从外部给了袁世凯极大的军事压力;另一部分是北洋系内部,这部分人本来是袁世凯的下属,比如袁世凯倾心培养的段祺瑞、冯国璋。

蔡锷和唐继尧的护国军战斗力不及北洋军,他们在舆论形势和其他势力的支持之下,战斗意志十分强劲。凭着这些,护国军攻到了四川泸州,并得到了南方大多数省份地方实力派的响应。然而他们始终不能完全战胜北洋军。这点也说明袁世凯确实没人能扳倒。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给了袁世凯相当大的军事压力,让袁世凯感到投石问路失败,帝制不能长久。这才是袁世凯取消帝制的根本原因。

内部的反对声也很大。段祺瑞、冯国璋二人野心极大,袁世凯当上总统后他们的权力就开始扩张,也开始走自己的路。洪宪帝制中他们表现的十分微妙,表面看他们是当面反对帝制,迫于袁世凯的压力称病的称病、辞职的辞职,等到袁世凯称帝后极其无奈的出来反对;而实际上,当袁世凯开始一条路走到黑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保持了相当的清醒:袁世凯称帝是他们自立的唯一出路,不然,他们永远是袁氏的下属。

在这样的情况下,冯国璋跟袁世凯决裂的比较彻底一点,通电反对称帝,加入护国军的行列。而段祺瑞,一如当年的袁世凯,在反对声中企图直接黑虎掏心,没有地方实力的段祺瑞一直借刀杀人好几次,还每一次都取得了成功。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虽然他们与袁氏渐行渐远,独立性越来越大,然而聪明如他们,袁世凯不犯错,他们没理由跳出来。

而本应该反对声最大的革命党,没什么声音,因为孙中山在日本呢。不得不说,孙中山的一生,奔走共和,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然而他本人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并不足以统治中国,而且运气极差。

辛亥前,孙中山等人组织了一次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最终耗尽了孙中山的几乎所有家当,于是孙中山出国觅食去了。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孙中山同志正在国外筹集资金,革命党军事领袖黄兴也不在国内。等到辛亥革命成功了,孙中山回到国内,想直接摘取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摘了。

这次袁世凯称帝之前,孙中山又组织了一次二次革命,失败了被迫流亡日本。因此,护国战争的时候,孙中山又没在国内,等到5月回到国内,发现已经没什么热点可以蹭了,又回到日本娶了国母宋庆龄女士。

所以,孙中山的革命党也扳不倒袁世凯。

最后说说,袁世凯和孙中山的人设。80年代以前,孙中山是国父,袁世凯是窃国贼;后来,袁世凯是毁誉参半,孙中山也有不堪之事;10年以后,袁世凯是救国英雄、艰难维持时局;孙中山是孙大炮,还把中国主权卖给日本。其实要评价民国时期人物十分复杂。但这两人,从出发点上看,袁世凯是为了个人权势,卖了不少国家利益;孙中山思考救亡之道,有时候卑躬屈膝。

我是子彧,历史如镜,多读可以明智,思之可悟大道。关注子彧,一起读史!


一品馋史官


袁世凯一生最大的诟病其实就是因为他称帝,如果不是因为袁世凯称帝,他的地位绝对不比孙中山差。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在晚清也做了不少的贡献,比如兵不血刃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然后与革命党和谈。他的这一举动,避免了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伤亡。可以说,他的功绩比老孙要大得多。袁世凯本可以流芳百世,但是他的一个决定,却毁掉了他的一生功绩。

