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为什么王莽被杀后从东汉到晋都收藏着王莽的脑袋?

玺言春秋


在中国历史上,新朝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

后世评价王莽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这并不奇怪。新朝政权覆灭后,汉朝国祚又延续了200年。两汉400是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其王朝叙事对夹在中间的新莽政权的观感,可想而知肯定不会有太好的评价了。不过,王莽在取得帝位前的种种行径,也是被视为王莽作为“逆臣贼子”的理据,如擅杀平帝改立了孺子婴为皇帝。

历史上对王莽的观点一直没有太大的改观,直到近代学者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他著书立说,观点别开生面,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中国政治制度急剧变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都在中华大地上激荡,涤荡着这个古老的国家。胡适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他说“王莽受了1900多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但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所以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事事复古,脱离现实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可谓是一阵见血。

西汉200多年的发展,到了末期出现了两个很大变化:其一是政府管制力量降低,民间士族大姓兴起; 其二是官僚机构膨胀,据估计中央地方官吏逾13万人。正是这两个群体对中央大一统集权政府的威权、利益的侵蚀,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积重难返,每况愈下。

王莽是外戚掌权,虽然数十年来权倾天下,但作为世家大族的一员,他尚不能建立起足够的威望来驾驭这个失重的帝国。他需要同盟者,来稳固新朝的执政基本盘。他不能与世家大族抗衡,可是却执拗地下诏书和他们作对,限制他们的权利,剥夺他们的财富,要达到他理想中的那个“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社会。

中央官僚系统庞大臃肿造成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本应是新政“减员增效”的试验田,可是缺少政治同盟的王莽,却依然选择了信赖、依赖这些官僚。这些官僚贪污腐败,沆瀣一气,让新莽政权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都大大降低了。

王莽新政涉及虽多,但是归结起来,无外乎“农事”、“商贾”。王莽说“天下之田为王田”,亦即土地国有, 各家室占领的面积及使用奴隶人数都有限制,也不得自行买卖。新政中管理商业的的措施是“五均” “六管”,也就是政府经商,用金、银、布匹、大钱、五铢钱、龟贝等建构了完善的货币制度。这也也符合中国社会政治传统所谓的“食货”管理的范畴。

这种理想,牵涉国家社会的根本,目标远大。可是汉初以来,“豪民侵凌,分田劫假”,造成新莽政权财政极为困难。公卿以下月禄才得帛一匹,“课计不可理,吏终不得禄”。缺少了财政收入的政权,自然就缺少足够的执行力,如果还设想改革能够以一纸文书颁布,天下怡然景从,那怎么可能呢?

对于王莽的改革,“均田”政策应在农村着手,政府经商也要组织分销商、经销商的支持。组织建设才是改革的最重要的因素,可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对这些事全未在意。

王莽能够顺利改朝换代,依靠的是他在民间绝好的名声。鼎盛时,甚至汉朝宗室都认为这样的一个道德完人该当拥有天下,堪称是周公以来的至圣。君以此始,必以此终。长于虚与委蛇说故事,却短于实务的弱点,成为王莽实施新政最大的特点,与日后的戊戌变法类似,都指望着一纸诏书能够革除弊病,却不知道扫帚不到,垃圾不会自己走到角落里。

王莽之所以会如此,与汉朝时中国的思想文化有关。为统治庞大帝国,事务错综复杂,包罗万象,作为帝国的“余一人”,需要有“知能”上的掌握,才能表彰皇权之万能。只有将原始片面的见解牵扯 着笼罩着去推衍出来一个内中凡事都能互相关联而有规律性的宇宙。如果说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推动力,即是承认对未知世界的“无知”;那么,封建帝国的最终建立,即是将这种盲目的文化自信普适于天下。这种对帝国文化的自信体现在对未知事务采用了“全知”的态度去解释,因此西汉、东汉时期的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迷信。

汉朝大儒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他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从天象中对应到人世间的种种。中国人到现在遇到事情不顺,经常质问“老天爷”,可能也是来源于此。他对武帝策问时提出“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的解说,算是为“君权神授”开了先河。他写的《春秋繁露》,更成了阴阳五行的渊薮。凡是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中也都与木火土金水有关,也是他的理想社会秩序的五官五味天地父子“各如其序”。阴阳五行的假科学经此一代大儒的提倡,成为众所周知的真理。

