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最终鹿死谁手?

头号英雄程心


孙权:大耳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曹操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与曹操尚存!今带甲十万,当犒赏三军,北定中原,匡扶汉室!

曹操:今汉室无主,刘备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今天下英雄,唯孙十万与操耳

刘备:江东小霸王曹操,蜀中孙权今分兵来攻,丞相可有良策?

诸葛亮:今权已拥十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曹操据有江东,贤能为之用,不可图也。当外结好曹、孙,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关中之军以向蜀中,将军身率徐州之众出于长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曹操:奉孝啊,今敌强我弱。该如何应敌

郭嘉:备有五败,公有五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

备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为一胜。

备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为二胜。

备少谋多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为三胜。

备因皇叔之资,高议以收名誉;公与有功者无所吝,有实者皆愿为用,此为四胜。

备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此为五胜也。

公有此五胜,败备无难矣。

孙权:公瑾啊,今大军出秦川,可有妙计?

周瑜:备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割据蜀中,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今中原既未平安,加公孙渊尚在辽东,为备后患。且舍鞍马,仗步兵,与山中争衡,本非中原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山岭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三者,用兵之患也,而备皆有之。将军擒备,宜在今日。

周瑜六伐中原而不克

一伐:黄忠大破祖茂于街亭,黄盖独木难支,周瑜挥泪斩祖茂。

二伐:周瑜出散关围陈仓,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糜芳来追,被吕蒙所斩。

三伐:周瑜遣甘宁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马超引兵救之,瑜自出至建威,马超退。遂得二郡

四伐:周瑜使吕蒙、太史慈西入羌中,大破魏将孟达、刘封于阳溪

五伐:周瑜率大军攻祁山,诸葛亮都督关中诸将出拒。周瑜与诸葛亮交兵,程普因运粮不济呼瑜还。周瑜在木门道设计,连弩射杀魏名将博士仁。

六伐:周瑜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八月,周瑜病逝。

刘备四越巢湖而不过

一越:刘备亲征曹操,七月到达合肥,同时派遣张飞、关羽、赵云、等部出击。东吴派出曹仁、张辽等部应战。

二越:刘备与曹操对峙数月,陷入僵局。刘备退兵。

三越:刘备攻皖城无功而返

四越:刘备有所突破,因瘟疫爆发退却,始终被刘备针对的曹操开始寻求与刘备和解

曹操五攻合肥而不下

一攻:曹操率军围攻合肥一月有余,刘备派关平救援。曹操退军

二攻:曹操率军再度攻打合肥,镇守合肥的张飞打得吴军无人敢应战,曹操撤军

三攻:曹操率大军三度攻打合肥。合肥的守将法正识破了曹操的计谋,曹操无功而返。

四攻:曹操第四次率领大军再度进攻合肥,中了法正的埋伏,损失几百人,曹操又一次无功而返。

五攻:曹操再围攻合肥,围攻合肥两月,曹魏皇帝刘禅亲自南下救合肥,第五次北征成功!

随后曹操拿下徐州,进驻兖州。出荆州之兵以向洛阳,出兖州之兵以向河北。不料,江东、荆州被孙权偷袭。而刘禅趁机拿下蜀中,逃亡四川。曹操则占领关中、西凉。

魏蜀吴再次归于司马懿之手

历史没有如果,就是编,也要编回去。


2颗枣树


如果刘备为魏主,天下可能还是三国分立。

一、刘备为魏主,置汉献帝于何地?匡扶汉室名不正言不顺

刘备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汉室后裔自居,以匡扶汉室收揽人心。

若他站在曹操的位置上,则是以宗室身份把持朝政,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与汉代政策相背,那刘备就是千夫所指的乱臣贼子。

最重要的是刘备如何处置汉献帝呢?

汉献帝不死,刘备如何称帝?

那搞禅让怎么样呢?曹魏窃汉固然是奸佞,那刘备若是搞禅让,则更显得虚伪,比之曹操还奸诈呢。

所以一些人说,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加名正言顺,可能统一三国,这话有一定道理。

但是刘备若是最终称帝,这个基础可能崩塌,让很多士大夫认识到刘备的真实面目,反而对他更不利。

尤其是刘备搞禅位后,汉献帝活下去的几率渺茫,因为汉献帝及其子嗣的存在是刘备最大的威胁。

刘备可能要经历一段比曹魏更长的的阵痛期,,曹操、孙权可以大做文章的。

二、北方世族大家可能不会支持刘备

汉末三国至两晋南北朝,世族大家主导政局,没有他们的支持,或自己就出自世族大家,想争夺天下是不可能的。

如袁绍、曹操、孙权都是这样,有几代前人打下的基础。

但是刘备不一样,家道早就中落,以织席贩履为生,这种低出身是难以获得世族大家支持的。

而且他所谓的中山靖王后代的出身,根本没有什么含量。

若刘备早得势,这个甚至后被人攻击伪造谱系的。若他长期落魄,人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点同情。

乱世起兵是需要财力支撑的,这些非大家族参与不可。曹操起兵时,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很多人立刻招兵买马,前来支持。刘备呢?

