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前段時間我們都被日本捐贈物資上的“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刷了瓶,紛紛誇讚日本說了我們應該說的話,實際上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從唐朝就開始了,中日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是日益頻繁。

有一個叫做青木正兒的日本學者,年輕的時候來中國留學,對北京的各種文化都比較痴迷,於是特意請了一個叫劉延年的畫師,繪製了117副彩色風俗畫,並配上了相信的文字說明,對當時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記錄。

就連公認的最懂北京的老舍看到這本書都讚歎說:“中國沒有這麼全的風俗圖譜”,不光老舍欣賞,就連魯迅也非常認可這本書,他曾說過,研究北平民俗最完備,最深入的不是我們中國人,而是這位寫了《北京風俗圖鑑》的日本人。

通過這本寫於民國時期的著作,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瞭解到當時北京的風俗,同時也能讓我們看到我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脈絡,對了解中國文化的底層面貌非常有幫助。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1)融合的喪禮

中國人歷來重視喪禮,一場喪禮可以說集中體現了中國人世界觀的方方面面,本書中介紹的喪禮表現的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融合,各個方面的融合。

北京從元朝其就是中國的首都,因此有大量的人口不斷的往北京城遷入,清代北京居民的主要成分有漢族和滿族,其中在喪禮方面的各個細節能夠看出當時的一個融合情況。

如何分辨喪禮是漢族還是滿足呢?從圖中看的話我們就要很認真得看裡面的器物,人物的服飾和麵部表情等細節,為什麼說要很認真的來區分呢,因為當時的喪禮習俗已經大大的融合了,你如果不仔細看,很難分辨這究竟是漢族葬禮還是滿族葬禮。

清朝的中前期,因為政治地位的不同,滿族漢族的喪禮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到了清朝後期,基本上喪禮上的各種習俗已經都差不多一樣了,尤其是從流程上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你需要很認真的看才能區分出來。

喪禮的融合不但體現在不同民族之間的融合,而且還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的大融合,即儒家士大夫階層的上層文化和市民農民的下層文化所融合。

儒家文化也是分層的,體現在知識分子階層就是明顯的五服制度,所謂五服指的就是根據與死者的親疏遠近關係,來參加葬禮的人必須穿著不同材質不同形式的喪服,而且哭的悲痛程度也必須是有區分的,從親到疏哭的時候必須是有差別的,如果你作為遠方表親如果哭的比兒子還傷心,那麼你這就屬於在喪禮上非常失禮的一種表現。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書中還記錄了一些特色風俗,比如說“死者兒子在百日內,孫子在五十日被不能剪髮,不能剃鬚......”,這些都非常細緻的記錄了當時喪禮上的具體風俗。

這些屬於儒家上層文化的一部分,體現在喪禮上底層文化表現的更為突出和扎眼,比如什麼招魂幡,打狗棒,燒紙錢、紙房子紙車馬等等,當時的一個大戶人家,一次性燒掉的紙錢,其價值就等於十戶中等人家的家產。

這種底層文化來自與多種文化現象的融合,對此荀子早就表示過這種擔心,“其在君子以為人道,其在百姓以為鬼事”,儒家知識分子階層肯定是更加重視喪禮的制度,而反對這種奇奇怪怪的燒紙錢什麼的,但正是這種文化上層與下層文化在喪禮上的融合,才顯得更加真實,這些東西在儒家士大夫的正式記載中是很難出現的,他們寫的都是傳統的那一套憂傷哀思,而真實的葬禮顯然更加複雜。

不但儒家上下層文化之間的融合,喪禮上還表現出更為大膽的融合,那就是儒釋道三家的融合,典型的代表就是“僧道番尼”四棚經,大家都坐在一起,森人居中坐在臺上道士在左,尼姑在右,喇嘛坐在平地上唱誦經文,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體面的儀式。

《紅樓夢》裡秦可卿的葬禮就成非常隆重的變現過這樣的場面,不過那都是貴族威嚴下的莊重,沒有這裡面描寫的這麼接地氣,甚至還會請局勢來唸經,請巫婆神漢來做法什麼的,總之這裡面非常能體現中國人的實用精神,只要是心理上覺的能用的,統統都用上,也不去深究裡面的關係,能用和實用是所有中國文化和民俗的最大特色。

從當時的喪禮制度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來文化基因在具體到一件事情上究竟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直到今天很多農村的喪葬習俗也跟上面說的差不多,時代變了我們既有傳承也有發展,但無論如何喪葬活動,都是我們民族文化一次最集中的體現。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2)實用的婚禮

傳統民俗除了喪禮這種心裡安慰性質的,還有另一類強大的屬性,那就是實用性質,很多不管看起來多麼不靠譜不合理的習俗,只要他在民俗中長期存在,就一定符合某種實用性的要求,這一點在婚禮的習俗方面提現的非常明顯。

婚禮習俗在中國各個地方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以北京的風俗為例,依然能夠找出來婚禮上很共性和非常實用的一面。

比如說婚禮為什麼用紅色?