从西汉到东汉,这种信仰变本加厉。《后汉书.仪礼志》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 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再改穿红色袍服。因为冬至那天昼最短、夜最长,以后白昼渐长,黑夜趋短,也就是阴去阳来,朝廷也要集体的相时而动,才能“承天理物”。汉代的辉煌鼎盛的武功,以及他们所建立的帝国,都无一不体现了这个王朝的人们的自信。汉朝的思想家认为人类应有的知识都已在掌握中,自然的现象,正常与非正常,都与人事有关,凡人一眼即可看穿。这当中,自然有很多的牵强附会,所谓的封建迷信也大概从此而来。比如两汉时期盛行的图谶、巫蛊之术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取代王莽新朝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同样也处于这样的社会文化中,也受到同样的影响。因此,东汉一朝所谓的祥瑞、符命之说不绝于耳。《隋书》经籍志说:“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王莽与刘秀都是以带有神秘色彩的原始信仰去支持他们创建的帝业,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可是除此之外,刘秀更注重实际事务的组织,他有计划、有步骤的达到了他的目的。而王莽则眼高手低,他能凭借的只是他的名声,宣扬天下大局应当如是,做事经常文不对题。他手下的那帮官僚集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不可能给他足够的在执行力上的支持。

王莽新朝灭亡后,他的头颅被砍了下来,放入了皇家武库。作为皇帝世家的教育启蒙而言,王莽头颅的警示意义在于:外戚可以夺权,折腾可以亡国,忽悠不能长久。晋惠帝时,武库着火,王莽头颅与刘邦的斩蛇剑等物一起被烧毁。


而知而行的历史


晋惠帝元康五年十月(公元295年),西晋皇宫储藏兵器的武库突发了一场大火。

正是这场大火后,皇室历代积累的宝藏全部化为了灰烬,其中包括汉高祖斩蛇剑、孔子穿过的履,还有王莽的头颅等等。

孔子履代表儒家的传承,斩蛇剑是皇权的传承,它们被放在具有象征意义武库尚可理解。王莽的头颅,为什么会被放在武库呢?而且一放就是近300年!

此事,还得从王莽之死说起。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起义军战士杜吴杀死,又被校尉公宾斩去脑袋,送给位于宛城的更始帝刘玄。《汉书》记载:

“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当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刘玄手里之后,刘玄将它挂在宛城最繁华的地方。老百姓知道那是王莽的首级,纷纷前来参观,并将它当做皮球踢来踢去,甚至还有人将他的舌头割下吃掉。

至此,王莽篡汉建立的新朝,存系了15年之后灭亡。

历史上,因为王朝覆灭而殉国的帝王也不在少数,如王莽这样被枭首之后,脑袋被当球踢、舌头被人割去并吃掉的却绝无仅有。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王莽死后,头骨一直被保存在皇宫内院,直到被火灾化为灰烬,也没能“安”。王莽的不“安”,祸患之根源,还是他的那颗“超越时代”的脑袋想出来的一系列失掉民心的举措。

王莽称帝之后,采取一系列新政,史称王莽改制。这些措施包括:

禁止土地买卖;将天下田地收归国有,并平均分配给老百姓;禁止蓄养奴婢,违者重罚;山川河流矿物、盐铁实行国家专营;多次改革币制,将流通数百年的五铢钱作废;将北方的匈奴单于降为“降(xiang)奴服于”、高句丽降为“下句丽”等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改制措施,其初衷,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创造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从今时的眼光看过去,当时的王莽便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的根源——土地兼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想到了解决办法——禁止买卖土地、重新分配土地。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王莽的方式还是太过幼稚。

比如禁止蓄养奴隶,王莽看到了“人为贵”的本质,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思想。可是,在禁止奴隶的过程中,王莽以“一刀切”的方式,根本就不管这些人为何当奴隶,就强行将他们“救”出来。结果,许多奴婢因无处谋生而活活饿死。

如果说禁止蓄养奴隶将穷人逼上绝路,那么将天下田收归国有,则是将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地主,推向了对立面。穷人和富人,都将王莽改制视为洪水猛兽。

那么,夹在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中产之家呢?

