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果岳飛北伐成功就沒有金元兩個王朝了嗎?

紅星照耀神州


歷史沒有如果,而且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宋朝的外戰都不很麼樣,勝得了一時,但接下去如何,宋朝的滅亡也是必然


宇陽前程


我是who看who說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確定一個概念,怎麼樣才叫“北伐成功”?按照我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全面收復北宋時期的疆域。但這並不是岳飛的答案,因為他的目標是“直搗黃龍,迎二聖回朝”,或者說“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很顯然,對岳飛來講,北伐成功的標誌就是拿下“黃龍府”。

黃龍府在什麼地方呢?它位於現在的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在遼、金時代,是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以及軍事重鎮。如下圖(自己確定一下長春市在地圖上的位置):

從地圖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得出來,假如岳飛北伐成功,把金國趕回到白山黑水之間的發源地,那麼宋朝就會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從北到南狹長的疆域,東面是遼闊的大海,幾乎沒有威脅。但北邊是退守的金國,西邊漫長的國防線,則會直接面對蒙古、西夏、吐蕃、大理等國,國防壓力將變得空前巨大,“國際形勢”也會變得異常複雜,岳飛或者說宋朝也將會從北伐開始時的進攻狀態不得不進入全面的防守狀態,才有可能保住勝利的果實。

那麼,存在這種可能性嗎?

既然問題是假設的“岳飛北伐成功”,那麼答案也就是玄幻的,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要怎麼才能夠做到?

首先,讓國內以宋高宗趙構和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不停地轉變思想,改變國家戰略,由“主和”到“主戰”然後再到“主和”,全力支持岳飛的北伐,完全承擔北伐成功後可能帶來的政權風險(迎回的“二聖”爭奪皇位)。

其次,用高超的外交手段,化解和金國的矛盾糾紛,然後聯合西夏、吐蕃,共抗正處於強勢上升期的蒙古,變被動防守為主動防守,減輕國防壓力,埋頭髮展自己的經濟、軍事,然後時機成熟的時候聯合起來滅掉蒙古,這樣一來,國防基本上就安全了。

第三,你得讓國家領導人相信,收復了故地、北伐成功,已經功高震主的岳飛對他們來說是安全的,不會再次發生“黃袍加身”的事情。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北伐一成功,就收回岳飛手上的所有軍權。問題是,到那個時候做得到嗎?

所以,在問題假設條件存在的前提下,答案也是可以肯定的,金元兩個王朝有可能就會沒了,宋朝的國祚也會繼續延續一段時間,但最終仍舊會丟掉政權,因為王朝更迭是必然的。

但問題的假設條件根本不可能存在。所以,最後的結論是,這是一個非常無聊的白痴問題,我也非常白痴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who看who說史


當然不可能啊,岳飛就是普通的將領,沒有你想的那麼神奇。

他之所以神乎其神,只是因為他有個“好孫子”,會寫小說,把他爺爺寫成了神,而不是他真的有多神,他孫子把他寫成了抗金神劇的男主角,他能不神嗎?

實際上的岳飛呢?就是南宋六大武將之一,駐守也長江一線的鄂州,跟他並駕齊驅的還有韓世忠、張俊、劉琦、吳玠吳麟兄弟、劉光世等人,這裡面隨便哪一個,功勞都不比他小,都比他殺的金人多。

說句不好聽的的,岳飛的戰功都是打鐘相楊么這些人積累的,打金人還沒開始戰爭就結束了,他是內部平叛的功勞。

至於說,八百打敗金兀朮十萬大軍,嚇得金軍爭相投降,哭著喊著嶽爺爺,看看就好,抗曰神劇都不敢這樣拍吧?

岳飛就不可能北伐成功,談什麼改變歷史、帝王都改變不了歷史,何況區區岳飛?


講壇視頻


岳飛北伐成功是建立在一個假設的基礎上,本身歷史應該是客觀的、既定的。在這樣的歷史基礎上,我們去分析和思考歷史問題才有意義。

但是即便是如題主這樣的假設成功,我們可以換一個環境來討論問題。我的觀點是:即使岳飛北伐成功,也會有新的王朝取代宋朝。

王朝的更替是歷史的必然,不會因為某個歷史人物和事件就會改變這種規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一個不是獨領風騷的人?哪一個時期不是盛極一時的朝代,但是正如《三國演義》開篇詞所說的那樣:“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個王朝盛極轉衰是無法阻止的。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岳飛北伐失敗後,南宋就立即因此滅亡了嗎?沒有,南宋依然屹立在中國的南方百來年。

