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一些小區物業費高,物業、業主矛盾小,物業費低反倒物業與業主矛盾更尖銳一些?你怎麼看?

美侯王666


小區收取了較高物業費,服務質量,安全保障等等都會相應的提高和改善,例如2000元和4000元的保安人員,3000元和5000元的物管人員,不管從年齡,形象,素養都是有很大的差別,畢竟騁請專業的物業管理團隊是需要經濟作為基礎,業主花錢買平安,心安,就是這個道理


用戶6029200751


我買的新房開發商是綠城,物業也是綠城;我租的房子是個十來年的小區,綠城從別的開發商接手的,物業也是綠城。

我的新房物業費4.5一平,租的房子1.4貌似,但是租的小區業主群裡整天有人叫這裡服務不行那裡服務沒到位,很多業主不交物業費。

一個小區的正常運轉,物業費到位了,物業才有錢安排人力物力,本身小區十來年了,很多設施都陳舊了,早就該換了,可是物業費已經這麼低了,還是有人拿服務不到位為由拒絕繳費,物業怎麼辦?這年頭辦什麼事不需要錢?

我租的小區因為年份比較久了,以前價格幾千一平,當時買的應該也都是不太有錢的人,幾十萬一套,相對而言,素質也可能會低點,只會叫板別人哪裡哪裡有問題,不會換位思考下。有些人以為自己買了房,物業就是打工的,幹不好給我走人,還有臉跟我收錢,門兒都沒有。

一催物業費就各種問題來了,這個問題,那個問題,總之都是問題,你不處理好,別想讓我掏錢,不爽了我們換物業,把你趕走。殊不知,什麼物業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不靠譜的女青年


我們小區1200戶,12年啦,換了三個物業,自治一年,物業費現在是7毛錢,新來的物業重新維修啦道路,路燈,綠化,更換了所有監控,原來的檔次低,晚上是一片漆黑,換成夜視功能的,並且幾乎全覆蓋,封閉了兩個大門,可以說是煥然一新吧,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屋頂漏水,窗戶漏水,單元門幾乎全部不好用,對講也是如此等等吧,這些維修費用極高,就要動用維修基金,但不涉及的業主就是不簽字,導致此項工作停滯不前,然後涉及到的業主就拒交物業費,還有一部分業主沒有任何理由也不交物業費,甚至從小區建成到現在有的業主一次物業費都沒交過,剛才一個業主把一箱蘋果放樓道里丟了,非說物業不負責任不會再交物業費,這樣下去,這個物業估計挺不了多長時間就得撤,小區還會像原來那樣髒亂差,大家說是物業錯誤多還是業主素質差呢?


康平服務區


前年新房裝修,砂子,水泥,力工,砸牆,搬運,物業全壟斷,外面砸牆500.他們耍1000.這都認了,我買的油煙機,煤氣灶,組合櫃都不讓進,只有組裝完的櫃才讓進,我同保安炒了一架,物業經理帶著保安隊長開車從裡面出來還要打我,我們的物業費快3元錢每平,他們開車隨便出入,我們業主不行,有人告訴我,你給保安買兩盒煙就讓進了,我才不慣他毛病


手機用戶59151196672


那得跟居民收入掛鉤吧,賺不大點兒工資又要養孩又要交醫保又交養老,又要打物業費,就這買衣服實在沒穿的才買,孩子還拾搭別人剩下穿過的衣服,一個星期吃一次豬肉,以前我媽的房子沒有物業也不是統一商量換閥門,統一安門,關健是現在的人太肭喳


可比克





這確實是在物業服務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奇怪現象,通常在網上高喊著“取消物業”、“取消物業迴歸社區”、“物業是黑社會”、“小區不需要物業”等說法的人大多是居住在管理費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幾角錢的小區裡。而那些居住在管理費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兩至五元的小區裡的業主,通常很少在網上發言,他們默默的享受著優質物業帶來的安全和舒適的生活。

為什麼會出現物業管理費越高的小區業主和物業的矛盾越小,而物業管理費收得越低的小區業主和物業企業的矛盾更尖銳呢。我想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1.物業服務企業為業主提供服務是市場行為不是免費服務,必須遵守市場規律質價對等,收取多少物業管理費,就提供等值的物業服務。因此,物業服務企業為那些廉價物業管理費的小區提供的服務,當然不如高價物業管理費小區提供的服務優質。低價的物業管理費換取優質的物業管理服務,是普通業主的心態,這就是為什麼低價物業管理費的小區矛盾更加尖銳之一。

2.居住在高價物業管理費小區裡的業主普遍收入比住在低價物業管理費小區的業主要高許多。居住在高價物業管理費小區的業主雖然每個月支出的物業管理費是低價物業管理小區的10到20倍,但是這都是在他們經濟可以承擔的範圍內,他們願意花多一點錢,享受更好更優質的服務。低價物業管理費的小區,雖然每個月支出管理費非常少,但是相對於他們較低的收入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業主普遍低收入也是造成小區業主與物業矛盾尖銳的原因之一。

