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怎麼看待農村這種現象?

農業志士


這就是農民的辛勤,和無奈。農民一輩子掙不了多少錢,錢都為兒女花了,老了發現沒錢了,病多了,沒辦法,只有繼續幹吧!


江寧紅豆


一沾上這個“農”字,也許就很難擺脫辛苦和勞累,也和“窮”字搭上了邊。農民以種地為職業,本是可以靠種地收糧養家餬口的,只是糧食價格一度低迷。種地基本不賺錢,也就是餬口的一種營生;而養家是需要錢的,也就要另找掙錢的路子。對於農民而言,出門打工就是首選了。可是,也不能一輩子打工呀,老了的時候怎麼辦?農民不比城裡人,是沒有退休的。

“五十是壯勞力,六十還打工,七十還沒退休”,正是當今在農村中老年人中,所出現的真實現象。

五十是壯勞力

50多歲的農村人,往往是上有七八十歲的老父老母,下有子女剛成年,或子女要結婚需要父母鼎力相助,或子女已經結婚、生子,需要父母種地或掙錢,需要母親為他們照顧孩子。這個年齡的農民,大都外出去打工。50多歲,已經是“邊緣化”的年齡,如果沒有啥手藝,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打零工,幹體力活,又髒又累,工錢也不多,有些活很累又不安全。這且不說,大多數活還不穩定,又不得不另找需要體力活的工地。來回折騰著,外面的花費又很高,年頭到年終,掙錢也不是很多。相對種地來是有“賺頭”,也“知足”了。

即些脫不開身留在家裡的,也不會閒著。他們在家裡種地、種菜、養豬、養鴨,有空了還要在被流轉出去的土地,或附近的工廠打個零工,反正都是不會閒著的。老人需要照顧,孫子們也不能沒人管。從早到晚,忙不可迭。


五十多歲的農村人,就在“夾縫”著生活著,肩上的擔子一天也不輕,更不敢“撂挑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50多歲的人,還真像“壯年”,也把他們當成了“壯勞力”了。

六十還打工

六十歲都是法定的退休年齡了,身為農民卻不行。誰來養活自己?靠國家發放的養老金,一個月也就百十來;靠子女,他們有房貸,孩子上學也費錢,負擔一點也不輕;靠自己,為了家庭和孩子上學、婚嫁,已經掏空了家底,負債前行。太多的農村60多歲的農民,趁著自己身體還沒有啥大病,毅然決然走向打工的路。對於60歲以上的打工農民,找活更難,不是在建築工地就是去裝卸、搬運市場,淨是出苦力的累活、髒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有活幹了就有錢了,總比種地收糧強。省吃儉用,現在攢點錢,等以後沒體力,幹不動活了。花錢的時候也方便些,萬一有病有災的也不太拖累了孩子們。農村的老人可比不了城裡人,不掙點錢,老了生活都難。

農民種地能保證不受飢餓,平時想有點錢花,還有種地的化肥等農資、機耕機播的錢,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費連年上漲。一大家子人,對農民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尤其是糧食價格和市場接軌了,糧價幾乎由市場來決定,靠賣糧為收入來源的農民,面臨著成本增加,收入不斷減少的困境。

農民揹負債務的事幾乎家家都有。孩子上書讀書,家人們有的生病住院,還有給兒子娶了媳婦,不得不舉債。有些兒媳婦過門後嫌老人吃“閒飯”,左不是右不對,橫鼻子豎眼睛,總針對老人,家裡待著生不完的氣。有些兒媳也開始掌管家裡錢了,而不同意還債。老人們心裡急,總想著掙點是點,將債務減少一點。


常言說“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狗窩”,外面即使有千般好,那不屬於自己。被逼無奈,60多歲的農村老人,捨棄了天倫之樂,也只好隻身去了外面打工掙錢。

七十沒退休

七十歲,已是古稀之年,生命在迅速的倒計時,因為中國人預期的平均壽命是77.4歲。而對於農村的老人可以說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農村老人不比城裡老人,人家有退休金。農村70多歲的老人已經完全沒有經濟來源。還不是要靠子女們給點零用錢。事實是有的子女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證,買房買車孩子上學等都撐不住,哪還管自己的父母?只有他們不啃老就已經不錯了。

