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手握20万此前战绩胜多败少秦军的章邯为何会选择投降项羽?

亘古怀念说史


章邯其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特别高,他是个很容易被人完全忽略的人。有人说他是秦国的最后一员名将,是帝国的支柱,也有人说他不算是大将。应该说,章邯是有功绩的,但他的功绩不是特别突出,算不得一个名将。至少比起真正的名将还有一段距离。而一个学者胡应麟称:“章邯,白起之亚也,衂於羽而名。”胡应麟将章邯视为亚于白起的人,可见他的能力也非同小可。

章邯,出生年月不详,秦始皇时期为王翦的一员将领,曾参与秦灭六国之战,应该也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秦二世时任少府,时值天下动荡,农民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此时,秦国的名将已是凋零殆尽,章邯应时而出,被二世委以重任,受命率骊山刑徒,前往各地镇压农民起义,屡战屡胜。起义队伍周文一部被逼的走投无路,最后周文自刎而死。章邯初为将帅,军事才能便已显露无遗,大秦帝国也仿佛遇到了救命稻草,章邯此时指东打西,所向披靡,兵锋所至,如猎狐兔,皆不劳而定。”可以说此时的章邯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照亮了大秦黑暗的夜空。再之后,章邯又大破齐楚军队,刘邦、项羽不与之战,绕过进攻定陶。其后,章邯再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

如此强悍的战将,后来怎么就投降了呢?因为章邯遇到了另一个更为强悍的人,这个人就是项羽。所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九战九胜,而且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在巨鹿一战中,项羽就如同天神一般出现在诸侯面前,英雄惺惺相惜,章邯他不得不服。


其次,章邯感激项羽。章邯为什么前期强悍,遇到项羽怂得那么快,当然除了项羽战斗力更加强悍外,还因为之前的农民军多是仓促起义,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这样临时拼凑的武装又哪来的战斗力呢。更重要的原因是章邯受到了赵高的猜忌,赵高这个人绝对是最佳损友,以一人之力,愣是把大秦帝国这座大厦给拆迁了,所以很多人都怀疑,赵高就是一卧底,就是来复仇的。赵高伙同秦二世在后面釜底抽薪。他们把军权交给章邯,又对章邯不信任,还要杀他。章邯对秦彻底失望,如何还有心思打仗,不败才怪。所以此时的章邯虽手握20万人马,但人心浮动,早已是强弩之末。而当他投降项羽后,项羽不但没有追究他杀害项梁的罪过,竟然还封他为王。这个“王”,是他在秦朝干一辈子都不可能得到的。项羽不只是封他为王,还把另两个秦朝降将司马欣、董翳也封为王。章邯对这样有情有义的项羽,不得不感激。


宿鸟归飞急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章邯手握20万大军,作为秦朝末年的主要将领,按理说醉卧沙场、马革裹尸才是作为一种将军的理想,朝廷委以重任,更应该知恩图报勇猛作战才对,为啥在没有和项羽决战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投降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源于政治上的迫害,因为他知道赢了也是死,还不如投降项羽,用20万秦军来换取官职。

 

秦朝的快速灭亡除了统治者荒淫无度,征收苛捐杂税繁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用了小人赵高。赵高能从一个宦官,成为秦朝官员,就说明了他能力是相当强的,大家可要知道,赵高是秦始皇手里提拔起来的人,以千古一帝的眼光,能被提拔,肯定是能力非凡。赵高把李斯弄死后,在朝廷上拿鹿做了一次试验,看看群臣到底都什么态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指鹿为马”,说明此时赵高基本上是控制住了朝廷,秦二世也在他的手心里攥着。

章邯由于战争的不利,遭到朝廷责骂,章邯作为主将心里害怕,又不能前往朝廷解释,就派自己的长使司马欣前往咸阳解释。他们都知道只有先得到赵高的认可,才能消除朝廷的责骂,就当司马欣去找赵高时,赵高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不但闭门不见,而且还诛杀司马欣。

幸好司马欣跑的快,没被杀死,回去之后就告诉章邯遇到的这种情况,诛杀司马欣就意味着要放弃章邯。大家想想章邯知道这个结果后,心里会怎么想?前方战事不断,敌未灭,朝廷又不信任,小人当道,这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在这种政治迫害的背景下,章邯选择了投降项羽,以此来换取项羽的信任。这也就是章邯手握重兵,却投降项羽的真正原因。





梁一


前言:手握20万秦军的章邯最终选择倒戈,投降于项羽,给摇摇欲坠的秦国以最后沉重一击。大势已去的秦朝,在秦二世和赵高相继被杀之后,积病已久的大一统终究没有逃过樯橹灰飞烟灭,埋没在了历史的车轮下。


章邯可谓秦末的第一将军,他的威名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破除陈胜起义军的所有战争中,几乎都是章邯一人包办,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可以说如果没有章邯的横空出世,当时的大秦恐怕已经改为陈姓,更不会发生后面章邯投降于项羽的这段历史。

可就这样一位拯救大秦于水火、威名赫赫的大将军为何最终倒戈了呢?

