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前3个月基本上所有的行业收入都受到了影响,会影响下半年的整体收入吗?特别是房价?

一直奔波的冷


答: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很多本来就风雨飘摇的企业致命一击。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企业恰恰这个机会,起死回生,在商言商每一次灾难后面就会有商机。

那我们来盘点一下:

借机发展的行业

1.医疗设备,医疗用品以及医疗相关的周边行业。

2.防疫行业,包括各种消毒,口罩,体温枪之类的企业。

3.这些企业或者行业的上游供应链,下游代理商都是整个利益链的受益者。

4.电商行业,由于购物会造成人多扎堆,很多人选择网上购物,使得互联网整个网购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流量提升。

5.自媒体行业,由于居家不能外出,手机终端成了大家唯一的消遣,而关注疫情等各种情况促使很多人依赖线上的消息,这个正好是自媒体的一个发展温床。

受影响的行业

1.街边店,包括饭店,零售店,五金店,理发店等等。

2.传统制造业,传统企业,由于不能开工而导致租金,人工的巨大支出。

3.宾馆酒店业,旅游业。

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好坏都有。

怎么行对呢?收益的行业要考虑到疫情结束之后的危机,产能过剩,销售萧条等等

受影响的行业,因为很多支撑不下去了,你企业还活着也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流向你的企业如何抓住机会,顺势而上是最主要的。这次对于商人而言,其实就是一次大考,最主要的考题就是实力和智慧。

房地产呢,不会有什么影响,价格还是会坚挺一段时间,但是相信一点超出合理市场的存在不会长久,国家发展未来一定是住房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也是这个行业的终结者,短期不可能!


熙熙火


第一,85.01%的企业账上资金余额最多只能维持三个月。另外,34%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33.1%的企业能够维持两个月,能够维持超过6个月的仅占9.96%。

也就是说,如果此次疫情持续的时间超过三个月,那么超过8成中小企业的账上资金都不能维持!

第二,29.58%的企业预计此次疫情导致全年营业收入的降幅超过50%。另外,28.47%的企业预计下降20%-50%,17%的企业预计下降10%-20%。另外,无法预计的企业占比为20.93%。

换言之,占比超过五成的中小企业预计全年营收下降超过20%!

第三,62.78%的企业将主要支出压力归结为“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租金”和“偿还贷款”的占比分别为13.68%和13.98%。

简单的说,无论对于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说,“员工薪酬”都是最大的压力所在。

第四,面对现金流短缺的压力,21.23%的企业会寻求“贷款”,16.2%的企业会采取“停产歇业”的措施。另外,22.43%的企业会磨刀霍霍向员工,采取“减员降薪”的方式。

结果就是,企业要么变相裁员要么举债度日!

再说这份调研数据的可信度。

为了增加结论的真实性,调查问卷覆盖了包括“加工制造业”、“零售和服务业”、“高科技”等八大行业,而且占比比较分散。

而且,为了更加符合“中小企业”的特征,在问卷调查的企业中,有63.08%的企业员工数都在50人以内,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以内的企业占比高达74.04%.

也就是说,这样的问卷样本具备很高的可信度。

02

中小企业为何会如此之难?

由前面的调研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都很弱。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状呢?

先说宏观层面的原因。

一方面,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市场复苏乏力,我国出口企业始终处在艰难生存的境地;另一方面,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国家开始大力采取去产能、调结构、降杠杆等举措,导致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股权质押风险以及税收社保强征的多重压力。

以银行贷款为例。

截至2018年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32.8万亿元,占总体企业贷款余额的40.7%。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国民营企业用40%的银行贷款,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除此之外,波澜起伏的中美贸易冲突,让中小企业难上加难。在这样的背景下,疫情的突然爆发更是雪上加霜。

这也就不难解释,占比超过8成的中小企业现金余额,最多只能维持三个月!

再说微观层面的原因。

中小企业无论在引进人才和引进资本方面,都不具备大企业的实力,因此只能走劳动密集型发展路线,靠着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市场利润。

另外,在企业家才能、储备的资源和技术方面,中小企业也不具备应对突发市场风险的能力。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企业账上资金最多维持三个月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经济长期下行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积贫积弱”的状况长期存在,并且始终充斥着各种危机。

03

企业应对疫情的方法和建议

2月9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

其中重点提到,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扶持!

