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人说当代新诗是作者比读者多,你意下如何?

领袖诗人卢伟宗


你这句话好像应该有两种解释,意思又完全相反。一种解释是现在写诗的作者多了,以至于比读者都多,这说明目前新诗创作市场的繁荣啊,人人都想写诗歌。另一种解释是现代社会,人心浮躁,已经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读诗了。不知道现在中国诗歌发展的现状是如前者还是像后者。


星河历史观


诗,的确越来越没法读了。

现在的新诗,从朦胧诗到“梨花体”之类,似乎在两个极端间摆动:在云端,不知所云,读不懂;在地下,口水泛滥,读不了。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叫吴乔的,在《围炉诗话》中将诗和文章相比较描述得极为精彩,他说,文章是饭,诗是酒:“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也。”

酒,如果太浓烈了,酒精一般,入口即晕,消受不了,如果太淡了,如同兑了太多的水,也会被我们丢弃一旁,更不用说,现在有太多的“诗”,其实完全是水,只是用“分行”冒充罢了。诗,真是太难了!

新诗,自从代替了格律诗以后,公认的新诗规范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现在“敲回车键”就可成“诗”、以致出现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诗作”原因。

北岛,在《安魂曲》一诗中有这样几句,我愿意从诗艺的角度理解:

“孤独像火柴被擦亮

当童年的坑道

寻向可疑的矿层

迷途即离别

而诗在纠正生活

纠正诗的回声”

我的理解是:我们的生活从咿呀学语出发后,由于各种社会的、文化的等影响,总会不知不觉偏离了生命内在的轨道。诗,作为心灵的、情感的、直觉的艺术,应该能够时时唤醒我们:“纠正生活”。同时,诗,是语言文字的最高艺术形式,应该起到提升语言文字的美感,挖掘出更多、更深的表现力的作用:“纠正诗的回声”!

所以,现在没人读诗了,即所谓“诗人比读者多”的现象,可能还是因为没有出现真正的大诗人的缘故吧。毕竟,无论是古典如唐诗,还是中外的经典新诗,到今天仍然能够打动我们,经常让我们乐而不返。


郑光赫


说作者比读者多是把作者与读者对立起来了,分成两个群体。以我的想法,要想中国诗歌发展和繁荣,要培养和造就更多能写诗之人,有写古诗的有写新诗的,把写诗与欣赏诗成为一种近乎全民的风气。到那时,作者也是读者,读者也是作者,普及才能提高,兵上3000出韩信,金字塔的底座越宽,顶部才能越高,到时候,大诗人就会出现了。

我们用历史来做个印证,宋朝的词很发达,名家辈出,其社会基础就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喜欢词,大多数人都会作词,现举几个例子。

一,"宣和遗事"载,宣和年间,上元节灯展,妇女观灯,每人赐酒一杯,一个女子偷了一个金杯,被卫士发现,押送到宋徽宗前,女子随即咏词一首。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脸生春。归家切恐公婆责,乞赐金杯作照凭。

宋徽宗一看普通女子能作词,很高兴,随即把金杯赐给女子,并让卫士把女子送回家。

普通女子即兴作词,看来是社会风气。

二,"词苑丛谈"记录一首讽刺向金人求饶的使臣的词,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稽查求哀告彼酋,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愁。万里归来夸舌辯,村牛!好摆头时不摆头。

此词像匕首一样锋利无比,一针见血。

三,有一位风尘女子(天台营妓)严蕊,获自由后写了"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光明的憧憬,写得清新自然。

四,靖康之变,金兵进犯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县令蒋兴祖死。其女被掳北行,在雄州(今河北雄县)驿壁上,题"减字木兰花"。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关山归路难。

小女子之词,国恨家仇,深深血泪。

五,南宋末年,元兵入南阳,徐君宝的妻子被虜。坚贞不屈,投水而死,作"满庭芳"题于壁上。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并举,旗帜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坚贞之节,哀恸之情,谁能不为之感动!

宋词的成就,就是由知名和不知名的作者共同创造的,这广大的作者群,用他们的爱和恨,用他们的生命培植了万紫千红的花圃。难道这不是我们诗歌大发展,大繁荣,出好诗,出诗人的很好的借鉴吗?





木山文


确实是这样。这次疫情,我就收到了N多个地方的征文,要求小说诗歌散文都可以。我也看到了,大量的诗歌上市。但是,实话实说,看到了竖起来的文字,诗歌,在哪里?

有一种现象,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确实缺少诗人,缺少象样的诗歌。

这几年来,就没见过什么象样的诗歌。当然,有人也会说,某某诗人,不是在这几年也很出名吗?不也写出穿个半个中国去make love这样经典的诗吗?

经典不经典鬼知道。透过这样竖立的文字,你看见诗歌在哪里?

跌倒又爬起,山岭静悄悄。

透过上面这句诗,我们看到,世事沧桑变化,但总要爬起来面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白话的诗,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很多东西就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并不了解他们这样一个哲理。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诗的泛滥。

这次疫情,我看到太多的诗了。很多人发了他们公众号的诗给我读。我拼着老命读完了,也许,是我的问题,只见文字,找不到诗。

我看到,大量的诗都叙述着同一件事:武汉,疫情,封城,钟老医生,李老医生,驰援,逆风……把这几个关键词连起来,竖着书写,就成了诗?

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诗

什么是诗?

