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感覺這十幾年糧食價格依然沒有變化?糧食應該隨物價上漲麼?

大漠蒼狼2


糧食一直都在漲價,是從農民手裡的收購價沒漲。謹以早點為例十幾年前武漢的熱乾麵一元錢現在四元錢。錢都被中間商賺走了,除了部分是用於人工漲工資外百分之七十都被商人老闆賺走了。大量進口並不見得是因為價格低而是因為進囗有很多利益鏈,散戶農民是沒法得到銷售保障的,這應該是國家在一些環節上管理出現的問題。


何安華168


商品的漲跌很大程度在供需關係,第二個是商品本身的價值,還有商品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麼感覺糧食十幾年的價格依舊沒怎麼改變呢?

第一:其實糧食的價格是有不斷的上漲的,只是收入的增長速度大於其漲價的速度,讓人產生錯覺

第二:生活中的佔比權重下降,現在已經很少人考慮溫飽的問題,而且考慮生活質量了,所以糧食的個人用量是在減少的

第三:產能的增加,記得小時候一畝地就七八百斤,現在最高的袁隆平“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普通的畝產都有一千三四斤

第四:生產模式的改變,以前都是人工作業,粗放種植,土地使用和勞動力都有限,現在機器作業,規模化種植,效率提高了數十倍

對於糧食價格應該漲價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需要漲價的,但是會漲價

第一: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問題,其實糧食是全球性需求的,而全球還有很多相對低收入的國家,例如柬埔寨、越南這些,他們也是以糧食為主,如果價格過高,那麼他們承受不起

第二:目前沙漠蝗蟲已經危害到不少糧食主產國家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所以今年的糧食肯定會減產,那麼需求不變的前提下,糧食減產會使價格上漲。

對於這個問題我就這些觀點,當然還有其他我沒考慮到,歡迎補充





A股中股


很多關心三農問題的朋友都感慨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改革開放以來糧食價格比率始終趕不上房價上漲的比率。我是個六十歲的老農民,種糧不掙錢,造成許多農民棄耕外出打工,國家雖然對農業有補貼,但是真正落到種地人手裡卻所剩無幾,建議提高糧食價格,振興中國農業為盼!


雲嶺山川


我個人認為要相對全面的解釋這個現象至少要從經濟學、心理學、國際貿易這三個方面的相關原理開始說起,淺薄之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漢書~食貨志》中出現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現象那就是“穀賤傷農”,原本是說穀物糧食大豐收時農民並沒有因此而獲益更多反而因此受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糧食是一種缺乏價格需求彈性的商品,翻譯成人話就是人們並不會因為糧食價格變低原本吃一碗現在開始吃兩碗飯了,同樣的也並不會因為糧食價格高就不吃糧食了,人們對糧食的總需求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的,如果糧食的總產量和供給超過這個水平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單價下降,這是抑制糧食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多年屢創新高,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安全的極重要一環,國家鼓勵種糧並對糧食種植多年進行資金補貼,同時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雜交水稻等農業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又進一步提升了糧食的產量,總體來說糧食產能已經超過了單純的糧食需求,過多的糧食正在逐步轉化為國家儲備或當做原料飼料用來生產其他商品。

其次,要說到一個心理學的著名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1943年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應用到這個問題上來說就是當人們在糧食短缺吃不飽肚子滿足不了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時,並不會刻意追求飲食的營養、精緻、多樣化,同樣的在十幾年前開始中國人民的經濟條件逐步變好都能買到足夠的糧食吃飽肚子的情況下,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用穀物糧食填飽肚子了。對於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等這些糧食替代物的需求逐步提升,再加上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健康瘦身等理念的日益流行,都進一步壓縮了對穀物糧食的需求抑制了糧食價格的上漲。

最後,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其中糧食進口貿易的規模還是非常大的。中國地理條件多山、多丘陵,耕地條件和土壤肥力相比於美國、巴西這些擁有大面積宜耕種平原地區的國家來說,同樣生產一噸糧食中國國內投入的成本要比這些國家高的多,再加上這些國家人口本身就比中國少,這就造成了在這些國家糧食價格更加便宜,中國也一直在大量進口巴西黃豆、美國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這也是一個導致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緩慢的重要原因。


地中沒有海


糧食是國之策,民生之大事。

雞蛋可以漲價,百姓習慣了,豬肉漲價過高,百姓少買,也可以不吃。因為是副食品。

民以食為天。歷朝歷代都把糧食放在首要地位,國家對糧食政策掌控的萬分到位,從收到賣甚至精細以“分或釐”之間。所以糧食的價格是獨立的,任憑別的東西漲價,可以飛漲上天,糧食絕不跟風,巋然不動!

如果糧食爆漲,那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定海神針”。


老劉105751014


保障糧食供應,是國家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為了穩定糧食價格,政府對我國種糧農民都有補貼。落實補貼發到農民手中。

同時政府為保證充足糧食儲備,在國內外開發糧食基地,從多個國家進口糧食,進口國家有美國,俄羅斯,泰國等等,從而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使人民群眾有足夠糧食。

古文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雖然現在也不要人人去種糧食,但我們還是要珍惜糧食資源,不浪費糧食。

糧食之所以十幾年保持價格穩定,離不開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目前,市場糧食價格穩定,不可能大幅漲價。糧食是關係千千萬萬老百勝的生活。老百姓能吃飽飯是生存基本條件。應保持價格穩定。糧食價格穩定,民心才穩定。

感恩大地賜給天下人食物!感恩國家對人民的愛護!


相知倍真惜


因為社會的進步,農業規模和勞作方式變化了

十年前,我們家種十畝地得全家五口一起辛苦勞作,播種靠牛耕地,路不通收割靠扁擔挑,現在十畝地的話一個人都輕鬆,耕地小型耕地機,以前牛耕兩天現在機器一個小時,收時三輪車效率增加很多倍,普通農戶都這樣了,你說那種幾千畝的大農場呢?另外種子多年來的更新產量也是十年前好幾倍,加上肥料


南三環小張張


這是個好問題


一個商品的價格取決於供需,供給越少,價格越高。那麼我們來看看供給是不是發生了什麼變化呢?顯然,這些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是迭創新高的,不夠需求方面我們也不斷增加。但是,供給是否不足?


一般情況下,一個商品的供給減少往往是因為成本上划不來,或者因為原材料不足導致價格上漲,而在生產糧食的基本要素中,農機、農藥等基礎產品的價格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只有人力成本上升了。


但是目前的糧食主要還是靠機械,真正的人力成本佔比比較少,也就是說,人力成本的增加並沒有帶來糧食生產成本的上升。相反,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實際上,糧食的生產成本是在下降的。


一個商品的價格與其自身的供需有關,特別是對於糧食這種大宗商品來說,更是如此,長期來看,沒有什麼能強行改變。所以讓市場決定。


以股易金


糧食價格這幾年變化不大,原因應該是這幾年全世界各地糧食產量比較穩定,基本滿足了人們生存的需求,有轉向於求精的趨勢,物以(希)缺為貴,應該是這樣理解吧……………(不用高談闊論)



冬雪148448260


工業和農業是合二為一的組合,工業是和金錢掛鉤,農業單純,只和人的肚子掛鉤,金錢來自印鈔機,糧食用量永遠沒有金錢大,但糧食產出週期長,從種到收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產一季,抵抗各種自然災害沒有誰能夠說完全有能力應對,但從古到今,人類還是不得不堅持,種糧永遠不會有立杆見影的功效,除非今後的人會有特異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