王莽改制中,最复杂的、最有预见性的当属四次币制改革。

每一次改革,王莽都发行多种货币。如现在大小面值的货币一般,王莽在2000年前,就想到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此,百姓外出时,就不需要带繁多的货币,这样便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负重。

币制改革的方案,非常具有超前性。可是,王莽并没有周全的改革方案,以至于一次又一次修改改革措施,且每一次修改,都强制推行到民间。

如此,货币流通市场彻底乱了套,很多人根本还没来得及适应上一种货币政策时,新的货币政策就推行开来。每一次新旧更替,旧版货币都会被废弃,而官府在回收旧币时,并没有任何补偿。

这就意味着,王莽每一次更改货币政策,都会“空手套”巨量社会财富。

这些钱都被用在哪里了呢?前者所说的匈奴、高句丽等国被王莽侮辱之后,纷纷与新朝决裂。王莽聚敛的钱财,大都被用于征讨这些国家,加之镇压国内反对势力。

朝三暮四的货币政策,一次次狂吸各个阶层的血,最受伤的当属中产之家——穷人没得吸,富人不怕吸,唯有中产之家吸一次就伤筋动骨,几次三番下来,很多都变成了穷人。

就这样,王莽凭借“超前”的大脑,将国内国外、上层下层所有百姓得罪,最终引发接连不断的不分阶层、不分种族的“反莽”起义。王莽也在这些起义中,身死国灭。

王莽死后,人们的愤怒并没有消除,而是将他的头砍去、舌吃掉,以解心头之恶气。

将王莽首级悬挂在宛城示众的刘玄,后来又把王莽的首级收藏在武库,以示自己替西汉报仇可以名正言顺地当顺承天意称帝,同时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

可笑的是,刘玄虽顺承了“天意”,却没有看清“一心为民”王莽为何会失败。两年后,刘玄因骄奢淫逸失尽民心而亡。刘玄死后,王莽的首级仍旧留在武库,直到西晋年间的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化作灰烬。


记者李满


王莽,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穿越者,他所推行的制度除了大部分是效仿周朝之外,有一些竟然颇有点现代制度的意味。比如,实行盐铁专营,按收入确定征税额度等等。甚至在科技方面,竟然连卡尺都发明出来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王莽的主要贡献,他最大的贡献是将汉朝一分为四,最终让大汉得以延续了400余年的国祚。汉之后的朝代,通常也就200多年就灭亡了。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汉朝有四个。大家一般非常熟悉的有三个汉朝,即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建立的东汉,还有刘备建立的蜀汉。其实,在西汉之后,东汉之前,还有一个汉朝,即反对王莽的更始帝刘玄所建立的玄汉。古人喜欢以“伯仲叔季”来排列顺序,所以,史书中才称刘备建立的汉朝为“季汉”,即大汉第四王朝的意思。

据《汉书》的记载,曾经名震天下的王莽,竟然是死在了一个商人之手。公元23年,“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果然是老鼠吃大象呀。杜吴在宫室内杀了王莽,但是他并不认识王莽,只知道王莽身上的玉玺值点钱。他拿起玉玺就往外走,正好遇到了校尉东海公宾就。公宾就认识玉玺,就问杜吴从哪里得到的。在杜吴的指引下,公宾就在室内西北角找到了王莽的遗体。

公宾就斩下了王莽的头颅,而士兵们也知道王莽遗体的价值,纷纷上去“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颇有点像当年的刘邦军队为了争功分裂项羽。

王莽的头颅经过一番波折,最后被送到了更始帝刘玄的手中。刘玄下令将王莽头颅“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王莽的确够惨的,头被当成球踢,舌头也被百姓割去吃掉了。之后,王莽的头颅在史料上失去了记载。

直到公元295年,《晋书》记载,“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这场大火将包括王莽头颅在内的众多皇室保管的珍品给焚毁了。

推测在刘玄时期,王莽的头颅应该是一直被悬挂示众的。而在刘秀灭了刘玄之后,刘秀将王莽的头颅经过处理之后,收藏到了“武库”之中。这颗头颅,之后历经了东汉、魏和晋三个朝代,在272年后被彻底焚毁了。