三、曹孙联盟会一直稳定

刘备势大,曹操孙权必然联合抗刘,而且联盟会保持稳定。

因为两方会保持地位基本等同,不像真实的孙权联盟时,刘备以汉室后裔自居,有些瞧不上孙权的。

估计也就不会发生夷陵之战那样破坏联盟的事情,至于以后的孙刘联盟其实表面联合,内心不联合。

曹操和孙权会权力对付大耳贼刘备的。

当然也可能曹操老奸巨猾,吞并孙权壮大自己和刘备抗衡也未可知。


微史春秋


如果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人的身份调换,那么三国应该是这样一个故事:

建安元年,刘备在洛阳截住落魄天子汉献帝,并将其迎奉回许昌。

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袭承中山靖王之爵位。

建安四年,刘备率军与袁绍战于官渡,争夺北方霸权。先是刘备帐下关羽,勇冠三军,连斩袁绍颜良文丑两元大将。后又有许攸仰仗玄德仁义,弃袁绍来投。刘备大喜,以草鞋相赠,二人相谈甚欢,约为兄弟,抵足而眠。

许攸献奇计,刘备火烧乌巢,最终得以大胜。

官渡之战后,许攸居功自傲,酒后出言不逊,当街嘲笑刘备耳朵大,为张飞当街斩杀。

建安十三年,刘备一统北方,被汉献帝封为丞相。时值荆州远亲刘表病逝,刘备前往奔丧。

期间,刘备于南阳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刘备与其抵足而眠,相谈甚欢,奉为军师。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做出《隆中对》,教刘备图取荆、益二州。

事后,诸葛亮与刘备返回许都,整军南征荆州。

时荆州孙权屡败于刘备,不得以提出嫁妹妹孙尚香给曹操,以求联盟。不过曹操不喜孙尚香,最终孙权送出兄嫂大乔,得以和江东曹操组成联军,以周瑜为主将,与其对抗。时双方对峙赤壁,面对周瑜的铁锁战船,诸葛亮提议用火攻。

不料,天意弄人,火战船行至一半,突然刮起了东风,大火烧到了自家军营。周瑜乘势掩杀,火烧赤壁,刘备大军大败,狼狈溃逃。刘备幸得护卫赵云骁勇,于长坂坡七进七出,护送主公逃出重围。而后张飞阻断当阳桥,喝退江东曹操追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逃出重围,但这把火已经烧掉了他的精气神,不久便病逝。其临终托孤诸葛亮,以辅佐长子阿斗。同年,汉献帝禅位于刘禅,改元建兴。

建兴二年,孙权以周瑜为主将,率领黄盖、丁奉、程普等人入蜀,留鲁肃镇守荆州。

建兴五年,周瑜被张任射死在落凤坡,鲁肃奉命领兵增援,留吕蒙守荆州,鲁肃临行前,嘱咐吕蒙:“北拒刘备,东和曹操”。吕蒙大笑曰:“我观那曹阿满,如插标卖首耳!”

建兴十年,刘备与孙权于汉中决战,被陆逊火烧联营,刘备军败退,孙权拿下汉中,进位汉中王。刘备则战败身死,托孤诸葛亮。

建兴十一年,吕蒙率军北上攻打樊城,关羽被困。刘禅随即派魏延、马超率军救援。大军行至襄阳,恰逢连日大雨,吕蒙引汉水水淹七军,魏延投降、马超被杀。

吕蒙凭此一战,威震华夏,刘禅欲要迁都,以避锋芒,幸得诸葛亮劝说,后派张飞再领援军出征。与此同时,刘备与曹操密约夹击吕蒙。曹仁白衣渡江,拿下江陵,吕蒙腹背受敌。

而后吕蒙败走麦城,最终兵败被杀,曹操闻之,大宴十日不绝。

建兴十二年,曹操举兵十万,攻打合肥,为守将赵云八百人所败。曹操马下受惊,跌入水中,就此染疾。

回到江东之后,曹操大哭:“如郭奉孝在此,不使孤至此也!”