所以,宋朝被金元所取代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岳飛沒有北伐成功。

南宋雖然偏居一隅,但是南宋一直展現了頑強的生命力。南宋被蒙古滅亡用了幾年呢(當然那個時候已經改名叫元了),從忽必烈發動侵宋戰爭起,攻破襄樊用了6年,到攻破南宋都城用了8年,到陸秀夫抱小皇帝跳海總共過去11年。

我們再來看看蒙古滅金用了多少年,23年。滅西夏是用了22年。

很多人喜歡講南宋積貧積弱,將相昏庸。往往因此忽略一個事實,成吉思汗發動與金的戰爭的時候,他是弱的一方,僅僅是剛剛統一了蒙古部落而已,地圖裡版面看起來不小,可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荒無人煙的沙漠,那個時候的金朝可是地處中原,擁兵百萬的大帝國,雙方的兵力對比大概是1比10。而宋蒙戰爭的時候,蒙古已經是橫跨歐亞的大帝國了。

滅亡西夏是斷斷續續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蒙古並沒有卯足勁去打,後來只是覺得礙事,且難度係數沒那麼大,才把西夏給滅了。

蒙古有多強呢,那些體格魁梧的東歐人一直被他們趕到多瑙河喝水了。中亞的一堆國家啊,什麼花刺子模,名字什麼的都不好記,也不用記,因為都被蒙古給滅了。蒙古人還喜歡屠城,還喜歡搞行為藝術,比如把頭蓋骨堆成金字塔的樣子,給中亞文化是帶來了很大的打擊。這麼強的蒙古帝國VS南宋,說實話,滅亡確實是時間問題,在冷兵器時代,蒙古騎兵就是不可一世的存在。

但是我還是要強調一下,其實宋蒙戰爭從第一次算起,總共持續了44年,中間還打死了蒙古的一個大汗,而且如果南宋用人得當,其實至少再熬死一個大汗才能被滅亡。

第一次宋蒙戰爭的主防禦者是孟珙。孟珙這個人很賊的,戰術水平極高。明明知道不能和蒙軍硬碰硬,就另闢蹊徑。孟珙通過派兵偷襲燒掉蒙軍糧草的方法化解了很多次危機。江陵之戰、黃州之戰他憑藉個人能力大破蒙古軍,而且收復了襄樊,構建了南宋賴以存活40年的襄樊體系。

第二次宋蒙戰爭,也是宋朝勝利,原因主要是釣魚城之戰,蒙哥死了,他的兩個弟弟爭奪大汗的位置去了,給了南宋喘息之機。釣魚城這個城池很厲害,被稱為軍事史上的一大傑作,釣魚臺位置高,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外面的人得抬著頭打,完全就是活靶子。位置在哪兒呢,在重慶,嘉陵江岸,一般城池最後守不下去都是因為糧草不夠了,或者水源被切斷了,開始人吃人了,沒力氣了,但是釣魚臺不存在這個問題,城池裡有一條湖通著長江,這意味著什麼,城外不管怎麼封鎖,我城內都可以烤魚吃,而且降水量豐沛,最後宋朝滅亡了釣魚城都沒被攻破。

第三次宋蒙戰爭,有一個影響了大局的人物,劉整,劉整這個人很兇的,有多兇,帶著12個人就敢搞偷襲,還把一個城池拿下了。孟珙很看重他,後來孟珙死後他也立下了很多軍功,孟珙死後他的上司變成了呂文德,呂文德不喜歡他,呂文德這個人也是個猛人,也是靠軍功上來的,但是他害怕比他厲害的人上來把他頂掉,就給劉整穿小鞋。沒辦法,眼看著翻不了身,搞不好還有生命危險,他就投降了忽必烈,獻出了要攻滅南宋,先破襄樊的政策。但是襄樊就好比大宋的角,是大宋最硬的一塊地方。為此,忽必烈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具體方法是先圍住襄陽和樊城,再重點攻打較弱的樊城,樊城打下以後再攻打襄陽,襄陽守將就是剛剛提到的那個嫉賢妒能的呂文德的弟弟呂文煥,雖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呂文煥和哥哥比還是有差距的,呂文德還是比較能打的,雖然人品差了點,打仗不含糊,呂文煥就應該算是比較能捱打的,眼看著外援一個個被打掉,他終日借酒澆愁,最後眼看著彈盡糧絕,迫不得已投降。這期間南宋5年援救了襄陽18次共計20萬人,全部失敗了,這裡面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樊城守將範天順誓死不降,自盡而亡,張貴突破重圍援救襄陽,重傷被俘,至死不降。在這之後,還有李庭芝,姜才等等。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在這一時刻有了最血淚的體現,自古以來改朝換代,能像趙宋一樣讓這麼多人為之赴死的僅此一朝。襄樊之戰結束,元軍順江東下,很快兵臨臨安,南宋也很快就滅亡了,至於後來的崖山海戰,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當然南宋滅亡並非是這一個戰爭的問題,從端平入洛起,南宋就犯過很多戰略性失誤。宋朝的滅亡逃不過一個氣數,封建王朝永遠有一個共同的命運,口頭禪來一句,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是可以很有趣。