据南朝《梁书·侯景传》的记载,侯景战败后,梁元帝萧绎将侯景的头颅“煮而漆之,付武库”。以此为依据,推断刘秀在拿下宛城之后,将王莽的头颅也以同样的方式,煮去了皮肉,然后在头骨上涂漆,收藏入了武库。

刘秀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用来展示功绩,已经将篡汉的逆贼给诛杀了。

二、为了警示朝廷的大臣,谋反篡位就是这个下场。

三、为了表示得位合乎天理,表明皇位是从王莽这里得到的,而王莽是逆臣贼子,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而对于曹魏的曹丕、晋朝的司马炎来说,他们其实跟王莽一样,都是篡位者,都是“逆臣贼子”。所以,王莽头颅对他们的警示作用一点都没有。而且王莽的头颅也跟他们的功绩没有丝毫关系,更无从说起得到皇位的正统性了。他们之所以继续收藏了王莽的头颅,应该就是当做一件前朝比较有意义的宝物而已,毕竟到曹魏建立时,王莽的头颅已经被收藏了将近200年了。这就跟同样收藏在武库,被一同焚毁的刘邦斩蛇剑、孔子履一样。

如果没有晋惠帝时期的这场大火,武库中的很多宝物能够流传下来的话,传到现在,恐怕个个都是价值连城的旷世国宝。


奕天读历史


王莽的头颅被收藏了270年,应该和巫术“封印”有很大的关系。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延续了约400年的汉朝,被王莽从中间生生的撕开了一个十多年的口子,成功分出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王莽这个疑似穿越者,在公元23年,被绿林军冲入长安,砍下了头颅。不仅如此,他的尸体也被肢解、剁碎。

更始帝刘玄得到王莽的头颅之后,就悬挂在街市上示众,然后就没了记载。

万万没想到,经历了东汉、魏、晋,到了晋惠帝的时候,一场大火烧了武库,终于又有了王莽头颅的记载。

据史料记载,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着火,各类兵器、宝物,以及“王莽头、孔子屐、汉高祖斩白蛇剑”都毁于大火。

原来如此,王莽的头颅竟然一直藏在武库里!

武库,是重兵把守的国家仓库,不仅藏有兵器,还有大量的宝物,有国家博物馆的性质。


王莽这个大汉死敌的头颅,怎么会出现在“国家博物馆”里,怎么就成了宝贝?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因为王莽是篡汉者,汉代皇室的耻辱,所以保留王莽的头颅,有警醒后代子孙的意思。

如果单单的是汉朝皇帝保留它作为警醒,还能说得过去,为什么魏晋时期也要保留?

所以,肯定不是警示后人这么简单。

实际上,王莽头颅被收藏,极有可能是巫术的原因,也就是说,王莽的头颅被“封印”了。

从战国晚期开始,由于民族迁移和融合,巫术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到了汉初,从民间到皇室巫术横行,种类繁多。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满城都是搞巫术的人。

所以,那时候人们都是十分惧怕巫术的。

王莽篡汉中断刘氏皇族的统治,不仅被视为最大的敌人和耻辱,很有可能也被刘氏皇族视为不详之人,有巫法之人。在那个时代,巫术流行,后代皇帝是把王莽的头颅收藏起来,用某种方法镇住它。

从相关的史料记载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武库中一定存了很多宝贝。但是这一次大火,其他的都没有提及,具体说的只有王莽头、孔子屐、汉高祖斩蛇剑。


为什么是这三个呢?很有可能它们是“绑定”在一起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汉代治国的最高思想,在文化上直接“封神”了,孔子屐也成了最高精神的代表。

汉高祖斩蛇剑是汉代的开国宝物,是武力斩除邪祟的象征。

用一文一武两种至宝,和王莽头绑定起来,完全有可能是一种巫术上的“封印”,防止王莽的邪祟再次降临。

所以,魏晋统治者一定也知道这个目的,于是延续着封印。

直到这场大火,把三者一同毁灭,才算是彻底消灭了王莽带来的威胁和恐惧。

以上内容纯属猜测,仅供娱乐。


七追风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在位15年,因其所作所为与时代极不相符而被称为穿越者的历史传奇人物。

