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鄂、行政代码420000)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7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简称“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吡邻,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常住人口5917万占中国总人口4.22%。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历史沿革地名由来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

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

金声玉振——曾侯乙编钟

九省通衢—湖北

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

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时期(前206—25年)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25—220年)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问津书院

九省通衢—湖北

三国时期(220—280年)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时期(265—420年)湖北大部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九省通衢—湖北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竞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

唐代初(618—907年)全国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并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随州、均州、房州、峡州、复州、全州和蕲州、安州、黄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分领各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924—963年)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960—1279年)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有随、金、房、均、郢诸州和襄阳府以及光化军等(辖县19个);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有蕲、黄二州(辖县5个),南部属江西南路,为兴国军(辖县3个);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縻州。

治世玄岳——武当山

九省通衢—湖北

元代(1279—1368年)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与归州;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有襄阳路、黄州路、蕲州路、中兴路、峡州路和安陆府、沔阳府及荆门州;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縻州属四川行省。

明代初(1368—1644年)湖北属湖广行省。后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清代初(1644—1911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湖北领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等8府,湖北省行政区域之概貌已经基本形成。至清末,湖北省共领10府共60县、6散州、1散厅。

辛亥首义——武昌起义记念馆

九省通衢—湖北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厅建制,重新划分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民国21年(1932年)于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查区;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湖北省共设1市(武昌市,汉口市为国民政府直辖有时为省辖市有时为特别市)、8行政督察区、69县。

自民国16年(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国30年4月(1941.4)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民国34年10月至民国35年6月(1945.10-1946.6)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民国35年8月至民国36年5月(1946.8-1947.5)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民国36年底(1947.12)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民国38年5月(1949.5)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至1990年湖北省管辖6个地区、1个自治州、8个省辖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全球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

九省通衢—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省共辖13个地级行政区: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12个地级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三个县级市)、神农架林区。

地级行政区

武汉市(鄂A、行政区号027)

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188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省会,长江中游新一线城市,总面积8494平方千米,人口1060.77万,被誉为“百湖之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辖13个行政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

武汉市旅游打卡点:租界老街、老汉口火车站、百年汉正街、汉阳造兵工厂、黄鹤楼、武钢博物馆、东湖、武汉九真山、武汉龙泉山风景区、木兰山、道观河、武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九龙寨…

黄石市(鄂B、行政区号0714)

黄石市下陆区团城山杭州东路1号

九省通衢—湖北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长江港口城市,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市”、“劲酒之都”。面积4583平方千米,人口244.92万,下辖4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大冶市、阳新县、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

黄石市旅游打卡点:雷山风景区、东方山风景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青龙山风景区…

十堰市(鄂C、行政区号0719)

十堰市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九省通衢—湖北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全境,总面积23680平方千米人口338.3万。下辖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及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

十堰市旅游打卡点:牛头山森林公园、四方山植物园、黄龙古镇、丹江口大坝、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女娲山天池、18里长峽、野人谷野人洞…

荆州市(鄂D、行政区号0716)

荆州市沙市区立新乡江津西路262号

九省通衢—湖北

荆州,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国土面积14100平方公里,总人口达690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华中农高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

荆州市旅游打卡点:荆州古城、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瞿家湾、章华寺、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滨湖公园、荆州江陵碑苑…

宜昌市(鄂E、行政区号0717)

宜昌市西陵区沿江大道102号

九省通衢—湖北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总面积21200平方千米,人口411.5万。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望,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于古宜昌。辖5县3市5区: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

宜昌旅游打卡点:五峰国际滑雪场、屈原故里、三峡人家、三峡大坝、清江画廊、三峡大瀑布、野人谷、巴东县神龙溪5A景区巴人河…

襄阳市(鄂F、行政区号0710)

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

九省通衢—湖北

襄阳简称“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连界线全长1332.8千米。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襄阳总面积19700平方千米,人口610万。全市辖3个区、3个县级市、3个县: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

