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 經常有朋友諮詢孩子上興趣班上了兩週就不想上了,不忍心逼迫他,可是不逼孩子怕她沒有毅力?
  • 孩子想學跳舞,交了學費才上了一節課,孩子就受不了,死活不去學怎麼辦?
  • 孩子鋼琴都過五級了,可是不願意練習了,中斷了孩子是不是沒有毅力?
  • 在孩子興趣班的問題上,從來都是父母頭疼的問題。尤其是現在名校的選拔考核制度更是提倡孩子們要多才多藝,才有競爭的資本。父母熱衷於讓孩子報興趣班,從而多一項才藝,而孩子在眾多的興趣班中也是疲於奔命,陷於兩難的境地。


    一、孩子為何會放棄興趣班,因為缺少毅力

    孩子天生有旺盛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周圍的事物,但遇到困難也很容易放棄,這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成長過程中沒有一種學習不是枯燥的,孩子在上興趣班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做不好某個動作,跟不上教練的指令;孩子也會在枯燥的練習中遇到周圍的誘惑-美食、享樂,從而想放棄。

    每個興趣愛好的背後,都有從蜜月期到疲憊期的必經階段。如果孩子因為受不了苦,抵不住誘惑,就放棄了,那就是孩子缺乏毅力。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曾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他給600名4~6歲的兒童每人一塊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能堅持15分鐘不碰它,15分鐘後能再得到一塊棉花糖,擁有兩塊;但若在這15分鐘內吃掉棉花糖,後面就不再有獎勵了。

    研究結果是:大多數孩子堅持不到3分鐘就放棄了,只有約1/3的孩子控制住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15分鐘後得到了兩塊棉花糖。而那些能夠很好控制自己的慾望的小朋友,在18年後犯罪率低,學習成績更好,也有更好、穩定的工作。

    也就是說,堅持忍耐性更好的小孩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成績更優異,有更清晰的人生規劃,與朋友相處更融洽。

    這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推翻了過去我們常常認為的智商決定論,首次提出了延遲滿足的能力,後來被解釋是自控力。

    自控力是我們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自己,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自己衝動、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綜合能力。

    而自控力是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

    一味地強調堅持,孩子會越來越痛苦,那也不是真正的毅力;沒有熱愛做支撐的堅持,會讓孩子形成負反饋,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沒有毅力。

    美國心理學家安吉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她的《堅毅:釋放激情和堅持的力量》(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書中講道:毅力是對長遠目標的激情和堅持,要擁有持久的恆勁和努力。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也就是說,毅力是激情在前,堅持在後。熱愛和興趣是堅持的源動力,沒有源動力的堅持不是毅力。

    二、培養孩子的毅力,是幫助他們走向成功的基礎

    西點軍校作為全球軍事人才的搖籃,備受矚目,而且它的招生條件非常嚴苛。每年1萬4千多個申請表,但只有1200人會被錄取。但在錄取的學生中,卻有20%的學生在第一年的夏天就退學。

    於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安吉拉·達克沃斯開始對西點軍校新生進行研究。

    2004年7月,一共有1218名新生,加入西點軍校野獸營訓練,但到野獸營的最後一天時,卻有71名學員退出。而退學比例正好和他們在堅毅指數量表測試中的分數是一致的。2005年,她又在西點軍校進行了相同的研究,這次仍然有62個學生退出。

    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堅毅分數越低的人,越早退出了訓練,堅毅指數量表比智商(SAT)在預測上更具準確性。

    也就是說,在面對挫折困難的時候,誰能堅持到最後,繼續保持對目標的熱情和努力,誰的成績就會更好。

    除了西點軍校,安傑拉·達克沃思對銷售領域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那些在堅毅指數量表中得分更高的銷售員,更能堅持到最後,取得銷售的良好業績。這也打破了人們常說的外向、情緒穩定性、責任感等特質的重要性。

    201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安吉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受科恩兄弟翻拍的電影《大地驚雷》(True Grit)的影響,提出了Grit堅毅的概念。

    堅毅是人們對於長期目標的激情 (Passion) 和堅持,需要我們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調整。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把兩個女兒送進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牛爸校長”趙殿偉在演講中講道:女兒在給他的來信中說道,毅力是爸爸給她們的最好的生命禮物,很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在經過永不放棄的堅持後成為了可能。

