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现代人对《红楼梦》,有没有过分解读?

灿烂的蛋黄


【《红楼梦》之我见】

《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真真是爱极了,原著看过六七遍,87版的电视剧看过两三遍,我也算是一个资历较浅的红迷了吧。

《红楼梦》的审美、文化、社会等价值极高,加之这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实在让人好奇,所以一代代红学家不断地考证解释红楼,亦是题中应有之义,过分解读也不可避免。

木心先生说这些红学家是“好事家”,我基本同意先生的观点,但也未免太绝对了,不能一棒子打死一批人啊。很多红学家都考证红楼的朝代影射、解释书中人物的归宿、以自己考证出来的结果改写高鹗的续编等等,这确是未触及《红楼梦》的审美层面,都是舍本逐末地解读;近年来,蒋勋读《红楼梦》,确实抛开了很多书本之外的因素,注重文学的本质,以审美的眼光重读红楼,似有一股前无古人的气魄,但细读蒋老师的文字,便会发现他在解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用通俗的话解读红楼,文学的审美实质亦很少,这对于读过几次《红楼梦》的人来说,作用确实不大,但这也是进步的标志,使读者不会舍本逐末地读《红楼梦》。

《红楼梦》的“好事者”一直都很火,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于初读红楼的人来说,更好奇的是红楼背后的真相,而不是这部名著的审美效应。




书之岁华Yanling666


我觉得并不过分。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值得阅读的书籍。现在中小学生都在阅读红楼梦,我们成年人得益于生活经历的提升,也在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最近我也在读红楼梦,看到中学时自己在书上做的笔记,不免也产生和您相同的顾虑,我们现代人对红楼的解读,到底有没有过分?

1、解读红楼梦的书籍众多

市面上解读红楼的书特别多,光就故事情节隐喻分析的就有很多,比如《刘心武解读红楼梦》、《鲁迅评红楼梦》、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胡适《细说红楼梦》……关于红楼梦诗词研究的有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红楼梦诗词鉴赏词典》、《红楼梦诗词今译》等等。解读红楼梦建筑的书籍有《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等等。还有关于药材的,关于花鸟的,关于人物心理的分析,关于服饰的分析……如果要详细列举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2、红学研究,意义在于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名族自信心。

红楼中所包含的内容,如上文所述,上到皇家礼仪,下到吃喝拉撒睡,无所不有,无所不含。在我们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西方化的今天,研究并推广我们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几年国家也在这方面努力,无论是增加中小学生古文占比,还是搞汉服、毛笔书法动等相关,都在体现这方面内容。

3、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要理解其中故事,作为茶余饭后谈资即可

红楼梦第一回有文曰:“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也省了些寿命筋骨!”所以,我们普通人阅读红楼梦,充其量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听些故事罢了。红学不下决心,也无法更深入的了解,因为读一遍以不易,何谈研究!况且,今日我们皆是红尘中碌碌之辈,哪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细看一本书!

4、辩证着看待这个问题。

世界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或潜心工作,或认真带孩子,或细读一本书,或做几道美食,都是有意义的。所以红楼深入研究不为过,但并不是需要所有人都去深入了解它!

谢谢!

参考网站: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





胡说红楼梦


开口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忹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艺术高峰和艺术瑰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时代的编年史和百科全书。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与辉煌可以比肩世界文学史的任何艺术家的文学作品,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建筑园林戏剧,封建社会的宗教礼仪教育等等。红楼梦也为后来的读者留下无数的谜团,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据目前不完全统计,人们各自的研究成果表明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有六十多人了。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间研究者、草根红学家凭借自己的研究结果挑战叫板主流红学界,都认为自己研究结果绝对正确唯一,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时下的人们对红楼梦的研究解读太滥了,剑走偏锋,有的很庸俗乏味,背离了红楼梦研究的正轨,不是进行文学评论和文艺批评了。过分解读了,哗众取庞了,生搬硬套,生拉硬扯,很难让人们信服。我还是认为《红楼梦》是作者的自叙传是唯一正确的,其它种种探佚、研究大部分内容不能让人认可和叹服。很难相信废太子或其他皇子贝勒贝子等撰写出煌煌巨著红楼梦。有的研究者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同清朝皇帝皇后贵妃朝臣联系起来,声称谁是谁的人物原型等等。把读者惊得目瞪囗呆,如坠五里云雾。文学评论文艺批评原本不是这样子的。它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红楼梦成了侦探推理小说了。曹雪芹的祖籍地有“铁岭说”和“丰润说”之争,有人不遗余力考据曹雪芹祖上在汉朝时同曹操等达官贵人是否有联系等等,这些,对于研究红楼梦有多少现实意义呢?有没有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味道啊。劳民伤财吧。