巨鹿之战形势分析

在围攻巨鹿前夕,章邯手握重兵四十万。只不过章邯为了攻城部署,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王离带领在前线围攻巨鹿,而自己则带领另一路驻扎在巨鹿南方,修筑甬道专门给前线供应粮草,同时监察着前线的军情动向,伺机而出。如此部署下的两支军队犹如两只巨钳死命地夹住猎物,令巨鹿如芒刺在背,危在旦夕。

按说,在章邯大军的前攻后压下,破城也不过是时间问题。但是,却有个弱点被自信满满的章邯忽略了——那就是用来运输粮草的甬道。因为章邯和王离的两军各在一处,中间有段不近的距离,这段距离防守最弱。这点被项羽看破,如果能切断两军之间的联系,然后一一击破,虽然胜率不大,但总比被两军围困一城必死无疑要强得多。

下定决心的项羽派兵前往试探,发现甬道防守果然薄弱。英明神武的项羽怎么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对章邯的四十万大军,自己区区六万兵力要么大败,要么大胜,容不得半点迟疑,更没有回旋的余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项羽决定放手一搏。

项羽的这一伟大决定,便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历史典故。

项羽带着所有楚军渡过了漳河,为了激发军队的持久战斗力和义无反顾的斗志,项羽在临战前发表了即兴演讲,并作出了令人惊讶的命令——将所有的船只都凿破沉入河里;同时宣布了一条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消息——只带了三天的军粮!

士兵们深知项羽的用心——要么赢,要么死,绝无退路。项羽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瞬间感染了全军上下,被激发斗志的将士们“推翻暴秦”的呐喊声响彻大地。

虽然,在防守甬道时,章邯已经派兵前往增援镇压,但他却不知此时项羽带领的楚军,所持有的战斗力已经到达了顶点。面对一支背水一战、战斗力爆表的军队,章邯的援兵大败。随后项羽没有给秦军喘息的机会,带兵从后面杀入王离军队,一顿暴击再次大败毫无准备的王离。

王离的死解除了巨鹿之围,但章邯还有二十万大军在手,一战之力依存。

后方大乱,无心再战

可是此时的章邯已经不敢再小瞧项羽,两军进入大战没有、小战不断的对峙阶段。项羽趁机收买了不少诸侯,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而反观一直无法攻破项羽的章邯,却不停地在面对秦二世的埋怨和斥责。

被中央搞得心烦意乱的章邯便拍司马欣前往咸阳打探消息——自己在这边为了秦国出生入死,秦二世在后方无法援助也就罢了,为何屡次不明就里地督促出兵且不停斥责呢?这一打听不要紧,章邯从此彻底心灰意冷。

司马欣带回话来:“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胜或败都得死,这仗打得还有什么意义?忠肝义胆为明君,而面对如此的昏君佞臣,为其卖命还有何价值。多年来为了巩固大秦的江山拼死沙场的大将军内心开始动摇了。不多久,赵国给章邯送去一封劝降书,章邯没有表态,但显然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必胜的信心和欲望。

此时的项羽瞅准这点,又趁机多次大败章邯军队。最终,军心早已动摇的秦军无力再战,心知秦朝大势已去的章邯已经别无选择,总不能将自己的命白白送给昏君佞臣,索性带着仅存的十二万大军投降了项羽。

随着章邯的倒戈,大秦紧接着便走向了最终的衰亡。

一个热爱历史、喜欢以史为鉴的江湖小生(一杯枸杞走天下),欢迎大家评论、转发、点赞!


