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沒有這種可能,同樣一句話,這個人說就對,而另外一個人說就不對了?

亻睹mU536809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太正常不過了,同樣一句話,在名人的嘴裡說出來那就是名言,在有權有勢的人嘴裡說出來,哪怕是一句髒話,那也叫幽默,在你的嘴裡說出來可能就是一句屁話,即便你說的再有哲理,沒有認同你的群體,說的天花亂墜有什麼用,即便你說的再有理,位置決定腦袋,一個偉人總結出來的話叫思想。一個偉人你想出來的主意,叫英明決策,有權有勢的人總結出來的話叫經驗。他做出來的簡單事情叫豐功偉績,而非常普通的一個人總結出來的東西,只能叫參考,他所經歷的很多事情叫屌絲之路,別為這件事傷腦筋了。現實就是現實。究竟這是幹嘛呀?累不累呀?



雨化晨露


同樣一句話,你說就對,別人說就不對,這個提問人,沒有具體的說出為哪件事而出現了張三,李四誰該說,誰不該說的抽象提問。作為回答者我也只能從邏輯,推理上去捕捉相關事例,予以回答。首先,我們要從說得對這一話題去推敲,為啥你說就對,他說就不對,這就確定兩者的身份,是男的還是女的,是領導還是被領導,是長輩還是晩輩,在確定了身份後,我們再去推其情理之事,就好回答了。下面我就列舉以上三方面的事例:|,夫妻兩個同是退休職工,身體雙方都有疾在身,丈夫是尿毒症,需隔天一透析,妻是雙腿疼痛未確診,全靠拔火罐,貼膏藥,按摩,免強維持一日三歺的買菜做飯。由於生活上發生點抹察,妻子提出要請保姆,去原來醫腳的舊居處(原住處醫院沒有透析專科,)就醫。這事被女兒知道了,專程從外地回來處理此事,女兒說:媽,你主動提出請保姆這事,你不能提出,因為你提出,爸會產生你躲闢他,因為醫腳當地可以醫,為什麼遠離他,鄰里,朋友也可能有不當的想。所以說,請保姆這事,只有我提出才對,因為站在晚輩子女分上,提出照顧你兩老人,外人就不會有閒話,爸也不會產生錯覺。2,領導與被領導,有個企業舉辦建廠三十年大慶,邀請了退休的廠領導,科級幹部,老工人參加。在職的廠領導從書記到廠長,先後發言都肯定了三十年的輝煌成就,都少不了退休下來的老領導,老工,人的奉獻。可輪到退休代表講話時,一個退休的科長開腔就拉開嗓門說:同志們好!剛才廠長講了我們當初的貢獻,實實在在如此,現在廠裡經濟效益好,少不了我們一分,望領導多關照下。他如是的往下說,全然不顧下面聽講人的議論:說的啥約,還開口就同志們好,你是廠領導,入會場時,人家領導就與我一一握了手,問了好,你祘那壺,不該你說的你說了,該你說感謝領導的話你不說,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3,男人與女人,長年人喜歡開玩笑,尤其男人在女人面前愛開玩笑佔便宜,有男女二人同時在健身處摔腿,女的手腕擠到了男的手腕,男的說,你咋打我?女的說,打是親,罵是愛。男的接下說對,對對,不打不罵不恩愛。女的臉一下紅滿腮,知道自說走嘴了,給男的佔了便宜。從這一對話中,不難看出,本是一句夫妻玩笑話,但她對本不是已丈夫說此話就不對,男的還語也因身份不對,有失品德。以上三例的推敲,不知能否答對提問人的某一方面。


賴錫欽


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比比皆是,而且屢見不鮮,不是可能,而是很多事實!

舉個例子: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同樣都說一句話"我可以生孩子"。是不是就非常明朗了!

當然,上面的是一個簡單的調侃,也是說這種情況很多,畢竟,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同樣的事情對於不同的人效果截然不同,反過來,同樣的事情由不同的人來做,來說產生的效果,結果也可能會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所以,說話做事都要結合當前的情況局面以及受眾!希望每個人都能說詞達意,不存偏差!


大白白俠


我的觀點:
態度
偏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125b3b1ad2244c6b9ec5e57a2d54992\

陳小年一生


讀書時候語文老師說:“最偉大之一,是病句。”


雲蕭蕭


在好,完全有可能。比如:你爸對你說:兒子。 但你對你爸說兒子就不對了。


三國笑笑神


這很正常,人與人不一樣思想


用戶101181401507


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不同,同樣一句話聽起來都不一樣,


豫見鄉音老家河南


有。人微言輕,領導放個屁都是香的。


TonyDeng


簡單回答,完全如此。即謂人們由於身份、地位、知識閱歷不同說出來的話效果不同,這是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