袁世凯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结束了封建帝制,本来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在了他的身上。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他结束帝制,却又恢复帝制,真的让人匪夷所思。他的这一举动,很显然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愿,也背叛了革命。所以,他遭到了众人反对,其中就有他的心腹段祺瑞。由于内部离心,加上外部起义。袁世凯很快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迫于压力不得不取消帝制。袁世凯取消帝制以后,起用段祺瑞镇压国内的护国运动。全国的起义在当时已经不可遏制,所以袁世凯忧心忡忡,1916年6月6日,因为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如果,按照民国正常的宪法程序,袁世凯不称帝,那么他就不会被人赶下台。但是,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修改宪法,想做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其实,都是为他称帝做准备。假如,袁世凯没有称帝的思想,那么袁世凯绝对称得上是一代伟人。只可惜,袁世凯的野心实在太大,民国大总统根本满足不了这个野心家。历史也没有给他任何机会,毕竟称帝是历史的倒退,肯定会激怒大众。别说是袁世凯,换做谁称帝都会遭到全国的讨伐与责骂。如果,袁世凯老老实实的做他的大总统,还是有一番作为的。比如,废除科举,新办学校,发展农工商,新修铁路。禁毒禁赌,维护国家领土。

在捍卫国家领土方面,袁世凯比老孙还要坚定几百倍。日本曾逼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极力抵制。而孙中山却偷偷与日本苟合,遭到袁世凯通缉。所以孙中山发起的“第二次革命”最终会失败,原因就是很多人倒向了袁世凯。不过,袁世凯的思想还是比较陈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他痴迷于恢复帝制。不过他曾推行“君主立宪”在当时看来,宪法内容还是很不错。只是,很多知识分子无法接受他这种独裁统治。也没人给他机会,实施新的宪法。最终,在一片讨伐声中被气死。


谋士说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6个月后因为尿毒症不治而亡。

袁世凯称帝是倒行逆施,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假民主之风已经形成,所有敢言皇帝之人,必将受到世人的唾弃。而袁世凯为什么想称帝呢?首先袁世凯 权利欲望高涨,想成为开国之君,其次袁世凯想给自己的儿子们谋取,希望能建立袁家天下。

袁世凯称帝之前有很多误判,对局势把握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自己的心腹的忠诚度把握不足,他原本以为自己称帝,这些心腹都会赞成,但是没有想到在自己称帝之后,主要的两个实力派心腹,段祺瑞和冯国璋会首先反对。第二、没有想到南方的反抗势力会如此的强大,西南的蔡锷、华南的孙中山等人,都是强大的反对帝制的人员,这些人员反对帝制,就让袁世凯的心腹有了反抗袁世凯的理由。第三、错误的估计了国际局势,当然这个他儿子弄的一出好戏,国际上对袁世凯称帝并不支持,丧失了外部支持。

由于很多错误的判断,所以袁世凯最后被逼无奈被迫下野,在死前还以“杨度误我”而心怀不甘。

如果说袁世凯不称帝,那么对于袁世凯而言有什么不一样呢?主要就是一身的名声而已,袁世凯称帝之前大权在握,而不称帝自然不存在所谓的下台了,被迫撤销帝位后,袁世凯6个月就去世了,所以对袁世凯而言,也就半年的时间没有掌握大权,但是袁世凯留下了一个乱摊子。

袁定克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群龙无首,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帝国烽火


称了帝就是倒行逆施,开历史倒车。自晚清,列强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逼着中国人进步。中国的有识之士,痛定思痛,要君主立宪,要要洋务救国“师夷长技以制夷”,要革命实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不管有没有用吧,都拿来试试,中国始终是在进步的。刚过了几天舒服日子,不用给皇帝磕头了,没那么多忌讳了,他这一上位算怎么一回事。他的地位其实并不牢固,他当上大总统,完全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代表革命党谦让总统位的孙中山还在,退位的满清末代皇帝溥仪还在。


而且原本背后支持的列强对袁世凯称帝并不满意。多少有识之士多少年努力的结果,又出了皇帝,是不被接受的。

甚至他身边的得力干将段祺瑞一帮人也并不满意。袁世凯复辟帝制,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最后只落得个众叛亲离,惨淡收场,遗臭万年。 如果不称帝的话,没有理由把他赶下台,他上台就是革命党与满清政府,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势力妥协的产物。
袁世凯本身很有才能,虽然国家仍然处于半殖民地的状态,但对于一个刚刚推翻帝制的国家,很多举措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各个方面的革故鼎新,中国呈现一派新的气象,没有大方向的错误,是没有理由倒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