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咸阳职院教师以文颂情 传递抗“疫”正能量

2月27日,咸阳职院教师高鸿撰写随笔《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西安晚报、西安发布等媒体刊发。他提笔为戈、以文抗疫,把文学作品当做凝聚力量的旗帜和催人奋进的号角,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艺力量。

咸阳职院教师以文颂情 传递抗“疫”正能量

疫情发生以来,高鸿老师每天都要从各个渠道了解疫情相关信息,将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诉诸笔端。“武汉疫情牵动着千千万万民众的心,特别是看到奋战在武汉及湖北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不分昼夜与死神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我很感动。作为高校教师和一名文字工作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尽微薄之力致敬抗疫英雄。”说起创作的缘由,高鸿老师动情地说。

咸阳职院教师以文颂情 传递抗“疫”正能量

文以载道,书以焕彩。疫情期间,高鸿老师撰写了《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无语凝噎》《反思疫情》《静悄悄的元宵节》等6篇文章先后被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咸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转载。在他的作品中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勾勒出一幕幕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群像,讴歌抗疫英雄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抒写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高鸿老师说:“疫情面前,每个人都要拿出战斗精神,自觉承担起激励民众、鼓舞斗志的时代责任。这次奔赴武汉抗疫的队伍中,还有我们咸阳职院的学子,她们同数万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一样,逆流而上,值得大写和讴歌。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先锋模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和脊梁。”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咸阳职院师生的心,师生们频频发声,各展所长。用诗歌、散文、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赞颂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事迹,为抗击疫情注入磅礴的精神动力。截止到目前,共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200余篇,书画作品960余幅,原创歌曲5首,其中30余个作品被省级以上媒体发表转载。

高鸿,陕西富县人。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西北文学》期刊主编,“陕西百优计划”文艺人才。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爱在拉萨》)《情系黄土地》《平凡之路》,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南泥湾》,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长篇历史人物传记《一代水圣李仪祉》等6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入选《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农民父亲》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参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电视连续剧《血燃烧》荣获“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最佳网络人气奖;长篇历史人物传记《一代水圣李仪祉》入选2015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和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资助项目,荣获第二届“昭明文学奖”;报告文学《金色的脚印》荣获陕西省柳青创业人社文学奖;散文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入选《大学语文》教材、《中国最美的散文》等国内20多种版本并屡次获奖。

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

高鸿

这段时间,疫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而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那些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截至2月19日,全国各地已陆续增派278支医疗队32395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他们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构筑起坚固的生命防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人类面对灾难的一次最严峻考验。这个史无前例的超长假期,成了令人最哀恸的一个春节。在全国人民被迫待在家里的时候,许许多多医护人员正奋战在疫情一线,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拯救生命。他们是儿女,是父母,是夫妻,也是血肉之躯,在这本该举国欢庆的新春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然而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他们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殚精竭虑,夜以继日。随着疫情的变化,确诊人数不断上升,死亡病例增多,人们的心像悬在空中似的晃晃悠悠,戚戚怅惘。疫情暴发以来,湖北武汉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元月18日晚,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抗疫一线,武汉采取紧急措施,元月23日开始封城;全国各地增援物资陆续抵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投入使用,令人感动;国家及有关部委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的系列政策措施,鼓舞人心;全国各地新增病例连续下降,治愈人数越来越多,令人欣慰。让人揪心的是那些关于医护人员的图片和报道,常常尚未看完,早已泪目……

先是各地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冲锋在前,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他们不计生死,不计报酬。一张张按着红色手印的请缨书让我想起战火纷飞年代的敢死队员——那一刻,人民的生命安危高于一切,他们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送别现场,父母蹒跚着脚步千叮万嘱,丈夫强忍着泪水给妻子鼓劲,孩子挥舞着小手要妈妈早点回来……为患者哭泣的护士长李岚;摔断鼻骨却推迟手术,“虽然很疼,但穿上这件衣服我就是战士”的坚强女孩张美玲;战疫一线40多天未回家,两岁女儿把她认作“护士阿姨”的龚道敏;每天隔空与母亲拥抱,与母亲近在咫尺却26天未相见的朱凌;4天3晚骑车、搭车,辗转300多公里,拼着命回到一线的23岁医生甘如意;坚守在金银潭医院重病监护室里29天的吴怡颖……为了轻装上阵,年轻的护士剪去了飘逸的长发,剃为光头;已确定婚期的医生取消婚礼,与恋人相约疫情结束之后;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护士在镜头前不敢露脸,因为怕父母知道自己已到武汉;同赴一线抗疫的西安90后小夫妻在医院偶遇,不敢拥抱只能握手……在病房累了一天,浑身被汗水浸透,摘掉护目镜,脸上深深的血印,鼻梁上浸出血渍。有的医护人员连续八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有的甚至穿尿不湿上班,因为物资紧张,身上的防护服可能就是最后一件了,他们不舍得浪费。看到一张图片,寒风中,一位女护士蹲在地上吃饺子,丈夫抱着孩子戴着口罩远远地站在一边。她叫江世娥,是郧西县店子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从正月初二上班以来,一直坚守在医院一线,已经25天没能回家。19日中午,转送病人返程途中刚好路过家门口,借着这个间隙,她想看看9个月大的孩子。因为在疫情一线,她不能离家人太近,只能远远和老公孩子打招呼。家人思念心切,婆婆执意让她吃一口饺子再走,时间紧,还要返回医院复命,江世娥就蹲在路边吃起来——这一幕,令多少人心酸流泪……还有一些人,夫妻一方已经被感染,甚至病危,作为医护人员,另一方仍奋战在一线,抢救其他患者。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已经奉献了全部,甚至生命!

网络上看到一段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留言:

忘记吃饭,没法喝水,

防护服里一天天汗蒸是啥滋味?

透支体力,研磨智慧,生理极限一次次拉伸又痛又累。

消杀魍魉,驱灭魑魅,

赤心雄胆一步步向前绝不后退。

天使之爱,勇士之威,

除夕离影一队队亮闪人性光辉……

据媒体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目前已有9名医护人员因公殉职,令人悲痛。2月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不幸去世;2月8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肖俊抢救无效去世;2月18日,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在工作岗位上感染新冠状肺炎后抢救无效,溘然长逝;2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工会主席柯卉兵不幸逝世,华中科技大学半个月内痛失5位教授,令人唏嘘不已!2月20日,因为抗击疫情而推迟婚礼的29岁医生彭银华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不幸离世,令人不胜悲痛,哀哀长泣!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而各地也已出台了一系列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措施。2月20日,湖北文化和旅游厅消息,将组织“感恩白衣天使,灵秀湖北欢迎您”感恩回馈活动,宣布全省A级旅游景区5年内对援鄂医疗队员免费。与此同时,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家旅游景区纷纷宣布:2020年12月31日前,将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免费开放。2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可评烈士。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到欣慰的消息。在疫情蔓延时,我国广大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听从召唤,舍小家顾大家,告别父母,告别丈夫,告别妻子,告别儿女,奔赴武汉、孝感、黄冈等疫区,把青春、汗水、智慧、技能、热血、生命,都献给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毅然决然地不顾感染病毒的危险,用他们的坚强精神、顽强斗志、精湛医术、仁慈爱心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点亮了生命的灯塔,感动了亿万民众。他们是先锋,是勇士,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和脊梁!

当年,魏巍写过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讴歌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士,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那么,在当下,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