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和父母論對錯就是不孝子孫嗎?

宇麗盛感悟人生


不能如此認為,人無完人,與父母論對錯正常,正所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苦口良藥利於病,人不論大小,只要說的正確都該照辦,人不能依老賣老,依大欺小,論歸論,即使老的說的不正確,如果整天議論誰對誰錯也挺煩惱的,所以老人說的不對的當耳旁風,只要自己正確的照做不誤。如果老人整天淨沒事找事,就離家出走敬而遠之,一年半載回家一趟看望需要啥買點啥,不需要就給老人點錢,住幾天就走人。如果老人生病了就回家照顧老人,老人生病心情不好要耐心開導老人,說話柔和哄老人開心,盡到回報養育之恩的責任義務,對得起老人及良心即可。


開心果165931305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看很多朋友給出的結論是“父母也有錯的時候,糾正錯誤不代表不孝”,但【大蛟不化龍】有獨特見解:“即是孝,父母的對錯應以適當言辭相勸解,不能單單指責其過失。

何為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孝”是我國一項及其重要的倫理關係準則。我們從小在書本中就學到“臥冰求鯉”“鹿乳奉親”等,諸多歌頌孝道的名人典故。但奉養父母,供給其衣食住行,就是孝順了嘛?大錯特錯,古人云:“以其飲食供養之”,滿足父母的基本物質需求,是最低等級的孝。

贍養父母是我們每個作為子女的義務,也是為人的最基本準則。但絕非做到這樣,就是孝了。我認為,孝是不計回報的付出,孝是不論後果的順從。

舜是傳說中的古代帝王,相傳他的父親和繼母曾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妒恨,仍對父親恭順,對繼母慈愛。他的孝行最終感動了天帝,被封為天子繼承人。

指責父母犯錯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可能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以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為例:

母親是一名普通教師,退休後一直閒在家。一次偶然發現她手機上有一筆3萬元的支出,母親平常省吃儉用,從沒見她有過這麼大的花銷。出於好奇,在我再三追問下母親說出了實情。原來前陣子有一同事向她介紹了一個投資理財產品,說是投資進去,一年就能利益翻倍。據說這家投資公司遠在深圳,我趕緊上網查詢。結果一查嚇一跳,網友們眾說紛紜,但大概意思都一致,這是一家騙子公司。根本沒有實體,只是個皮包公司,大家投進去的錢都是打了水漂,無一例外。母親得到的,也只有一張電子版的合同。

我氣氛的給母親說明了情況,“你被騙了,你總是貪便宜,一點也不動腦子,當老師的連點法律常識都沒有!”我言辭激烈的指出母親的錯誤,母親卻像個孩子一樣低頭不語。我為自己的精明,識破騙局而沾沾自喜。幸好及時發現,才沒有釀成更大的損失。

可後來聽父親唸叨起我才知道,母親為此事幾天不吃不喝,時常偷偷落淚,險些病倒。我這才意識到,因為自己的過度指責而傷害到了母親,實屬大不孝。

放任父母過錯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不能放任不管,面對父母的過失更不能視而不見。否則將會助長其過失行為,終釀嚴重後果。

同事小趙原本是個性格開朗的小夥子,最近卻整日苦悶著臉,鬱鬱寡歡。在我的悉心問候下,他這才道明瞭其中原委。原來,他的父母最近在鬧離婚,原因是父親在外邊結識了新歡。我問小趙,這種事你父親是主要的過錯方,既已成家就應當對家庭負責任,不該在外邊沾花惹草,你沒給你父親講嘛?他答,沒有,他們大人的事我沒法干涉。父親錯是錯了,但我作為小輩的去指責他,一來會叫他覺得臉面無存,二來更會叫別人說我不孝順。

小趙的做法我實在不敢認同,我們作為子女,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對家庭的任何一成員都身肩重任。難道放任父母爭吵,甚至離婚,就是所謂的“孝”了嘛?破壞了家庭的完整,亦驕縱了對方的行為,實在不可取。

怎樣正確面對父母的過失

有些朋友就會說了“管也不行,不管更不行,那面對父母的過失怎麼辦呢?”