但问题也依旧存在。

一方面,财政和金融扶持尽管有效,但未必会对你的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另一方面,尽管长期来看这样的措施必然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复苏,但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却迫在眉睫。

那么,企业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对方法。

首先,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既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又要有与风险为伴的认知。

可以确定的是,即便宏观层面会推出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但对于企业个体来说,这样的影响有限。

但是,市场的风险又无处不在。

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潜在的市场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果真指望国家救助渡过难关,那么大概率最终的结果会走向破产倒闭。

居安思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倘若具备这样的素质,想必当这样的危机来临时也会淡然处之。

其次,有方式、有方法的降低成本。

诚然,在现金流短缺的背景下,减少开支降低运营成本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不同的方式方法却能够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以降低员工薪酬为例。

就边缘员工来说,可以选择直接裁撤掉;就重要员工来说,协商延迟或者分期发放工资,并且以奖金为补偿。既要让其了解公司的困难,又要让其感受到公司的诚意,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核心员工来说,由于这类人的薪酬往往较贵,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让其成为合伙人,以弥补当下薪酬的降低。

至于其他成本,在保证企业运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压缩。

再有,提高经营效率,对企业项目做“加法”和“减法”。

“减法”很好理解,毕竟当下的首要任务是保命。因此,需要持续性投入且没有资金流回报的项目,或者前景相对不太好的项目可以选择暂缓。

不过,也不是一概而论。

我们也要意识到,危机中任何企业都会采取“节流”的措施,因此如果能够在竞争对手“壮士断腕”的时候,在某一个项目上给与重点扶持和投入,或许会在疫情迷茫的硝烟下打开一扇窗。

当然,保证企业现金流健康是前提条件。

最后,任何代价的付出必须要以经验的总结为回报。

比如,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差点死去的新东方,在那之后打开了在线课堂的大门;比如,人力成本占比高的餐饮业,采取用“机器代替人力”的方式降低成本。

因此,对于企业账上资金余额只够维持三个月,那么应该在平时想方设法增加资金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在于,务必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才能,这是每个企业都急需思考的


ljb1234


从核心受影响的几个行业到周边行业对整体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事件还在持续中甚至国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在讲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还为时尚早。

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生活及社会分工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和提升,大家已经习惯了专业化的分工、良好的服务、充分的商品供应和便捷多样的生活。疫情对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二季度如果疫情结束,工作生活会快速恢复,第三第四季度会有很大可能报复性反弹,所以如果顶的过这几个月,后面一定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首先,疫情并没有影响所有的行业,对于远程办公管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游戏、社交等行业来说甚至是利好因素。

对部分提供无形产品(无法储存)的行业,尤其是文化娱乐、度假旅游行业,下半年即使能出现报复性消费反弹,大概率也无法完全弥补上半年的损失额。

关于对房价的影响,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具备稀缺资源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疫情凸现了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与价值,会助推这类城市房价在疫情结束后的放量上涨;另一类是大量的三线以下城市,在城市圈人口虹吸效应和本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双重影响下,下半年房价承压,且容易加剧去化难度。

房价就是一个城市的股价,同时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个体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吸引力不仅包括对中远程外来人口,也包括对城市自身腹地人口的吸引,一个常见的情况是,有的城市人口密集,对外地人毫无吸引力,但其腹地有大量的乡村人口有进城买婚房的需求(河北、山东等地有大量类似情况的县城),因此,当地的房价会相对坚挺,若土地供应量不足,房价甚至有较快上行的现象。

以上是我对此事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与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经财人生


这次疫情是2003年非典以来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从核心受影响的几个行业到周边行业对整体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事件还在持续中甚至国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在讲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还为时尚早。

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生活及社会分工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和提升,大家已经习惯了专业化的分工、良好的服务、充分的商品供应和便捷多样的生活。疫情对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二季度如果疫情结束,工作生活会快速恢复,第三第四季度会有很大可能报复性反弹,所以如果顶的过这几个月,后面一定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次也给企业和老百姓提了个醒,估计二三季度大家都会采取相对保守的财务管理预算,控制成本,开源节流。