    天賦固然重要,但是考上西點軍校的新生們肯定都天賦異稟,但是決定他們是否適應學校生活的是他們的毅力,也就是安吉拉·達克沃斯所說的堅毅。天賦重要,情商重要,但是毅力更重要。

    如果孩子沒有毅力,孩子的天賦也沒法發揮出來,只會成為遺憾。如同著名歌手劉歡在談到自己的女兒,很後悔當時沒有逼孩子堅持彈鋼琴,致使女兒浪費了音樂的天賦。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即使孩子有天賦,有興趣,但是在堅持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挑戰,會想放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父母逼一把,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毅力,孩子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三、三招培養孩子的毅力

    美國心理學家安吉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她的《堅毅:釋放激情和堅持的力量》書中講道堅毅者的特徵:充滿興趣,有目標,有希望。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從這些特徵來培養孩子的毅力呢?

    1、充滿興趣:培養孩子的毅力,從興趣開始

    2001年,斯坦福神經科學家布萊恩·克努森(Brian Knutson)在研究中掃描被試者的大腦,讓他們看到屏幕上某個符號時就期待自己能贏錢。想要贏錢的話,他們需要按一個按鈕,以便獲得獎勵。只要這個符號一出現,人類大腦中釋放多巴胺的“獎勵中心”就會發生反應,被試者也就按下了按鈕,得到了他們的獎勵。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最後實驗表明: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動,而不是快樂。獎勵的承諾保證了被試者成功地行動,從而獲得獎勵。當獎勵系統活躍的時候,他們感受到的是期待。

    多巴胺會促使人們期待得到獎勵,從而刺激我們的獎勵系統。也就是說興趣產生的前提是,某個事情作為刺激源作用於大腦邊緣系統,觸發杏仁核產生多巴胺。大腦分泌多巴胺後,就會激活獎賞迴路,從而促使人們願意堅持下去做某件事。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所以,興趣是在孩子們不斷做某事的過程中,激活了我們的獎賞通路,形成了大腦的正反饋,從而願意嘗試堅持下去。

    從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我們得知,幼兒需要通過自己的感覺來獲得腦神經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把孩子暴露在各種五感刺激中去發展孩子,從而可以讓孩子在嘗試、選擇中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在孩子5歲前,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大肌肉動作發展還不到位,那麼孩子在興趣班的學習上難免會受挫,也會對許多事情有興趣。這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多去體驗、試錯,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愛好。

    但是在孩子5歲後,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時候,在孩子輕易想放棄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想方設法地逼孩子一把。

    (1)興趣必須是孩子自己選定的,而非我們指定的。

    如果是我們強迫孩子學得,孩子在想放棄的時候,本身就有牴觸心理,更加不願意堅持。但如果是孩子自己選定的興趣,在報名之前,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既然報名了,就要堅持到底,不論什麼問題都不能放棄。並且可以和孩子簽訂協議貼在顯眼的地方,以此來督促 孩子堅持。

    (2)孩子中途想放棄,想方設法地督促堅持。

    孩子遇到困難就會退縮,是孩子的天性,我們都有畏難情緒,何況孩子呢?

    臺灣的兒童音樂教育家鄭又慧女士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樂老師》講道,自己的二女兒在彈琴初期,每天很積極,可是隨著難度的加大,孩子也會出現放棄的念頭。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開始的時候,鄭老師在琴鍵上貼貼紙,幫助孩子認識五線譜和音符。後來,在二女兒想要禮物時候,鄭老師告訴她可以藉助彈琴積累小貼紙來換取心儀的禮物。

    在二女兒的興趣出現低谷的時候,不想開始每天1個小時的常規練習。鄭老師沒有強迫孩子,而是以練習的曲目作為限制。從開始的一首曲子彈奏兩三遍,循序漸進的提高,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逐漸提高練習的強度。

    二女兒練習了2年鋼琴後,死活都不願意彈琴。鄭老師知道女兒有對鋼琴的天賦和興趣,只是疲乏了。於是她和女兒深思熟慮的討論後,暫停了女兒的彈琴,但是仍然堅持在家音樂薰陶,播放鋼琴名曲。同時,她會帶二女兒觀看各類音樂比賽或者參加朋友家的聚會,其他孩子的技驚四座的鋼琴表演重燃了二女兒的鋼琴夢想。

    三個月後,二女兒小心翼翼地和媽媽商量想重新開始學習彈琴。她同意了但是要求二女兒每天只能練習半小時,也就是一首曲子練習3遍,因為鄭老師怕長時間的練習會破壞孩子的鋼琴興趣。

