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孔子的学生颜回是个怎样的人,怎样做到那样的心境?

素心小丹


在我看来,颜子首先是一个注重品德的人。

儒家讲究的是立德、立功、立言,颜回就是一个立德著称的人,被称为“复圣”。孔子称赞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善哉回也”。颜回从不发脾气,总是待人谦恭有礼,兼且洁身自好。有一次,他的同窗为了考验他,把一锭金子扔在地上,颜回路过的时候,把金子捡起来,写了一行字,然后又放回去,这件事,使得同窗们更加佩服颜回。颜回为人谦逊低调,忠厚宽仁,所以才能够使众人诚服,位列七十二贤之首。

颜回,是一个有崇高追求的人。

《论语》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这说明他是一个修养自身,追求崇高境界的人,这在今天看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不愿入仕,而注重教育,向世人传播仁义之道,帮助孔子整理典籍,编纂《六经》,在整理过程中,呕心沥血,以致劳累过度而死。

颜回是一个聪敏好学的人。

颜回虽然看似忠厚愚笨,但这是因为他内向寡言、谦逊低调的缘故,但其实他聪颖过人,连子贡也自愧不如,孔子称赞他“闻一而知十”,大智若愚,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以致于他的学问日益精深,品德更加完善,在众弟子之上,所以才能列弟子之首,被后世称为“复圣”。

颜回,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行,着重推行仁德,修养自身,克己复礼,所以才能够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今人要想达到这样的心境,就需要做到俭以修身、静以养德,磨炼心性,克己守仁,能够像圣人一样追求崇高的理想方能达到。


管中窥古今


颜回,春秋战国末期人,出生在鲁国都城,一个名叫陋巷的地方,过的是平民百姓清苦的生活。颜回13岁跟着老师孔子学习,他尽管性格略显木纳内向,但是为人极其虔诚善良,悟性也极高,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很高,老师对他也极其赏识,跟着老师孔子学习了七八年就学有所成了。

那个时代诸侯割居、列国纷争、民生凋敝,天下很不太平!如果凭着他的渊博学识和知名度,颜回完全可以在任何一个诸侯国中,谋得一官半职,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或者他也可以隐于市井,明哲保身,靠他的学识教几个学生,也可以丝毫不用为生活担忧!

但是颜回没有这样做,他不计代价、甚至不留姓名,帮老师整理教育专著;还不顾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紧紧追随者导师孔子,于乱世中周游国,以“礼"、“仁"、“信”的核心思想,游说各国王侯、士大夫,以期各国停止战乱,以和为贵,还天下以太平,救民众于苦难!颜回和老师还开办讲习班教育民众。

颜回与孔子

长时间的操劳和奔波,加上营养不良、积劳成疾,极大的损害了颜回的身体健康,但是尽管遭受病痛折磨,他仍然矢志不渝,为她心目中的理想和教育执念而不懈努力!最终不幸,英年早逝!

颜回就是这样一位忠于教育理想,而宁愿牺牲个人一切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也因此被老师孔子推举为,最有成就的72名学生之首!几千年来被人们尊重爱戴。

反观现实,作为教育者,除了应该学高为师,更应该德高为人,应把高尚的品德放在第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真正为国为民的民族脊梁!

世界未来竞争在于教育和科技,当今我们国家日益繁荣强盛,让教师不再清贫安心教育,已经是国家意识。教师没有生活后顾之忧,全心全意育人,是我们应该做的!


荒原十禾


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与父亲颜路,同为孔子弟子。在孔门中德行第一,人称“复圣”,是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也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孔子学生中有贵族如孟孙何忌、南宫敬叔,是鲁国掌实权的大夫孟僖子的儿子;有富可敌国的,像子贡;有做大官的,像冉求;而颜渊是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甘于淡薄,乐于求学,一生不离孔子的贫民学者。人中稍短,表征寿命只有四十一岁,过世的消息让老师痛哭地说:天丧予!天丧予!祭吊时又痛哭逾于常情,可见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是无人能比!