穿越者王莽的传奇人生

历史上王莽代汉建新朝,其实远比历史上许多时期都更有趣。只可惜没有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小说等展现出来。十分可惜!今天我们就来回首看一下王莽传奇的一生。


王莽身为西汉末年皇帝的外戚,一直大权在握,后来不断增加封号和权力,最终加九锡。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锡以后距离皇位就仅剩下最后一步了——三让三辞禅让皇位,最终王莽如愿以偿的于公元9年接手了大汉王朝的江山,建立了新朝,登基后的王莽很快便开始了他“穿越者”的一生。

其一,废除奴隶制,在那个人分三六九等的年代里,便想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王莽一经上台便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不许买卖奴婢。想要借此而消灭奴隶制。更是提出了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贵重的,这看起来比现代还要超前的思想。


其二,王莽上台后废除了土地私有制,而且全部收归国有,地主阶级要将土地全部上交国家,然后分配给没有土地的贫苦的农民。每个贫困的家庭可以分到100亩(汉制)的土地。完全是大同社会的思想,就连现在的我们都还没有实现。然而这一政策得罪了大地主和官僚阶级。为以后新朝被推翻埋下了隐患。

其三,王莽极其重视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把传统思想中所谓的“奇技淫巧”的玩意都认真的研究了一番,并且鼓励全国人开展科学研究。他自己更是尝试解刨了人体。相传王莽还发明了和今天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十分相似的工具。


其四,重要行业国有化,控制着国家命脉的盐、铁等全部实现国有,全国的资源都是国有,私人不得擅自开采。开采要有国家的允许,同时要向国家缴纳税赋。而且只有国家可以铸造货币,其他人员全部不可以再行铸造货币。这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呐!另外他还制订了国家控制物价的制度和按照国家需求生产的需要,这又是计划经济的思想。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提现了超时代的政策和事情。至于王莽为何这么做?谁又能知道呐?

王莽的头颅为何被收藏?

根据史书《汉书•王莽传》上记载:新朝被灭亡后,新朝唯一的皇帝王莽随后被斩首,其头颅被校尉公宾所砍,将其悬于宛市之中,供民众泄愤,相传民众纷纷上前割食其舌头耳朵等,其后不知所踪。 直到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皇宫中的武库发生火灾被焚后,王莽头颅被发现,随后被焚毁。 而这已经是272年后的事情,也就是说王莽的头颅竟然被收藏了270多年! 此时东汉王朝早已经灭亡的多年了。为何王莽的头颅会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收藏呐?



其实原因很简单,王莽作为大汉王朝的臣子,又是皇后的外戚,位极人臣,大权独握,却篡汉自立。值得后世君主时刻警醒自己。另外王莽毕竟做过十五年皇帝,又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斩首的皇帝。新朝短短十五年便灭亡了。因而把他的头颅放起来也是为了提醒自己,失去人心必然会丢掉江山社稷,断送王朝囯祚和个人性命。


珞珈山的猫


在历史上,王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暴君,还有人说他有精神病,更有人说他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只怪他自己太天真了,最后国家崩溃了,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令人惊奇的在他死后,他的头颅被从东汉收藏到了晋朝快300年,为何这些皇帝们热衷于收藏王莽的头颅,难道王莽的头颅中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由于当时的条件不成熟,再加上自然灾害,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导致天下大乱。此时的王莽也不像之前一样贤明,日益昏庸,甚至陷入了癫狂,屡屡犯错。在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他的尸体被士卒分尸,百姓们更是争相分食他的舌头,最后他的头颅经过处理后,被汉光武帝刘秀收藏于武库之中。



后来,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才被焚毁。这样算起,王莽的头颅被收藏了有272年,为何这些皇帝们热衷于王莽的头颅呢?关于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王莽篡汉,为窃国大盗,而东汉的刘秀是汉室后裔,刘秀推翻王莽政权,取得了胜利,而王莽的头颅成为他的战利品,并且王莽是历史第一个被砍头的皇帝,他的头颅很具有收藏价值以及向后人宣示自己功绩的作用。

