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特殊老年人臨時託養”交出抗疫高分卷

老年人是此次疫情的易感人群,怎麼防護好老年人,北京市拿出了一組專門舉措。25日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在新聞發佈會現場介紹,針對因子女、近親屬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員參與全市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以及因照料護理人被隔離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空巢(獨居)、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親屬已接受隔離治療的老年群體,全市共安排24家養老機構接受特殊老年人臨時託養;可以根據病情為老年患者增加開藥量到三個月,減少就診次數,並給老年人提供了專門的居家防護建議(2月26日《新京報》)。

  想著重說說“特殊老年人臨時託養”。此次疫情的各項數據顯示,老年人是高危易感人群,也是危、重症患者中佔比最高的群體。這意味著,如果能抓好老年人的防護質量,就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整個防護工作的“牛鼻子”。在國家部署把防控關口前移、把防控舉措落實落細的總要求下,這可視為北京市政府拿出的一份高質量答卷。

  此次確定的臨時託養對象是“因子女、近親屬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員參與全市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以及因照料護理人被隔離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空巢(獨居)、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親屬已接受隔離治療的老年群體”,概括起來,即當下無人照顧的老人。

  有一部分是疫情前就處於空巢狀態的老人,如失獨者、留守者等,另一部分是因為疫情而被意外“空巢”的老人。疫情來得突然,又值春運,不乏需要就地隔離無法“回巢”的子女;還有家人因感染直接被“送”到了病床,暫時無法團聚;更沒有忘記的是,一線抗疫人員的父母,他們無人照料的情形。所以,“特殊老年人”實際上至少將四類亟須關照的老人都納入到由政府直接關護的範圍裡,將實際上本該由子女等法定監護人來履行的照料義務,轉由國家來履行。

  這首先大大解除一線抗疫人員的後顧之憂,解除了正在隔離期、治療期家屬的燃眉之急,緩解了社區壓力,讓空巢老人家屬暫時可以安心抗疫、完成隔離、戰勝疾病。更有意義的是,由專業機構來幫助老人防護,滿足一日三餐日常所需,可以幫助老人安全、衛生又科學地度過疫情期。有效地減少空巢老人在自購菜米等環節感染病毒的風險,能減輕前方醫療壓力,保護好易感人群的生命健康。

  另外,此舉還對激活和豐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上的國家義務條款具有特別的意義。1996年生效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有過四次修改,社會救濟和服務條款一直備受關注,卻一直有著缺乏硬核舉措、落地難的困境,比如“常回家看看”(第18條),國家對“特殊老人”供養、救助責任(第31條),政府為老人提供就近照料、醫護等服務責任(第37-38條)等。北京版,為法定監護人無法就位時,國家該如何補位作了註解。

  不光此次疫情,老年人其實是各類傳染病的易感人群,走過青春、奉獻年華後的他們,到了需要大家、小家來照顧的時候,在小家條件不允許時,國家及時補位,實為老人們的生存所需,也是他們的情感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