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在前線救人,你卻不讓我回家?”

前兩天再群裡發了一個討論話題:

“給那些志願者醫生的孩子,中考加10分,你同意嗎?”

後來我們收到了300個看法,裡面只有少部分是同意的,其他全部是“不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當中,大部分很理性:認為大人的貢獻不應該變成孩子的捷徑,應該用其他的方式去獎勵醫生本人。

也有一些人,可能恰巧是要中考的孩子,或者本身就是考生,代入感很強,憤怒的抱怨這種不公平,完全半句不提醫生的犧牲了。

最近看了很多這樣的新聞,讓抱薪者感覺很冷。

有個人,大聲的辱罵護士,就因為病房的廁所不整潔。

平時他也可能會在朋友圈轉發醫生護士真偉大,但是面對一個具體的護士時,一點也不尊重。

還有這個,在業主群內投票醫護人員是否能進小區,同意的多就讓物業放行,不同意的多就讓物業禁止入內:

“我在前線救人,你卻不讓我回家?”

這些人,在醫生出徵的時候不吝嗇說一句英雄走好,但是卻絕對不會說一句:歡迎回家。

還有,在網上呼籲武漢封城,辱罵那些偷偷跑出來的人,覺得他們不顧大局。

讓別人放棄生機,是必要的犧牲,但是輪到自己,比誰跑的都快。

這叫什麼人呢?

有下面這三樣品性的人,我不大看得起。

1、為集體的榮譽歡呼,但是不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在網上看過一個小脫口秀視頻,很有啟發。

脫口秀視頻,都會說的有些誇張。

80、90後是民族自豪感非常強烈的一代,享受的都是改革紅利,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種自豪感是民族發展的動力。

但健康的民族自豪感,不只是讓他人去付出和奮鬥,讓英雄去犧牲和拯救,我只負責自豪和驕傲。

而是對自己的生活努力,建設自己所在的集體,作為共同努力的一份子,感受到的感動和充實。

2、說別人時滿嘴道理,到自己時四處求饒。

伊坂幸太郎在《金色夢鄉》裡說:

“四平八穩的日子裡,誰都能講出幾句大道理。


但當暴風雨來臨之時,人們就慌了手腳,再無力顧及所謂的正確,只能隨波逐流。人就是這樣。”

我在微博上轉發過一個嘲諷貼。

帖子的具體內容,是一個武漢人,看到別人在微博上求病床的信息,嫌煩,嫌喪,甚至嫌棄有些人給國家添亂。

過了幾天,這個人的家人也感染了,他在微博上@各路大v,聲淚俱下的求幫助。

發這個帖子,不是看他的笑話,而是用來警惕大家,不要對他人的苦難袖手旁觀。

人類悲觀並不相通,這我知道。

但是最起碼,不要因為別人的哭聲覺得煩。

3、國家有難可以犧牲別人,絕不可犧牲自己。

假設只要犧牲掉一個人,就能救全武漢的人,你要不要選擇,讓這個人死?

這個人沒有什麼過錯,跟我們一樣,上班、娛樂,有家人。

談不上那個選擇正確,只是有些人,在選擇犧牲別人的時候,顯得特別果斷和冷血。

微博博主吳主任說:

“集中力量辦大事,很容易,給你力量你也能辦成大事,看到成果你自己都忍不住放鞭炮熱淚盈眶。


問題是背後的犧牲和代價,不是你和你的家人啊。

沒想清楚這一點的人會始終熱淚盈眶”

“我在前線救人,你卻不讓我回家?”

犧牲別人的時候大手一揮,可能是沒有想到,有一天,被犧牲掉的可能是自己。

輪到自己,比誰都慫。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開口必大義,逢難必變節。”

這次疫情過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看到自己。

不要光談英雄付出,也別總說集體榮譽,看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更應該學會看到別人。

不只是看到職業、數字,而是看到每一個具體的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