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逆行”路上做著同樣的事——記鳳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援武漢護士陳玉華

“逆行”路上做著同樣的事——記鳳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援武漢護士陳玉華

“我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做著同樣的事,待到疫情結束自然而歸,抗疫必勝!今天武漢的天氣格外晴朗,待到春暖花開之際,我想早點看看這片街道上的繁華美景。”這是2月24日,陳玉華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工作的第20天,當天她一早起來,將心情寫進日記中。

陳玉華,鳳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2月4日,她是鳳岡縣第一個勇敢的“逆行”支援武漢護士。

“我要去武漢了。”2月4日晚,即將上飛機的陳玉華在隊友的建議下還是鼓起勇氣撥通了丈夫的電話。在這之前,她害怕家人的擔心只說自己去遵義培訓,時間很長,不用太擔心。

“逆行”路上做著同樣的事——記鳳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援武漢護士陳玉華

陳玉華工作中

“這是你的工作職責,我完全支持你的決定,注意安全。”電話那頭,是丈夫安心的聲音傳來,為陳玉華帶來了力量。其實她丈夫早已經猜到了陳玉華的決定,並給雙方父母都做好了思想工作。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成為陳玉華“逆行”路上一束溫暖的光。

“今天是我來到武漢的第二天,我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英勇的白衣天使是我心中的形象,光榮的共產黨是我堅定的目標,他們指引著我不停向前。”2月6日,陳玉華進入江漢方艙醫院工作,當天晚上,在他鄉的土地上,夜不能寐的她提筆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我現在還不是一名黨員,但我將以黨員的標準審視自己,全身心投入抗疫一線,完成自己的使命。”字裡行間,情真意切。陳玉華說,人生總有一些選擇是有意義的,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白衣戰士的形象便已刻在心中,2011年親人的離世更是堅定了她要治病救人,讓更多家庭美滿幸福的心願。

17年後的今天,陳玉華選擇“戰”在武漢,穿上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如“超人”般忘我工作——核對醫囑、為患者測體溫、觀察生命體徵、檢測血氧飽和度……每一個環節都認真細緻。

電話採訪中,她說最忙的時候一個人就要負責50多位患者,不僅為他們提供最專業的護理,還像家人一樣照顧他們,給予心理上的疏導,增強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近幾日,陳玉華還參與負責“院感”工作,成為戰友們的“保護神”,協助他們完成所有防護措施,做好防控消殺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儘管累得嘴唇乾裂、身心疲憊,但陳玉華卻從不抱怨。“看到病人一天天好轉,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舞。”病人們堅強樂觀的精神也讓陳玉華十分欣慰,而更讓她感動的是有些輕症患者還在隔離病區自發當起“協管員”,幫助醫護人員寬慰焦慮的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逆風而行的天使,卻要把青春與熱血灑在武漢這冬日裡的田埂。”陳玉華的一位患者還為她們寫下了一首詩,字跡雖有些潦草,卻字字真情。雖然穿著厚厚的隔離服,但透過護目鏡的對望卻依然能讓彼此感到溫暖與愛。

“逆行”路上做著同樣的事——記鳳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援武漢護士陳玉華

抽空寫下“抗疫”日記

“平凡的工作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一個溫柔的微笑、一個認可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如春風拂面溫暖在心。我們會持續堅守在他們的身旁,為愛與希望提起長明燈!”陳玉華也在日記中寫到。

“唯一有些難過的是兒子都不像以前那麼依賴我了,連和媽媽視頻聊天都不願意。”因為太久沒有見到孩子,“90後”的陳玉華突然有一絲哽咽。她兒子剛滿兩歲,年前就送回了老家,從春節開始因為一直上班就再也沒時間親親孩子可愛的臉蛋。

“逆行”路上做著同樣的事——記鳳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援武漢護士陳玉華

與隊友合影

“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不計回報,我從沒想過什麼時候能回家,但只要疫情不結束,工作就不停止,我就會一直堅守!”陳玉華說。

“我在武漢很好,你們放心,春天如約而至,抗疫終止而歸。”

當然,面對來自家鄉的牽掛,陳玉華溫柔而又堅定地表示。(作者: 冉昱晟 趙婧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