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黄头”变绿颜值美——隆阳区蒲缥镇王头寨社区发展蜕变侧记

“黄头”变绿颜值美——隆阳区蒲缥镇王头寨社区发展蜕变侧记

王头寨社区位于隆阳区蒲缥镇南边,关于这个村寨的古老故事,那些坐在石凳上的老一辈还在讲述着,而它已在岁月流逝中悄然变成了如今令人钦羡的美丽乡村。

相传在几百年前,王头寨名为黄头寨,因雨水少,秧田不能栽种,只好种黄豆,因此得名黄头寨。后经几次更名,最终取名王头寨。近年来,王头寨社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富民、基础固村、生态立村、人才强村、文化兴村、民主建村”的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的目标,着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务经济培育、人居环境提升、社会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坚持不懈努力,一个宜居、富裕、和谐的王头寨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产业链延伸 鼓了钱袋子

初春的王头寨,虽然受到疫情管控的影响,道路上非常安静,但这丝毫掩盖不住田间地头暗藏的生机。道路两旁,园林树木吐着新绿,浪漫的桃花悄悄绽放,田野里农民的干劲儿完全没有被戴口罩影响,一幅乡野早春图如约而至。

提起王头寨社区,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一切得益于产业的发展。过去,社区农户收入主要以自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收入来源有限。近几年,王头寨社区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招商引资拓宽群众致富渠道,集体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王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德良告诉记者:“我们一直的发展方向就是利用好身边资源,离土不离乡,发展奔小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收益”。因此,自2011年来,王头寨社区充分发挥本村优势,先后引进保山林佳园林公司、云南万家欢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七彩花酿公司、福瑞驾校等8家企业入驻,流转土地2600亩、山林1.4万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到公司企业打工、代企业种植管护苗木以及在管护地套种作物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盘活了种植业。

土地流转后,农户出租土地,每亩每年可收益400元至600元;种植苗木,继续沿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无偿提供种苗、农药、化肥让农户自行种植,待苗木达到销售标准后,再由公司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每亩种植400棵,每棵每年10元,农户每亩每年最低可收益4000元;村民就近到企业务工,每天收入可达80元左右。自此王头寨社区一份土地有了多份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好收益。

王从武是王头寨社区村民,他家流转土地1.5亩,只要公司需要用工,他还会约着大家一起去打零工,不仅照顾了家,随时还能挣到钱补贴家用,提起这些事儿,他乐呵呵地说:“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在自家的土地上,就能增收这么多。”企业的入住,产业结构的调整,让昔日缺水的土地成为金土地,让昔日的黄毛村变成了产业村。除此之外,王头寨社区还以开办农家乐、乡村客栈、田园观光、休闲垂钓等方式,激活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逐渐发展成为“吃、住、看、玩”为一体的农家庄园旅游。对于1256名剩余劳动力则鼓励外出务工,他们不仅赚到了钱,还见了世面长了见识,把好的思路和技术带回村里,为王头寨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从2010年到2019年,王头寨社区村级集体经济从靠化缘过日子提高到32万元,社区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890元增加到21788元,乡村产业发展了,人民群众钱袋子鼓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实现了。茶余饭后,大家都在谈论着如今的富足生活。

环境更宜居 美了老寨子

“兜里有了钱还不行,必须要把环境整治好,这样日子过得才舒服,外边的人才愿意来我们村,第三产业也才能发展。”杨德良说,“为了真正让村子美起来,建设优美、宜居、生态的美好家园,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上,我们要建设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多方协调努力,“一事一议”项目顺利落地,王头寨全长2.3公里的进村道路和村内1.2公里的道路很快竣工,村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状终于告别。随后,社区班子多方争取,先后实施了村级活动场所、扶贫整村推进、文化活动广场、荷花池、园林基地灌溉管网覆盖、土地治理、燕窝水库扩建、村组道路硬化和亮化、“四位一体”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建设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289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发展条件。