一杯枸杞走天下


第一,章邯佩服项羽。章邯的秦朝大军,虽然只是骊山上的一伙刑徒,但是战斗力何其强悍。杀周章,破陈涉,降魏咎,毙田儋。按照明代史学家张燧评价的:“兵锋所至,如猎狐兔,皆不劳而定。”接着,又和当时最强悍的楚军大战三次,结果大破楚军,杀死项梁。

但是,这么强悍的战将,却遇到了另一个更为强悍的人,这个人就是项羽。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九战九胜,而且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在巨鹿一战中,战胜了他强大的章邯。英雄惺惺相惜,章邯他不得不服。

第二,章邯感激项羽。章邯为什么前期强悍,遇到项羽怂得那么快,除了项羽战斗力强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赵高秦二世在后面釜底抽薪。他们把军权交给章邯,又对章邯不信任,还要杀他。章邯如何还有心思打仗,不败才怪。而当他投降项羽后,项羽竟然封他为王。这个“王”,是他在秦朝干一辈子都不可能得到的。项羽不只是封他为王,还把另两个秦朝降将司马欣、董翳也封为王。章邯对这样有情有义的项羽,不得不感激。

(项羽剧照)

第三,章邯害怕项羽。章邯投降项羽后,项羽封他为王的同时,坑杀了二十万秦朝降卒。这样的项羽,章邯能不怕么?可以说,他不敢背弃项羽。


御前带刀侍卫


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以少胜多经典战役,也是秦朝主力军队尽丧的战役

先看双方兵力对比,秦军有章邯和王离两位主将,章邯统领二十万刑徒,王离统领二十万正规军,章邯虽然军职高于王离但是爵位却低于王离,这个也导致了两人谁也不服谁,甚至袖手旁观落井下石,正规军瞧不上刑徒军,刑徒军自然也看不上正规军

这也就是项羽全军能够渡过漳河的一个主要原因,前面说过章邯有二十万刑徒军,若是不消极怠工,怎么能够让项羽全军渡河,目的就是要王离单挑项羽,然后自己捡漏,没想到王离二十万正规军被项羽和诸侯联军全歼,这时章邯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虽然跳出包围圈,但是大势已去

章邯对前途十分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派部下去向朝廷汇报,然而问题是胡亥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朝政完全有赵高把持,并且派人追杀前来汇报部下,章邯知道后,其中利害关系不言而喻,不论如何,王离已死,黑锅肯定是有自己来背了。

最后走头无路,没有办法,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朝廷已经指望不上了,若想活命只有投到敌人怀抱。

章邯是杀害项羽叔叔的凶手,试想如果不是章邯泰国强悍,以项羽性格,怎么会答应投降

所以促使章邯投降的是秦王朝,是内斗,当然也有自己的狭隘,将领不和





人生侠客


章邯投降项羽的原因,都在《史记》记载之中。

项羽于巨鹿之战后,帅得胜之师与秦军相持。两军还未交战,秦军已数次退却。

章邯为何如此?史书上没有记载。笔者认为章邯是准备先避项羽锋芒,再伺机一举击破对手。

同样的招数,章邯对项羽的叔叔项梁用过一次,大获成功。当初项梁在定陶大破秦军,声势正盛,章邯也是一边示弱,一边求援,等到援军后突然发动袭击,致项梁战死。

然而“猪队友”秦二世没有领会章邯的战略意图,数次派人指责章邯。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入咸阳解释并求援。司马欣到了咸阳,赵高根本不见他——赵高一直告诉秦二世关东只有一群小毛贼闹事,哪会让前线的人有机会解释真相?

司马欣回来后对章邯说:“现在赵高在朝廷用事,

打胜了他会嫉妒我们的功劳,打败了我们也会被处死,请将军好好想想!”

潜台词就是让章邯投降了。这位司马欣是何许人?原来他曾经担任过栎阳的监狱官员,救过项羽的叔叔项梁,所以此时就做起了带路党。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史记.项羽本纪》

这时候诸侯联军中的陈余——曾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游侠辩士——也写信劝降章邯,信中列举了历代秦将功高被杀的例子,说得章邯心中动摇,开始派人和项羽接触。

一开始和谈并不顺利,但项羽不会让对手利用和谈得到调整,连续不停地发动进攻,两次大败秦军,终于迫得章邯投降。

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史记.项羽本纪》

综上,章邯的投降原因很明确了:对内,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和支援;对外,两次被项羽击败;又有带路党司马欣和陈余的劝说,投降也是合情合理之举吧!


庄苏谷


巨鹿一战项羽虽然取得大胜,但确实没有给章邯部队造成巨大损失,这个时候章邯手里依然还有20万的部队,那么在尚有力量的情况下,章邯为何却投降了项羽呢?

