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知了猴一只能卖几块钱,可以人工养殖知了猴吗?如何养殖?

农夫也疯狂


知了猴是一种地道的农村美食,有些地方叫爬叉,我们这里也叫解了龟。每年到了夏天6月至8月份就是逮知了猴的季节,记得小时候知了猴特别多,拿个手电筒一晚上都能逮几百个,特别爽。但是最近几年,不知道是因为砍伐树木导致环境破坏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知了猴明显减少了。以前到了夏天,农村都是金蝉的叫声,现在连金蝉的叫声也变少了。去年我和媳妇两个人拿着手电筒,竹竿,逮了一晚上就逮了一个。好尴尬。以至于现在到了夏天干脆不逮了,直接去买来吃。



我们这现在商店都会收购知了猴,8毛钱一个,商店一般用来做菜品或者大席使用。如果我们去买是1.5元一个,感觉特别贵。但是为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每年还是会买上一百块钱的知了猴回家油炸吃。

不知道你们那里知了猴多少钱一个,我觉得我们这卖的太贵了。

人工如何养殖知了猴?

因为野生的知了猴越来越少,饭店大席的需求量又越来越大,所以人工养殖知了猴就成为了一种趋势。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人工养殖知了猴的方法。

一,获取种源

知了猴的种源可以直接野外获取,也可以在专业培植知了猴种源的商家购买。野外采集一年四季全年都可以,但是9月份是最佳时间。只需采集金蝉卵枝即可。

二,种植知了猴

要选择一块无污染土质松软且有大树覆盖的场所,将孵化出的幼虫投放在养殖场内,离树根一米左右,深度半米左右。知了猴整个生长周期要持续2—3年,繁殖周期较长,需要做好预算。

三,收获知了猴

每年6月份就可以对成熟知了猴进行收获,进行加工销售,或储存。

知了猴好吃,价格却不便宜,每年也只能少买点尝尝鲜,现在已经没有了小时候亲自抓知了猴油炸的感觉了,可能是因为每次逮的太少了吧。


牧野小志


知了猴这几年确实价格不错,不过随着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野生知了猴大量减少,而现在在很多地方就实现人工养殖了,随着我们对于知了猴的习性掌握,想要人工养殖不太难,不说别的村里面就有人在人工养殖知了猴,具体养殖步骤也有所了解。


养殖知了猴步骤

寻找知了猴卵

一般在知了猴产卵后,我们可以寻找树枝上的枯枝,只要是被知了猴产上了卵,树枝便会枯萎,在野外非常容易识别,我们可以折断树枝,一厘米左右的白色卵就是知了猴卵了。

“种植”知了猴

我们在树林周围不远处“种植”知了猴,具体做法为,在树木一边挖上十厘米左右的坑道,直接将含有知了猴的树枝放在里面,然后将土壤封好就可以了。

收获知了猴

知了猴的品种不同,生长周期不相同,一般的知了猴生长周期在四年左右,在每年的六月份下旬,知了猴就会陆陆续续出来,很多朋友们说知了猴不容易捉,其实很容易我们可以提前做准备,在每一颗树的一米处缠上一圈胶带,知了猴爬不上去,都会聚集在一米一下的树木主杆上,就非常容易捕捉了。


知了猴确实很赚钱,但是由于它的生长年限太长,所以选择养殖它的朋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知了猴成熟期时间段,一般在八月初就停止了,所以虽然知了猴价格贵,但是收获时间短,而等待时间长,准备养殖知了猴的朋友,一定要提前有心理准备!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我是阿坤,专注三农!欢迎关注!

阿坤乡野说


知了猴学名叫金蝉,我们这里人叫姐流猴,主要生活在地下,以吸收树木的汁液为生,一度被专家视作害虫,如今成了人们的一道美食,特别受消费者的青睐。知了猴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蛋白质含量非常的高,尤其是蝉蜕对眼部疾病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过去,知了猴都是野生的,一到夏至知了猴特别的多,爬到了树上变成了知了,我们这里叫姐流,一旦温度达到了26度,只要是晴天就叫,不管黑夜和白天。有一首歌《童年》中有一句歌词:知了声声的叫着夏天……就让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回到了顽皮的童年。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逮知了、知了猴成了童年夏天的一部分。

目前知了猴每一只市场价1.05~1.1元/只,到农村收购知了猴的价格为0.5~0.55元一只,比去年每只知了猴价格上涨了0.05元。随着人们的大肆捕捉,野生的知了猴不多了,但知了猴的价格不断上涨,这也引起了一些人开始种植知了猴,也就是实行了人工养殖知了猴。人工养殖的知了猴逐渐增多了,价格也便宜一些,每只知了猴0.45~0.5元。目前人工养殖的知了猴的技术非常的成熟,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选择好养殖知了猴的地块和树林。

要选择向往的地块,沙性土壤最好,地块里要种植树木,一般以杨树、柳树、法桐、榆树、果树等,树木相对来说要大一点,至少5年树木,这样根系发达,融资养殖知了猴,保障知了猴的食源。但地里不能使用活剧毒农药。

二、采集知了猴产卵的枝条,作为种源。

知了猴到了夏至过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爬出地面,变成了知了,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上树枝条上产卵,产卵以后进行收集知了产卵的树枝条,然后进行培养。一般是把枝条放在潮湿的塑料棚内,一个多月的时间,知了卵就变成了知了幼虫,是一个白色的小虫。一个枝条知了一般产40~50个卵。当然,也可以购买专业人工繁殖的知了幼虫,每亩费用在500~700元。

