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十字”方針描繪“三農”工作新藍圖 湘潭市委農村工作會議舉行

“十字”方針描繪“三農”工作新藍圖 湘潭市委農村工作會議舉行

“十字”方針描繪“三農”工作新藍圖

湘潭市委農村工作會議舉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8日訊(記者 蔣睿)2019年“三農”工作做得怎們樣?2020年“三農”工作將如何推進?今天,湘潭市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迎春主持會議。市領導何俊峰、陳忠紅、肖樹人、劉永珍、毛先林出席會議。

會議回顧了2019年“三農”工作情況。去年,該市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152.55億元,同比增長3.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166元,同比增長8.8%,絕對值位居全省第三。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實現全年脫貧4609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340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6%。今年,全市“三農”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對標對錶“全面小康決勝年”目標,以“雙十”提升為抓手,持續推進“三大行動”“三大平臺”“三大工程”,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切實加強鄉村治理,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字”方针描绘“三农”工作新蓝图 湘潭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举行

會上,曹炯芳提出,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要從“基、增、調、精、特、融、網、改、治、考”十個字入手。

所謂“基”就是重在鞏固基礎、補齊短板。要堅決做到“三個不能減少”——基本農田不能減少,播種面積不能減少,產量不能減少。同時,要加快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從“配齊”到“配好”轉變,搶抓當前國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政策機遇,切實抓好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完善、農村自來水到戶、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等重點任務落實;要重點完善縣、鄉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抓好村衛生室改造,不斷提升診治水平和傳染病防控能力;要以農村疫情防控為切入點,繼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抓手,紮實做好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汙水治理、“空心房”整治等各項重點任務落實。

“增”,重在脫貧增效、農民增收。要抓好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此外,要在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基礎上,以“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為主抓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抓好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這個重點任務,繼續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力度,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措施,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加強動態監測,及時預警、精準幫扶。

“調”,重在調整結構、調優品種。種植結構調整是湘潭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需要重點從導向佈局、模式優化、產銷對接三個方面解決問題。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進行科學合理的佈局規劃,不能瞎調、胡調、亂調,更不能搞“一窩蜂”“一刀切”;注重探索具有本地特色、值得推廣的種養經驗模式,不能機械地搞“拿來主義”;要堅持市場化導向,重點支持結構調整主體加強產業鏈建設,鼓勵產品就地轉化、加工增值;要強化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確保產品不僅有市場、賣得出,還要賣個好價錢。

“精”,重在精品農業、精緻農業。發展精品農業、精緻農業,是加快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路徑,具體來講,就是產業精深、產出精品、經營精細、科技精湛、服務精準、文化精粹。從湘潭來看,本身就具有區位、旅遊、生態、文化等多重優勢,尤其是我們位處長株潭城市群,市民及遊客人口高度集聚,消費旺盛高端,擁有廣闊的市場和龐大的消費人群。下階段,要進一步強化精準高效發展方式植入深度,集約發展高質高端農業產業形態,突出綠色優質農產品及和諧優美農業生態環境有效供給,著力推進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湘潭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特”,重在特色為王、打造品牌。要深入開展品牌提升行動,抓好“3+3”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持續打造“一縣一特”“一園一業”“一村一品”,集中培育“湘潭優品”,大力推動“潭品出湘”。要善於借勢借力,樹牢“互聯網+”思維,加強創意策劃、品牌包裝、精準營銷,真正讓花石湘蓮、砂子嶺豬、九華紅菜薹等成為“拿得出”“叫得響”“賣得好”的熱銷農產品。

“融”,重在深度融合、提質提效。要重點圍繞農工融合、農商融合、農旅融合,做好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延伸的文章,發展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銷售,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暢通對接、協作互補。同時,做好“農業+”、促融合的文章。以“雙十”提升行動為抓手,以“十園十鎮”為載體,大力推進“農業+旅遊”;推進“農業+工業”,促進農業資源集約利用與工業產業互相融合;推進“農業+節會”,通過舉辦原汁原味的鄉村節會活動,大力弘揚鄉村文化。由此形成“農業+”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放大乘數效應,拓展產業功能,推動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

“網”,重在線上線下、無縫對接。農業發展必須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走上信息化、數字化的道路。要積極對接互聯網,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深度開拓農村市場,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良性互動、銷售和消費的雙贏增長。

“改”,重在改革創新、激發活力。推進農村改革,要堅持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聚焦土地制度、經營制度與產權制度三個重大問題,盤活閒置資源、沉睡資產,不斷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同時,要認真做好“三農”領域“十四五”規劃工作,謀劃一批加快“三農”發展的重點建設項目,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到國省“十四五”規劃籠子。

“治”,重在優化治理、提升能力。要突出黨建引領,鞏固自治基礎,要把牢法治根本,要強化德治保障。

“考”,重在考出擔當、考出實績。為進一步壓實縣市區主體責任,特別將原來“十園十鎮”市領導聯點調整為縣市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辦點。要切實做到清單化、項目化管理,嚴格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抓實責任主體和責任人,持續跟蹤問效。要嚴格落實日常督查、定期通報、考核獎懲、追責問責等制度,以嚴督實考激發和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十字”方针描绘“三农”工作新蓝图 湘潭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举行

張迎春指出,各縣、市、區(園區)以及相關部門要立即傳達本次會議精神,組織討論和學習,並結合各地區的實際研究制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思路;要圍繞項目化抓好落實,特別是圍繞各地區的重點項目做好規劃書、路線圖和時間表;要圍繞保障機制抓好落實,要建立起縣、市、區書記主要精力抓農業農村工作的機制,要建立“三農”預算同比增長不低於10%的工作機制,提升農民工資、土地、財產等相關收入。此外,還要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進一步推動今年“三農”工作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