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是不是越穷的家庭越喜欢谈钱?父母付出的每分,都跟孩子谈到钱上?

敏敏149307409


我80后,那个年代都没有钱。起码我身边的人吧。但是我特别羡慕我的一个同学。曾经答其他题的时候提到过。她们一家五口,住在一个特别小的房子里,除了两张上下铺就是一张桌子。

有相约去其他同学家聚会,她的母亲就给了她两角钱。几个同学,只有我兜里干净。当他们买零食的时候,虽然有分享,但是我不好意思接。因为没脸。我妈说我们家条件不好,但是比起我上面的同学要好很多。小朋友也是要面子的。我也不敢问我父母要钱,因为那是不对的。或者说我反感问父母要钱,那就意味着一场羞辱,一场无边的唠叨,并且不一定能得到。那我宁愿不张口。

还有一次定校服,之前答题也提过,我妈不给钱我发疯了。但是你们知道我另一个同学怎么做吗?她妈妈跟老师说不定了,但是亲手给她做了一套校服。

那段时间在工厂的子弟学校,大家经济条件都差不多。后来转学,那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突然有一天,一个女生问我,你家是不是很穷?我惊呆了,但是没有回答,我羞愧的低下头。这个场景是我有宝宝后突然想起来的。我就回忆,当时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导致她会问的这么直接。后来有次看到小时候照片,我突然特别心疼自己。我姐站的笔直,抬头挺胸,眉眼含笑,我眼神怯怯的,手脚僵硬,身体畏畏缩缩,面无表情。整个人的感觉就是躲闪,不自信。

为了省下自己的铅笔芯,会频繁的借同学的;橡皮用的只有指甲盖大,也不敢扔,但是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又是借同学的。为什么不问家长要?因为我学习不好!因为学习不好就不配用好的。我妈会说,橡皮怎么能用完?你用完了再找我。整天就知道花钱。我爸会说,我花钱让你们读书,就像是花钱买东西,钱花去了,东西不合格。学习没一成,花钱到挺能。是的,那时候我就有自知之明,我什么也不配。每花一钱,我就感到惶恐,负罪感加重一层。为了避免他们这些话,我宁愿什么也不求他们。但是我又不得不依赖他们。我爸说过,小时候你们听话,那是你们吃我的喝我的。这些话让我的腰直不起来,背挺不起来。

直到现在我爸还会把这话当着我孩子面说。我不允许我孩子再得到这句话的荼毒。我会跟我爸说,他听我话不是因为我供他吃喝,是因为他爱这个妈妈。可悲的是他理解不了。

贫穷,现状一时改变不了,但是父母眼界、心态、对孩子很重要。就像那个做校服的妈妈,她在解决问题,而我妈却在抱怨并且对象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当时我才3年级。

父母跟孩子谈钱,是他们自我感动。本就该自己承担的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定要邀功似的转嫁给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这些父母想干什么?丁点用没有!该花的钱一分不会少!为了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孩子是敏感的,不用你说也会知道。


种红番茄的人


不一定,父母一辈在金钱观念上比较重视,越是没钱的家庭,或者挣钱很费劲,金钱来的过于的辛苦,那么他就希望你要节约,这一种父母心态比较消极,心眼较小,心还比较多。其实有的父母哪怕很穷也不会给子女灌输金钱最重要,而是会把孝道和家庭和睦放在前面,后者才是金钱。

其实有时候父母对子女要求过于太高,比如说二十四五岁,很多大学才毕业,然后父母就拿子女和别人比较工资,比较工作,比较对象,比较房子车子这些东西,虽然父母是养育了子女,让他(她)上了大学,可是父母的期望总是眼高于顶,父母怎么不想想你们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的时候有房了吗有车了吗,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容易,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只要年轻人能沉着稳重,父母可以适当的给孩子讲解一下你们那时候的辛苦,那么在金钱方面当他(她)成家了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的时候,他(她)花钱绝对不会太大手大脚的,有的小家庭刚结婚几年没买衣服的都有,父母为啥要急于一时的给孩子灌输金钱意识呢?

如果父母总跟孩子谈钱,那么以后孩子只会在跟你谈钱,你给钱就和你说两句,不给钱有可能家都不回,建议百善孝为先,多给孩子讲讲孝道的话题,有了孝道的人,人品一般都不会太差,当然孝道也不是愚孝的哪一种哦!



