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關於孩子情緒的那些事兒(12~15歲版)


關於孩子情緒的那些事兒(12~15歲版)


​各位爸爸媽媽們大家好,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12-15歲孩子的情緒和社會性發展。

情緒情感體驗


由於體內激素分泌波動較大,中學生情緒表現為起伏不定,有時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時高漲激昂、熱情洋溢,有時又會消極低沉。對人對事有時感到很美好,有時感到很糟糕。初中生情緒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個方面:

關於孩子情緒的那些事兒(12~15歲版)

1.情緒體驗豐富多彩‍

中學生處在心理未成熟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期,他們的情緒表現既有兒童時期留下的天真幼稚,又有成年期的深思熟慮。一般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社會性情感趨於豐富,積極的思索人生傾向,另一方面不同個體在情感發展、情緒表現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男女的情緒特點各有不同。

關於孩子情緒的那些事兒(12~15歲版)

2.情緒的波動較大

有一定的情緒控制能力,但同成年人相比,中學生情緒仍帶有明顯的波動性,時而激動時而平靜,時而消極時而積極,學習成績的優劣,同學關係的好壞等,都會引起情緒的波動。外顯性與內隱性並存,有時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

3.情緒體驗強烈並易衝動

中學生在外界刺激下表現出強烈的情緒體驗很容易產生衝動性行為,表現的感情用事,也表現得情緒心境化,中學生髮生打架鬥毆的事件大多源於此。

家長要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情緒特點,同時需要引導孩子在成長中學會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驕傲,對人要多看長處,要學會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恆心,逐步增強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緒和情感的能力。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

初中生思維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現為,雖然他們能區別自己與他人的想法,但卻不能明確區分他們自己的關心焦點與他人關心焦點的不同所在,例如,他們十分關心自己的內心及外表,因而認為別人也同樣地關注他們的一切。

關於孩子情緒的那些事兒(12~15歲版)

1.假想的觀眾

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維的結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們製造出了假想的觀眾。因此,他們感覺每天就像生活在舞臺上一樣受到別人的欣賞或批評。他們非常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要花很多時間和心力來應付這些假想的觀眾。當他們感到自責的時候,便感到別人也在責備自己,所以,常會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眾場合中,他們會感到無數雙眼睛在監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無措;也常將自己的是非觀、審美觀與別人的混淆起來,認為自己認為美的,別人自然喜歡;自己認為正確的,別人也應該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為什麼總是與他們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導致與父母關係的危機。初中生還常將極度自我欣賞的心境投射到別人身上,例如,男生會站在鏡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賞自己逐漸發達的肌肉;女生會花很多時間試用不同的化妝品、頭髮式樣及衣服等,他們都希望能給那些關注自己的人一個極好的印象。然而不幸的是,當他們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欣賞著自己,而並不過多地去關心別人,事實上,他們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員和觀眾。

關於孩子情緒的那些事兒(12~15歲版)

2.獨特的自我

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與“想象的觀眾”相對應的是關於“個人的虛構”。初中生將別人如此關注他們的原因解釋為自身的“與眾不同”,即他們具有一個獨特的自我。因此,他們總是將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誇大自己的情緒感受,認為他的情緒體驗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種極度的痛苦與極度的狂喜。許多初中生的家長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說的這樣一句話,即“

你們怎麼會了解我的感受呢?”這種對於自己的感受過分誇大的傾向,就使他們在分析、評價事物時帶有了強烈的主觀性色彩,他們會依照個人的意願,創造出一套獨立的推理體系,並試圖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對現實中的一切進行分析,最後常得出不正確的結論。

初中生思維中這種自我中心的特點,是與他們當時所具有的身心特點緊密聯繫的。高中階段開始後,這種自我中心傾向就會逐漸削弱,逐漸會明確區分出自己與他人思想上關注點的區別,認識到自己的主觀意見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更好地掌握分析問題的客觀標準,這時個體的思維就又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