    隨後她會帶孩子參加各種比賽,孩子抱回了很多獎項。而獎項就是對孩子彈琴的正反饋,幫助孩子分泌多巴胺,從而讓兩個女兒都願意堅持彈琴。

    正是鄭老師的想方設法地逼孩子,從而培養孩子的毅力,也堅持了彈琴之旅。

    (3)允許孩子放棄

    孩子在堅持興趣一年或者幾年後,發現沒有進步和興趣,我們可以允許孩子放棄。

    朋友家的小男孩喜歡跆拳道,堅持了一年後,仍然沒有多大的興趣。父母於是逼迫督促著孩子學,不願意去練習就打罵孩子,以至於孩子學習成績都下降,還染上了咬手指的習慣。這就是因為孩子在學習跆拳道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正反饋,強迫孩子學讓孩子產生了焦慮和壓力,從而開始咬手指。

    雖然學習了一兩年中途放棄了,但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鍛鍊了孩子的大肌肉運動,磨鍊了孩子的意志,孩子在學習跆拳道的過程也是對體能的鍛鍊。

    而且有針對運動員的研究發現:那些小時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運動,足球、籃球、游泳、田徑都練過,最後才選定了一個方向的運動員。在運動生涯早期,他們的發展確實沒有那些從小就專攻的運動員表現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表現會越來越好,最終會超過那些從小就專攻的運動員。

    所以說,如果孩子對某個興趣班興趣全無,那就儘早止損,去選擇孩子更感興趣的愛好,來培養孩子的毅力。


    2、有目標:引導孩子從小建立自己的興趣目標

    目標是我們人生的燈塔,也是我們前進的導航儀,告訴我們前進的方向。如果沒有了目標,就如同開車沒有目的地,只會在道路上不停地馳騁,看似忙碌實在無效。

    哈佛大學針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進行2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那些開始就有清晰的長期目標的3%的人都成為社會的精英;那些有清晰的短期目標的10%的人都生活在社會中上層,成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那些目標模糊的60%的人都生活在社會中下層,有穩定的工作但沒有成績;那些沒有目標的27%的人都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飽受失業困擾,常常抱怨社會。

    如同愛默生所說:一心向著目標前進的人,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帶孩子去開闊視野,給孩子講名人的故事,讓孩子感受全世界的壯美,從而讓孩子為目標而努力。那麼我們如何藉由目標培養孩子的毅力呢?

    (1)從小目標獲得成就感

    比如我們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不能一上來就讓從不閱讀的孩子靜坐閱讀一個小時。而是先根據孩子的情況設定小目標。

    比如第一週我們先每天親子閱讀5分鐘,在5分鐘內可以是我們閱讀,也可以是把繪本的故事角色扮演出來,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多巴胺,刺激孩子的獎勵系統,先愛上閱讀。

    開始時設立小目標,容易實現,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

    (2)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在孩子願意每天閱讀5分鐘後,第二週可以每天閱讀15分鐘,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一起討論故事中主人公或者改編結局。第三週可以每天閱讀30分鐘……

    孩子在分階段的目標中,就會慢慢形成習慣堅持下來。

    如同現在陪寫作業大戰中,我們如果盯著孩子寫作業,就會雞飛狗跳。可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作業分解,先完成容易的作業,形成正反饋,然後再做難度大的作業,最後再做中等難度的作業,刺激孩子願意寫作業。而非一直盯著孩子,對於孩子的小錯誤就責罵訓斥,讓孩子形成負反饋,更加不願意學習。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講道:我們陪寫作業,最重要的是根據孩子的作業難易程度,分成三個階段,先做簡單的,再做難的,最後是簡單的。

    所以,在孩子學習興趣班或者科目時,最好幫助孩子拆分目標,從小目標中獲得成就感,進而願意學下去。


    3、有希望:學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

    希望是黎明前的曙光,是穿過樹縫的陽光,可以照亮我們的未來,從而讓我們有動力面對前途兇險,敢於面對挫折,在面對挑戰時可以保持激情勇往無情。

    聽樊登老師在《樊登讀書會》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樊登老師認識一名教授叫朱時茂,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大學教授,在日本從教30年,出國前曾師從季羨林大師。回國後,鄰居家的女兒上中學,當女孩子的媽媽知道朱教授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教育學家,就經常請他一起喝英式下午茶。

