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缺少深度閱讀能力,讀多少書都是無用功,如何引導孩子深度閱讀?

就到了撒酒瘋副將是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陪讀。

我兒子今年九歲,認識的字很多,知道並自己會講的故事也很多,而且還有一定的思維和自己的一定見解,甚至還能聯繫到生活和學習當中去。這和我的平時教育,尤其是陪伴孩子有莫大的關係。

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每天要練習兩篇字(鋼筆字帖),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現在。每天我也給他講故事,主要以童話故事為主。到了三年級也就是上學期開始,畢竟字也認識的多了,有了基本的閱讀能力,我就讓他每天給我講故事。我上學期給買了一本《中國歷史故事書》,每天讓讓他自己默讀一遍(這個期間不認識的字要圈出來,然後我來教他並做講解),然後一字一句讀給我聽,讀完之後再給我講大概意思,最後給我講述他的“讀後感”。就這樣“陪讀”了一個學期,孩子各方面的進步很大,這學期開始要進一步培養他的寫作能力。還是上學期那本書《中國歷史故事》每天默讀一遍,然後再給我講,最後再寫一遍“讀後感”,疫情開始到現在已經讀寫了十餘篇了,無論從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還是自己寫作的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對於孩子來講,無論你想引導他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學會陪同,然後一步步的放手,最後真正形成了習慣的時候方可放手。



LSH若塵


什麼是深度閱讀

我們先來看下什麼是深度閱讀。首先深度閱讀不是一字一眼的閱讀,這種讀法是摳字眼,很容易疲乏,也會喪失閱讀的趣味性。孟子曾說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說的就是我們不能拘泥於文字,而是要領悟文章傳達出來的意趣。

深度閱讀是看完一本書後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如何引導孩子深度閱讀

1、讀之前先了解作者的背景或者生平。每個作家的成長背景,性格特點,價值觀等都不同,這些肯定會在他的書中體現出來。瞭解了作者的生平後,能更好的理解書中的觀點或者說倡導的價值觀。

2、先進行內容猜想,在看書。在看書之前,先讓孩子看目錄,讓他根據目錄想一下這本書可能講的是什麼,然後在閱讀。這種方式會加深閱讀的印象,並且因為自己對書的理解和作者存在偏差,會更容易抓住整本書的大意和傳遞的價值觀。

3、帶著目的閱讀。帶著目的閱讀,就能聚焦我們想要了解的問題點,找到解決方案。漫無目的的閱讀,是消遣式的閱讀,閱讀完後常常會是心中有無限感慨,但是僅僅限於感慨,沒有自己的思考。

4、閱讀之後讓孩子給爸爸媽媽講書。複述可以檢驗孩子是否理解了書中的觀點或掌握了書中的知識點。有可能在跟爸爸媽媽講解的過程中,突然又會有新的領悟,或者發現有些知識點其實沒有理解透,也能加深孩子的印象。這樣就不會看一本忘一本。

5、教孩子批判性閱讀。批判性閱讀是不斷的提問,存疑,然後尋找論點論據,驗證作者的主題、論點、論據是否邏輯正確。批判性閱讀,能跳出作者的思維圈,以更高的角度來看作者的行文邏輯和表達的各種觀點,以免被作者“牽著鼻子走”。

6、幫助孩子進行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就是找到一個感興趣的領域,列一個該領域的書單,集中精力只看該領域的書。主題閱讀有兩個很大的好處,一是可以全面瞭解該主題,形成該主題的知識網;二是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認知,這種差異性的碰撞,能帶給我們思考,形成自己的認知。比如以明朝歷史為主題,首先找到關於明朝歷史比較權威的書,然後把所有這些書的目錄列出來,然後把目錄歸類。講同一個話題的章節可以一起看,比如講明朝大臣徐階,就看所有的書中對於徐階的講解,不用拘泥於一次看完同一本書。看完這些書後,就會對徐階的所有知識點有一個詳細的瞭解,他的政治主張、他做過哪些事情,對明朝的歷史有什麼影響等。

深度閱讀收穫會很大,也會耗費體力腦力,爸爸媽媽要把它跟消遣式閱讀交叉起來,以免孩子產生閱讀恐懼感。


小七在思考


深度閱讀既事關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也是我們語文老師所關注的問題。學生不會深度閱讀,即使語文素養提升也很有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讀書過程中要學會從文本的內容,主題,人物形象,寫作特色,語言等各個方面進行歸納,思考,提出問題,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提問題。最好把自己的見解寫成片段,形成文章。例如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關於人物形象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孫少平和孫少安兩個人物形象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關於愛情這方面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覺得孫少安因為家庭貧困及身份問題,那樣對待田潤葉對嗎?要是你,你該怎麼做?請說出你的理由。讀了這本書之後,你覺得誰對你的影響或觸動最大?請說出你的理由。當然還可以提出許多的問題。

二.讀書要做批註。對於自己有感觸的地方,有疑問的地方,覺得寫的好的地方,要做批註。

三、若是學生,讀一本書要寫摘抄。

四、文章的精華之處要背下來。

五、在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比較與鑑賞。例如對不同書中的人物進行鑑賞與比較。舉個例子,《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郭大俠和《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性格氣質有什麼不同?在比較中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提升素養。

當然這都得假以時日,素養才能提升。養成良好的習慣,終將達到目的。


文筆山人


全息角度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1.讀內容。歷史,文學,詩歌,經典名著…這部分內容適合做讀書筆記(詞語,成語,名句美篇),進行精讀,久而久之,孩子寫日記可以旁徵博引,信手拈來。