他看似愚者,实是大智,因为他知道学习圣道的方向就是要生起仁心,并且得到孔子三月不违仁的赞叹。他的智慧屡屡达到空灵,他的学习是默而识之的,能力培养于无形,外相上却让人看不出。《韩诗外传》赞叹他有禹稷之才,然而他懂得在时机上进退,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对圣道的体悟连最有才华的子贡都自叹弗如说,我闻一知二,他闻一知十。老师也对子贡说,我与你都不如他,他是所有学生中得到老师最高的肯定。

他对老师(孔子)也是相知最深,师生情同父子,患难荣辱与共,是弟子们中最了解老师崇高的内涵,赞叹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体会老师的道无所不在,接受老师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循序渐进地引导。

他跟随着老师周游列国,跟着老师同甘苦共患难,曾经在卫国匡地危难之时,师生被冲散,老师找学生的心非常急切。找到时,老师激动又兴奋的说:我以为你死了。他相信自己具传承的使命,也幽默的回答:老师在,回怎敢死?师徒相知之深,由此可见。这样向道、好学、谦怀、善于思惟,有仁心、有智慧、有能力、知时机的孔门高弟,真是不可多得,也是我们后代学习者的真正榜样。


九大山人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幸亏有颜回,才使得孔子与儒家之仁不至于过于堕落。孔子弟子真得其精髓者不过二三子,颜回第一,却早逝,否则,中国大概也可以有与古希腊师徒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相媲美的机会,可惜颜回早逝!其余弟子皆不肖,真得其传之二三子,曾点死于孔子之前,唯余詹台,却不得孔子赏识,此后孔子一脉式微。


御前带刀侍卫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欢颜回呢?

孔子与颜回画像

首先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凡事老师一般都是喜欢好学的学生,从颜回死后孔子痛哭说,颜回死后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可见作为学生颜回是非常好学的。颜回不仅仅学习刻苦,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但是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但是往往表现的有点大智若愚。孔子就曾经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贡也称赞颜回聪明,说颜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却只能是“以一知二”,一个学生既好学又聪明,怎么能不得到老师的喜欢呢?

再者颜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孔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家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于是很多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子游与子贡这样的大弟子也动摇了,只有颜回是孔子坚定的支持者,颜回认为老师的大道不行是因为那个世道出现了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也就是说君子之道在混乱的世界里得不到应用,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因为世道不好。这样一个理解自己的坚定的支持者,孔子能不喜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颜回是一个按照孔子所教导的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可以说完全符合了孔子对于“仁”的要求,所以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归于颜回,这样一个按照孔子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的颜回,孔子能不喜欢?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孔子喜欢颜回是必然的,如果我是颜回的老师也会喜欢颜回这样的学生。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孔子画像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可以说颜回是符合儒家标准的大贤,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是孔子的崇拜者,是能够将孔子的儒家理论学以致用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才最喜欢颜回,甚至开玩笑说,如果颜回家里富裕的话,愿意给颜回做一个管家,可见对其喜爱。

颜回画像

说到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个需要说的就是,颜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正是因为聪明所以对于孔子教授的理论没有任何疑问,能够完全的吃透,所以从来不提问,甚至孔子都怀疑颜回是不是非常愚笨,不会提问。但是经过观察,孔子消除了自己的疑虑,原来颜回完全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的,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大哭,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又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孔子评价其“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完全不被贫困的生活所困扰,只要是能够每天有所学,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精神愉悦。

颜回又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输冠在颜回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错的情况下,还是毫无异议的将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别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对孔子的尊重,即使是心里有疑惑,也不去拂逆自己的老师,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都做不到。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一个贤德的人,从上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见到一斑,颜回的生活态度是使得现代的很多人学习的




林意诗语


一个妈宝男!

一个死忠粉!

一个乖乖听话的人!

他的一生除了顺从以外,还做过什么事情呢?好像只是喊了几句口号,然后抱着理想住在破房子里。

贫贱不能移,他做到了。至于富贵能不能淫,不知道!威武能不能屈,也不知道。反正这是一个没有做过什么具体事务却偏偏被冠以道德君子的人!

一个人什么也不做,只要固穷,就是好人,就是有德之人,就是高尚之人?这个道理听起来很没有道理的样子!对文学,对历史,对百姓,对社会,对国家,对地球什么贡献也没有做过,竟然可以高居孔庙,果然鸟不起!

是个人就喜欢听话的乖宝宝,孔子也不例外。所有的父母,所有的老师,所有的权臣,所有的将军,所有的皇帝都喜欢听话下的儿女、下属、学生或者是臣子。

至于你有没有本事,能不能像子贡一样解决困难不重要,能不能像子路一样明察秋毫不重要,能不能像冉求一样精于战略不重要,能不能像子贡一样积累财富都不重要。

我不需要你有本事,我只需要你听话!

听话就是最大的本事!

这是中国领导体系中的光荣传统!

我一直比较纳闷,喊个口号,赚不到钱什么时候成为贤德的最高标准了!弄得三千年来大凡奸臣都把忠君爱国喊得震天响。比如那个叫海瑞的痴人,除了忠心清廉以外还做过什么务实之事?

