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拒當北大教授,寧可在美國做服務生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有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人,也就有在外不願回來的人。當年的錢學森冒著許多的艱難都要回國效力,不過也有一些人因為一些原因是不願意回的,像錢學森的侄子。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原因,近代還有一位數學家,他不同的是開始在美國並沒有很好的發展,可他還是放棄了國內教授的頭銜留在了美國。這個人名叫張益唐,他現在過得如何了呢?

拒當北大教授,寧可在美國做服務生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張益唐,1955年出生在上海,十三歲的時候張家搬去了北京。因為那個年代的特殊性,張益唐的父母被分開下放到了兩個農場,張益唐當時十五歲的年紀,他是跟著母親的。而到了農場之後他再也不能看書了,因為在農場看書被別人發現會阻止,還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不過好在這樣的時間並沒有特別長久,幾年之後張益唐回到了北京,但也只是擔任了一個工人。

倘若他的人生就這樣下去可能是在這方面比較在行,可張益唐不願意,他愛學習。他想去北京大學學習,為此,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重新學習所有的高中物理和化學,當然,時間並不夠,他只好把這兩門學好。23歲的時候,張益唐通過自己的自學成功的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

他迷戀數學是天生的,以前他父母沒有去農場的時候其實也沒有教他很多。母親在機關工作,父親雖然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但長期忙於工作。張益唐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開始自己瞭解跟數學有關的東西。即使中間中斷了學習,張益唐也不願意放棄數學。後來他回憶說,我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因為沒有人能幫我。

拒當北大教授,寧可在美國做服務生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憑著自己的毅力,張益唐在數學方面永遠都是領先的,不會落後於人。對於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數學難題,張益唐從九歲的年紀就開始研究,他覺得研究數學的最大感受是數學是美麗的,值得一生去投入。可他後來的生活其實很不容易,1985年張益唐去了美國。他的老師之一的著名數學家丁石孫很看好他,在他畢業之後幾次邀請他回北大擔任教授。

拒當北大教授,寧可在美國做服務生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拒當北大教授,寧可在美國做服務生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張益唐當時在美國因為一些緣由找工作很難,大學也不願意收他當教授。為了維持生活,他做過許多事,給餐廳洗盤子、當服務生等等都幹過。談及為什麼不聽丁石孫的回國,有人是這樣說的,他是覺得沒有成就就回國不甘心。即使生活如此的不容易,張益唐也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熱愛的數學。

2013年的5月,他研究的有了重大突破。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這個重要問題此前還沒有數學家實質的推動,張益唐這是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而他也已經到了近六十歲的年紀。算是熬到頭了,這一年開始接連得到了美國的數個獎。

現在擁有的這一切,其實他為此付出了許多年的磨難,可他沒有放棄。大多人都沒有想到,這位年近六旬,幾乎沒有發表過專業論文的人,竟然成為了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關鍵人物。現在張益唐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擔任數學教授。2018年的時候,還得到了美國亞裔工程師學會的終身成就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