老易說事


岳飛提十萬雄兵北伐!其中騎兵也只有幾千。但是此戰,將漢人軍隊的力量,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幾千騎兵,幾番擊敗金兵十萬!這還包括金軍,鐵浮圖(重裝的幾匹馬連在一起的騎兵)幾萬騎兵。史載,向岳飛傳達聖旨的人,為了岳飛北伐,主動承擔錯傳皇帝命令的責任。說明朝庭並沒有,讓岳飛北伐的意思和相關準備。岳飛打到朱仙鎮,幾支配合作戰的其他軍隊,就都已經撤退了。宋高宗用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飛。如果說岳飛繼續前進?就只能一邊抗宋、一邊打金兵。從岳飛被捕、被審、被害,他的“岳家軍”聞絲不動!說明當年岳飛,已經沒有兩面作戰的可能。最令人痛心的是,河北、山東等地,起來迎接王師的幾百萬民眾!後都被金人屠殺了。岳飛撤軍河南當地,幾萬群眾哭成一片。說是金人已經知道他們支援宋軍……,最終這些人也被金人屠殺。宋高宗趙構不願北伐,主要是怕金人抓走的父兄、宋徽宗、欽宗回來。史載高宗無生育能力,父兄回來,他最終將失去帝位。封建統治者只關心自己的地位,那裡還管群眾的死活……!


文廟山居


不會。

宋朝不是沒有進取心,只是失敗的多了,大家覺得與其兵敗受辱,不如各收其成。

岳飛北伐,可不是一句空話,背後要有朝廷大力支持,糧草兵械,缺一不可。

不過北伐成功,估計就止於收復東京了。

因為金兀朮會放出俘虜的宋欽宗及其子孫。

要知道,趙鉤無子,收養了宋太祖的子孫,血統上自然不行。

宋欽宗不僅是先帝,還有兒子,這法統的親近性,岳飛作為大功臣和軍隊勢力的擁有者,估計最起碼也要支持宋欽宗的兒子當太子。

而且有了宋欽宗和他兒子在,趙鉤也不敢對岳飛玩風波亭,一不小心就搞到自己頭上了。

事後,趙鉤病重,宋欽宗在一大幫復辟大臣的擁護下,搞奪門之變,奪了弟弟的鳥位,囚禁岳飛等人,並將其殺害。

數日後,趙鉤病死,宋欽宗死後,兒子繼位,是為宋孝宗。

該情節,完全照搬明朝明英宗朱祁鎮被抓後,朱祁鈺登基,于謙守衛北京,後奪門被殺情節。

不過,就算岳飛還活著,估計能和金朝對立,了不起還能攻下幽雲,但最終也會不敵蒙古。

其實射鵰裡,郭靖就是岳飛,困守襄陽,和黃蓉計較半天,得出終不可守的結論,只能死而後已。

成吉思汗,拖雷,蒙哥,忽必烈,三代英傑。

岳飛能扛得住一時,豈有繼者乎?



安殊意


真以為岳飛北伐能夠成功?所謂的“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從頭到尾,只是一個不具備實現性的口號而已。金國並不是《說岳全傳》中描述的那個軟柿子,南宋王朝僅憑藉岳飛,根本不可能完成北伐大業。

現代民間語境下的岳飛,已經不再單單指南宋的節度使岳飛,而是一個符號,一個悲情英雄的代名詞,這就使得岳飛這個人具備了神聖的光環,他是不敗的戰神,他是精忠報國的英雄,他是壯志未酬的理想主義者。但歷史上的岳飛,並不是一個符號,而死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岳飛果真戰無不勝嗎?否。