需要我們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巧妙應對。以我母親被騙為例,我大可以選擇報警處理,然後以溫和的語言告訴母親此事的利害關係,而不是單純指責其過失。再以小趙父母為例,小趙應及時與父親溝通,強調家庭的重要性,並要求與外邊女子斷絕來往,避免家庭悲劇。說到底,在面對父母過失時,我們的勸解應把握好一個“度”。

要怎樣把握好這個“度”呢?我給大家以下幾點建議:

  1. 客觀分析。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更能叫父母接受,並認清事態利弊。
  2. 巧提建議。提出自己的多種建議,叫父母自己選擇合適的方式處理問題,比言辭犀利的指責效果要好。
  3. 善於舉例。以他人失敗的例子來證明,父母會自己分析問題對錯。
  4. 勇於承擔。我們小時犯錯父母替我們扛,現在父母犯錯也應由我們承擔。
  5. 安慰為主。父母認識到自身過錯後,不會像孩子一樣對我們承認錯誤。我們能做的就是安慰平撫,以免對父母造成二次傷害。

總結:面對父母的過錯,我們作為子女應張弛有度,巧言相勸,切忌一味爭論是非。孝是一種擔當,孝是一種責任,孝亦是一種尊從。

我是【大蛟不化龍】,如果你覺得我的見解對你有所幫助,請點贊並關注我。很高興與你分享情感中的點點滴滴。


大蛟不化龍


和父母一起論對錯可不一定就是不孝。這要看是討論什麼事情了。比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學習上的不好的行為習慣發生了爭議。生活方式上不好的行為頂撞父母這都是不孝。要是真對某件事情和父母討論對錯的話,是為了更好的去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非要去順從別人去做。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一味的順從沒有主見的話,那麼長大了會對父母產生很嚴重的依賴性。問題的討論也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感情。孩子也可以學會怎樣和人相處。彼此之間相互蹲眾並不是不孝。



平安482910032738


和父母論對錯的多是年輕人或青春期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很多事情都看開了,一般就不會和父母論對錯了。

在十幾歲時,父母讓我早起往往會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那時比較執拗,就會反駁:“早起的鳥兒被蟲吃”,並講一堆道理對抗。但三十歲以後,父母再說這樣的話,我會對他們說:“說的真好,我們都應該早起。”

如果父母的做法我們確實不能接受,在不懂事時,我往往會立馬反駁,和父母論對錯。但現在我會很委婉的勸阻,或用善意的謊言讓他們高興。像現在父母還想要個孫子,我就對他們說,等著吧!我們也想要,但年齡大了,可能懷不上了。事實上,我們一直沒想要過。

說實話,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一直在想父母做錯了什麼,從我小時候到現在,我想了又想,父母竟然一次也沒有做錯!我以前以為父母的錯,其實是因為我幼稚沒有深刻的理解父母。每個父母的岀發點都是為孩子好,沒有哪個父母是想害自己孩子的。當我們也為人父母時,就會越來越理解父母。

世界上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我們有什麼理由惹父母生氣呢?父母對也好,錯也好,只要無關緊要,為什麼非要辯論個是非曲直讓父母不高興呢!經常和父母論對錯,不能說你就是個不孝子孫,其碼你還不夠成熟。



