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3岁孩子跟你吵架,打架,该怎么处理?

冬之小岑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教育一下,三岁敢跟大人打架,还反了天了。必须把他教育服了,不然惯的长大治不了了。不过不要简单粗暴,那样更会激起孩子的愤怒,要给他讲道理还要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我儿子16岁了,从小很乖,也没有叛逆,因为从小我很尊重他,什么事情都给他好好商量,和朋友一样听他的想法,如果他做的不对,我也从来不打骂他,就讲道理,偶尔不听话,哭闹,我不理他,让他哭够,慢慢就想明白了。其实孩子很明白事,即使三岁也懂事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要总觉得他还小,什么也不懂,讲道理能讲明白。我儿子小时候去超市我给他说,每次只能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就给他买一样,现在大了去超市还是要一样,即使给他买,他也说不要,从小习惯养成了


一帆风顺55893


大家好,我是云上5621。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今天发生在自己家的事。我儿子今年3岁3个月,吃过午饭,儿子在他玩具堆里玩,我在一边吃橘子。儿子看见了,跑过来找我要橘子,我逗他说不给,小家伙跑到玩具堆里找了一把玩沙子用的塑料铲子一边打我一边嚷嚷着要吃橘子。我首先制止他打人的行为,拿走他的铲子,然后一本正经的问他,你想干什么?儿子说我要吃橘子。我说你一边吵一边打我,我为什么要给你橘子吃。儿子说因为我是你儿子呀。我又说你是我儿子我也不给你,我不喜欢打人的宝宝。儿子说,那我不打你了,我们做好朋友吧。然后我说你要亲我一下我才跟你做好朋友。儿子踮起脚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我表现的很开心,把橘子分给他一半,一边吃一边往我身上蹭,显得很亲热。

关于这个问题,对于3岁的孩子,首先一个就是不能让他养成强烈的占有欲,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要,要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东西,那怕你是我儿子也不能抢我的东西。2、我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你能得到我的东西,我跟你是朋友我才愿意跟你分享。3、我告诉他怎么才能让别人成为你的朋友,你要付出,要让别人从你这得到他需要的东西。4、要明确的告诉他,打人是不行的。打人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没有人愿意跟你分享。

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原则,当孩子做的事情违反了你的原则,一定不能迁就他。孩子是很敏感的,会一再试探大人的底线,尝试着突破。

还有一种观点,大人不能事事迁就孩子,有时要做孩子的绊脚石,适当给他制造难题让他去解决,即能给他教育又能锻炼他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点赞,谢谢。



云上5621


3岁的孩子就能跟大人吵架,打架,这绝对是个坏现象。但是经过家长好好引导的话,我肯定孩子会有改变。关键是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要有耐心,要理智。


  • 首先,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等待孩子把所有的情绪宣泄完。

  • 然后,其中一个家长跟孩子单独去一个不被打扰的房间里,进行一次很重要的沟通。

我家孩子小时候我一般都是这样沟通的,很有效:先说一下你内心的感受:你看到他这样,心里很难过,也很心疼他。再去问他因为什么事情生气的,然后跟孩子说生气了可以讲出来,也许事情不是他想的那样。自己不说别人是不会知道的。问他,如果他的好朋友动手打他的话,他心里难受吗?告诉他家里所有人都爱他,他打大人的话,大人也会很伤心。家里的大人不还手,是因为舍不得,不是大人不敢打他。宠溺地抱抱孩子,跟孩子说: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发脾气没有用,跟大人好好说,才能解决问题。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很正常,这样才能显出那些高兴的事。以后有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跟妈妈说。最后,约定好下次遇到事情,要先跟大人说,不能先乱发脾气。


  • 想让孩子改变,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长先做到的。

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为了好玩,去逗孩子,戏弄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为了一点芝麻大点的事,耍赖发脾气。

小孩遇到不开心的事,不像我们大人能隐忍,尤其在爸爸妈妈面前一点小事就闹情绪,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去制止孩子情绪的宣泄,尤其是家里所有的人不要一起指责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恼羞成怒,变得更暴力。

孩子有这种不好的情绪和行为,也不是突然一下子就变成这样的,肯定是有个渐变过程。作为家长一定得有耐心,只要有改变,就多表扬孩子,相信会越来越好!


小咘妈妈


3岁孩子跟你吵架,打架,该怎么处理?

