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更新各種書畫資訊!

清代的王淑在《論書滕語》中說:

"習古人書,必先精議一家,至於信手觸筆,無所不似,然後可兼收幷蓄。"

同樣是清代的梁巘在《學書論》中說:"學古人書,須得起神骨,魄力體格,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從字面上看,他們二人,一個說臨帖要"無所不似",一個則說"勿徒貌似",意見好像不是很統一。

不光古人這麼說,近代名家談論臨帖的時候,說法也不一致。當代學米芾的高手曹寶麟曾說:"神,須依附於形才得以體現,形似是必須要做到的。"啟功在《啟功教你學書法》中則說:百分百的形似是沒人能做到的。

你看,在談到書法臨帖的時候,曹寶麟說首先要像,啟功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很多人可能會在這犯迷糊。

無論是清代的那兩位,還是當代的曹寶麟和啟功,他們所說的,只是一個結果,至於為什麼,他們並沒有交代清楚。要弄明白到底要不要像,咱們還是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分析一下。

咱們看下面這兩個"郎"字,都是出自顏真卿的《多寶塔碑》,並且是緊挨著的,可是呢,姿態並不是完全一樣,你說哪個最標準?你說我們應該"像"哪個?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再看王羲之《蘭亭序》裡面的"一"字,個個不一樣,你照著哪個去學?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每個都寫像,不就完事了嘛。"這麼說吧,《蘭亭序》裡面一共有7個"一"字,差異都很大,稀裡糊塗的都去照葫蘆畫瓢的話,你會不會越學越糊塗?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得出結論:"你看,古人自己都寫不出一樣的來,看來形似沒那麼重要。"真的是這樣嗎?勸大家也別這麼想。

大家再看《蘭亭序》裡的這些"之"字。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王羲之的"之"字個個不一樣,不愧是書聖。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這些"之"字真的不一樣嗎?其實,無論這個"之"字怎麼變化,都離不開如下圖所示的這條行筆主線。那為什麼看上去不一樣呢?這麼說吧,王羲之能將那個"捺"的收筆寫出72般變化,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地方。

書法臨帖,有人說首先要像,有人說不可能像,到底該聽誰的?

書法臨帖要不要像?當然要像,不然我們學不到古人精妙的細微處。只不過,這裡說的像,是方法上的像,是筆法上的對,是筆勢上的通。有了這個做保障,你的"像"才有意義。

書法臨帖要不要像?當然不能太像。如果你光看到落在紙面上的形,連那些"遊絲引帶"都像寫的粗細一樣的話,你可能就進入了另外一個誤區。筆法對了,筆意到了,真的沒必要那麼像。

清代的惲壽平說:"古人筆法淵源,其不同處,最多相合。李北海雲:似我者病。正以不同處求同,不似處求似,同於似者皆病也。"

如果您也喜歡書法,拜託您多想想上面這句話,個人認為,比其他人說的都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