二是警示作用,王莽篡汉,为乱臣贼子,为历代帝王所不容。王莽谋朝篡位,最后落得一个身死,而他的头颅对臣子们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时刻警示自己的臣子们做乱臣贼子下场就是王莽这样,因此王莽的头颅瞬间成为了历代皇帝们很好的实物教材了,被历代帝王所收藏。

三是一个被遗忘的藏品罢了,汉朝以及魏晋的武库储存了历代帝王藏品和百万人武器的大仓库,一代代被继承,历代帝王刚开始确有拿王莽的头颅做警示的考虑,但到了后来很可能早就被大佬们所忘记,只是堆积在某个角落的藏品罢了。最后在武库被焚毁后,人们才想起王莽的头颅也被焚毁了而已!

总之,王莽的头颅被历代帝王收藏了快300年,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警示臣子,老老实实,切莫有什么非分之想。历史证明王莽的头颅显然并没有起到什么警示作用,东汉末年还不都是像董卓、曹操、袁绍这些东汉的臣子们一个个谋权篡位。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王莽,这是个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而他在位前期的一系列近乎跨时代的改革政策,也使得我们后世人对他的身份充斥着截然相反的争议。这是两种近乎于不可调和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就是王莽的身份问题。王莽,究竟是古人,还是我们现代人穿越过去的。我们说,王莽当政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仅仅十余年。可就是在这短短的十余年间,出现了一些我们认为本不该出现在两千年前的东西和思维,甚至是我们称之为超前意识的思想以及形态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比如,废除人口买卖制度,打土豪分田地。就是土地国有化。收回盐铁和商业权,规定和控制物价。发展新科技。等等等等。还有一项最震撼的口号和措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妈呀,这不简直就是典型的共产主义吗?这在我们看来,这是及负平常之举。可对于两千年前的人来说,王莽的这些超前意识何止是惊喜和惊吓了。简直可以用惊骇来形容了。我们常说,美国的经济和军事领先我们几十年。我们都羡慕的要死。不断的振臂呐喊,中国加油。这才区区几十年。面对王莽的超前和领先近乎两千年,我们却说,王莽这是穿越了。大家说,这公平吗?事实上,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做个最简单的比喻。服装,我们现在所流行的时装的款式和型制。在我们看来,特别是一些赶时髦的人看来,这就是先进,这就是超前,这就是流行。还有冰箱空调。殊不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早已经出现过了。王莽死后,他的头颅被保存在皇宫里,作为对今后皇室成员的警告,一点也不例外。因为王莽在当时一系列措施不仅打破了门阀制度的传承。还彻底得让当时的统治者和豪强财阀的尊贵地位和优越感以及他们在社会上的垄断地位全都丧失殆尽。因为在王莽的新政下,奴仆禁止买卖。土地收归国有,官民平等甚至是打土豪分田地。他的一系列新举措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不觉得什么。可在两千年以前。他的这些新举措,无疑伤害了当时既得利集团的利益。而这些集团都是经过了几千年甚至是数百年的老油条了。他们之间官商勾结,鱼肉百姓。而他们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几千乃至几百年形成的社会关系,更不是一个王莽能彻底改变的。尽管王莽的思维极为超前。超前的让我们都不敢相信也不肯相信。但这就是当时的现实。王莽的新举措一个接着一个。但到了最后,几乎都是虎头蛇尾。我个人认为,后期的王莽在面对那些门第财阀的群起而攻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因为他王莽在跟整个社会为敌。就是他一个人在pk整个社会。能赢才怪呢。在看清现实之后,他自暴自弃了。因为他最终输给了流传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而随后而来的光武帝刘秀的统治也恰恰时恢复了被王莽中断的封建制度。我不知道当时的史记官记录后来昏庸无道的王莽的事迹有多少的真实或虚假。毕竟时隔两千年,事实的真相早已无处可寻。因为我们后人了解古人的事迹,所以靠的恰恰是被称为历史的文字排序。也正因为王莽闹腾的太厉害了。所以后来的皇室把他的头颅留下来,当做告诫自己子孙的证物。这颗头颅就是最善于伪装的乱臣贼子。他叫王莽。就是这个人将当时的大汉朝廷折腾的几乎投胎。

要不是下面这把两千年前的卡尺的出现的话。我们对王莽的争议也不会那么的强烈。正是由于这把不合时宜的卡尺的出现。让我们错误的误认为王莽就是个后世穿越者。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念头和想法。恰恰暴露了我们内心的心虚和我们的。或者可以说我们对古人的了解知之甚少。要知道,这个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按照几个古人的规划在进行着。我们也可以说是这几个古人到现在都还在冥冥之中掌控着这个世界。第一个,耶稣。第二个释迦牟尼佛,第三个,穆罕默德。第四个,孔子。第五个,老子。(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为什么没人说他们是穿越者呢?为什么大家都针对一个区区的王莽呢?