疫情期间房间肯定有影响,过来疫情,还是会按照各个城市区域性的差异回到房价习惯的走势上,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继续稳步增长。



常红亮深商财税顾问


首先,疫情并没有影响所有的行业,对于远程办公管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游戏、社交等行业来说甚至是利好因素。

对部分提供无形产品(无法储存)的行业,尤其是文化娱乐、度假旅游行业,下半年即使能出现报复性消费反弹,大概率也无法完全弥补上半年的损失额。

关于对房价的影响,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具备稀缺资源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疫情凸现了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与价值,会助推这类城市房价在疫情结束后的放量上涨;另一类是大量的三线以下城市,在城市圈人口虹吸效应和本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双重影响下,下半年房价承压,且容易加剧去化难度。

房价就是一个城市的股价,同时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个体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吸引力不仅包括对中远程外来人口,也包括对城市自身腹地人口的吸引,一个常见的情况是,有的城市人口密集,对外地人毫无吸引力,但其腹地有大量的乡村人口有进城买婚房的需求(河北、山东等地有大量类似情况的县城),因此,当地的房价会相对坚挺,若土地供应量不足,房价甚至有较快上行的现象。


文旅投资刘志敏


房价下半年被影响的可能性很小。

原因如下

能买的起房的人条件不会太差,起码工资不会太差,很少有买房的人一冲动之下就去买房的,就算如此,起码会预留一年以上的还贷和生活费以及一些应急的钱,那些成天说还房贷,车贷就没钱在哭穷的人,现在这个时候应该饿死了吧?你们看下有几个。

下半年买房的人肯定会少很多。但是房价下降的可能性很低,为啥?如果下降那之前买房的人怎么办?不得闹事,所以开发商都要硬着头皮顶上去,除非顶不住,崩盘了。

又回头说你整个行业受到影响,会不会影响下半年,肯定的告诉你,一定会!

这次的灾难性是全国的,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波及。

但是,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你

下半年还是有几个行业例外的。

娱乐,吃,酒店,景点,卖衣服行业这几个行业肯定会非常火爆,想想全国多少人被关在家里不敢,不能出来吧。一旦出来,这些人的消费能力,你自己想吧。


大熊和他的小熊


疫情虽然短期影响了部分行业收入,但是也不必悲观哈,需要看到的是仍有较多的行业在疫情期间收入猛涨。

首先,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以及口罩等医疗器械行业的公司,在此次疫情期间有了明显的受益,行业收入基本上不受影响。

其次,游戏以及在线视频行业收入猛涨,游戏下载量以及视频浏览量爆发,宅经济开始出现爆发。

还有生活必须消费品行业,比如说生活类超市,生鲜零售,挂面以及熟食快消品行业的收入基本上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最后,关于对下半年整体收入的影响,其实也不必担忧,疫情影响一季度整体行业收入,三月底各个行业就会陆续复工甚至达到满产,这意味着二季度开始,行业就会进入修复期。而且从今年的各项优惠政策来看,经济目标没有改变,政策会对冲疫情的影响,下半年各个行业收入增速预计会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的。


吾股丰登国兴旺


肯定会影响的,经过这次疫情,那些看过买了房后勉强维持的人对手上没钱日子有多难过有了深刻的体会,便不会轻易的为了拥有一套房不管不顾,买房这事会变得更理性;炒房客经过这次疫情后会明白手上资产再多,遇上需要用钱的时候变现不了有多急人;开发商经过这次疫情后现金流出现了危机,为了生存十有八九要么降价要么变相降价以收回一部分救命钱!

综上所述,今年房价下降的可能性很大,但若非手上资金稍微宽余的刚需,想抄底的投机之人可能会被房子粘牢,名义上拥有数百万房产,最后发现出租不易,变现更难!


6裴雯9


影响房价的是供需和货币。现在居民杠杆率已经达到110%超过美国,真心掏不出钱买房了,从这方面看房价涨不动了。另一方面,如果年内持续降息降准,货币一多,炒房客重出江湖,房价还得涨…


独立财经爱好者


肯定会影响下半年整体的收入,但是房价刚开始可能会受一点影响,但是过了这段时间房价整体趋势还是会上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