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心存僥倖的擁有:疫情過後,記得常回家看看

曾看過一句電影對白: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都是人生。

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人的生活點了暫停鍵。這樣靜止的生活,讓人們開始懷念,懷念的大多是當初可以在街上撒歡兒的日子。無奈之舉,只能眼巴巴看著窗外,然後說著:要是能出去多好。

不止是疫情,還有父母在身邊的日子裡,我們多的是所謂的“反抗”。而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卻多了幾分懷念。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高爾基


心存僥倖的擁有:疫情過後,記得常回家看看

1

女兒說:“媽媽,我好想長大。這樣,我可以不用學習了。”

記憶被這個小丫頭打散:腦海裡清晰的畫面,在兒時的操場上,一臉豔羨的看著高年級的方隊。那時候,腦袋裡,只有一個念想:什麼時候我可以站在高年級的方隊裡,是不是就代表著,我已經長大?

終於,六年的小學生活要結束,看著低年級的方隊,還會懷念。長大,哪裡有那麼好?除了面對,好像別無其它。當時的自己也會想著,童年,應該美好,在擁有的時候,大多將那些時間花在了一天天的“夢想”之中。

到了初中,看著滿是繁重的課業,被父母的一臉期待壓垮,朦朧的感情一步步拉近生活,與父母的相處,想著掙脫束縛。

慢慢發現:歲月的成熟並不是帶來成長,而是面對年齡的不得已罷了。

每個人所擁有的都不一樣,只是,我們習慣了視而不見,習慣了在生活裡繼續摸爬滾打,忽略了那些擁有著的大大小小的幸福光芒。

那時候,父母在身邊,習慣了在嘴邊嘮叨:你作業寫完了沒有?飯吃完了沒有?到點了,你是不是該睡覺了?面對永無止境的嘮叨,總覺得父母像是唐僧再世,似乎嘴邊只有only you……那時候,因為在當下習慣了,所以會發瘋似的想要離開。

曾經的童年,是如今我們懷念已久的味道,飽含著父母的嘮叨,但是卻帶著他們當初滿時熱忱的夢想。

2


心存僥倖的擁有:疫情過後,記得常回家看看

婚禮的另一層含義便是“送別”


美好的象牙塔終會結束。在婚禮上,眼眶裡含滿熱淚的老父親把手送到男方的手裡,終會感覺到,父母漸行漸遠的背影。幡然醒悟:父母在人生這條路上,只是陪伴,陪伴的時間不長,只是那淺淺時光而已。

結婚之後,回家的次數少之又少,其一是因有工作,認為夢想和食糧都有著同樣的作用。夢想可以讓自己有活下去的慾望,食糧可以讓人帶著理想活下去。

其二,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的太多,回家太遠成了一個很好的藉口。

回到家,成了遠來客,父母忙前忙後,把當年喜歡吃的飯,準備了一桌。一邊準備,一邊說著:來來來,你最喜歡吃的甜的,還有這個,你最喜歡吃的肉。

因為隔了太久,他們只記得你喜歡吃,卻不知道每次打電話,因為太急,他們不知道你的近況。不知道你剛剛鬧了一次腸胃炎、拔了一顆牙齒。

嘴上說著好的,好的,細細嚼了兩塊。在廚房的角落裡,輾轉處,卻聽得到兩位老人的唏噓長嘆。

3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畢淑敏

母親對著照片一聲長嘆:快到你姥爺的忌日了,該去墳前修葺一下了……說完,眼裡帶著些許淚花。

姥爺在世的時候,母親會說他偏心,也會有偶爾的頂撞,也會在姥爺教訓之後,悄悄地與我說著姥爺對她的不是……可是,終究,在人離開之後,才會有感觸:人只要在,一切都好。

是啊,我們在擁有的時候,都在假裝看不見。看不到的是腳下的每一步路,在童年的童真樂趣,在青年時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在老年時兒女繞膝的樣子……

人生的每一步雖然很累,但是卻尤為可貴。我們習慣了追逐、習慣了懷念,習慣了習慣,卻唯獨習慣不了當下。

畢淑敏說過的那句話,是所有人最後所懷念的從前。

疫情緩解,生活在逐步恢復正軌,所有人的生活也在重新開啟。我只想說,讓這些靜止的記憶都銘記。記著在這靜止的時光裡許下的諾言:像一個傻孢子在街上撒歡兒,大口大口奢侈地呼吸著空氣。把曾經追逐的名利暫且放下,享受親人在一起的時光。帶著身邊的家人,去看看遠方的父母,靜靜地給他們做一餐他們喜歡的味道,靜靜的聽著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

心存僥倖的擁有:疫情過後,記得常回家看看

以字寄情


在這次疫情中,湖北電影製片廠常凱,留下遺言給他的兒子“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這些話看似無形,卻十分有力,甚至於字字灼痛心扉。

其實,在這次疫情中,有了多少訣別。不經意的一個笑臉,竟然成了今生最難忘的記憶,不經意的揮手,竟然成了今生難忘的別離。不經意的一個眼神,竟然也會成為驚鴻一瞥,成了心底最深的烙印。

只願生活的最後,我們還可以對自己的兒女,篤定地說出這些話,那一步步地當下,才不會有對曾經生活地絕望。“珍惜擁有”四個字看起來單薄,但是卻飽含了說這句話的人,無數曾經後悔的日子。只有實實在在清晰在生命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也許,只有真實的生活,才不會在今後言悔。

願我們不再懷念從前,珍惜人生的每一步當下,銘記著:“常回家看看”這個諾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