风雨中的梅云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王莽死后,其头颅为何从东汉到晋朝会被后世历代皇帝收藏了近300年?”

王莽,字巨君,公元8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新朝,史称新始祖,也称新帝。还是西汉时期皇室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为人谦恭俭让,喜欢礼贤下士,威名远扬。到西汉末年的时候,王莽被视作"周公再世",朝野之人认为其有力挽危局的能力。于是乎,王莽乘机取汉而代之,建元“始建国”,从此开始了“王莽改制”。

由于王莽新政太过超前,当时的人根本接受不了,而且也和当时的时局相背离,同时新政又严重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被起义军赶下了台,乱军之中又被商人杜吴斩杀。后其头颅被斩下挂于闹市之中示众。在新朝灭亡后,新朝皇帝王莽的头颅就被历代帝王珍藏起来,一直到了公元295年,洛阳的武库遭遇大火,这才被焚毁。

那么,历代帝王为何要收藏王莽的头颅呢?

(一)纪念和收藏价值

自秦始皇以来,王莽应该说是第一个被砍下头颅的皇帝了吧!所以,王莽的头颅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当然也就有了收藏和纪念的价值。因此,历代皇帝自然要好好的收藏王莽的头颅。

(二)起到警示作用

在历朝历代的皇帝眼中,王莽就是一个谋朝篡位、乱臣贼子的典型例子。历代君王收藏王莽的头颅,主要是在于告诫朝中大臣,这就是谋逆者的下场。从而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以此来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不要乱来吆。

同时,对于收藏者本人来说,也有一定的自警作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掉以轻心,以防被这样的人篡了权。


大史官


汉代有一位传奇人物,至今仍然被不少人称为是“穿越者”。他,就是西汉末年新朝的建立者王莽。

王莽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帝位的?

王莽生于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族人不是将军就是列侯,个个都过着奢靡的生活。唯独王莽生活极其低调,为人又很谦恭,他礼贤下士,虚心待人,在当时赢得了很好的声名。

王莽当上了大司马之后,更是勤恳执政、广纳贤良,还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全用来款待名士,自己和家人则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这更是让他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但谁都没有想到,王莽其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在汉哀帝去世后,王莽拥立9岁的汉平帝登基,之后他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他不断赶走与自己作对的人,启用一些对自己十分顺从的人,还拉拢巴结一些老臣,培植自己的党羽,让自己的势力越发强大。

后来朝堂几乎由他一人做主,只要他想要获得什么利益,党羽们就会按照他的意思纷纷上奏,然后他再假意地哭着推辞,使太后受到蒙蔽,稀里糊涂地答应他的要求。

就这样,他先是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后来又升为太傅。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平帝,让女儿做了皇后。

因为儿子和自己政见不同,他竟然狠心将儿子逮捕后毒杀。这件事也成了他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素材,在党羽们的描述中,他竟然成了一位大义灭亲、公而忘私的伟人。

公元4年,王莽又给自己加了一个封号“宰衡”,在朝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这样他还觉得不满足,又想办法给自己加上了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锡之命”。

公元6年,汉平帝病逝。王莽拥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为皇太子,他自己则代理天子朝政,称为“假皇帝”,还自称“予”。

此时王莽距离皇帝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心急的他一把撕下了虚伪的面具,强迫汉宣帝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这一年他已经54岁了。

王莽掌权虽然得到了党羽的支持,但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刘氏宗族和贵族对于这个事实更是无法接受,他们相继起兵,可因为兵力弱小,屡屡遭到王莽的镇压。

但此时新朝内部也是内忧外患重重,王莽动不动就兴师讨伐少数民族,需要征兵纳粮,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而且当时天灾频仍,很多地方粮食绝收。老百姓只能到处逃荒,实在饿的受不了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对王莽的统治。很快。民间就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势力。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最终也被起义军战士杀死。

王莽的头颅为什么会被珍藏?