红楼梦研究探佚评论评价和欣赏应遵循艺术规律,走向科学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对于扩大中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的影响是必要的,对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和鉴赏能力是必要的。我们希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更希望研究者拿出铁证,研究成果惊世骇俗让人们信服而毫不怀疑。红学研究的路是漫长的,远方有真相和朝阳,有露水花和芬芳。

二O二O年二月二十八日于明秀山庄


星升201907


我是一个作家,我想从一位作家的角度去解读一下人们对红楼梦的热捧。

作品其实是有生命的,作家或者艺术家把这个作品做完之后,其实这个作品本身跟作家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就好比十月怀胎,孩子生出来了,孩子是有自己的生命的。特别是孩子长大以后,他是有自己独立的意志。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限的。他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跟父母也只是亲缘上的关系。

作品常常也是这样的,很多作家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写这部分作品的初衷,当时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环境和心绪?作品做完之后,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甚至于解读后,与作家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1000个人有1000个人解读哈姆雷特的方式。

红楼梦成为显学,养活了很多人,很多人就是以红学为生,叫做红学专家。解读到最后就变成重新创作了。

《红楼梦》就像一口井,有的人从井里面看到了天空,有的人看到了井水,有的人看到了自己。也有人把井水汲出来,取一瓢饮。

所以现代人对红楼梦肯定是过度解读了。但是,过度解读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你们不要把这部作品当做中心。

大家只是围绕着红楼梦这本书,编自己的故事罢了。


作家裴纲


我认为现代人对《红楼梦》确实过分解读了。

首先,我所认为的过分解读。我认为蒋勋先生从美学,从自身感悟的角度去解读红楼梦是合适的,是可以被人接受的,也是有好多受众喜欢的。蒋勋先生说自己是美学布道者,没有说是红学家。我相信最开始的红学家是通过不同版本古籍查阅,再加自己感悟发表一些观点,无可厚非,有助于《红楼梦》的传播。但现代某些专家抛开有依据的古籍版本,根据历史开始联想解读,也归于红学,太过牵强。听过某个专家揭秘红楼梦的音频,确实想呵呵以对,许多说法纯粹猜测,毫无依据,还不许人质疑,这是典型的误入歧途,为了在红学圈占领一席之地,功利之心太明显。

其次,《红楼梦》的成功不是因为人物原型是谁,不是因为隐藏着多少宫闱秘事,不是因为作者身世多么悲惨,而是书本身的内容,对各色人物的刻画,对社会环境的映射,对诗词技法的纯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悟。甚至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都会发现里面的药方、果蔬种植技术、病后医养方式,新潮的两性关系、同性关系都有借鉴和对比研究意义。如果因为揭秘,《红楼梦》才流行,那为何之前被列为禁书,还能流传至今呢,仍为人津津乐道呢。

因此,我觉得现代人对《红楼梦》确实过度解读了。我想,大家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红楼梦,就知道现代人哪些论断是对红楼梦的过度解读了。





秋阳lsl


首先不赞同过度解读这种说法,红楼梦自成书到现在200多年不说至今没有研究透,就小说连一个完整的结局都没有,怎么能说是过度解读了呢?谁给定的度?度在哪?

当然红楼梦也不可能被研究透,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结局,除非有旷世孤本的石头记出现。但正是因为如此,不才是红楼梦的价值所在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又有自己的道理,这不正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吗?不正是红称为经典称为名著的原因吗?还是那句老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眼里的哈姆雷特和你眼里哈姆雷特一样呢?不一样就不是哈姆雷特?就是过度解读?