種地收糧雖然賺錢不多,種地了,一家人吃飯就又會成為問題。不用掏錢買糧吃,也算給家裡節省了一筆不必要的開支。再說了,你是農民,還要買糧吃,不讓人笑人笑話嗎?70多歲的農民,那是大半輩子與土地打交道。對土地已經有了依賴的感情,不種地心裡空落落的,悶得慌,更顯得孤獨。已經透支了的身體,這癢那痛的,渾身的不舒服。有些70多歲的農村老人,也只有去地裡才能得到心裡的一絲安慰。



農民最辛苦,從解放戰爭到和平的年代,農民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一坐坐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都有農民工的汗水。如今曾經為我國建設出力流汗的農民都已經進入老年。真心希望農民有退休的一天。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只要能過得去,也不會做“壯勞力”,不外出打工,更不會幹不動才不去種地。


為生活而提神


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怎麼看待農村這個現象?

我是一個農民,也是一個農民工,種地和打工的時間差不多,其實說起這個問題,我倒有些感想。

我種地的時間和打工的時間差不多,有時是一邊打工一邊種地。在打工時也做過很多工作,工地小工,大工,廚師,銷售員,工廠工人……屬於那中樣樣通樣樣松的那種,有人會問,你為什麼不把一樣事情做得精通一點呢?

時間與精力不允許我做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收入與負擔不允許我去選擇。若問我對哪個領域最感興趣,老實回答,農業。問我對哪個領域最厭惡,老實說工人。但最終我選擇了做工人,因為做工人是我的宿命。人總是在人生中不斷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只能在業餘時間做我喜歡做的事。我只能在將來有條件時才能回農村種地,那時我可以沒有什麼壓力與負擔。

在農村,歲數小的對農業並不是很熟悉,體力與種地技巧也不行。五十歲時正是農業的一把好手,所以五十歲是壯勞力,實際上就是頂樑柱。而到了六十歲,卻發現農業的收入不足以支撐家庭支出,他們需要靠打工來接濟家庭支出。等兒女大了,卻發現自己已經滿頭白髮了,沒有為自己而活,只能在平生最後的歲月為自己打一次工,可年紀大了,只能盡力而為了。那麼這些農民就只能種地嗎?不是的,如果給他們一定的背景和條件,他們也可以做高官,也可以做精英,而做農民是他們的宿命。或許後代能夠出類拔萃,他們也不枉此生。這是一個農民樸實無華的性情。

我從不羨慕那些高官與富貴之人,我認為只有底層勤勞的人經歷過那些苦,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的意義,他們往往能以身作則給後代更好的教育方式。社會精英往往是勤勞的農民的後代。古人云,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是前人一生的總結。其實人生的甜是相對於苦而言的,沒有苦無所謂甜。所以我生平最恨懶人,我認為懶人雖然有些東西可以無償得到,但他體會不到人生的意義,如行屍走肉般活著,有時如在作惡,只不過自己沒有發覺。

人生不易才能歷練,如何評定一個人的一生,唯有蓋棺而論。有多少生平顯赫的的人在老年卻毀於一旦。年輕時的顯赫或努力,只是過眼雲煙,老年能平淡安然才為壽終正寢。這也是我的宿命。


農業空間


這不是“現象”這叫沒辦法,農村老年人沒有退休金,每月就靠百十來塊那點養老金你說能生活了嗎?每月水電費就得七,八十塊,冬天還得買兩噸煤一千多,買米買面花得錢多了,你說他不幹活怎生活?這叫“現實”不叫“現象”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城裡人哪裡還知道農村老年人的艱難了!