糖宝的妈咪


是不是越穷的家庭越喜欢谈钱?这个问题,多少有点偏见色彩。

首先,我不太喜欢“穷“这个字眼儿,所以用“贫寒”来阐述我的观点吧。贫寒的家庭的确谈钱会多一点,因为这是紧要的事情嘛!事关生存的事情怎么可能云淡风轻。谈钱是可以理解的。关键看怎么谈。

如果是谈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谈怎么努力赚更多的钱改善生活、实现小愿望,谈赚钱的路径和底线,其实挺好的。一起谈一谈可能生活的苦会消减几分,改变生活的动力会增大几分。

其次,我们乐于谈钱,往往源于对未来可能没钱的焦虑,而不是钱本身。那么,如果您是付出的每一分都跟孩子谈到钱上的父母,那么向前看,不要只看到自己付出的艰辛,还要看看孩子的成长;家人相处时换换话题,多鼓励孩子具有赚钱的本领,钓胜于鱼嘛!如果您是总听父母抱怨为你花钱多的孩子,那么,体谅一下父母心吧,他们说时,你笑笑,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绩告诉他们:“我完全有本事赚钱让你们不再这么辛苦。”然后岔开话题,多和他们说说高兴的事儿。

当然,无论什么家庭,都不能只谈钱,只认钱。如果父母付出的每一分都跟孩子兑换成钱,那么会拉远亲人的距离,冰冻孩子的心。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反而可能形成唯利是图的市侩人格。

第三,贫寒的家庭虽然缺钱,但也有很多幸福的要素并不缺乏:

家人互相关爱的默默温情,为家人努力奋斗的融融爱意,活得清白自在的拳拳真心……这些也很宝贵。

有一篇小说叫《圣诞夜的歌声》说的是贫寒的鞋匠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圣诞夜都没办法给孩子买礼物,于是父亲就带着孩子唱歌,唱着唱着心情就温暖雀跃起来。楼上有钱的独居老爷嫌他们吵,想用一千卢比买他们不唱歌,但他们拒绝了。因为有些快乐是无价的,无关金钱。

也许故事过于理想化,但道理是对的。贫寒的家庭努力赚钱而不只认钱,依然可以给孩子很多快乐和精神财富。即便是商品经济时代,钱在生活中的作用无处不在,但也绝不是不可取代的。

曾经我家由于孩子多,只有我爸一人工作,在我们成人前的确贫困了很多年。但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珍视每一分钱,但真的不怎么在我们面前谈钱,他们给我们更多是一种“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走出逆境靠自己”这样的教育,所以长大后我们都慢慢改变了生活条件,我也可以不再让父母为钱发愁了。

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论穷富都可以谈钱,“孔方兄”还是很可爱的嘛!只要看清钱只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幸福本身,就好。





言吾文乐吾生


我是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越穷的家庭就会把钱看得要重一些,这是真的,因为穷怕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的。

其实为什么父母都喜欢跟孩子谈钱呢?

我先讲个事,我见过一对父母,年轻的时候不努力,然后欠了很多外债。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家里欠了很多钱,没有钱什么什么的。并且每天挂在嘴上的就是钱,欠债。导致孩子很敏感,也很自卑,也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所以不敢乱花钱。

这似乎是给孩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也让孩子学会了懂事,但是却让孩子在心底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很穷,不配和有钱人做朋友。这样子的教育真的好吗?

我觉得这种人就好像祥林嫂,把自己的苦见一个人说一个,说到最后,别人对他不再有同情,而只有厌烦了。

看过一个故事,小猴子受伤了,然后他见一个小伙伴就把自己的伤口展示给他们看,见一个展示一个,哭诉一下。而最后却因为伤口处理不及时死亡。

其实那些穷人家的父母不就是这样的吗?为什么要一直跟子女哭穷,展示钱的重要性,这样子导致孩子以后把钱看的很重。在心里也许会留下阴影,变得自卑敏感,真的是父母想要的吗?

我们可以穷,但是我们要穷的有志气。我们可以跟子女说家庭的经济情况,子女有知情权,但是说一次两次就够了。一直说,只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好的影响。家里什么情况,懂事的孩子会看得清楚,也会主动分担。不需要一次次揭开疤痕给别人看。


小嘛范


越穷的孩子谈钱,不一定是真的因为爱钱如命,只是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钱衍生出了很多问题,比如:父母因为钱吵架的,离婚的,离家出走的,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又或如,在自己的童年中,因为钱的原因对孩子自己造成的影响,自卑,过于懂事,等等。这些其实大多都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外界影响,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自身特别爱钱。所以,我们不能贸然的去批评一个穷家庭的孩子爱钱是错的。因为每个人的遭遇不一定,我们可能没有亲身去体验过孩子的遭遇,也不一定懂的这个孩子最内心的伤痛。但是,即便是出生穷人之家,过于爱财如命,把钱当做唯一的依靠也是不赞成的(个人意见)。

