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镇江哪家锅盖面好吃正宗还不贵?

秦淮河畔散淡人


可能是调料关系:如醋酱料有关等方面


用户3764555985787


到南京第一天,参观完30万死难同胞纪念馆今天步行数量已达25368步,就近找了个酒店,头刚挨到床就睡着了,一睡就睡了两个多小时,身体恢复了一小半,还是拖着仍然沉重的脚步走街窜巷寻找美味。

这里晚上吃的烧烤摊最多 ,而且是羊肉烧烤,第二就是主打固城螃蟹概念的,还有几家牛逼名字的味鸡,看见没几个顾客也放弃试试的念头 ,最后选了一家当地食客比较多的锅盖面,在菜单上找个自己从没见过名字的六鲜面。

面端上来我仔细看了,六鲜应该就是六种臊子———香肠、火腿肠、猪肝、瘦肉、木耳、鸡蛋,打底的是豆芽和上海青,面上浮了一层香葱花。开吃之前,先喝了一口面汤,没有淮扬这边的咸酱或甜酸,和我们清汤面味道几近相同,但葱味过重压制了其它味道,我期待的六臊混搭的复合香味也归顺到葱味了,记得陆文夫的《美食家》描绘苏杭每天早晨吃头汤面的要求,汤宽青重,但青要过桥,青重就是香葱要多,但不能直接洒进面碗,要用小碟装上,食客自己慢慢放,这个就叫过桥。说起臊子多,成都奎星楼街中间和吉祥街相通的短巷里有一家熊大姐豪华面就是五种臊子,味道一般,但食客吃的是豪华两个字,所以生意爆好,成都夜食里已有85一碗的劳斯莱斯炒饭了,后面会出现布加迪威龙面不。

有一次,几个兄弟伙在遂宁吃一家张肥肠面,有加节子鸡蛋的,有加酸菜鸡杂,最后来的闷墩儿:老板,二两面,加所有的臊子!把老板脸整得稀乱。

回头说今晚的面,吃了几口就不吞了,于是我喊了声:老板,红油海椒。老板一脸懵逼,我忙改口来瓶冰冻啤酒,中医说冰冷食物败胃口,我自己的经验是这种说法有点拘泥五行想当然。



一个人走夜路不吹口哨


哈哈,我来推荐一家。本人在镇江四年大学,三年工作,当年吃了大街小巷好多面馆,现在推荐两家,一个老市政府边上小弄堂里一家,具体名字不知道,现在还在否不知道。还有一家在学府路上,机电学院边上,名字叫品鲜面馆,08年开业到现在,我每次回镇江必去吃一碗[呲牙]。


hongchuanzhou2


我是镇江土著,吃遍了镇江的大小面店,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锅盖面的区别在于各家熬制的酱油

外地游客到镇江吃面都会问哪家正宗,其实,锅盖面没有正不正宗的说法,酱油才是每家店的灵魂。每家面店的酱油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是用各种香料加镇江恒顺酱醋厂的酱油熬制出来的,味道各不相同,各人各口味,所以各家店都有固定的吃客粉丝,如果问镇江人哪家店正宗,保管10个人能给你8个答案。镇江人可不在乎哪家店正宗,在乎的是面条的口味。

价格由浇头定,丰俭由人

关于锅盖面镇江有句老话:面锅里面飘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锅盖面名字的得来就是因为锅很大,锅盖很小,煮面的时候锅盖飘在水面上,盖着面条,这样煮出的面不泄,筋道好吃。老镇江人吃面从不用一次性筷子,习惯用店家的木筷子,叫完面第一件事就是拿了木筷子,伸到沸腾的面锅里烫一下消毒,如果你在面店看到这样的顾客,那他一定是老食客,比如我这样的,哈哈。

锅盖面常见的浇头有腰花,长鱼,也就是黄鳝,香肠,猪肝,肉丝等等,都是店家现切好的新鲜食材,客人点了哪种面,就把这样食材放入漏勺,再抓一把大蒜,韭菜,生菜之类的配菜,一起用漏勺放面锅里烫熟,此时面条也在面锅里翻滚,等食材烫好了,面也好了。

肉圆,大排,肥肠,肚丝,牛肉这些卤好的浇头则无需汆烫,直接从卤味锅里舀出倒在面上。

锅盖面的价格是根据浇头定的。现在最便宜的锅盖面是香干面和鸡蛋面,价格在6到8块,镇江人常吃的是腰花和长鱼面,腰花面13左右,长鱼面15到20,肉圆面,镇江人叫占肉面,也很受欢迎,12块左右,丰俭由人。下面来说说面店的选择。

