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一支被遺忘的悲軍——乞活軍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支軍隊,驍勇無畏,兇猛強勁,當北方少數民族禍亂中原時,它毅然舉起抗擊大旗,它不是北府軍,不是岳家軍,而是一支由流民組成的軍隊——乞活軍。

一支被遺忘的悲軍——乞活軍


所謂乞活,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活著。當別的軍隊為了國家、為了糧餉、為了榮譽而戰的時候,這支軍隊一開始的願望是如此樸實和無奈。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爆發,司馬氏自相殘殺,晉室元氣大傷。北方少數民族趁機裂土自立,其中以匈奴劉淵最為勢大。公元304年,劉淵在左國城自立為王,時任幷州刺史的司馬騰派軍伐之,結果大敗,恰逢幷州鬧起了饑荒,司馬騰所幸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幷州兩萬多戶遷往山東乞食。

這兩萬多戶百姓拖家帶口,一方面要乞求所過之處賞口飯吃,一方面要保護妻兒活下去。於是,他們在司馬騰手下大將田禋、李惲、薄盛率領下組織武裝,成為乞活軍。乞活軍中既有無家可歸的老百姓,又有落魄的貴族、失勢的高官,但是既入乞活軍,他們都是乞食求活的人,都是亂世中苟延殘喘、朝不保夕的人而已。

一支被遺忘的悲軍——乞活軍


乞活軍的兩個階段

初期,乞活軍初期的主要矛盾是生存與飢餓之間的矛盾。在這一階段,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吃上飯。

在晉惠帝、懷帝、愍帝時期,天災不斷。“大旱,江漢河洛皆竭,可涉”,“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馬毛皆盡”,“寧州頻歲飢疫,死者以十萬計”,“關西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在張方的麾下,甚至存在一支由人組成的糧草隊伍,糧草就是人肉!

面對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各路梟雄,乞活軍一方面要掠奪糧食,一方面要防止被人掠奪。農忙時結堡自固,屯田耕作,閒時則依附各家勢力參與中原混戰,以獲得糧餉。為了討口飯吃,乞活軍奔波於司馬越、王浚、劉琨,甚至是石勒、慕容廆等胡人勢力夾縫中。

後期,隨著五胡亂華的深入,乞活軍的主要矛盾變成了民族矛盾。在這一階段,乞活軍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以及令人敬佩的愛國情懷。

乞活帥陳午本是石勒部下,後叛之至陳留,死前還留下了“莫要降胡”的命令。

當時的廣宗、陳留是乞活軍兩大根據地。乞活軍就像狗皮膏藥一樣纏著羯趙軍隊,是打不死的小強,給羯趙造成巨大的困擾。

一支被遺忘的悲軍——乞活軍


冉閔與乞活軍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勇力絕人。其父冉瞻自小便在陳午的乞活軍中效命,十二歲時降石勒,被石虎收養為義子,改名石瞻。這一時期,乞活軍轉變策略,一部分降於羯趙,一部分則南歸東晉。

在羯趙政權中,冉閔是個異類,既是名義上的石氏,又是漢人,更是乞活軍擁護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冉閔是乞活軍唯一的希望,是乞活軍乃至長江以北所有漢人唯一可以擁立的人;乞活軍則是冉閔可以倚仗的最堅實的後盾。

在乞活軍首領、羯趙司空李農的幫助下,冉閔敗石衝、殺石遵、誅石鑑,躲過無數次暗殺。公元350年,冉閔自立為帝,盡殺石虎後人,頒佈“殺胡令”。一時之間,胡人被殺愈二十萬,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漢人迎來一段短暫的輝煌期。自此以後,乞活軍跟隨冉閔南征北戰,皆以少勝多,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

一支被遺忘的悲軍——乞活軍


冉魏期間,乞活軍戰績如下:

(1)首戰以騎兵3000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5000騎兵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11萬(含4萬乞活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6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公元352年,冉閔敗死於慕容恪之手,乞活軍大部分為冉閔殉葬,遭受重創。從此乞活軍不能再成規模的向胡人發起進攻,轉而進行騷擾和襲擊。直到東晉末年,都還有乞活軍的餘部在奮力抗擊羌胡前秦,前後持續113年。

乞活軍是勇猛的,他們無所畏懼地與胡人對抗;乞活軍是頑強的,他們在華夏大地屹立百年;乞活軍是悲壯的,他們被視若螻蟻,甚至被漢人稱作乞活賊,但他們卻在抗胡前線一直戰鬥。

一支被遺忘的悲軍——乞活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