湖光映雪925


和父母論對錯,是好孩子,但是,不論和誰論對錯,必需是溫和的,以事論事,不可以言帶髒字,甚至粗野以理吼人,嚴重缺失禮儀,為人所不齒。

人的觀點,不敢說盡正確,論證對錯是常人需要的,能提出質疑的皆為朋友,只有朋友與自己探討,若不是朋友,自己錯誤再多,誰去給你糾正,你錯誤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對否。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這題目很有意思,“論”字特別!當今常常聽到兒女與父母長輩爭論的事,有的有效果,有的無效果,甚至導致惡果(父或母死亡,或子女出走)的事屢聽不鮮了!令人深思呀!我認為:兒女不要去和父母去“論”,應當雙方心平氣和交流。父母也是人,豈能實全實美呢?有過錯是難免的,出現過錯後,子女應站在高處啟發省悟改正,如用你現有理論水平去“論”是論不好的:1、因為父母是長輩,有長次之分。2、兒女在“論”中有重理論及呵斥的成分。3、“論”的效果不好,甚至恰如其反。我建議三點:1、父母有十分明顯的錯誤,兒女可以通過短信或書信形式,啟發改正,不必論戰,傷父母之心而失臉面。2、兒女可通過自已最好的親屬朋友做父母工作,使之改正,婉轉而冷靜易接收。3、兒女選擇最適當方式通過藉此說彼,使之潛移默化,可能效果更好,父或母易接受。最後說一句,當面與方式不同去指父母的錯處,是兒女進步表現,與封建社會的父孑關係有差別,但古代孑女孝父母比現在做得好呢!而現在與不孝含義有區別,但方式和手段重要,不能糊“論”。願天下父母毓出良才,希望天下兒女平安成長!


手機用戶小刀文芒


事情的對錯只是就事論事!明辨事理!

與父母爭辯只是對於某種事情給予正確的答案!與別的沒多大關係!

很正常啊!有時候遇到事情,難免會有對錯之分,這時大家就會共同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到底是錯是對,錯的地方及時改正。

和父母論對錯,跟孝不孝順是兩碼事兒,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凡事都有兩面性,錯就是錯,對就是對,都有合理的答案,論事不論人,我們有時候固執的認為這件事就是對的,但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對事情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體方向都是一致的。往往錯的不是太離譜的事兒,才有爭辯的意義。

孝順父母,從各方面看,對父母言聽計從,尊重他們的想法,不頂撞,給父母更多的關心與關愛等都是對父母的尊重。

因為某件事,跟父母有很大的爭執很正常,甚至都爭的面紅耳赤的,各有各的意見,總之,出發點就是希望這件事能夠完美收關。

遇到事兒冷靜思考,凡事都有利有弊,從各方面思考,事情才能完美的解決。


穿拖鞋的公主764


本人對那些人前對老人一味的"哄",笑臉的"從“,實則非單一毛不撥,人後還總惦記老人這個那個之人不屑一顧!

老人年齡大了,對外界事物看法做法己不適宜,且固執己見。溝通講明應該的,有時老人不聽甚至會發脾氣,在別人眼裡被視為不孝。大可不必在意自責!心正心善行善即為孝!

孝不在嘴,在心在行!有人說順為孝,沒啥不對,但愚孝也不完全可取!

有一種孝最令人起敬!給老人精神物質極盡的滿足與快樂!你說啥我聽著,不對也只是一笑而過,把老人當小孩哄!


兵山一角C


人無完人,父母也是人。一般來講,父母親身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艱難險阻,嚐盡了甜酸苦辣,食鹽比子女走過的橋還多。所以,他們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鑑。當然,父母固有的思想,有時也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沒有與時俱進,難免說錯話,辦錯事。子女據理力爭,有時爭得臉紅耳赤,也在所難免。這種論理式的爭吵,不能歸納為“不孝”。當然,作為兒女在爭論過程中,要有個度,絕對不得勝不知輸,把父母說得一無是處……。


曾國華33


這世上本無對錯,只因單個個體或聚合成集體的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持妄執念不斷疊加而永不反觀自其內在靈魂的本性清淨處,於是就產生了我對你錯、我們對你們錯、我是他非、我們是他們非的顛倒夢想與分別掛礙。孝與不孝的概論也逃避不了以上的妄識誤導,只有每個單與集的覺醒,才可跳出對錯、美醜、高低、上下、是非……!如此,和誰都是和自己,不會爭論對錯,也沒有什麼是孝是不孝了,你就是我就是他(她)甚至它。

現實生活中,若別人還未了覺,那麼作為淺淺了覺的我們應該儘可能的修煉自我,從而逐漸影響到我們周圍的有緣人,相信延著夢醒的一米光明去做個引子而不只是個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