王莽死后,他的头颅竟然成了一件国宝,先后被东汉魏西晋三个朝代的皇室收藏。

皇帝们为什么这么看重王莽的头颅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头颅可以对后代起到警示作用。王莽是乱臣贼子,他公然篡汉,最后却落得身死的下场。收藏他的头颅,一可以警示皇族子孙警惕权臣。二可以警告大臣们不要像王莽这样野心勃勃,否则只会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

第二,当时的皇上比较迷信。在收藏王莽的头颅后还使用了巫法进行镇压,使得头颅成为了一件“法器”,收藏在国库中便可永保朝政太平。

于是,王莽的头颅与刘邦的斩蛇剑、孔子的木屐一起被珍藏在洛阳皇家武库中。直到公元295年武库意外失火,这三样宝贝才消失在了大火中。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说王莽是穿越来的呢?

这种说法主要与王莽实行的一系列改制有关。这些政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倒是与当代的一些施政方针有相似之处,因而才让后人感到十分惊诧。

1.土地改革。王莽推行土地国有制,把当时所有的土地都叫做“王田”,不允许私人之间买卖土地。这在他之前的任何王朝都没有被提出过,倒是很像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制度。

2.奴隶改革。在新朝之前,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买卖。而王莽却坚决废除奴隶制,禁止买卖。同时他要让全国所有的人都从事劳动,如果整天无所事事,还要遭到处罚,这和现代社会全民工作的情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3.货币改革。王莽打算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代替金银交易,这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也有相似之处。

4.经济改革。王莽打算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严禁任何投机倒把行为。此外无论商人还是农民。只要获利都要向政府上交赋税,税率为1/10。这和我们今天的所得税制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5.游标卡尺。王莽很重视科学技术发明,在他改制的同时诞生了一种卡尺,外形和今天所用的游标卡尺非常相像。很多人往往从这一点判断王莽是穿越来的,但其实这把尺上没有游标,精度不够,也就丧失了游标卡尺最重要的功能。

不管怎么说,王莽实行的这些政策大胆又前卫,就算他不是穿越回去的,也确实是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人,只可惜他的这些政策与当时的社会体制完全不相容,而且他还过于心急,盲目推行各种大的改制。比如他将汉代官制制度彻底改变,还乱改城市地名,造成社会上乱象环生。

王莽的改制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以来土地兼并、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问题,他又热衷于征战,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这才让自己的王权岌岌可危。

有史学家评价:王莽新政违背了历史规律,所以必然会走向失败的结局。而王莽也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政治家,他所实行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不合时宜的书生政治。


海伦娜看历史


王莽被杀以后,其首级被悬挂在街市,供百姓羞辱泄愤,然后它就被历代收藏了起来。

直到270多年后,时光已经来到了西晋晋惠帝元康五年,因为洛阳武库大火,王莽的首级才再次现世,可惜在火中被毁。 历代君王,为何要收藏王莽的头颅呢?



1、王莽篡汉,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王莽本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千古罪人。所以,对于这样一个逆臣,历朝历代自然都会把他当做反面教材。

所以,收藏他的头颅,是一种侮辱他的方式,也是对其他王公贵族、文官武将的一种警告:看到没,乱臣贼子,就是这种下场!


2、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西汉灭亡,一共出了17个皇帝,除了秦二世是自杀以外,其余的皇帝都是寿终正寝,唯有王莽是第一个被杀掉并斩首的皇帝。

开辟了历史先河的王莽,其头颅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或者可以满足了一些人的恶趣味。南宋灭亡时,元朝僧人将宋理宗的头颅做成了酒杯,也是一个意思。
3、王莽永远身首异处,也是平民愤的一种方式。有一句诗叫“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在篡位前,有着不错的口碑和声望,然而篡位后,他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措施,民众苦不堪言。

所以,在王莽的头颅被割下示众时,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可见民愤之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