镇江有名的面店

古更楼巷后面有两家面店,一家好再来一家邵顺兴,好再来的生意更好,每天早上人满为患,很多外地人开车来吃,好再来开到中午,绍顺兴晚市也做,所以有下午到镇江的游客可以去绍顺兴吃。

大西路的老赵面店,同样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本地人也多,地方小,最好避开用餐高峰,不然就只能端着碗吃,没位子。

镇方记锅盖面,老板挺有魄力的,在镇江开了很多连锁店,我挺喜欢他家的酱油,每次吃会多加一勺,环境比老牌的锅盖面店好,因为是连锁店嘛。

张二面店,肉圆超级大,是他家的特色,面也超级多,老板娘嘴甜客气,想吃大肉圆的外地亲朋我都会带去这家店吃。

花山湾特色面店,名不见经传的小店,没有外地游客,都是附近街坊去吃,价格实惠,很多年前我人生中第一碗腰花面就是在他家吃的,他家的腰花很嫩没怪味,肉圆也是家里的味道。

周阳阳野生长鱼汤面。以干拌面为主,长鱼汤用小碗另盛。镇江的干拌面吃了不少家,这家我很推荐,汤浓郁不腥,鲜美,面用葱油拌的,很香,价格略贵,23一份。

还有几家在镇江也挺有名的,如像大华,镇南面馆,小冯面馆,作为镇江人怎么能没吃过呢?不过,上次去大华吃腰花面,腰花没烫熟,吃的时候发现血丝,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镇南面馆的面煮时间太长,边吃边胀,最后全胀烂了,很多人推崇的小冯家的肉圆,我嫌肥肉太多太腻,所以嘛,还是那句话,各人各口味,大家随意哈。

外地游客来镇江吃面要注意时间

名气大的面店都只做早市和午市,开到1点左右就打烊了,吃面要赶早。不建议在景区的面店吃,都是外地游客,本地人不会去,镇江很小,从景区出来,打个的10来块钱就能到上面这些面店,这些才是本地人常去的店。


看小明


虽然住在镇江,长期生活在镇江,也很喜欢吃面条,但说句实话真不知道哪家店的面条特别好吃!城南城北,城东城西,网上吹的,别人说的,什么“老赵”“城南”“大华”……等等,都吃过,我反正觉得没有哪一家能让我值得向别人推荐。

我的观点是这些店家的面条“不本色”!

想想以前年轻的时候,那时还不叫“锅盖面”,而是叫“光面”或“阳春面”,也没有“浇头”,随便走进哪家小面馆,二两面一根油条,那个滋味,今天真难找。现在的所谓“锅盖面”靠的是“汤料”和“浇头”,据说每家都有“秘方”,但我却真的吃不出以前的那种感觉!如果非要我推荐,我宁愿推荐梦溪路公交站台附近的“大金牙”面店,天天早晨排队买包子人特多,她家的面,还有点过去的味道。

我现在住丹徒新区,每天早晨也必吃面条,十分钟爱宝堰的“干拌面”,尤其是丹徒行政中心旁边的一家,叫“博宇面馆”。是宝堰的两姐妹开的,那里的面条没有市区的“锅盖面”名气大,但吃的人却是非常多,从早晨到中午,很多时间店里的桌子都是没有空位的。她家的面很简单,但也很讲究。简单是“汤料”没什么特别的,“浇头”不是在面锅里烫的。讲究是,每次只下一碗面条,不像市区“锅盖面”用大锅,一次就下十几二十碗面。她家的锅不大,面都是一碗一碗下的。宝堰面条特细,所以每次都是一把(一碗)生面条,锅里一扔,也就是烫一下,面就熟了,捞出后,加酱油猪油一伴,非常鲜香韧爽。(据老板介绍她家的猪油都是在宝堰农家精挑细选的,特别香)都不要“浇头”,就非常好吃!