2.讀視野。傳記,哲思類。從不同國家作者進行篩選,吸收不同事物發展和思考思維。這是潛移默化的習慣。尤其是傳記類,其發揮大效用是在人生抉擇期。

3.讀創新。美學,設計,建築,創意,園林,環保,戲曲,文化,自然,生物,科技…這部分滋養孩子們的創造力,適合正版和紙質書,從質感和印刷上都能領悟。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感官有關的適合素材實踐感受。

4.讀興趣。動漫,繪畫,語言,手工,編程…從實踐開發角度去購買書籍促進動手能力。

5.讀工具。工具類書籍有的是為某部分問題存在去解決而成為典藏,需要懂得如何使用。比如新華字典,朗文英文字典等等。每一種工具書都要學會充分獨立地使用。

6.讀技能。為提升某一技能的書。比如烹飪,溝通,親子,企管,閱讀技巧,語言啟蒙。這一類書籍適合以思維導圖繪製進行讀書筆記收藏,並把技能實踐應用起來。這類書一定要動手實踐。

7.讀閱讀法。順讀法,逆讀法,中間讀法,辯證讀法。通過前序,後記,書籍框架從創作者角度思考書籍的寫法與作者希望傳給讀者的思想。小說抽讀可增強推理能力,看後面的內容思考前面導致結果的原因。平行閱讀法,同時讀不同的類型的書,隨時開始隨時結束,使大腦更換不同頻道。

8.讀主題。某一個陌生領域的主題,想要了解,最大範疇地讀一個主題的作者,領域,造詣,社會影響等等。

9.讀思考。把每一本書記上知識標籤方便複習
,記筆記,寫讀後感,做總結。讀者角度,編輯角度,出版角度,作者角度,歷史角度,社會影響力角度,多角度分析書的成果體現。

10.讀出版社。不同類型的書有出版社的側重。精彩的書其實都集中在幾個出版社手裡。

11.讀作者。作者屬於靈魂認同的部分,人準,思想就準。讀錯了人,浪費時間精力。少讀編著類,讀原創讀原味書籍。

12.讀形式。自購紙質書適合典藏類,方便畫重點,可常讀類書籍。電子版便宜,攜帶方便,筆記也方便,缺乏一定手感。圖書館不能亂畫,要手寫筆記,限定限時可增強讀書效率。

13.參與讀書會。同一本書,不同讀書視角,定時思想碰撞。


王珏雯教育產品觀察者


完全贊同。

我們在進行閱讀的時候,主要是目的性是什麼,如果只是做個瞭解,瀏覽式的閱讀就可以了,無需知道文章的出處、寫作時間、什麼情況下寫作等;如果是專業性的閱讀,就必須要深度閱讀,而不能淺嘗輒止,囫圇吞棗,而是要不斷品嚐文章中蘊含的道理極其情感或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內容重點是什麼,及時有效的提煉出來對我們閱讀者有用的東西,才是有效的閱讀。

當然對於學生來說,我們不能走馬觀花式的閱讀,也不能蜻蜓點水式,而是要仔細品嚐作者的字、詞、句、段落及其文章結構等方面去考慮,才能做到真正地閱讀,才會對我們有益,不能為了應付任務,拿個筆畫一畫,圈一圈,這些沒有多大作用。遇到好的地方要學會做批註,做到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穫,就像我們讀名著一樣,每讀一次的感受和收穫也是不一樣的,不然讀多少書,都是白讀了。

我們既然要決定讀書,就要做一個上深度閱讀的讀書人。





有家數學輔導


先澄清我對提問的理解:“引導”我理解為幫助孩子找到深度閱讀的方法,“深度閱讀”我理解為孩子讀書時能展開聯想,更全方面提升自己。

如果將一本書比作藏有寶藏的地下宮殿,那提問就可以理解為我們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走入宮殿深處去找到寶藏。

作為家長,首先得自己對宮殿的佈局要了解,知道藏在何處。那我們得先讀過並通曉這書本,瞭解哪些能夠帶給我們的啟發,書本的閃光點在哪。

然後呢,我們得讓孩子有興趣讀這本書,激發孩子去挖掘藏的慾望,如果孩子連走進地下宮殿的興趣都沒有,那你想一想他會願意跟著你走嗎?

最後告訴孩子,我們不必去挖所有的寶藏,有重點、有感覺的去挖就可以了,就已經有足夠的閃到他、營養到他。

如果能從一本書當中明白一個人生道理,或者說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瞭解到自己是怎麼樣的人等等,這些寶藏發現就已經是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所以總結,引導孩子深度閱讀的方法步驟:

第一步:父母自己要對書本有興趣,並瞭解書本精髓;

第二步:激發孩子對書本有興趣;

第三步:告訴孩子,你對這本書感觸,就是提供一些找到寶藏的線索,啟發孩子的思考;

第四步:讓孩子反饋給你,這些思考對孩子的影響,OK,那這本書就讀得非常有深度了。

孩子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後,更能全面的掌握知識,更好的提升自己。


皮三9099


十分贊同


沈成林9


最簡單的辦法:找本書與孩子一起讀,讀後提問題,慢慢培養孩子讀書的恩維習慣。


用戶105841141355


贊成。讀書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打發時間型。二是應付型。三是認真型。四是思考型。五是解決問題型。鑑於都懂的,故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