襄阳旅游打卡点:古隆中、襄阳古城、习家池、襄阳唐城景区、五道峡、春秋寨旅游区、尧治河旅游区、香水河、水镜庄…

鄂州市(鄂G、行政区号0711)

鄂城市鄂城区滨湖路特1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省省辖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鄂东水陆交通枢纽之一。全市面积159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10万人。鄂州市境东部属岗丘地带,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上鄂州历史悠久,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修筑鄂王城,这也是湖北简称“鄂”的由来。鄂州市辖三区:鄂城、梁子湖、华容。

鄂州市旅游打卡点:西山风景区、莲花山、观音阁公园…

荆门市(鄂H、行政区号0724)

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大道53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荆门在夏商时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与荆门市合并升为地级荆门市。市版图总面积14100平方公里人口574.42万。荆门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冲沟区和平原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过境河流主要有汉江、漳河和富水河。

荆门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以及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文化古迹,诞生了朱厚熜、老莱子、宋玉、莫愁女等一批历史名人,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历史典故。荆门市辖2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东宝区、掇刀区、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

荆门旅游打卡点:漳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绿林寨城址、、彭墩乡村旅游世界、黄仙洞、明显陵…

黄冈市(鄂J、行政区号0713)

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6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辖七县、二市、两区(含龙感湖县级管理区);总面积17453平方千米,人口750万人。黄冈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此外还有国家主席李先念、代主席董必武等政治人物。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15日,荣膺十佳魅力城市。2018年12月7日,黄冈获“年度魅力文旅扶贫城市”。2019年3月26日,获评“国家正能量城市”。黄冈市辖区黄州区、麻城市、武穴市、团凤县、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红安县。

黄冈市旅游打卡点:天台山风景区、东坡赤壁、薄刀峰、七里坪长胜街、天堂寨风景区、三里畈温泉度假村、龟峰山、红歌谣客栈…

孝感市(鄂K、行政区号0712)

孝感市孝南区乾坤大道123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地级市,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是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湖北省排名前六。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接壤,距离武汉市中心约6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0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全市国土资源面积8910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孝感市辖:孝南区、云梦、大悟、孝昌(四个县)、应城、安陆(两个县级市),代管汉川市,临空经济区以及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高新区)。

孝感旅游打卡点: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应城汤池温泉、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金卉庄园、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董永公园、新四军五师旧址、大悟仙居顶、天屿湖…

咸宁市(鄂L、行政区号0715)

咸宁市咸安区双鹤路16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地势南高北低;曾获得中国人居住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住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有创新城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土资源面积9861平方公里人口256.55万。咸宁市下辖:咸安区、通城县、通山县、嘉鱼县、崇阳县、赤壁市。

咸宁旅游打卡点:鄂南大竹海、赤壁黄盖湖、通山闯王李自成墓、九宫山、北伐贺胜桥、汀泗桥战役遗址等重要景区、

仙桃市(鄂M、行政区号0728)

仙桃市沔州大道特1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为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亚洲体操之乡。仙桃拥有1500多年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仙桃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临武汉。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许广高速公路和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纵穿南北。仙桃市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4.30万人。仙桃市共辖18个乡级行政区,包括3个街道、15个镇,分别是干河街道、龙华山街道、沙嘴街道,郑场镇、毛嘴镇、剅河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彭场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通海口镇、陈场镇。此外,仙桃市另辖工业园区、九合垸原种场、沙湖原种场、五湖渔场、赵西垸林场、畜禽良种场、排湖风景区。

仙桃市旅游打卡点:陈友谅记念馆、沔街、沔城风景名胜区…

潜江市(鄂N、行政区号0728)

潜江市章华南路18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直辖县级市,地处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地处汉江下游,跨东荆河与上、下西荆河两岸,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潜江市是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国土资源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96.2万人。潜江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县。境内和附近地区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素有“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的美誉。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潜江市下辖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国有农场、16个镇处。