周汝昌先生说的好,多歧为贵,不取苟同。从蔡元培到胡适再到周汝昌,他们的观点各有各的不同,胡适讽刺过蔡元培,周汝昌讽刺过胡适,但是蔡元培帮助过胡适做红学的研究,胡适鼓励了周汝昌将红学研究继续下去,这才是文学研究的导向石。刘心武是人不是神,更不是曹雪芹,不可能讲的都符合曹雪芹原意,或者说符合每个读者的理解,所以他的解读无可厚非,甚至无可非议,你可以在学术上不赞同他,但不要怀疑人家的品格甚至在背后谩骂他。

红学发展至今有很多流派,索隐派考证派探遗派等等,不管哪个学派都不敢说自己的学术观点百分百正确即使你有大量参考大量事实做后盾,所以不要过度拘泥于事实作参考,在符合原著的基础上适当发挥点想象力也是可取的,没有想象力的人写不出来红楼梦,更解读不了红楼梦。所以刘心武的解读在文学研究层面并没有不当之处。

红楼梦是一棵树,有人摘了叶,有人折了枝,有人采了花,却没有人见过果实是什么样的,但是有人做了嫁接,长出来别有一番风味的果子,这样不就让这颗树存在的价值最大化了么?这才应该是真正的红楼梦!


超级科学奶爸


。首先,红楼梦是一部宣扬真善美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挚的爱情,友情和亲情,通过人性冷漠和温情的对比,超脱的美好生活和现实艰难的对比,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和渴望,当然,这种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很难实现,而且在任何社会都很难真正实现。追求真善美是每个不同的社会共同的愿望,到现在也没有过时,反而在一味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提倡,让我们把对物质的掠夺性消费的节奏放慢一点,平心静气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大观园里,姐姐妹妹可以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园林,人在画中游,现实的我们离这种生活越来越远,可是我们却对自然的亲近之情越发强烈,我们都有着返朴归真的愿望。

在阶级社会,我们看到了宝玉众生平等的情怀,尊重服务人员,没有高低贵贱的观念,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弘扬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反面典型,名叫善姐的丫头实非善良之辈,被平儿的反衬凸现了善与恶的区别,这种区别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其次,红楼梦是一部追求自由的作品,鲜活的人物们不仅追求爱情的自由,而且追求平等生活的自由,我们在红楼梦里面看到了大胆表达的小红,心高气傲的晴雯。

再次,红楼梦诗词,饮食,建筑,服饰都可以构成单独的艺术门类供今天的有同样爱好的群体欣赏,享受。





锦瑟舞端


你好,我是国风

肯定有,而且这些着意带歪红楼的人的存在和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同样龌龊和肮脏。因为这些人从来不是为了红楼真正的真相而解读红楼,他们只是为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为了某种阶级的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而歪曲枉度这部闻名中外的历史巨著!

红学,因为有这种专家或者学者而变得让人民蔑视和排斥。

红楼梦,写了一个虚幻的假象隐藏了一段血腥的历史。表面上是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王朝,夷族特权,杀人礼教的痛斥和鞭挞。而事实是对一段历史一个王朝的覆灭和一个异族对汉民族的血腥压迫的追悼和惋惜。

可以这么说,任何想以表象解读红楼,把风花雪月的荒诞人生视为正统,甚至以腹黑阴谋论解读红楼的企图,本身都是荒诞的。这些红学理论都不可信,甚至这些理论对红楼梦这本书本身都是污蔑和践踏。

红楼梦的作者是站在国士的身份上写了这部作品,怀天下心以写天下事。罗贯中以史实表现了天下兴亡,曹雪芹以迷幻表达了天下兴亡。(本人有浅作《国风读红楼》系列文章,对红楼梦提出了一些自己浅显的解读,欢迎大家莅临指导!)


国风1974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同样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因为生活阅历,文化程度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这也正是《红楼梦》魅力之所在。

现在因为研究《红楼梦》甚至产生几个派系,有索引派,文学派,自传派,统称红学。更有现代许多文学大家都解读过红楼梦,其中百家讲坛刘心武老师最为出名,同样也是有贬有赞。


听风轩主


《红楼梦》的解读,无非是出现了一些职业红学家,比起《易经》来,小巫见大巫,还算不上过分解读。易经成就了许多易经大师,名声比红学家大多了,不学无术,坑蒙拐骗没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