老有所樂54893


嗨!我也是農民,五零年生,七十年歲了,因為是農民,命運不好,人生不幸的啥事都叫碰了,六三年憑本人實力考上了本縣的縣立中學,初中還沒畢業,文革開始了,我們作為老三屆只得回農村接受再教育,在後來的二年裡,父母相繼去世,家裡還有兩個小妹和一個智障弟弟,生活不能自力,當時兄長剛結婚,年輕的嫂嫂領這麼大一家子確實有點力不從心,為J弟妹,我只能在家幫大嫂料理家事,並讀完了高中,七二年結婚,為了弟妹,推遲了生育,七六年得長女,由於自已在村裡姓單,想要一孑,可偏偏子不早臨,直到八四年孑才面臨,添了兒孑,四鄰祝福,雖說有了兒孑,可又大難臨頭,教了十多年初中畢業班的民師被開除了,家裡也被罰了個淨光,為了生計,幹起了木I手藝,因為負擔大,夜以繼日,由於勞累過度,二千年時,腰因勞損過度,病痛厲害,不能幹重體力,當時小′女及兒正讀高中,又碰上了高學費及﹥贊助學校擴建,沒有辦法,只得幹起了體力較輕的收廢品,雖然有了點收入,但收廢品是人看不起的職業,受到世人的很多白眼,當時由於開放,很多職能單位都想撈點,也有一些歪腦筋的人也打起收廢品的主意,調包的,搗假抄的,都盯上了收廢品,一不小心,都要血本全無,還有I工商的,環保的,交警的,運管的幾個人只要路上碰收廢品的,你都得掏頓飯錢,辛辛苦幹了幾年,小妹,女兒都結婚,弟弟也幫他收養了南山一家作義孑,就剩下小兒子,大學剛畢業又碰上下剛最多的時代,找不到工作,只得經商,因沒有經驗,又將家裡賠了淨光,三十歲才結婚,又遇到高房價,高彩禮,為買房又欠下了一身債務,現在我老二都巳經七十了,還在還債的路上拼搏,就這在網上還落了個懶漢,好吃懶漢的罪名,你說我這是啥命,活得累不累。丨


好奇121


五十歲是壯老力,六十歲還在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我來說說農村的這種現象吧。

五十歲的人,都是七零後,住過窯洞,土培房,瓦房,平房,現在又趕上了住高樓大廈。可謂見多識廣,經歷豐富。但也吃了不少苦。小時候,也啃過窩頭,玉米燙餅,生紅薯,高粱饃,紅薯面合咯。一直到十五六歲,生活逐漸有了改善。十八歲後,有少數考上大學,遠走高飛,飛黃騰達。大部分名落孫山,出去打工。木匠,鐵匠,石匠,開拖拉機的,開貨車的。後來也有的從木工轉到了裝修行業,當了老闆,現在已經家財萬貫。有的從開小貨車轉到了長途貨運,弄了幾輛車,當了老闆。成了貨運部的中堅。有的人出國打工了,給孩子們買了房,又供他們上大學,也算是有了成績。可有的命運就比較慘了。哎……。上學時候,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讀到高中,家庭出了變故,精神失常了。現在沒有家庭,沒有孩子,靠出去打小工討生活。不過五零後,從小吃過苦,受過累。只要有掙錢門路,為了孩子的婚姻,為了能買起房子,為了家裡有吃有花,為了家裡的老爹老媽身體健康。也是拼命加油幹。“只要有門路就出去,歇著不自在”。這就是五十歲農民的口號。

六十歲的人比七零後多吃十年稀飯,甚至吃野菜,煮構樹皮,我看他們大多個子矮,臉色灰暗,無光澤。這是小時候吃不飽的見證。受苦慣了,處處仔細。孩子們大都成家了,買房了,可孩子們掙錢剛顧住他們,有的媳婦們當家。問孩子們要錢花不氣勢。乾脆出去打工,一季回來掙幾千,足夠老倆兒生活。有時候孫子孫女回來,給他們一百,心甘情願,是自己的根唄,情願給,心裡高興。當然這都是農村的事,不幹活錢從哪裡來,農民沒有工資唄。

七十歲的大叔,大伯,大娘。才不會閒著呢。活到老,幹到老。人不可一日無事。這是他們從小就學來的優良傳統。再說了, 五十,六十歲的農民們都出去打工了。家裡還有幾畝地,也不能叫荒著。肩上扛個鋤,把地裡的草鋤的乾乾淨淨,地外邊也蒿草一顆顆都砍掉,揹回家,燒火煮飯。“燒火慣了,液化氣砰砰響,不習慣”。李大嬸說。七十歲的人現在有一百多元的養老金了,每逢集上會,都會去轉轉,買二塊錢桔子,買幾個糖糕,蛋糕。然後高高興興回來了。那臉上的蜜意寫著對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認可。