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百姓本質上並不認為紅色最好,大家比較喜歡黃色,但是黃色已經被皇家所壟斷了,所以次一級的選擇紅色也是不錯的,這跟古代的五行相生相剋理論也有關係,早起每個朝代都會對應一種顏色,但後來慢慢就固定下來,皇家就用黃色,民間最高貴的顏色就是紅色。

其次這裡面也是實用性的一面,那就是在古代紅布和紅色的衣服生產成本相對比較高,所以紅色衣服只有在重要場合才穿,婚禮上還有各種各樣的風俗,但其核心只有一個:生孩子。

婚禮上很多風俗都是圍繞著生孩子這個實用性目的展開的,因為古代講究子嗣的傳承是大於一切的,尤其是在那個自由比較少的年代,婚姻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證子嗣的延續。

書中還記錄了曾經在相聲裡說過的一個段子,可見藝術總是來源於生活的,在合巹儀式裡:子孫餑餑故意不煮熟了,好讓新娘子說出“生”字來。

連親自讓新娘子嘴裡說出來一個“生”字都設計了這麼一個細節,足見當時的人們對生孩的重視,婚禮上大大小小的各種設計,本質上都是為了服務於子孫延續這個主題來設定的。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3)農業的廟會

民國初期的北京,很多風俗都在表明,這裡依然是一個以農村農業為基礎的城市,農業時代的文明和習俗,在這個城市裡處處可見。

當時的北京城牆依然是巍峨莊嚴的,城牆高過十米,厚度有二十米,從城牆中穿過能夠明顯感覺到壓迫感,城牆上還有軍隊守衛,這是典型的農業時代的城市,防衛才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商業和物流都是其次的。

北京的廟會就是如此,就是典型的農村機制的殘存和變形,當時的農村集市一般都在寺廟周圍,北京也是這個傳統,不同的是北京有很多寺廟,於是集市就輪流在隆福寺、土地廟、白塔寺和護國寺這些地方輪流舉行。

市場就擺在寺廟的大院裡,這可真的就是最原始的廟會,就是在廟裡開設的集市,到處都是小店,人頭攢動。所出售的東西,從日用百貨到古董、花鳥蟲魚和雞鴨狗等牲畜,沒有不賣的。

這裡面書中記錄了一個北京特有的現象,那就是有一種人他們拿著二存左右的小鼓,上門換廢品,主要是收買一些比較貴重的文物,這個在背景叫做“打鼓的”,在天津叫做“和雜銀兒”的,是在特定時期才有的現象。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天津有完全可以看做是北京溢出來的餘波,主要還是集中在北京,為什麼會有這樣上門收古董的人存在呢?

本來古董行都是有嚴格規矩的,古董的流入流出也都有明確的途徑,尤其是古董在估價方面的特殊性,古董行一直都是比較神秘且門檻兒比較高的行業,那古董怎麼就跟走街串巷的打鼓的聯繫在一起,主要還是因為清末民初的社會動盪造成的。

清亡了之後,雖說因為大家都住在一起,風俗習慣什麼的都差不多,並沒有出現最初設想的那樣,把滿人都趕走,北京城依舊是和和氣氣,各個族群之間基本上還是能夠和諧相處。

但畢竟是改朝換代,達官貴族和平民百姓的流動,社會財富的重新新牌,加上民國初期的動盪,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破落貴族,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手頭上沒錢,但祖上傳下來的古董文物特別多,尤其是北京深宅大院特別多,指不定這裡面就住著一個什麼曾經的親王貝勒什麼的,那古董換錢成了當時的一股暗流,也打破了古董行業固有的傳統。

這種走街串巷的主要就在深宅大院附近轉悠,甚至會聯合起來做局,這在當時叫做“攢兒”,還專門形成了一種買賣形式,鬼市。

也就是在夜裡三四點開市,天亮就散,各種真假古董魚龍混雜,特意來撿漏的人很多,這種時代變革下財富的大流動在當時的北京表現的最為明顯,因為北京是曾經的達官貴人親王貴胄最為集中的地方。

書中忠實的記錄了當時的很多現象,可以讓我們從書本上看不到的角度,來了解當時另一個側面的中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總結:《北京風俗圖譜》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北京,一個融合的北京,讓我們非常直觀的看到當時的樣子,從百姓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中國的另一個側面,歷史是抽象的,但生活是具體的,那些史書的記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更為豐富的歷史和最真實的生活。


《北京風俗圖鑑》:最懂北京風俗的是個日本人?魯迅:這話我說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