    朱教授經常和這個女孩子聊天,聊天時他並沒有告訴孩子好好學習,多讀書之類的勉勵,而只是給孩子種下希望的種子。

    在喝下午茶時,他會和孩子講哈佛大學旁邊的一個茶館,如何美輪美奐,如何茶香四溢?他會講哈佛大學的校園如何美,會和孩子講美國的獨立戰爭的起因等等。就是朱教授和孩子的家常聊天打開了孩子的視野,也讓孩子把哈佛大學樹立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她不僅努力地學習各科學業,還寫論文參加社會實踐,努力達到哈佛大學的錄取標準,最終真的被哈佛大學錄取。

    如同斯坦福大學研究員卡蘿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書中講道: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覺得努力才能成功,相信努力和成功可以帶來進步。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和支持,我們努力並且自信,就可以成功。

    成長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充滿希望,用樂觀的方式解釋逆境,從而有勇氣尋求新的挑戰,不斷向前。

    而考上哈佛大學的女孩正是在朱教授的希望的引領下,把哈佛大學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心田中,集中心力地努力,滿懷希望,刻意練習,從而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呢?

    (1)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

    埃米.卡迪在《高能量姿勢》書中講道:假裝我們成功,我們真的可以做到。

    當我們假裝自己可以做到的時候,潛意識會促使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我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願意不斷努力直至最後真的成功,我們就真的可以。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在嘗試突破自我,練習演講邁出第一步後,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可是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不邁出第一步就永遠學不會演講。

    邁出第一步後,再不斷刻意練習,就會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國家游泳隊的“洪荒女孩”傅園慧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就,就得益於爸爸對他的相信和鼓勵。在訪談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爸爸對傅園慧的評價就是:“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而讓傅園慧印象深刻的的3句話就是: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

    孩子興趣班上了2周不想上,不忍心逼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正是傅園慧爸爸對孩子的肯定,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幫助傅園慧成為了樂觀的天才。

    我們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底氣。

    (2)教孩子進行樂觀的自我對話

    我們可以教孩子ABC法則,讓孩子明白正是我們對自己的內在對話,才導致了我們的悲觀和消極想法。

    ABC法則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理論: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

    比如孩子不想彈琴直接事情是因為談不好這首曲目,在ABC法則中,彈不好這首曲目是是A,不想彈琴是行為後果是C。表面上看,是談不好這首曲目的A引發我們的不想談琴的行為後果C。但其實A只是間接原因,真正讓孩子不想彈琴的原因是孩子內心對彈不好這首曲目的解讀B,認為自己永遠都彈不好琴,所以想放棄。

    所以,我們可以教孩子自我對話,重新解讀內心想法B:這首曲目是新的,有難度彈不好很正常,需要多練習才可以彈好。如果換一首熟練的曲目,可以彈好嗎?從而告訴孩子每首曲目都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彈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堅持下去。

    當我們教孩子進行樂觀的自我對話,從而可以讓孩子從負面的思維中跳出來,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和不斷練習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放棄興趣。


    寫在最後

    最後簡單總結下:孩子不願意繼續興趣班,是因為缺乏毅力。但是毅力不是強迫孩子堅持,而是興趣和堅持的結合,興趣在前,堅持在後。

    根據棉花糖實驗我們知道,有自控力的孩子更有毅力也更容易成功。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這麼做來培養孩子的毅力。

    • 充滿興趣:培養孩子的毅力,從興趣開始。
    • 有目標:引導孩子從小設立目標,但要從小目標開始,刺激孩子的獎勵系統;然後幫助孩子分解目標,循序漸進地前進。
    • 有希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從而可以面對前進過程的挫折和挑戰,堅持下去。

    暢銷書作家古典老師講道:我們總在問,是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卻一直忽略了一個東西,那就是堅毅。在不確定、高變化的時代,選擇會變,努力不一定有效,但如果有堅毅的性格,就總有機會成功。

    願每個孩子都能有毅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關注 ,關注育兒,持續成長。

    【1】方兆玉. 堅毅,天賦的“增強子”?安吉拉·達克沃斯的堅毅研究[J]. 上海教育, 2017(14):18-23.

    【2】高天澤G.《興趣的秘密》,知乎

    【3】安吉拉·達克沃斯,《堅毅:釋放激情和堅持的力量》[M].

    【4】凱利.麥格尼格爾,《自控力》[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