3.管理費較高的小區,居住的業主普遍為白領或工作收入較為穩定的階層,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及個人素質和修養普遍較高,對國家有關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較為熟悉。物業服務企業通常在這些小區裡不敢做出侵佔業主權利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管理費較高的小區業主與物業的矛盾比較少的原因。

4.管理費較低的小區,居住的業主普遍為工薪階層。為了生活,他們必須每天努力的工作還要加班加點,每天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瑣碎的事情會引起個人的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將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物業管理人身上。這也是為什麼管理費是較低的小區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原因之一。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喜歡的關注、點贊、轉發,在我的個人主頁上能夠看到更多有關物業管理的文章。


w苦行僧


很多人認為小區物業費高,物業就有錢,所以能夠提供的服務就好,這是一個因素,但不是主要的。也有人說小區物業費高,業主的素質就高,不像低收入業主那樣斤斤計較,其實不然,越是素質高的人越注重規則的細節,對很多問題更願意緊追不放,越不容易被糊弄。

我認為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業主維護權益的意識更明確,方法更多,影響更大。

物業費高的小區,肯定都是高檔小區,裡面的業主也都是非富即貴的人,有著有很豐富的社會資源,要以說是藏龍臥虎,說白了就是惹不起的人。有的業主,你讓他不滿意,他一個電話別說是換人,就是換整個物業都很簡單。我們家附近有個小區就是,有個住在頂樓的業主,養了幾隻鴿子,鴿子屎落在樓下業主的飄窗上,人家保姆打了幾次電話讓物業處理,物業起初沒當回事,後來主人妻子打了一個電話,第二天一大早,城管局一把親自上門道歉。至於主人是誰,物業不知道,也不敢問啊。

而且這些小區的業主,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非常多,他們不會找到你物業辦公室大吵大鬧,他們知道如何維護權益有效,知道打蛇打到七寸上,物業根本糊弄不了他們。

物業費低的小區,基本上都是普通老百姓,表達不滿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罵一頓吵一頓,然後拒交物業費,物業都是老油條,他們才不怕這一套呢。


元芳有看法


物業費成本包含以下內容:

1、管理服務人員的工資、社會保險和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等;

2、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費用;

3、物業管理區域清潔衛生費用;

4、物業管理區域綠化養護費用;

5、物業管理區域秩序維護費用;

6、辦公費用;

7、物業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折舊;

8、經業主同意的其它費用。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除了第一項,其他的成本差距不算多大。

但是第一項上面也是也最能體現出來物業精氣神的東東。

人工費用佔用整個物業成本至少要一半以上,物業費的增加一點,直接能體現人工素質的直接提升。

眾所周知,物業服務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人工是最大的成本,也是服務的基礎。物業費的一點上漲,直接體現了服務人員素質更高,也就能與業主更和諧,體現了供需雙方更和諧穩定的局面。

而且說實話,物業費高的小區的業主的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比較好一些的,對於物業服務的質量也是比較認可的,他們也沒時間在塊兒八毛的物業費上面牽扯太大的精力。

千人千面,物業服務不容易,業主也不容易,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和諧,也是這個社會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i熒光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是物業費標準問題,實際上是業主人員構成的問題。一般的高檔小區,收費標準肯定高,但是入住的業主的素質,包括文化水平,工作性質等都會高一下。這些業主本身的收入水平也不會低,他們工作會比較忙,因此要恰物業的服務好些,多交點錢也願意。

這種雙方需求一致,加上費用高,服務好,雙方的矛盾基本上沒有了。

反觀那些老舊小區,物業費很低了,但是業主都是收入水平低的,很多是國企的下崗職工,或者退休工人。他們有限的退休金,不願意交物業費,很多人連水費都不交(這也是以前國企吃大鍋飯的老毛病),物業收不上來費用,當然服務也就沒法去做了。

因此,一個小區的業主人也構成,是選擇小區的一個重要標準。我現在的小區,人員構成上,有三分之一是原來縣城做小生意的。他們從縣城來到城市,很多生活不習慣,原有的不合適的東西一半時改不了,因此小區的管理也比較難。


洛陽smx0207


這提法有問題,什麼叫“物業費高,物業與業主的矛盾少,物業費低,物業與業主的矛盾更尖銳?”

就好像物業費低的業主都是刁民,物業費低的物業公司都怠工似的……不能武斷的提出這樣的結論,這隻會把問題搞得極端、更糟!

物業費的多少是根據物業性質、物業年代、物業要求及物業約定等情況而定,是著有政府指導和市場調節雙重因素。

年代稍長的物業,由於歷史原因其自身的功能性設施並不齊備,如需完善和加強就需有資金投入,而有時就算是有資金確依然無法進行完善。如很多老校區停車位不足問題、維修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這些問題是物業建成時就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後期隨社會發展變得突出的,這些問題是業主寄希望物業公司解決,而物業公司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矛盾的產生成為必然,只是看導火索什麼時候出現……

反觀物業費高的物業,基本是新物業或是物業使用時間不長的,其建設格局大多符合時代特點和需要,因此功能性設施較為完善,存在的漏洞較少,這樣就為後期物業管理提供了方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們需求的提高,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單純從價格高低來衡量物業也業主的矛盾情況,是缺乏科學性,也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