以郾城大捷為例,宋史記載岳飛以八百軍隊大破金國十萬精兵,形勢一片大好,正準備一鼓作氣,直搗黃龍,無奈趙構下令岳飛立即撤退。按照這個說法,岳飛有能力憑藉一己之力滅掉金國,至少有機會。然而,《宋史》的編撰是有問題的,因為編纂宋史之時元朝已經行將就木,加之蒙古人沒有編修史書的習慣,因此編修過程倉促,內容粗糙,其中大量引用了岳飛之孫岳珂的記載。自然,具有很大的主觀性。

根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岳飛在攻入河南之後,已經萌生了駐足觀望的想法,因為岳飛認為金國實力強大,自己取得的戰果很難守住,恰好此時趙構來了命令,令岳飛立即退兵。如此看來,岳飛本人並不認為他可以滅掉金國。《三朝北盟會編》的成書時間早,且撰寫人立場中立,可信度要高於宋史,因此《三朝北盟會編》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在宋史研究中的地位很高。

所以,後人印象中嶽飛能夠滅掉金國的印象,具有極大的誤導性。事實上,當時金國正處於上升期,以南宋的實力,是無法戰勝金國的,尤其是北伐中,平原地區作戰是不可避免的,以宋軍的弱雞戰鬥力而言,只有被金國起兵消滅的份兒。

金朝和後來元朝的崛起,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岳飛作為一個歷史長河中 的塵埃,並不具備改變歷史的能力。


庭州行者


岳飛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極低,具體看雙方實力對比就能理解。

假如,咱說假如,岳飛北伐成功,大宋內部肯定要多年混戰。

第一,岳飛北伐成功,成就不世之功,即使岳飛不好名利,但是他手下的將領,親信卻必然不會捨棄名利。大家都玩命打仗,立下滔天大功,朝廷能不封賞?一旦封賞,也就是說,岳飛手下親信,必然掌控朝廷,岳飛必然權傾天下,可以比美魏公曹操!

第二,岳飛一旦權傾天下,勢必是敵人滿天下。沒辦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時如果岳飛放棄權位,必然會遭到政敵的瘋狂反撲,岳家必然悽慘無比。而岳飛如果為了自保,繼續執掌大權,壓制政敵,勢必會背上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名,到時候天下反叛,討伐嶽賊!

第三,天下皆反,岳飛如果束手待斃,岳飛及其親信,勢必全部滅亡,到時候大宋必定血流成河。如果岳飛揮兵平定叛亂,名望繼續上升,手下親信勢必已死相逼,要求其黃袍加身,登基稱帝。岳飛不從,只能自盡,因為手下人擁戴他當皇帝,他和他的手下,已經犯了死罪,即使他不想,也是犯罪!岳飛如果從了,這就是典型的曹孟德!


熱心市民馬小亂講歷史


如果岳飛北伐成功,實現直搗黃龍的既定目標,就一定沒有金元兩個王朝了嗎?其實回答是否定的,當時的女真人和後來崛起的蒙古人在當時已經勢不可擋,女真人後來的衰落源於其自身的敗亡,而隨後崛起的蒙古人在當時已經所向披靡了。如果岳飛北伐成功,必然會改變歷史的走向,但退回北方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之間必然發生衝突,最後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岳飛北伐是難於取得成功的,有觀點認為南宋的經濟實力在當時最為強盛,這是基本確鑿的,但是南宋的軍事實力雖然優於北宋,但與草原民族比較還是有差距的,這個不是兵種與士兵素質的比較,而是整個軍事體系的比較,南宋沿襲了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加之重文輕武的傳統,使南宋的整個軍事體系存在嚴重的問題,而且再加上內部的腐敗與傾軋,即使岳飛北伐取得一定的成功,草原民族的崛起不過推遲一段時間而已。



ZjK東北Ren


岳飛北伐成功不僅取決於岳飛雄心壯志,而是關鍵在宋高宗的戰略思維和支持北伐力度。如果趙構堅決支持北伐,排斥秦檜等投降派,傾南宋傾國支持岳飛,韓世忠等向北進攻,直搗黃龍,收復燕雲十九州機率很大。恢復漢唐疆域,維持宋,金,蒙,三國並立的局面。等到成吉思汗崛起時候,蒙滅金後,宋蒙對決時,宋依然檔不住蒙古鐵騎衝擊,敗亡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在宋收復煙雲十六州之後,宋朝的實力遠大於金蒙,如果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改變重文輕武的惡習,積極備戰,分劃蒙古貴族,自然沒有蒙元入主中原的機會。因此假設歷史,一切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