三、知了幼虫的种植。

把知了幼虫培育好,然后把整个树林用水漫灌,或者大水喷灌,让地面上没有淤水。在午后温度相对比较高点,一般在20多以上,然后把知了幼虫放在树的周围,这需要根据树的大小放多少幼虫,一般一分地2000~3000只为佳。放好的知了幼虫就会主动爬入地下。这种方式种植成活率高,如果向地下埋带有知了卵枝条,这种成活率是非常低的。

四、地下知了幼虫的管理。

一旦种植好了知了幼虫以后,不晚向地里喷洒任何农药,不要让地里存水,也不要太干燥。冬天可以在地面上覆盖一些农作物秸秆,以保障知了幼虫安全越冬,防止温度过低冻伤知了幼虫。但一定要到春天来了以后,树底下没有腐烂的农作物秸秆尽量的清除干净。



总之,今年的知了猴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价格平均在0.55元/只。质量是可以通过人工养殖的,通过以上吃掉人工养殖的方法,成果率是非常高的,每亩的收入一般在3万元左右。而且一次种植多次受益,但是知了猴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平均2~3年。当然也要做好知了猴的天敌防备,比如说是蛤蟆青蛙等等。


宗元三农堂


现在是金蝉大量出洞上市的时候了,目前来看野生的金蝉数量越来越少了,大面积养殖金蝉在河南和山东交界地区已经司空见惯了,养殖金蝉绝对是当下个未来农村养殖非常有潜力的项目。

记得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每到麦收结束后就是找金蝉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吃过晚饭就去树林和田间地头去找金蝉,一个手电筒、一个放水的小桶就是整个夏天夜间的装备了。再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一个金蝉饭店的收购价格是0.8元一个,一个夏天下来找金蝉的收入还是相当客观的。目前的金蝉市场基本都是养殖的了。现在的收购价格平均一个在1块钱左右,而饭店加工后再出售就要翻倍了。



现在养殖金蝉的技术门槛早已经被解决了,往上也有兜售含有金蝉卵的枝条,一般来说金蝉喜欢树皮较薄,含有大量水分的杨树、柳树、苹果树、桃树、梨树等等,所以有自己果园的可以考虑除了种植果树外再发展金蝉养殖业。具体可以买一些已经下了金蝉卵的枝条在果树下面挖30-40厘米的坑,把枝条埋起来,表面撒上水让土壤湿润起来。一般经历过2年的周期就可以出金蝉成虫了。在这个阶段对于果树施肥和打药来说要严格防止对金蝉幼虫的杀灭,杜绝因为使用农药化肥造成金蝉卵被污染。



以上就是浅谈回答了关于金蝉养殖的一些常识,欢迎大家多多指点。


鲁北老于


在农大老家农村,目前正是捉知了猴的最好时机,因为知了猴的时效性很短,也就是一个来月的时间,就会逐渐的少了,因此,捉知了猴也要趁早。目前农村捉知了猴确实也并不全是为了自己解馋,还会把知了猴作为商品进行出售,这一个季节还真能卖不少钱。


一、知了猴的商业价值

目前在农大老家这边的知了猴可以卖到一块钱一个,还有专门到农村收购的,他们通常价格给的不高,也有八九毛钱一个的,这些收购的人员,把收购的知了猴再集中起来出售,能赚一个差价,别看就这样一收一卖,一个并不起眼的知了猴,有的人就这样一个季节就能赚两三万元,去年在我当地就有新闻报道过相应的事情,这对于没有外出打工的人,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二、知了猴的养殖风险

就是因为知了猴成为了人们的美食,其市场也出现了火爆的场景,不少有前瞻性的人,就考虑到了知了猴的人工养殖。知了猴虽然说可以采用人工养殖的方法,但其生长周期比较长,在其生长周期内,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比如知了猴养殖从掩埋卵枝,到知了猴出土需要大约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大雨或寒冻等,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养殖风险。

三、知了猴的养殖方法

1、收集卵枝

知了猴的养殖方法。首先要有闲置的林地作为养殖场使用,最好的养殖土壤以沙质土壤为宜,沙质土壤的通透性、渗水性好,是有利于知了猴地下生长发育的。然后就是收集知了的产卵枝,知了通常会把卵产在树枝内,凡是被产过卵的树枝很快就会干枯,在大风等天气的影响下,折断后掉到地面上,可以从干枯的树枝上看到像针孔似的眼,这就是知了卵。

2、卵枝孵化与掩埋

把收集来的知了卵枝剪成段,成捆竖放或横放到铺沙的盒子内,要经常使用喷雾器喷水,保持土壤的湿润,通过高温让卵进行孵化,当发现有若虫开始活动时,既可以进行掩埋入土了。林地的树木周围土壤经过深翻后,把孵化好的枝条挑沟掩埋到土壤内。掩埋是需要离开树木大概一米左右的距离,掩埋的深度在30~50公分之间,掩埋的土层内要保证土壤的湿润。


3、天敌的防范与收获

在知了猴的收获季节,需要防范知了猴的天敌,比如黄鼠狼、刺猬、老鼠等。为防止知了猴爬的太高,不方便捕捉,可在树木的1.5米高度左右,用透明胶带缠绕大约20公分的宽度,利用透明胶带的光滑,让知了猴爬不上去,方便捕捉。

以上是农大所了解的关于知了猴的商业价值,以及其养殖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