孩子生气的时候打家长,是因为觉得家长是可以信任的,家长是值得依赖的,所以只敢对家长动手,我们要理解孩子这一点。但是,绝对不能纵容孩子打人的行为,毕竟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不要用乞求的语气   

不管他出于何种原因打人,都应该制止。很多爸爸妈妈会这样对孩子说:“宝贝,打妈妈可不好,你能不能不打妈妈了?”这种乞求的不坚定的语气,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出的行为是可以得到关心的,这反倒会让他增多打人的次数。二、让他自己待一会儿   

你看到他挥起了小手应该立马制止。你看着他,严肃地告诉他:绝对不能打爸爸妈妈。如果是在很多人的场合,你可以带孩子离开,走到没有人的地方,让他站在那儿反思一下。不要害怕孩子哭,哭得多厉害都不会有事。几分钟以后,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你可以让孩子到你身边来,你可以将他抱在怀里,用他能听懂的语言,温和地和他谈论关于打人的问题,主要是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只是批评他打人不对。一定要记住,每次他打人,你都应该第一时间严肃地制止。

三、不要把目光放在他身上   

如果你觉得孩子打人是为了得到你的注意,你可以马上转移你的视线,每当他打一次,你就严肃地告诉他“打人不可以”。然后你可以站得离他远一点,慢慢地孩子就明白了,其实他打人是不能引起你的注意的,反倒会得到你的批评,以后,他会慢慢放弃打人这种方式。   

四、你打我我打你的游戏不能有  不要和孩子玩“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的游戏,这个游戏会让孩子习惯打来打去,他可不像你那么清楚,时时刻刻能分辨出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的打人,所以经常玩这个游戏会让他养成打人的坏习惯。在高兴的时候,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孩子会认为,他在高兴的时候打人的行为是被允许的,那么他在不高兴的时候也可以用打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的成长!我是诚佑爸爸!分享的就这么多,希望可以帮到你!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诚佑爸爸育儿分享


李玫瑾教授说过一个观点,三岁前,要对孩子说不!如果孩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就要及时而且坚定的说不。三岁的孩子,你说不,他顶多和你哭闹,其他还能怎么着呀?!

如果三岁你不管,到六岁,他敢给你摔东西,到15岁,他敢离家出走。如果连个三岁孩子都管不了,那只能说明,你做家长还需要学习,功力还不够。

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三岁的孩子敢和大人吵架,甚至打架,那么就说明,这个孩子肯定是溺爱着长大的。溺爱的结果相信大家都知道,不用过多强调。

所以,要是让我给建议的话,最理想的建议是:坚定的管教孩子,但不动手。这个办法对大人的耐性有极大的考验,总体来说,就是坚持惩罚。

为什么说坚持惩罚?因为一开始,孩子肯定会不服从惩罚,想法设法逃避甚至变本加厉的闹。这个时候大人一句话都不说,坚定的把孩子拖回来接受惩罚。

比如罚站,他会到处跑,这时候不说话一次一次把他拽回罚站的地点。过程会特别累特别痛苦特别考验耐性,如果你把孩子的耐性比下去了,你坚持住了,那就胜利在望了。接下来几次他还会这样挑战,应对方法一样。几次之后就会乖乖接受惩罚。

另外一个不那么理想的建议,就是:打,安全范围内,一次打服。





闫小蜗的育儿空间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3岁正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环境的探索活动增多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此阶段的危机多来自孩子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冲突。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跟你吵架或打架,不过是希望得到你的认同,如果争执的事情不涉及原则,那么就由他去,给他自主的成就感。如果争执涉及原则,先处理他的情绪,安抚好,再坚定的拒绝,慢慢的,孩子也会理解你的底线。


烦恼嘎嘣脆


看到关于孩子的问题我都会忍住不说几句!

都知道了,我是一名曾经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蒙氏教育理念传播者!从业期间主要是做0~3岁这个板块!

首先三岁孩子这个人物已经交代了,

那另一个二人称代词“你”指的是谁?

好,我们暂且把“你”解读成父母。

一个行为的产生是有很多的因素导致的,

它不是偶然的,存在必然性!

先抛出几个问题:

1⃣️家人是 不是会打他?

2⃣️在孩子3岁前有没有出现过,打人地不被制止和叫停的?

3⃣️孩子有没有看过一些暴力的电视……

我经常喜欢对我的家长说,

孩子的问题是非常好干预和解决的,

最难的是干预父母,

因为孩子的问题通常不是孩子的问题,

很多都是父母的一些问题!

