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山海關,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長城文化之鄉孟姜女文化之鄉,書法之鄉

山海關

住建部

山海關,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長城文化之鄉孟姜女文化之鄉,書法之鄉

一、山海關概況

秦皇島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西近京津,位於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連接東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咽喉要道。山海關是秦皇島市的一個城市區,全區總面積192平方公里,人口14萬,下轄三個鎮四個街道辦事處。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擁有“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長城文化之鄉”“中國孟姜女文化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大櫻桃之鄉”“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等多項殊榮。

歷史文化悠久。在山海關區小毛山村曾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專家鑑定屬富河溝門文化,距今約5000餘年。唐代以前,山海關古城座落在現關城西南八里,有老城、東羅城、西羅城、南新城、北新城,各城連環五座如花,又名“五花城”。1381年,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設衛。因北倚燕山、南臨渤海、雄關聳立其間,故得名“山海關”。1737年,在此設臨榆縣,延續到解放,解放之初劃歸遼西省設山海關市。1953年,劃屬河北省唐山專區設山海關市,後合併到秦皇島市,劃為山海關區至今。姜女尋夫、徐達建關、甲申大戰、清軍入關、榆關抗戰、解放中原等歷史事件,讓山海關見證了朝代的更迭,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催生了多元、厚重、包容、開放的文化。

自然資源豐富。山海關北部為燕山餘脈,山區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中部為古城及道南新城區;南部濱海岸線長14公里,沙軟潮平、水質潔淨;另有石河、潮河及長城貫穿南北,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山地、古城及濱海資源的城市區。山海關藍天白雲、碧海金沙、青山疊翠、河流映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是中國北方生態休閒宜居的城區。山海關交通條件優越。京沈高速公路、102和205國道,京山、沈山鐵路在此交匯,山海關火車站是全國路網性編組站、鐵路特等站,有軍用機場一座,城西緊鄰世界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秦皇島港。

旅遊名勝薈萃。天下第一關襟山枕海,雄視四野;老龍頭城海相連,昂首渤海;森林公園仙溪路指,層峰疊嶂;孟姜女廟望夫古剎,古樸清幽。每年吸引近600萬人次國內外遊客觀光遊覽。山海關獲得了“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20多項殊榮。

二、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1.城防體系完備。山海關具有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以長城為主體、以古城為核心,南起老龍頭、北至九門口,在全長 26 公里的長城線上,分佈有十大關隘和多處敵臺、戰臺、烽火臺等。山海關關城東西兩側各建有羅城,南北又建有翼城,形成前拱後衛、左輔右弼的防禦格局。山海關軍事防禦體系的構成,不僅在長城各關口絕無僅有,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古代軍事城防體系”中也是十分罕見。

2.關城佈局獨特。山海關關城空間佈局統一中又有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極高藝術成就。關城內主要街道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與古城門相通,四條大街中心建有鐘鼓樓與四城門相望,形成了很好的對景。四座城樓、鐘鼓樓、城牆、四合院民宅、沿街店鋪相配合,構成了古城豐富的輪廓線。關城內街巷為棋盤式方格網布局,衚衕、小巷把一個個造型別致、北方色彩濃郁的四合院聯繫起來,配以樸素清秀的建築、內向含蘊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寧靜、優雅的生活環境。

3.保護範圍及數量變化情況。山海關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為山海關區行政轄區全部範圍,面積192平方公里,不可移動文物48處(國家級2處、省級6處、市級6處、區級34處),歷史文化街區2處,歷史建築72處,世界文化遺產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國家級1項、省級2項)。近年來,為加大保護工作力度,山海關區公佈新增區級文物11處,分別為:馬家民居、山海關王家大院建築群、星宿壇、孚佑宮、文昌宮遺址、“壁立千尋”摩崖石刻、北齊長城戍城、後寺遺址、塔林遺址、團雲寺上寺、團雲寺下寺。

4.歷史城區保護情況。歷史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關城及東羅城),整個歷史城區仍舊保持著以四條大街及衚衕為分隔的傳統街巷格局,延續著以明清風格為代表的建築風貌,保持著以一層建築為主的整體空間尺度。歷史城區範圍內,居住人口數量由原來1.5萬人降至9000人。歷史文化遺存保護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