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

巨鹿之战失败以后,章邯受到秦二世的责罚,这个时候秦国政治上也发生了巨变,丞相李斯已经被赵高冤杀,指鹿为马以后的赵高俨然成为凌驾于秦二世之上的“太上皇”。

当时巨鹿之战失败以后,章邯因为受到秦二世的责骂,连忙派遣自己的长史司马欣前往咸阳,希望通过赵高得到秦二世的宽恕。但是到了咸阳以后司马欣面对的却是赵高闭门不见,不仅不见,后来还派人去追杀司马欣,实在是看不懂他这是什么骚操作。只能说太监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造成的结果就是逃回去以后的司马欣于是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同时间,陈余也给章邯送来一封书信劝说他投降项羽:“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臣”——《史记·项羽本纪》

正由于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最终促成了章邯决定投降项羽以自保。而章邯的倒戈震动秦国朝野,加快了秦国垮台的速度,直接促成秦国政治上的巨变。从后来章邯被韩信打败却拒不投降最后自杀来看,章邯并不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或是一个 胆小怕死之辈。


多糖堂


巨鹿之战后,张邯还有20万大军,本有实力与项羽再决胜负。然而一系列的政治原因使得张邯心灰意冷,无奈投降项羽。

巨鹿之战后,秦二世派人前来责骂张邯吃了败仗,张邯派属下司马欣去咸阳陈述详情,并请求援兵。没想到司马欣到了咸阳之后受到赵高的冷遇,还差点被赵高灭口。司马欣见势不妙,偷偷抄小路返回营地,并告诉张邯当今宰相赵高居心不仁,有狼子野心,并且嫉贤妒能。如果张邯再打胜仗,定被赵高所不容,如果再败,更逃脱不了一死。张邯本来就对秦朝政局和赵高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听了司马欣所言之后更是无心再战,进退两难。无奈之下,只能同项羽讲和。讲和之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张邯的20万大军被项羽坑杀。