举例说明,本人(90后)就是出生经济特别特别差的家庭,高中以前都穿的是舅舅姨姨女儿给的衣服。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真的很穷,小学的时候,家里的菜永远只有一盘,五个人吃,吃豆腐都算是好的;初中的时候,我妈一个星期只给我12块钱,为了省钱,我每次都会从家里背馒头,带咸菜,每周只花五块钱,然后攒五块钱(现在我特别后悔我当时攒钱),因为营养跟不上,左腿抽筋了一个月,没去看,现在一下蹲就咯咯响,个子从初一之后从没长过,为什么要攒钱?因为家里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每周都需要生活费。每到开学,就是我妈东拼西凑借钱的日子,每到周天,就是三个小孩都需要拿生活费的时候。因为钱,接家里一直不和睦,因为钱,大哥初中以后就辍学了,更是因为钱,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看的不是专业,学校,地区,而是学费最低,有补助的学校!!!也是因为钱,我大一的学费是借的,大二大三大四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寒暑假,周末在外面兼职自己赚的。更是因为钱,考研的时候没日没夜只睡四个小时,为的是听说考研考前三的,免学费。幸运的是,就是因为没钱,我特别努力,我如愿以偿考上了研究生,是以并列第一的成绩 。所以,我深知钱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我会被辍学,但是也正是因为没钱,我更加努力。我深知穷困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很多事面前,钱真的很重要。所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一般要什么东西,我会尽力满足他,但我也经常给他说,妈妈也不是富裕妈妈,我不想让他再体验因为没钱而只有的唯一选择,也不想让他体验因为没钱家庭每天笼罩的阴影。

但是,我更希望他能在一个相对贫困的环境下,更加努力,靠自己的能力战胜贫困,也想让他感知,即便没钱也还有爱。

因此,如果可以,善待那些身处贫困家庭却依旧很努力的孩子,(一味自己不努力但爱钱如命的人除外)。


live926


基本上是这样子的,越没有什么,越看做什么?没钱就最爱钱!

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为什么穷人很难跳脱出自己的阶层?因为太看重得失,看中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做的所有事情都和钱挂钩,在钱上说话,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的亲人生病了,你首先想到的不是说她病得重不重?会不会危及到生命?想到却是她这病得花多少钱?我去探视,需要花多少钱?这就是事实,钱永远比人重要,比命重要!

对孩子也是一样,斤斤计较,事事都得往钱上扯,想索取不想付出,你来不来不要紧,东西到就行!

是不是挺可怕的

我们都不做这样的人,不管有钱没钱!


嗯嗯哈哈呦呦哗啦啦啦


不是喜欢谈钱,而是越穷,钱对这个家庭的重要性就越显著。父母每天都会为日常开支来算计全家人的用度,怎样才能在不浪费一分钱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一分钱的价值。根本不用提,子女就能从父母的言行中体会出来。除了正常的日常开支,子女如果有多余的花费,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贫穷的窘迫会压得家里的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角落里的小女孩


越穷的家庭越喜欢谈钱,还喜欢跟孩子谈钱,当然就不是和孩子谈干多少事给多少钱,而是让孩子尽量少花钱,甚至是不花钱,这其实无可厚非,缺什么自然什么就珍贵。

在金钱面前,很多家庭的父母实际上失去了理智,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困难问题,很多家庭决定重多家庭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努力,积极,向上,要求子女具备这些条件,至于自己具不具奋那就是另外回事,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子女成为成功人士,所以我们要看到被很多人称为垃圾的成功学,被很多父母奉为珍宝,希望孩子可以成功。

在为了孩子变成成功人士的路上,很多家庭成功的把自己和孩子的亲情越拉越远。

原因很简单,为了孩子变成成功人士,很多父母的做法无论是读书成功论还是读书无用论,用的手段都是,威胁,恐吓,利诱等,做的事和恐怖分子基本有太多区别,导致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反感。

但是我反过来,虽然有些父母道德的确拿去人道毁灭。特别是读书无用论。但更多的父母是无法选择,因为自己经济问题,要知道除了读书之外,孩子的爱好是需要一样必需品。就是钱,而偏偏自己没有,学音乐,学舞蹈等。都需要大量金钱,就算有人愿意扶持,但是穷人的眼光大部分本来狭隘,让他们如何支持孩子的天赋爱好。

如果要拯救贫困家庭的孩子,先解决父母的民生,而在教育制度应该做一些改变。


血锁六界


并不会,我感觉这个不是穷与富的问题,而是见世面,思想上面的问题。有些父母比较狭隘而且特别现实,他们所有的付出都不是无私,对他们来说养育孩子就是一项投资,孩子大了就要他们还回去。

有些父母,即使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他们对孩子都是无私付出的。不求回报,只求孩子可以过得比自己好。

所以说,我认为谈钱这个和家里有钱没钱是没有关系的。


赵小姐7792


家里事无巨细都需要用钱,谈钱不伤感情。为什么不能谈钱呢?这个无关家庭穷富的。

有的家庭富,也不会永远富下去。穷的家庭,也不会永远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