环境整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组织扫地难、扫后保洁难、垃圾处理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为此,王头寨社区在全镇率先探索出了“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收取卫生费,集中清运处理生产生活垃圾,配合长期的宣传教育,群众生活习惯得到初步改变。王头寨社区还多次召开群众会讨论,结合实际制定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开展清杂物、清垃圾、清小广告、清侧沟、清庭院的“五清”行动。利用好“治保会”“环卫小先锋”等组织,长期坚持对社区家家户户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监督和评比,良好的卫生习惯慢慢形成。社区同时配备保洁员、新植行道树、架设太阳能路灯,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至2019年底,王头寨社区累计完成厕所改造744户,院场硬化1001户,入户路硬化992户,拆除一户两宅及坍塌旧房57户。王头寨社区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富裕、和谐的美丽乡村,成为全国农村幸福示范社区、保山市4A级美丽乡村、保山市美丽村庄先进村。

“原来是些泥巴路,现在都是水泥路,家家户户讲卫生,村子清清秀秀的,我们喜欢这样的家园。”村民杨成兰说。在王头寨或王头寨周边,只要是二十岁以上的人,都能够深切感受到王头寨社区近年环境的变化。“过去村里脏、乱、差非常明显,道路坑坑洼洼,垃圾满沟都是,狗屎随处可见。”回忆起过往,村民们连连摇头。

而如今,村庄道路宽阔平坦,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墙体画别致漂亮,荷花池碧波荡漾,石榴园、蓝莓园、玫瑰园、辣椒园井然有序一块接一块,蓝天白云下的村庄显得青翠欲滴。若是往常茶余饭后,文化活动广场上还会人来人往、谈笑风生。一幅其乐融融、温馨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王头寨徐徐铺开。

治理更有效 暖了心窝子

产业兴了,村庄美了,如何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让幸福生活一直延续,王头寨社区没有停止脚步,探索出“约、联、带”三靠工作法,村庄治理更有效。

一靠约,村规民约约束行为。物质生活充足了,但这并不代表精神生活富足,虽然钱袋子鼓起来了,但是不赡养老人、偷盗、赌博等各类不文明行为或多或少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王头寨社区制定完善了16条村规民约,将禁赌禁酒、环境卫生整治、禁烧秸秆、禁止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等事项纳入其中,明确惩罚措施,并且强化执行,定期通过大广播通报执行情况,以此引导带动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不断转变陋习陋俗,让墙上的约定真正成为村庄管理的好帮手。“通知,昨晚上有人举报我们村的赵某偷了文化楼一块层板,经过核实,果然有此事,社区处罚了他500元钱……”2018年5月16日一大早,王头寨社区的大喇叭在寂静的村庄上空响起,喇叭里公布了对村民赵某的处罚决定,处罚的依据是社区制定的《村规民约》,而这样的处罚,不是个案,每一个案例社区都会通过广播及时通报给村民。王头寨社区通过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对违反约定的坚决进行处罚,让大家在相互监督中逐渐成长、更加文明。提起社区的《村规民约》,村民们赞不绝口,“以前村里组织大扫除,有些人很不自觉,都不来扫,但现在不会了,家家都很积极。”“《村规民约》相当好,就好像一杆秤,稳稳地在那里定着,大家规规矩矩地执行。”

二靠聚,丰富活动凝聚人心。王头寨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文明素质教育活动、自强感恩教育活动和各类评比竞赛活动,提高村民文明争优意识。分别在遵纪守法、环境卫生、家庭和睦、社会公德、移风易俗等方面进行量化,长期坚持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成立业余文艺队、舞蹈队,在文化活动广场上布置活动器材,定期组织群众开展广场舞、刺绣、体育运动、棋牌等健康有益的比赛活动,群众在生产之余都踊跃参加,真正将群众从麻将桌、酒桌中转移出来,营造了社区浓郁健康的文化氛围。一来二去,丰富的活动让乡亲更亲、亲戚更近、人心更齐。

三靠带,党建带群建促和谐。王头寨社区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思路,延伸党建触角,通过工建、妇建等群建作用的发挥,进一步连接起党与职工群众沟通的桥梁。2015年,社区工会换届,村民找到了自己的村民之家。村工会联合会拓展工会服务农民工的载体,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金秋助学、农民工维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会的影响力和实效性,目前,工会会员已有607人。社区还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广大妇女提供创业就业服务、为儿童成长教育提供帮助、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了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群团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让群众归属感更加明显,群众的心窝更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