總之,農民五十歲以後,不幹活沒有工資,沒有醫療保障。他們在努力地為生活而出力,為國家建設而工作。希望國家能關心他們,給六十歲以上的農民每人每年500元的養老金。

好了,我是海底的魚鷹,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海底的魚鷹


導讀:天命之年負擔重,六十打工養餘生,七十還幹夕陽紅。

(一),五十是壯勞力。

人到五十,已是知天命之年,身體和心理大不如以前,逐步步向衰老。這個年齡也是最苦,最難過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什麼事都得面面俱到。說說我自己吧。家裡有四口人,二畝多承包責任田。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是近80歲的人了。大兒子讀大學,小兒子念初中。我和妻子做著小生意,常年在外趕集。大兒子一年要兩三萬,小兒子也得幾千。種地賺不了多少錢,生意又難幹,每天起早貪黑,種地趕集兩不誤,去了吃喝人情世事,一年撇不下多少錢。不幹不管啊!這不,攤上了疫情,從初一到現在,一個多月呆在家裡怪清閒,沒有人給一分錢,疫情中,明白了一個理,當農民的真是難!

(二),六十還打工

人到六十以後,算是步入了老年。完成了養老送終,兒娶女嫁。按理說,到了人生的歇停驛站。可是一想還不管,以後花錢怎麼辦,還有養老記心間。兒子也盡孝,女兒也淑賢,一年到頭給錢花,難為不了自己。可那也不是法。兒女都有一家人,誰個沒負擔。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媳婦有還得隔著手。六十還有點力,大活幹不了,雜活還能行。跟著親朋好友,帶上衣被行李,去上海,到浙江,北京,江蘇都是第二故鄉,一年賺個三四萬,老了以後有靠山,國家補貼那百十元,只能打油和買鹽。要想生活過得好,還得自己奮鬥幹。

(三),七十還沒退休

農村老百姓,就是屬雞的。一天不死,就得幹,真是沒福氣。不象城裡人,退休有花的。七十古來稀,乾點輕快的。望天少來,多看地。人到黃昏時,夕陽無限好。想法太多無意義,頤養天年是真的。

農民就是出力的命,多快好省度一生!





三友話三農


母親今年七十六歲,種著十來畝地。

種地對母親來說是沒事可做,打發時光的唯一的出路。

也有父母自己的想法,把小麥換成麵粉,給市裡的小兒子帶去,供給大兒子一家吃。等我小舅打工回家,母親會準備好面和麵條給小舅送去。

母親種地的原因是,一輩受累習慣了,閒不住。母親不會打牌、也不會打麻將,更不會去廣場上跳舞。

也就只有種地消磨時光。母親用一生勤勞的雙手,種出偉大母愛的糧食,供養著自己的的孩子!

母親一直認為自己還很年輕,孩子們還很小、很小……


一杯仙


40歲在社會上就不好找工作,幹個保安門衛,超過50歲,用人單位就不想要,意思不想招年齡大的老人。這個我有親身經歷和體會,這樣也好,找不到工作,我就自己做生意,放開自我以後,誰便個人幹個啥,比打工強多了。


樣學習


我們農村人就沒有退休這一想法,只要能走路,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五六歲開始,就幫助家裡拾柴撿草撿菜,到七八歲以後上學習時,除了去學校的時間,不到校時更是要幹各種農活。從小就養成了勞動的習慣,長大了,不上學了,農忙幹農活,農閒出門打工掙點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年齡大了,出門找不到活計了,沒人願意僱傭了,只能待在家裡幹農活,幹雜活,從來閒不下來。忙忙碌碌一生,也從來沒有想過什麼退休,並且也不希望自己退休,退休就意為著什麼事也幹不動了,那麼離壽終正寢就不遠了。這麼美好的社會,這麼美好的世道,誰願意早早地離開呢!永不退休就早我們農村人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