结果就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一个文人只要穷并且不去当官就是品德高尚,就是当世大贤。弄得千百年来,动不动就把服务于劳苦大众解救万民于水火的机会让给了乱臣贼子。

一方面埋怨世道昏暗,一方面却只是埋怨,高举“穷则独善其身”的牌坊长吁短叹?

这种人有什么用?安不得邦,定不得国,济不得世,抚不得民,杀不得敌,平不得逆,写不成文,赋不成诗,上则让父母受苦,中则让妻子受累,下则下让儿女受穷。愧为为子,愧为人夫,愧为人父。

漠视百姓苦难,为不仁。

逃避社会责任,为不义。

不顾济世安民,为不忠。

不让父母安享,为不孝。

一个人混到如此地步,竟然还能称之为圣?


亦有所思


“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就是颜回的学习态度[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还住在简陋的巷子里,由于辛劳勤奋头发都白了,他虽然小孔夫子三十岁,但却英年早逝。有人问孔子:“你的这些个学生当中谁学习最勤奋呢?”孔子回答道:“颜回好学,但是他很久以前就去世了,现在没有好学的学生了”。

我们生逢太平之世,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却仍有太多的郁闷;颜回贫困窘迫,多病短寿,又生不逢时而处乱世,可他内心却喜悦充满。这就是凡人与圣贤的差距。圣贤并非天生,凡人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也能达到圣贤境界。当然,这需要配合以正确的方法,及将其贯彻到底的决心。颜回乐学好问,从老师那里求得“克已复礼”的方法,立即依之实践,并最终因此体证了儒家的最高境界一“仁”,完成了自我精神的升华、净化。他那远超常人的豁达心境,即是这博大境界的流露。什么是 “克已复礼”呢?简单的讲,就是不断反省内心,扫除其中不符合道德、情理的过度欲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什么“克已复礼”能使人“归于仁”呢?按照儒家的观点,每个人的心中本来具有圣贤的境界,只不过在追名逐利时生起的欲望覆盖了它。一日我们幡然醒悟,将心力由驰求外物转为返观自心,即可分辨出这些欲望,进而扫除它。扫之又扫,欲尽情空,本有圣贤境界自然显现无余。有人会觉得:为成圣贤而放弃眼前诸多现实的享受,不是太得不偿失么?可心平气和地想想,我们最终所求,不正是快乐吗?而圣贤之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个人虽拥有名色财势,却不快乐,他是否算是幸福?又是否算是成功呢?我们中有些人拥有财富、地位的,希求更多更高;已经够多够高的,则担心失去;不担心失去的,又觉得空虚,没有一刻不在烦恼中。如此说来,我们所珍视的名利带给我们的快乐,远远不及短命、贫困的颜回从圣贤之境中得到的!

另外,达到圣贤之境界确实要扫除对财富、名位等的过度欲望,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财富、地位等本身。颜回安贫乐道是圣贤,孔子求闻达于诸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样是圣贤!因此,他们的境况虽不同,却同样获得了内心的康宁!


历史的影


颜回,字子渊,孔子最推崇的弟子,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世尊为复圣,被视为可以继承孔子衣钵的人。

那么颜回是一个怎样人呢?为什么享有那么高的赞誉呢?通过《论语》中的记述,我们可以

一探端倪。

其一,好学。看孔子与哀公的一段对话如下: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在这段中不但肯定了颜回的好学,同时对于其道德修养也予以很高评价。“不迁怒,不贰过”德业修为可能我们一辈子也做不到。

其二,怀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论语.颜渊》章节的开始,把它定义为“克己复礼”。通过孔子与颜渊的对话,可以看到颜回不但学习了,而且去做并做到了。因为在别的地方,可以看到相关的记述: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可见颜回得到孔子的赞赏和高度评价是有原因的,也说明颜回确实得到了孔子的真传。

至于怎样做到的,可以看一下论语开篇的学而这几句总纲。这几句都体现了为学的境界――乐,以至到后来亚圣孟子有了天下三大乐事的感概。

在这里只能尽己愚见,粗略归纳了一下。如果大家能将论语细致,耐心的研读,相信从中会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感触。自从有幸拜读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后,感慨太多,也难怪赵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传承大国医道


1、颜回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2、颜回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3、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4、颜回是一个称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称得上“复圣”称号的人,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仁德的人。

5、孔子评价颜回说,讲学的时候颜回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愚笨,但是后来发现颜回不仅仅能够理解孔子的精神,还能够发挥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天赋。



欢聚一家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