张邯本为一代名将,有能力也有实力保秦王朝苟延残喘数年。然而秦朝腐败的政局使得张邯无心再战,被迫投降。而张邯的投降也加速了秦朝的毁灭。


洋哥说历史


  • 每次看到楚汉这段历史,心中多少有些感慨,因为我之前在某小说平台写过一本小说,因为是穿越小说,所以架空的便是秦汉这段历史。
  • 秦汉这段历史怎么说呢?说穿了就是人才辈出,其实依照章邯的能力,将大厦将倾的秦帝国重新匡扶还是绰绰有余的,奈何这段历史中,还有比章邯更优秀的人才,而且不止是一个,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的大将韩信了。
  • 当然这个问题中主要问的是项羽与章邯,那么就主要讲章邯与项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吧。
  •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章邯的出身以及他是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起兵发家的。
  • 二世元年七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便迅速占领了陈县,之后便任命了数位将军,各自率领数千人马,四处出击攻略秦地,这时被派往咸阳一路的有数位将军,不过都因沿路所遇的秦军负隅顽抗,而不得有实质进展,这时有一名叫周文的将军心生奇计,率领十万大军(号称)绕道而袭,奇袭咸阳南大门—武关,迅速的便将武关攻拿下来,然后一路直逼咸阳,直到咸阳附近一个叫戏水的地方。
  • 此时的咸阳早就乱成一团,数万大军兵临城下,没有人认为秦庭还能逃过一劫,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章邯站出来了。
  • 这时的章邯不过是一名小小的少府,国家军事并不属于他的管辖范畴,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主动向二世请缨,眼看着叛军即将攻打咸阳,而朝中文武百官都没有举措,无奈之下二世只能同意章邯的种种请求,可以这样说,已经将所有的权力暂时交于了章邯。
  • 章邯不负所望,率领骊山七十万囚徒将胜利在望的周文一举击败,周文不敌只能逃走,而章邯率部休整月余后,则主动出击继续追击周文,数战之后周文再也无路可走,被逼自裁于军中。
  • 有的人以为章邯此战算不得什么,其实不然,这一仗着实体现了章邯高超的统领御敌之才,试想一群囚徒,在毫无组织性纪律性的情况下,与之前管理自己的官兵并肩作战,这该是有多么大的难度啊,更何况是数十万囚徒,所以单凭这一点,章邯的个人能力绝对是顶尖序列的。
  •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章邯在强大的后勤保障下,率领大军一路出关,不出数月便恢复了秦国大半领土,加上李斯之子李由率领的荥阳军,两人一正一副,一时间让天下义军吃尽苦头,就连号称义军之主的陈胜,头颅也被呈现去了咸阳。
  • 将陈胜击败之后,章邯随即率领大军进攻魏国,齐楚率军来救,不料反遭章邯计谋,被大败于临济城外,这一战魏齐二王皆死于此。
  • 此战过后章邯不等休整,便又集结大军直逼齐国,这时项梁亲自率部救援,终于在东阿击败了章邯,打破了章邯战无不胜的神话。
  • 此战一败,章邯便率领残部一路后退,章邯打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若是战败或者粮草军辎不足,,便再也不迎击敌军,任凭对方如何,直到援军粮草到来之后,再做打算。
  • 而这时项梁率部气势正盛,若是一直死咬章邯残部,兴许也不会有以后之事,可惜的是,项梁久攻不下,便率部转攻定陶,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粮草不济,而定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可是这样便给了章邯机会,当项梁率部猛攻定陶时,秦国的援军到来了,于是章邯发动了自己的复仇之战,定陶一战,不仅将楚军大败,更使得项梁战死。
  • 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项羽看到了眼里,随后之事便就简单多了,章邯没有选择东进攻楚,而是选择与王离部北上攻赵,又因为项羽在楚国深受排挤,所以就被派为副将率领三万兵马援救赵国。
  • 此时赵国的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但是上将军宋义又滞留不前,其余诸侯军皆因章邯太强而坚守壁垒不敢援救赵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远处的秦军肆无忌惮的猛攻巨鹿。
  • 面对这种情况项羽并未胆怯,而是出其不意的斩杀了上将军宋义,随后统领蒲将军英布直奔巨鹿,准备援救赵国。
  • 这一场巨鹿之战,充满了艰难与险恶,因为各诸侯军并无一军敢出壁垒与楚军并肩作战,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诸侯各部才慌忙冲出壁垒,追击逃窜的秦军。
  • 不过也仅仅是解了巨鹿之围而已,虽然秦军死伤数万,数位将军也折戟沙场,但是自始至终大部分秦军尚且存全,不过是退守棘原驻扎,与项羽所率领的诸侯军隔岸相望。
  • 此时的秦军其实还是有胜算的,而且胜算很大,毕竟尚有数十万大军,而且粮草还能供应大军一段时间,反观项羽所率领的诸侯军,不仅人心叵测兵马短缺,就连粮草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 神奇的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丞相赵高却向二世进了谗言,借此战战败,而派人问罪章邯,就连将军司马欣也差点被密杀于途中。
  • 眼看着前有诸侯大军围困,后有朝廷对自己的怀疑,加上副将司马欣一直都劝说,还有诸侯联军已经渡河攻击,不得已之下,章邯只好率领大军归降了项羽,至此秦国最后一名名将也就此归降。
  • 其实若是没有赵高在后方进谗言的话,秦军还是有很大的胜率的,因为章邯的作战就是避实就虚,与之后的韩信几乎是一个性格,但是因为秦庭的不信任,导致章邯无路可退,面对咄咄逼人的赵高,只好归顺了项羽,这是他最好的选择,但很有可能不是他心中最想要的结果。
  • 当然项羽能够接纳章邯,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且不说诸侯各国被章邯所击杀了多少将士,就单论项羽的叔父项梁之死,项羽就该杀掉章邯来祭奠叔父,因为项羽自小跟随项梁,在项羽的心中,项梁就如同自己的父亲。
  • 不过还有一种现实的可能,便是驻扎在各地的秦军依旧有许多,虽然他们分散各地,可是一旦集结在一起,难免不会是联军的一道阻碍,而借用章邯归降,项羽便有理由兵不血刃的进军关中,事实证明,项羽进军关中,确实是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便进入了关中,当然除了新安坑杀降卒,不过这便又是另外一个原因。
  • 所以再来看章邯与项羽时我们就会发现,不仅是章邯选择归降了项羽,也是项羽选择接纳了章邯。

杂言微谈


章邯率秦帝国全国精兵围剿抗秦义军,先胜后败,一战完败于项羽。军事上,反秦联军呈压倒态势,秦军已无对抗实力;政治上,反秦力量形成气候,秦帝国摇摇欲坠;个人前途,章邯作为败军之将,必然被秦廷追究完全责任。总之,面对形式,章邯要么死,要么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