诗是文学艺术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珍珠。

不管哪个时代,都需要诗来讴歌。

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是荒凉的一代。

我们这一代,不是没有诗,也不是不被诗歌所浸润,而是,我们现在只写诗,不学诗,不知诗。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诗的悲哀。


通灵师犁子


这话说的有道理。

新诗是自由体,门槛低,只要会写字,不用学韵律,就能写诗。


有一个诗人朋友跟我说“作者比读写多”这类话的时候,他是不看好新诗现状的。为什么?因为当代新诗受众少,社会影响力小,就不会吸引很多人入行,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就可能后继乏人。优秀作品的创作靠诗人,当代诗人被边缘化了,于是,当代新诗的前途堪忧。

不过,要从两面看这个现象。一方面看到诗人被挤到了社会边缘,失去了主流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诗穷而后工”,是一个文学史的规律。

文学史上的所谓“诗穷而后工”,就是讲诗人穷困潦倒,才能写出高水平诗作。以杜甫为例,他科场失意,给人做幕僚,生活穷困,最后死于舟中。杜甫身后才拥有大名。就连身前就有名的李白,“情商”也不高,对于俗务和政治,傻傻分不清楚,误入反王李麟军幕,被判刑,流放中途被赦免,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李白因常年酗酒得了病,死得也痛苦。

文学史上还有一句话,叫“国家不幸诗家幸”。就是讲战乱中,比较可能出大诗人和名作。比如“安史之乱”,让李白和杜甫受了大罪,得到了历练,以至于诗写得超级棒。

很多大诗人身前寂寞(或名气不大),身后出名。当代诗人海子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吸引了太多的人,而他自己却死得非常的惨。顾城杀妻自杀,也对追慕新诗的人形成了“负面”影响。也许正是这种艺术和生活的反差,很多人怕成为大诗人。我的一个朋友,是做编辑的,亲口说他怕那些想当伟大诗人的人,因为这类人就不是正常人。


诗歌和现实中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道而驰,写新诗让人害怕,这怎么能吸引大众?


慈善文化研究


你好,我是八风吹,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题目虽是夸张说法,却说出了新诗的囧况。

新诗因形式自由用词肆意看起来比旧体好写,实则不尽然。新诗和旧诗之比,仿佛自由博击比之拳击,前者虽手腿脚组合攻击并用规则少,后者看似规则多尤其是腿脚不许做出攻击,但步法的灵活度却是基础实力所在,因此两者一样,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速度、力量与技击术的综合运用水平的较量,要想夺取各种冠军,两种技击手腿脚哪一个都不能有短板。

新旧之论亦可从此说,新诗要想如旧体一般言简意赅倒不一定能意美境界两兼顾,但要想写出新意新美来,同旧体一样,委实不容易。

因为形式上奔放自由,新诗最初简直成为了汉语表达的革新先峰,除了胡适大旗,现在仍属大众级别的有徐志摩、戴旗舒等等等等十几人,经过近百年时代变迁,新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因时代风潮几乎成了当时青年一代的标配,现在所谓的年代流派其实就是当时青年人人读诗写诗的现象遗留,由于人人都能扯两句,导致好作品好诗人好作品传来传去能数得过来的仍然就那么几十首十几人,具体就不多举例了,说几个耳熟能详的聊作充数吧,比如舒婷、海子、汪国真等等。

网络时代的语境下,各种流派诗人满天飞,如伊沙自称称的唯一出路就是口语化,其他纯属自取灭亡。尽量伊沙流的诗有的甚至直白的不堪入目,但不能否认他们一流的诗并没有丢弃诗的意蕴:精神关怀。

诗的乱像背后,其实既是时代发展必然,又是自媒体的对时代的自我适应。既然人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与诉求,毕竟人都会说话,那人人写诗就不足为奇,所谓作者比读者多,其实是说没人关心“面到底朝不朝大海”,“关心粮食和蔬菜”倒更真实一些。

但话又说回来,尽管真实的生活中充满了鄙俗和不堪,但如果没有对自己和他人生活与内心诗意的表达,可以说生活就变得彻底不忍卒读,生命也会变得难以坚持,因此,可以不去读诗,也可以不用诗去表达,但最好还是在心里默默的扯上两句,那是送给自己的爱抚和礼物









八风吹一一老兽


个人感觉如是,一个是传统的文学文化淡出人们的视线,一个是自媒体大多以视频方式表达,所以对传统文学是一种打击。还有一个,很多文学艺术家没有一个好的输出,没有黑脸对社会的影响力大,导致了普通文学作品得不到社会的推广。

文学不能官宣太大,写作的人也不能急功近利,所谓新诗还需要有进一步发展,社会也不能以小说为主题作为金钱的眼儿。谢谢



槲柞栎


造成新诗作者比读者多的假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自媒体的出现为新诗的发表提供太多的平台,不需要严格的审核就可以发表新诗;二是对诗的标准没有严格的定义,有许多人简单地认为只要把汉语分行写就可以叫作诗;三是面对许多所谓的“诗”没有得到读者的承认,认为那种没有诗境的大白话 不算诗,但是作者却认为是诗。所以才造成这种现象的存在。


黄牛短笛


古体诗词是中国诗歌的根本出路,所以诞生了伟大的诗人毛泽东和鲁迅。用汉语写外国体的诗(新诗),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近百年来也没有诗人诞生。因此,新诗人成群结队,却写不出几首好诗。


寻找青岛记忆


说当代新诗作者比读者多,这话有点矫情,我看还是读者多。

新诗作者从哪里来?首先是从读者中来,喜爱而读,读熟才作。而喜爱读新诗,但不一定能写出来。

新诗新时代,国民文化层次提高了,生活提高了,将喜闻乐见人人读诗,人人是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