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从一场蝗灾,看"贞观之治"的“畏民”内核

众所周知,"贞观之治"是封建帝王们争相研究的"模版",但你也许未必知道,深深的忧患意识正是唐太宗开启"贞观之治"的前提。经历过隋末的刀光剑影,唐太宗李世民时刻都在警醒着自己,接受隋亡的教训,不能重蹈前朝的覆辙。他曾对臣下说:"我读过《隋炀帝集》,文辞很是深奥广博,看得出,隋炀帝本人是知道以尧舜为是,以桀纣为非的,可他为什么真正做起来却适得其反呢?"魏征在一旁答道:"人君应虚己受人,这样,臣下才会效忠尽力。炀帝却恃其俊才,骄矜自用,口里说着尧舜之言,行动上却干着桀纣的事,且不自知,因而导致覆亡。"唐太宗深以为然,叹道:"前世不远,吾属之师也。"


从一场蝗灾,看

事实证明,以亡隋故事做为自己治国理政的鉴戒,以隋炀帝这个荒奢之君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反面教员",让唐太宗从执政伊始,就朝乾夕惕,如履薄冰。翻开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年轻皇帝在自我约束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而这种努力,这种克制,对于统驭万民、号令四方的人主而言,并不容易。

这是一个发生在贞观二年(628)的故事。某日,唐太宗正和黄门侍郎王珪交谈,旁边有一美貌女子侍立身边,太宗得意地指着她对王珪道:"这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杀了她的丈夫而娶了她。"王珪离席道:"陛下认为庐江王强娶人妻对还是不对呢?"太宗遂答:"杀人而强娶人妻,是非甚明,还用问吗?"王珪马上说:"关键是知道对了而不效仿,知道错了不改正,现在美人正在陛下身边,臣还以为陛下肯定李瑗的行为呢?"唐太宗听罢,恍然大悟,深觉自己明知故犯,很快就忍痛割爱,将这个美人归还其亲族。

对于拥有六宫粉黛的皇帝而言,完全的戒色并不现实,但唐太宗接受隋炀帝前车之鉴,不过度沉缅声色却是事实。据说他曾于武德九年(626)八月即位伊始和贞观二年(628)九月两次遣散宫女,准其婚嫁,共计五千人之多。当这些深锁宫闱的妙龄女子纷纷回到民间,开始崭新的生活,唐太宗的自我约束之举已经深入人心。

从一场蝗灾,看

如果说戒色控制的是肉欲,那么戒奢控制的则是物欲。唐王朝定都长安后,所使用的都是隋朝的宫殿,到了贞观初年,唐太宗即位,大兴土木另建新宫之事,仍是不可提及的禁令。贞观二年,有大臣上奏:"遵依《礼记》,仲夏之月,可以居台榭。而今,夏日的暑气还未退去,秋天的霖雨已经开始,宫中地势低,很潮湿,请营造一阁供陛下居住。"太宗道:"朕有气疾,怎适合住潮湿的地方呢?只是如果应准了你的上奏,一定会花费很多钱财。过去,汉文帝将建露台,因吝惜十家之产而停建,朕的德行不及汉帝,耗费却超过了他,这难道是为君之道吗?"臣下又再三奏请,唐太宗仍坚持不许。

当然,唐太宗所倡导的节俭之风还不局限在对土木工程的控制上,史载他出巡蒲州时,曾对大费周张迎驾的当地刺史赵元楷厉声痛斥,以至这位刺史不久竟担惊受怕而死;在丧葬问题上,唐太宗也严禁自隋以来愈演愈烈的厚葬之风,对自己的陵寝要求只在九嵕山因山为陵,不另起坟,这样一来,贵族宗亲们也不敢擅自铺张了。


从一场蝗灾,看

由于唐太宗比较注重节制自己和臣僚们的奢侈之风,一时间,上行下效,风气井然,史称二十年间"风俗简变,衣无绵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当一系列约束自己的行为构成一个帝王难能可贵的品质,贞观之治所带动的,必然是整个大唐社会懂得节制善于节制的良好风尚。

<code>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code>
<code>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code> 
<code>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code>
<code>——李世民《赋尚书》/<code>

"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唐太宗的"克己"之举,缘自担心步隋亡之后尘,而这种担心的核心其实是"畏民"。这位在统一战争的烽烟里亲自镇压过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的皇帝,太知道百姓的力量了,他曾对他的儿子李治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畏民心理,几乎贯穿了唐太宗执政的始终,因为"畏民",喜欢狩猎的的唐太宗尽量选择农闲出猎,并没有驱使着的他的骏马无休止的狂奔;因为"畏民",唐太宗对隋炀帝命百姓千人"捉取萤火虫照明"之事一直嗤之以鼻;还是因为"畏民","抑损嗜欲"的唐太宗,将明德宫和飞山宫的玄圃院拆掉,将所有建筑材料全部赈济给了河南遭遇水害的百姓……

从一场蝗灾,看

有一个例子一直为史家津津乐道。贞观二年(628),长安地区大旱,以至到后来,京郊大片农田竟出现了严重的蝗灾,当密密麻麻的蝗阵扑天盖地而来,庄稼瞬间便被啃噬一空。这天,唐太宗出玄武门入禁苑,看到遍地蝗虫,随手捉起一只咒道:"人以谷为命,却让你吃掉了,这是害了百姓啊,百姓有罪过,全在我一人,你如有灵,可蚀我心,不要害百姓!"说着就要将蝗虫吞掉,左右见状忙劝道:"吞食蝗虫会生病,陛下万万不可!"可太宗坚持说,他只希望将灾祸转到自己身上,即使染病也在所不惜,随即,不听劝阻竟真的吞下了蝗虫!


从一场蝗灾,看

这个故事经过历代的渲染,其真实性早已变得可疑,但有一点似乎又不容置疑,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初年所表现出来的居安思危精神!尽管他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任君主,但他治下的江山,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做守成之君的程度,他深知,隋鉴不远,不自我约束,不对百姓心存敬畏,这个刚刚起步的王朝就可能成为一座瞬间爆发的火山,这绝对不是他要看到的结局。长安的秋天来得太早,这个年轻的皇帝在注重正身修德仁民爱物的同时,必须寻找到一套长治久安的办法,唯其如此,唐王朝才会不惧秋冷,不畏冬寒!

本头条号"唐诗宋词有风云”已签约维权骑士,严禁盗用,违者必究;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