潜江市旅游打卡点:极乐汤、曹禺公园、水杉园…

神农架林区(鄂P、行政区号0719)

神龙架林区常青路18号


九省通衢—湖北

神农架风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神农架是位于湖北省西部一片群峰耸立的高大山地,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人口约7.9万。相传因上古的神农氏在此搭架上山采药而得名。景区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堪称“华中屋脊”。是以秀绿的亚高山自然风光,多样的动植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区。神农架主要景点有神农顶、风景垭、板壁岩、瞭望塔、小龙潭、大龙潭、金猴岭等,以原始、神秘闻名于世,区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气候复杂多变,四季景色迷人。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造就了极其丰富、珍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孕育了景色宜人、钟灵毓秀的旅游环境,有“神农天园”之称。神农架群山万壑,峰峦迭翠;峡谷天雕,奇洞天成;险崖瀑飞,锦石溪流;深山老林,云流雾绕,高山平原,碧海长天,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一个个诗画长廊。以强大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成为独特的游览胜地。

恩施州(鄂Q、行政区号0718)

恩施市市府路23号

九省通衢—湖北

恩施市,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北部,清江中上游,总面积3971.58平方千米。恩施市户籍总人口80.92万人,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4个,主要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1.12%。截至2018年,恩施市下辖3个街道、5个镇、8个乡和1个管理处

恩施建县始于吴永安三年(260年),为沙渠县,隶荆州。1984年1月4日,市、县合并。[4]恩施市属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西北、东南高,中部低,呈东北至西南纵裂地带走向。[1]主要河流有清江、带水河、车坝河等,[1]恩施市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

恩施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2019年中国最美县域、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恩施市下辖3个街道、5个镇、8个乡和1个管理处:舞阳坝街道、小渡船街道、六角亭街道、崔家坝镇、龙凤镇、板桥镇、白杨坪镇、三岔镇、新塘乡、红土乡、沙地乡、屯堡乡、太阳河乡、白果乡、芭蕉侗族乡、盛家坝乡、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

恩施旅游打卡点:屏山旅游风景区、狮子关、腾龙洞、大峡谷、土司城、女儿城…

天门市(鄂R、行政区号0728)

天门市陆羽大道中31号

九省通衢—湖北

是湖北省直辖县级市,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汉江流域主要的节点城市,地处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汉江,东临武汉。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内天门山得名“天门”;1994年,国务院批准天门市由湖北省直辖。天门市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27.23万人。天门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茶圣”陆羽故里、内陆最大侨乡、中国蒸菜之乡,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已连续十二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市和中国创新创业中小城市百强市。

2018年12月,《湖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将天门列为全省10个大中型城市之一。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因境内天门山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市,1994年由省直管,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总面积2622平方千米,素有棉乡、侨乡、文化之乡“三乡宝地”美誉。是“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历史名人故里。

截至2019年7月,天门市没有区,有3个街道办事处:竟陵街道办、候口街道办、杨林街道办,21个镇和一个乡。

天门旅游打卡点:黄腾峡天门悬廊、陆羽公园、天门白龙寺…

随州市(鄂S、行政区号0722)

随州市曾都区迎宾大道9号

九省通衢—湖北

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素有“汉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称,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市,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南达荆门市,北临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2018年全市人口221.67万人,下辖曾都区、随县,代管广水市。随州古称“汉东之国”,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被称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荆楚名胜大洪山,风光秀丽,景观奇特,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横跨鄂豫两省的桐柏山,成为中国南北界河淮河的发源地。

随州市下辖:曾都区、随县、代管广水市。

随州市旅游打卡点:随州千年银杏谷、幸福公园、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大洪山琵笆湖风景区…


地形地貌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39]

湖北最高峰——神农顶

九省通衢—湖北

气候特征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