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奮力推進青海教育現代化建設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各級各類學校考察並同師生座談,多次主持會議審議教育重大議題,就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賀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已經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教育特別關心、格外關注。2016年視察青海時,他提出“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指示青海:“教育要弱鳥先飛,奮起直追。”青海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指示要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為“拔窮根”的根本之策,舉全省之力發展教育事業。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以“教育書記”“教育省長”的情懷,要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教育需求,開創了一條民族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路徑。

一是始終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工作成績突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等主要指標提前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教育公平程度和教育質量大幅提升,正努力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育人成效明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活動深入開展,以熱愛領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青海,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主題的“四愛三有”教育深入人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持續深化,全省各族師生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性、堅定性不斷增強。制度成果豐碩。成立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強化市(州)、縣(區)教育工委建設,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建設,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全省學校實現全覆蓋,學校黨組織的組織力、領導力顯著提升。

二是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開展工作。守牢主陣地。出臺《加強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若干措施》等多項政策文件,高位推動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深入學校調研座談,上百名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進校園輔導講課,形成了重視支持學校思政工作的濃厚氛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列入省校兩級重點學科和專業,在高校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強化專業建設和理論研究支撐。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教育部門和學校考核指標體系,開展校園文化創建達標活動。用好主渠道。堅持把思政課建設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關鍵課程。實施思政課創新體系建設計劃,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嚴格規範學校舉辦的講座論壇報告會,嚴格審批把關思政課程及教材的設置和使用。充分挖掘“原子城”“西路軍紀念館”等紅色教育資源,為學生講好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打造生力軍。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百人計劃”、思政課教師“領航計劃”和輔導員“十百人才”建設計劃,選拔培養了一批領軍人物和專家骨幹。建立全省學校思政課教師培訓基地,每年培訓思政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近千人。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思政課特聘教授講學制度,選聘百餘名黨政幹部、專家學者到高校開展專題講座,受到師生一致好評。

三是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根本動力。立足省情實際,加快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推進基礎教育優先發展。深入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置學前教育保教崗位5.17萬個,“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紮實開展控輟保學,累計幫助2.77萬名失輟學學生重返校園學習,工作成效得到國務院和教育部的肯定。積極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省93.47%的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認定。大力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9年全省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加快普及特殊教育,基本實現“一州一特校”和30萬人以上縣均建有特校的目標。推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建成13所中高職國家改革發展示範學校,成立11個職業教育集團,開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集中力量建設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特色明顯的高職院校和專業群,職業教育成效顯著,受到國務院通報嘉獎。圍繞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完善本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理工類等應用型本科專業佔比逐年提高。高校“團隊式”對口支援工作實現全覆蓋,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對口幫扶省內大學成為全國樣板。推進民族教育創新發展。創新教師編制管理制度,統籌安排500名支教週轉編制,組織省內東部地區對口支援青南地區教育工作。逐步擴大藏區異地辦班規模,2019年在省外異地就讀的藏區高中階段學生達5500餘名。在省內東部地區建設3所異地中學,為藏區孩子創造良好學習環境。設立“生態”“扶貧”“藏區”三個專項招生計劃,讓藏區農牧民子女享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四是始終把隊伍建設作為根本基礎。認真對標新時代“四有好老師”標準,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制定出臺青海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負面清單及處理辦法,建立違反師德處理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健全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將思想政治和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培訓的必修內容。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制定出臺《青海省教師三年培訓規劃(2019—2021年)》,堅持示範引領和強基固本並舉,分別實施崑崙領航計劃、骨幹成長計劃和能力提升計劃,組織全省教師分類、分層、分崗培訓,促進教師和校長專業發展。深化中等職業學校、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下放本科高校職稱評審權,嚴格、規範教師職稱評審工作,調動廣大教師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建立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機制,做好省內公費師範生培養,為農村牧區培養理科、小學全科和緊缺學科骨幹教師,努力打造“走不掉的教師隊伍”。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建立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榮譽制度。妥善解決了中小學原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歷史遺留問題。

五是始終把教育優先作為根本導向。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教育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明顯增強。資金投入持續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提高,高於國家不低於4%的要求。按照普及學前教育、保障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的工作思路,不斷提升標準、加強建設、優化佈局,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小學標準化、“全面改薄”等一批教育民生工程,啟動了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新建、改擴建3700多所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基本消除了D級危房和大通鋪。新建3所高職院校,投入20多億元建成青海師範大學新校區,啟動4所高職院校改遷建和西寧大學籌建工作。撥款制度不斷完善。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撥款、生均公用經費補助制度,全省實現了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只增不減。兜底保障更加有力。面向六州藏區全體學生和西寧海東貧困家庭學生實施15年教育資助政策,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保障範圍不斷擴大,全省近80%的學生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資助,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海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順應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公平、提質量,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在青海落地落實,不斷加快青海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國教育報》2020年02月28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