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论语》求知|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3.15 子入大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2)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求知|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注释】

(1)大庙:即大庙。杨伯峻:古代开国之君叫太祖,太祖之庙便叫太庙。周公旦是鲁国最初受封之君,因之这太庙就是周公的庙。

(2)鄹人之子:鄹,音邹,zou,又作郰,地名。《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生于鲁昌平乡郰邑。”有人说,这地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县东南十里的西邹集。“鄹人”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疑纥。叔梁纥曾经作过鄹大夫,古代经常把某地的大夫称为某人,因之这里也把鄹大夫叔梁纥称为“鄹人”。


《论语》求知|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译文】

杨伯峻译文: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发问。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孔子听到了这话,便道:“这正是礼呀。”

钱穆先生试译:先生初进太庙,遇事辄问。或人说:“那个人说这一位鄹邑的年轻人知礼呀?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先生听到了,说:“那些就算是礼吗?”

陈晓芬译文:孔子进入周公庙,对每件事都发问。有人说:“谁说这个鄹人的儿子懂礼呀?他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啊。”


《论语》求知|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求知】

通过读杨先生的译文,我们可以获得意见认为,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正是他懂礼有礼的表现。但是根据钱先生的译文,太庙所举行那些所谓的礼并不合周公之制。钱先生认为,句子“是礼也”中“也”字通“邪”,是疑问词。孔子并不是不知道鲁太庙中的种种礼器与仪文,但是这些多属僭礼,有不当陈设举行于侯国之庙的。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乃是一种极委婉而又极深刻的讽刺和抗议。浅人不识,疑孔子不知礼,孔子也不明辨,只反问此礼邪?孔子并不是不知这种种礼,只是将此种礼不应当在鲁之太庙中。每事问,是希望人们有所省悟。同一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将获得完全不同的意义。


《论语》求知|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参考文献】

杨伯峻 《论语译注》

钱 穆 《论语新解》

陈晓芬 《论语译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