比如我上面问的这几个问题,

如果家人打孩子,那么孩子学会的就是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情绪,用打人的方式来反抗你的权威。孩子从始至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应该感恩孩子让你成为了父母,而不是自认为给了孩子生命!推荐看看名叫《妈妈,我记得你》

这本书。

如果在孩子打人的时候没有制止,这是规则树立得不够的表现,也就太过于宠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法!人类文明有了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他3岁可以打家人,13岁的时候又会打谁?23岁又会是什么样?我不想往下继续想……推荐读一下《给孩子规则》这本书。

最后一个就是孩子没有判断地学习了打人这个“技能”,他会认为打人是一种能力强大的表现,所以处理方法就不用说了哈。



棉朵儿明月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家长都遇到过把,我来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吧,孩子小的时候什么也不懂,需要家长耐心的教导的,首先三岁孩子给你吵架,可以和她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培养他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如果孩子打人,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可以让孩子为打人付出点代价,可以适当的惩罚他一下,让孩子要知道打人是不对的,打人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如果孩子打自己父母,千万不要惯着,不管他几岁了,都不行。因为一旦孩子养成习惯,他的心里就会默认父母是用来打的,就算是长大成人了,也不会尊敬父母的,因为在他的心里父母就是欠他的父母什么都是应该做的。农村有句老话说的好,娇儿无孝子,棒打出孝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还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





王中象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三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发生2到4岁左右,叫做宝宝叛逆期。第二个叛逆期,也就是学龄时候的儿童期,在7到9岁之间,这个时期因为小孩子他要上学了,在学校里他也是独立的一个体,他可能会觉得很多方面,他可以自己来完成。

最后一个时期,就是青春期的叛逆,这个时期可想而知,在青春期因为性方面的成熟,他的身体有某种变化,心里方面也有某种变化,可能对异性的好感等等。

孩子到了3岁,其实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已经来临。他会以独特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可能父母没有觉察到。孩子的每次表达,反抗,都是他的心智在不断成熟的表现。如果孩子跟你打架,吵架,做父母的不妨放下你手上的工作,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多接纳孩子,包容孩子。

真心希望对你有帮助!


catherine1230


你好,这里是磊先森读书频道,一个日更的讲书人,目前深耕亲子育儿领域。这个问题在我之前发布的头条文章有讲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本人头像进入头条号翻阅。

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强调道“每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带孩子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家长很用心去观察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才能明白他行为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探寻孩子和你吵架、打架的目的,以及你们双方通过何种形式发展为吵架,打架的。

首先,吵架和打架不是孩子的真实目的。

家长必须明确一个事实,孩子不是以与你吵架、打架为目的来引起你的反应的。他的这种行为,我们先暂且称之为不良行为。孩子在发展成为不良行为之前,一定做了其他事情,来引起你的注意。而这件事一定让你感到生气或者沮丧。请注意当你有生气或者沮丧这样的感受的时候,请务必保持冷静,并告知自己,我的孩子在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他现在需要我。

其次,吵架和打架的发生家长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我想大家关注一下家长本身的行为,家长是否因孩子的行为感到情绪波动时,采取了控制、威胁亦或是斥责等言语回应孩子,而后孩子才和你吵架,打架。这里答着并不是想指责这些行为,而是想提醒大家,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人,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你必须认识到你孩子的不良行为你也有份,请不要再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或羞辱,你必须改变你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其三,所有人(包括小孩和很多大人)他们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因为感知能力强而解释能力弱,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会有错误观念并导致错误目的。德雷克斯将不良行为的错误目的分为以下四类:寻求过渡的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

吵架和打架属于寻求权利的范畴,孩子在此时脑子拥有的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我们有以下两种方式来确认孩子是否是在寻求权利:

  • 一是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受到了威胁(你也和孩子一样想要主导一切)、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如果你以权力回应,就会陷入权力之争。

  • 二是家长要求孩子停止他的行为,但他依然继续,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最后,以鼓励为主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假如你确定以上迹象,你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解决问题。但你请记住,权力不是什么坏东西。我们可以建设性地使用权力,而不是破坏性地使用它。

  • 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
  •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详见本人头条号文章《孩子叛逆不听话,妈妈选择骄纵or控制?网友教你四步赢得孩子合作》)。
  • 随后开个一对一地解决问题的小会。
  • 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
  • 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
  •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等你都收拾好以后,我会开始做饭。""我会洗放在洗衣篮里的衣服,但不会洗扔在地上的衣服。""我现在把车开到路边停下来,直到你不再吵闹。")重要的是,你的这些行为都必须是和善而坚定的。闭紧你的嘴——避免提醒和说教——会尤其有效。
  •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 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然后让惯例说了算。
  •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 召开家庭会议并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会议的议程上。
  •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