随后托孤司马懿,命其辅佐曹丕,随即去世。

建兴十五年,陆逊率大军北伐,以诸葛瑾为军师。两军对峙,诸葛亮见兄长欲打招呼,却不料诸葛瑾直接命大军掩杀,诸葛亮应对不及,大败。诸葛亮因此大骂: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建兴二十一年,曹丕和司马氏内斗,国力大耗,诸葛亮率攻破建邺,吴国灭亡。

建兴二十四年,诸葛亮以廖化为先锋,借阴平小道入蜀,最终兵临成都,孙权投降,刘禅封其为安乐公。

自此,三国一统,重归于汉。


白话历史君


抛开不可抗拒的因素,假设都是明君的情况去分析这个问题,结论是谁是魏主谁就能一统天下。理由如下

战争其实拼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其实如果君王不至于昏庸,最后就是拿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对手进行PK,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都可以说是视野开阔,心胸广大,算是明君,当然曹操更突出一点。当时的曹魏占据北方的大片土地,传统的中原地区尽在控制之中,物产丰富,中原地区又人才济济,从经济产出上来说可以碾压南方的孙权和蜀中的刘备。孙权控制的面积就相对较小,虽然物产丰富,和曹魏相比差距较大。而蜀中之地相对封闭,适合一个偏安的政权,不太可能孕育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人说诸葛亮怎么不休养生息,待后方经济发展充分后再去北伐胜算会不会更大?这个中要害诸葛亮当然是心知肚明:挑战曹魏的强大经济实力非常困难,只能待曹魏尚未立稳脚跟的时候北伐才有一丝胜算,所以诸葛亮鞠躬尽瘁七出祁山,但没有意外,七出七败。诸葛亮的败不是败在个人能力上,而是败在了国家的实力上。

所以说刘备又或者孙权为魏主,也可以一统天下,后来的司马氏承袭了曹魏的遗产,最终完成了大一统。


澳大利亚农场主


刘备为魏主根本不行

既然是皇叔,还敢挟天子令诸侯,从道义上说不过去。

另一方面,刘备只不过在幽州参加了小规模的局部战斗,即使不考虑他年轻曹操、孙坚六岁这一优势,我们还是很难找出刘备登场有什么英雄之举。而且他的出身比较低,肯定不会被当时 的士族接受,士族根本瞧不起刘备。没有曹操在青州人脉资源。

《演义》说,桃园结义后,中山的马贩子为三兄弟提供了资金援助。这事倒是不假,因此可以看出刘备、公孙瓒都与商人、游侠之辈关系不浅。就连关羽也是杀了人被通缉的逃犯。可见,结拜兄弟这事情本身就是商人、游侠之辈特有的习惯。

所谓商人、游侠实际上都是一些无家游民。而刘备也有流浪(落荒)英雄的别称。因为身处他乡,刘备能够依靠的乡党亲戚几乎没有。曹操和孙权身边都有很多同乡的部下、兄弟或亲戚之类。刘备没有兄弟,除了一个儿子以外,也没有别的亲属(正因如此也少了魏和吴的那些血肉之争),同乡的部下也只有张飞和简雍两人。要把这么一个既没有地缘关系又没有血缘关系的松散集团凝聚起来,只有靠大义了。

这他这一套,在汉、魏根本不吃香。所以,刘备为魏主根本不行。有可能被袁绍给灭了。

至于曹操为吴主,就更加不行了

孙权的老爸本是江东人,在本地有很大的影响力,曹操带着他那帮青州兄弟过江东,估计本地人也不服啊。所以曹操在江东很难混下去,加上曹操本人意愿是统一,而江东大多数人与孙权一样,只想偏安一方,加上贾诩、郭嘉这些谋士未必想跟随他去江东。

这么说吧,曹操的人脉资源都在北方,去了江东,很难发挥他的作用,所以,浪费了。

孙权去益州

刘备之所以能进益州,一方面是他也姓刘,与刘璋是本家,张鲁入侵,刘璋求救,张松和法正的反水,才有机可趁,如果换上孙权,刘璋打死也不会请孙权帮助攻打张鲁。基本上进不去。

如果,强攻进入川成功,以孙权偏安一方的政策,基本上不会主动攻击其他两国,不会年年征战,益州人民会过得想当

幸福。而且孙权活得久,子女也聪明,一下子很难被灭。

总结:

总而言,如果像斗地主那样,三人交换位置,估计都很难成事,因为离开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就无法发挥出威力,而刘备成功的机率相对而言最大,一方面那在汉室正宗,刘备可以效仿周公,这是当时所有人可以接受的。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北方统一南方。因为,曹、孙都不是皇室,在任何地方割据都会被认为是叛乱, 人人得而诛之,没有民心。而刘备不同,无论在荆州、益州很多人还是相信他会匡扶汉室。


歌舞三国


刘备身为皇族后裔,旨在匡扶汉室,若为魏主,兵多将广,刘备奉天子以令诸侯会比曹操更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的优势比曹操更大。

孙权若为蜀主,拥有“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益州,也不比东吴差哪里去,但要比在东吴的成就高些,难度也增大了,毕竟偏安一隅,国力有限。

曹操为吴主,凭借长江天险也只能勉强自保而已。这和换不换主子没多大关系。

所以,最后胜利的一定是刘备。


胡家小胡


这个不在乎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在于个人能力。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因为非正统出身,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写成了小人和反面人物。但相比刘皇叔和孙权,曹操毫无疑问,还是可以依靠自我能力和带队能力,成为最终的赢家。

首先,曹操具有前瞻性。

据说诸葛亮出山之前曾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也就是所谓的“隆中对”。但今天学界已经证明这段所谓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后人比照《三国演义》添加,并非《三国志》所写,《三国志》只为我们记载了曹操和谋士毛玠的“隆中对”。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曹操和谋士毛玠的一次会谈中,二人深刻剖析了国内形势,精确判断了敌我优劣,也确定了曹操此后的立国方针。从开始,曹操都为国家规划了蓝图,而刘皇叔和孙权,则是走一步看一步才获得了此时的成就。

第二,治国能力。

曹操的文韬武略,在当时可谓是数一数二的,都能把魏国治理的国力昌盛,足可见此人比刘表更适合做帝王。

第三,求贤若渴。

曹操求贤若渴,善于拉拢人心。张辽、贾诩、荀攸等人,原来都是跟着别人干的,但后来被曹操的诚心打动,纷纷跑来归降。

对于敌将,他能做到包容,甚至比自己的爱将和儿子都好。曹操抓了关羽后,没有下黑手,而是善待。天天对待关羽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要好,赏赐金银珠宝数不胜数,给关羽盖房子,送美女,有一次曹操自己在吃饭,他感觉鹿肉非常好吃,于是就让下人把鹿肉赐给了关羽。下面的人看到这里,会对曹操的个人能力和品质产生折服。对曹操团队,容易产生归属感。


杀一脚


孙权会赢。原因很简单,等到曹操刘备都死了,孙权就是老大了。不要忘了,孙权既然是蜀国君主。那他就会拥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诸葛亮庞统。曹操既然是吴国君主,周瑜他们也会跟随曹操。而刘备的手下就是张辽夏侯惇等人了。因为你只是说把他们三个君主互换,而没有说臣子也互换了。由于孙权的豁达大度,他会让诸葛亮的才能发挥到巨大。没错,比刘备手里发挥的还要大。至少孙权没有武力,所以孙权不会有夷陵之战。汉中大战,放手让诸葛亮排兵布阵。孙权坐守成都就行。你这个假设,就是让原来的君主跟他原来的臣子互斗而已。没什么新鲜的。


风雨中的梅云


个人感觉,如果刘备当魏主,统一的机率还是渺茫,因为刘备手上稍有点“货”,就开始盲目自信了,认为老子是天下第一,谁挡杀谁。曹操用人得力,当时在吴国的话,好像没几个合适曹操用的呢?但是,吴国水军这边还是能保住吴国不被攻略。孙权懂用人,但是蜀国,武将没几个的啊!只能靠着蜀地紧要关隘坚守。所以说,三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在互相的等,等到哪个国家出现矛盾,待不住了。就伺机而动。



X小丁D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最终鹿死谁手?很大可能魏主刘备成最终赢家。先不说为什么,首先分析一下问题:刘备为魏主,也说明天下已成三分之势,北方已经平定。刘备身为汉室,师出有名,天下归心,此为人和;坐拥天下近乎三分之二土地,粮饷充足,人才充备,此为地利;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得其二,加上魏国谋臣武将数量远超蜀吴,军队数量也在吴蜀之上,刘备虽然能力不如曹操,但也不是庸主,凭借诸多优势战胜蜀吴自然也不是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