我基本上天天都在那家吃,老客户了,而且经常买她家的“大排”和“猪油”回家做料理用。


boulder1


北固山马路南边的小冯面馆 本地人排队吃 甚至看见金发碧眼洋美女也爱吃 那个斩肉丸子用镇江本地人的话是粉嫩粉嫩的真好吃








正举弟弟


可以去大西路人民街的老宴春(注意一定是这家店),镇江传统风味保留的还是不错的。同店推荐:白汁鮰鱼、响油鳝糊、蟹黄汤包、镇江肴肉、镇江醋排。

无酱派的代表很多,而且一直都是主流口味,所以不用赘述。知名的有:

镇南面馆:总店在南门货运站附近。主推牛肉面。

柏三嫂(山门口店)、老赵(大西路)、卜家(中营街店、江滨新村店)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酱派往往没有配菜,只有青蒜,取而代之的是酱油之余还在碗里多放一勺秘制肉酱。其实你也可以称它们为——邪教。这种面口味往往较重,隔着面汤油有一层厚。但重面条的质感,下出来的面整齐、劲道。

有酱派的代表是曾经电力路上的一排面馆。辉煌的时候像毛头面店一上午能下近千斤面。现在拆迁之后也已经七零八落,走向没落(又叫邪不压正)。还记得以前偶尔能去吃上一碗面简直是幸福。

毛头面店:电力路迎江桥最有名的面店,曾经一座难求,每天面店门口一溜烟蹲着吃面的。拆迁后几经周折搬回了电力路(川福楼旁边),但口味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应该是酱的调制出了问题),老板也不知为何。现在已经转手,口味嘛,吃了之后想删掉这家店。

小冯面店:曾经毛头的竞争对手,现在搬到长江路港务局旁边,这是风味保留的很好的一家,因为毛头口味的下降而上升至第一。斩肉面是一绝。

小鸡锅盖面:曾经毛头的邻居,他的红火可以说是占的毛头的光。往往毛头家人太多或态度不好大家就到小鸡吃了。现在在解放路新宴春对面。

大华面馆:“大华”这个名字在老镇江真是人尽皆知,镇江是中华民国时期江苏省省会,大华剧院、大华饭店以及一颗颗梧桐树见证了江苏省第一条柏油马路曾经的繁华。

大华面馆开在了落寞的大华剧院门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两年发展势头很猛,口味没以前那么咸了,食客常在旁边买一根油条,悠哉悠哉,也是一番风味。

关于浇头:好多朋友私信问我什么浇头最正宗,我想说不存在,你喜欢啥就吃啥,但老传统是肉丝面,这就像天津茶汤老传统是高粱面一样。


小小影视厅


八分钱一碗的时候才是最正宗的。

锅盖面最早叫伙面,古代兵制,十人为一伙,相互之间称伙伴,吃同样集体的伙食。伙面就是随着北方士兵或北人南迁镇江而伴随而来,并将古老的手工制面技术和工具(有些在北方地区已经失传)保留至今,是手工制面的活化石。

正宗的伙面(或叫小刀面)是江南传承最久的面食,保留着在其他地方已经消失的、比较完整的古老的面条制作工艺和工具:跳面(广东竹升面、四川银丝面也保留这种工艺)——木杆或竹杠压面、在粗竹篾排上擀面、小刀(实际上十六斤重的鲫鱼背切面刀)切面、竹编漏勺捞面,手工做十斤正宗的伙面需要耗时2个小时。能做正宗的伙面(或小刀面、锅盖面)的师傅很少了,所以绝大多数锅盖面店可能用机制面,在锅盖、调制酱油上下功夫了。

北方人应该很庆幸镇江保留这种古老的源于北方手工技艺(在北方已经失传),使得他们能够享用他们祖先一样的大众面食。

过去镇江餐饮人员对美食制作非常细致考究,不惜费工费时,即便是路边小摊也是如此。附图为清末民国初年镇江街边小贩肩挑柴火馄饨摊。



Boyee2


京口區南门大街镇方記锅盖面馆这家老板不简单,从十五年前租用一间面积不到16m2连灶台代二张餐桌起家创业的,可算是小米加步枪扁担加萝匡发展至今市区和郊区拥有数家的镇方記锅盖面连锁店,镇方記锅盖馆既有镇江特色的水面,也有小刀面,口味独特,光南门大街店每天需要水面少则230斤至250斤包括小刀面,他在南门大街店面积有近250m2现在租用,他的面馆下的面真是口味独特。目前在镇江市学府路江蘇大学附近,丁卯桥路,京口路,丹徒新区,丹徒区三山镇,镇江新区大港镇,句容市白兔镇,等地都有镇方記锅盖面分店。


用户79733752983


当年没有味精,只有酱油。那个年代尝点猪油味就感觉香的不得了,吃啥都香啊。年代不一样了,人的嘴巴也不一样了。失去的往往都是最美好的,因为永远得不到了。我们不停地向前走。只要过去拥有的都是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